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600分以上考生仅1名未出档
2010-07-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高招录取现场了解到,目前,全省理工类946名600分以上考生中仅有1名未出档; 文史类全省560分以上663名考生中,仅有6名未投出,最高分为589分。

  据了解,理工类600分以上考生中,提前批已录取135名,一本批次自主招生投出78人、平行志愿投出732名;文史类提前批已录取115名,一本批次自主招生投出18人,平行志愿投出524名。

热门院校

  • 豫章师范学院南昌市新建区
    学校简介豫章师范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高校园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为省市共建,并被南昌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重点打造的唯一市属本科高校,是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师范类院校。百年学府,人才辈出。学校肇始于1908年创建的江西省立女子师范学堂,迄今114年。孕育了大革命时期与方志敏齐名的陈赞贤、被鲁迅赞为“真的猛士”的刘和珍等革命先贤,培育了中国画坛的一面旗帜傅抱石、现代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喻宜萱等专家学者,还培育了众多党政人才、演艺明星、商界骄子,以及一大批育人楷模,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为南昌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市80%以上的小学校长和90%以上的幼儿园园长毕业于我校。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学校大力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抱石园、赞贤广场、陈鹤琴纪念馆、自然博物馆等场所的精美打造,极大地提升校园环境品位,2017年被评为江西省第一届文明校园。2020年位列全省高校前三被推荐参加全国文明校园遴选,2021年获评“江西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学校硬件设施先进,语音教室、微格教室、儿童音乐创编室、听障大学生律动室、言语康复实训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俱全,特别是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国内领先,获得教育部评估专家组高度赞誉。现有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七大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教职员工8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97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06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5511科技创新人才”、“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人选、“首批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全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等优秀人才。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3门,省级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门,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个。特色鲜明,成果显著。学校确立了“做强学前教育、做优小学教育、做精特殊教育、做实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突出师范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学校连续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才人事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9年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新时代新作为,学校将按照“党建引领、师范为本、错位发展、以评促建”的工作方针,以高标准推进校园建设、高水平推进内涵建设、高质量通过合格评估为目标,着力落实“创新弘校、改革强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文化荣校、特色铸校”六大重点任务,朝着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省内有影响、国内有声音的应用型本科师范院校迈进,谱写学校发展新的壮丽篇章。
  • 学校简介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 办学思想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学科建设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设有22个专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共建),1个独立学院(科学技术学院),90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5个江西省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进入B类学科。 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74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7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近年来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万种新教材11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8门。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基地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定位,着力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方法、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学校先后获批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首批“宏志助航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盛赞学校为一所具有历史底蕴、文化情怀、名校气质的“模范大学”。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无机膜材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网络化支撑软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氟硅能源材料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水上项目训练监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1个外交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6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4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端智库,9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2011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100余项,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08项;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9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点项目26项,累计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2项。近六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其中,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进入全国前10,并列位居全国高校第8位。学校共办有学术期刊5本,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探新》等3本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国际期刊《计算城市科学》(Computational Urban Science)被全球著名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数据库DOAJ收录。 师资队伍学校校本部共有在编(含人事代理)教职工2779人,其中专任教师1898人,博士1031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62.14%;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6.4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90.15%。国家级人才方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双聘),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含青年)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含双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会评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人才方面,学校现有省委人才计划项目人选45人,省高校“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2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22人,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4人,省教学名师1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0人,“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选37人(含柔性引进9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8人(含青年),省“四个一批”人才10人(含青年),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2人。 学生竞赛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是全国第一所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的师范院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学校“蓝天”环保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一等奖2项;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及队友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学校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总数列全国第1位;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2项,特别一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三等奖27项,成功跻身全国30强;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7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3项,银、铜奖11项;在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6金20银29铜,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届大赛获得先进集体奖(全国20强)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连续五届大赛获此殊荣的师范院校。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居全国高校第77位、师范院校第4位,在“2017—2021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排名第7位。 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学校的传统和底色。学校先后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35万余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坚骨干力量。目前,江西近50%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都是学校的毕业生。学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学校现有师范类专业19个,在校全日制本科师范生1万余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实施“国培计划”项目院校、“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院校和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评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1个。2018年获基础教育类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截至2022年4月,2门教师教育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等3个专业已通过教育部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历史学、心理学、体育教育、生物科学、物理学、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已接受第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考查。 社会服务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战略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孕育了以“淡水鱼、新材料、新能源、VR技术和新中药”为代表的“五串新果”;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上饶市共建数字产业学院并正式招生办学,与樟树市共建健康产业学院,与江西赣州、抚州和广西钦州等省内外地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1年,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155项,合同金额5600余万元;获批3项“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类项目,获得项目产业化经费共计7000多万元。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年产2万吨新一代冷冻机油核心原料异壬酸生产装置建设列入江西省重大创新计划,使“卡脖子”材料异壬酸实现国产化;LED外延材料项目成功产业化,使企业成为全国两大生产基地之一。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区域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分别入选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重点培育智库,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获批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苏区振兴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转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苏区振兴研究院入选CTTI中国高校百强智库。近年来,共有180余份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270余次,其中,中央领导批示5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60余次。 国际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培养、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招收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学校“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经外交部批准,“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学校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高校,发起成立了江西省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学校现承办了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巴勒斯坦国圣城大学孔子学院、墨西哥合众国墨西哥城孔子学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 校友工作82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45万名,校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中宣部原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原局长、安徽省委原书记王太华,国家信访局原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政协江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上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周萌,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原副局长范卫平,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克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赵力平,求是杂志社总编辑陈扬勇,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史文斌,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陈小平;也有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孙金声,重点大学校领导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最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杨非,著名书法家、中国国家画院首批院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龚德凌,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任委员罗熹,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黄洪,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李保民,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上市公司江苏昆山世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仕铭,香港上市公司肇庆市科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念乔,趣店集团创始人兼CEO罗敏,奥运会冠军杨文军、金紫薇、徐诗晓,第十七届华表奖获得者张品成等。学校在校友会网2021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位居全国高校第49位。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改革驱动、特色发展、对标攻坚、学院实体、人才强校”的发展思路,朝着在省内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上作示范,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勇争先,努力建设一所植根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学院小蓝校区地处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紧邻风光秀丽的南昌象湖景区,与“八大山人纪念馆”遥相呼应,红谷滩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学院总占地面积40735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9760平方米,固定资产51053.83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919.48万元,图书馆藏书44万册。学院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校园内生活设施齐全,有步行街、书店、超市、银行24小时自助终端、电信网点、医务室、洗衣房等服务机构。学生宿舍全部为4人间标准公寓,有空调、热水器,并配有互联网网络接口。办学历史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我省唯一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2017年学院获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办学条件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管理工程系、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实训部等教学部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等普通高职专业27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1个,特色专业 2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学院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专业水平提升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1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3人,硕士学位人员224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等职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200余人。我院院长朱繁、副院长李汉华、副院长刘小庆分别被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聘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备类、市政工程类、工程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实践教学条件良好,学院建有实验实训楼、绿色科技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拥有4类65个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109家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学院拥有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学生实验、实习、技能培训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办学特色 我院坚持以特色办学,历年一直坚持以建设类专业作为主干专业,学院从建院初的5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共有27个专业,紧紧抓住建筑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根据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就业教育这一定位,积极开发新兴专业,调整优化传统专业,在巩固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建设类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对接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进程,形成了以土建施工、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布局。学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与建设行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合作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增添了活力。学院立足于行业,主动适应我省建设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结合学院自身发展实际,确立了 “服务江西经济建设,依托建设行业优势,保持建设类专业特色,根据社会需求适度扩大专业覆盖面,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服务”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我省建设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在巩固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建设类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对接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进程,形成了以土建施工、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设备、城市轨道运输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布局。同时,学院近年在硬件建设上大力投入,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校舍面积、建设仪器设备、馆藏图书等达到了万人在校规模的标准。学院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省内一流,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办学成果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先后获得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院教学成果显著,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13项 、省级精品课程9门、新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个。毕业生就业我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通过多年的就业市场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就业信息资源库。目前就业资源信息库中有单位3000多家,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信息。今年我院为毕业生共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一场,专场招聘会60余场,引进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3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我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都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2012年开始,我院与南昌市轨道交通公司签订了协议,为南昌市地铁建设培养人才。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有三届订单班毕业生通过验收,走上了工作岗位。办学六十余年来,学院已为省内外培养了数万名高、中级建设类专业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建设行业各岗位业务和技术骨干,深受社会特别是建设行业的欢迎和称赞,被誉为“建设行业的黄埔军校”。“样式雷”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史留传着这么一句话“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 “样式雷”建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将“样式雷”建筑文化富于生命力的人文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2014年6月,江西省“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会,落户我院。同年7月,成立了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各项建设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学习、研究“样式雷”建筑文化、开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一个平台。同年9月,成立了学生群体学习性组织--院“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协会,意在通过开展“样式雷”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对“样式雷”建筑文化的认识,感悟巨匠世家的人文精神,有力地推进“样式雷”人文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也叫普通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是江西省教育厅为契合江西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高职、本科衔接通道的重要举措。试点项目将进一步推进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带动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搭建新型的职业教育体系。从2014年开始,省教育厅选择部分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录取批次为二本批次,招生计划限江西生源,试点专业属本科层次,学制四年,学生为普通本科高校学籍。成绩合格者,由普通本科高校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2016年6月,我院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申报的土木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项目获批,从2016年开始,按本科第二批次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全日制本科生。该班招收江西生源,学生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籍,在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学习期满,各科成绩合格,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颁发与本校本科学生一致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九江市共青城市
    学校简介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南昌大学举办,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2016年7月,由南昌大学与共青城中航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新学院,属民办性质。建院十余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和知名教育媒体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十佳诚信独立学院”。2016年,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评价》中,我院在全国265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15名,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声誉逐步形成。目前,学院坐落在赣江新区共青城市,校区占地1215亩。根据教育部要求,学院具备了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财产管理、独立进行教学。学院实行三级设置两级管理模式,即学院、学科部、系三级设置,学院和学科部两级管理。下设院办、人事处、财务处等16个行政职能部门和基础、人文、财经、理工和信息5个学科部,整个机构设置合理,运行顺畅。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业务精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专职专任教师301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05人,此外,还专门配备了专职辅导员41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12名。学院依托南昌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根据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设有本科专业33个,招生专业33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现有全日制本科及自考在校生达12000余人。学院推行完全学分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毕业证书,从2012届毕业生开始独立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院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已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四次修订,完成了《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培养方案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利于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深化对慕课、大学生英语等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培训,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5年来,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省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共计203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26项,省级奖项1710项。仅2017年就获得国家级奖项16项,省级奖项88项。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激励作用,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精神。自2015年起,为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大一新生中实行了半军事化管理;先后组织开展了综艺大赛、歌手大赛、辩论赛、篮球赛、“五·四”诗会、女生节、寝室文化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讲坛等各种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出“和谐、健康、精彩、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挑战杯”和网络创新应用等国际、国内赛事,均创佳绩。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创新改革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将之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开展SYB创业培训工作,对学院所有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提高学生创业技能;2016年,与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创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分中心;加强了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力度,与江西众超电器有限公司、浙江省武义县人社局、浙江橙果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成功举办了每年一次的全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一次性就业率均达84%以上,学院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在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中一直都是“优秀”。学院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我院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和好评。建院以来,学院已走上规范化办学的轨道,实现了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取得了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朝着创建国内高水平独立学院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是世界企业500强排名前三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12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江西省电力学校和国家先进成人大专院校江西电力职工大学。2002 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成立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3 年,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院校;2010 年 7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实行资源整合,成立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2017 年 6 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在这里设立南昌分校。自此,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南昌分校、中共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实行五位一体、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建校6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并举”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为电力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被誉为“电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2019年,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学院扩招做法入选教育部典型经验库。学院连续五次蝉联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荣誉称。2020年8月,教育部长陈宝生、江西省长易炼红一行莅临调研,对学院校企合作、“双师”育人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学院目前有昌北和昌南两个校区,学生规模达10963人。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实验大楼、培训大楼等学习场所,拥有宽敞明亮、配置齐全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生活和活动场所。校园花木相映、环境优雅。图书馆藏书158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500余台,智慧校园网络覆盖全院,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学院实训设施先进,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超2万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建成了一批典型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包括建有220kV实训变电站、600MW发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中心、分布式太阳能屋面发电站、变电仿真实训基地、变电检修实训基地、电力营销实训基地、变电站VR仿真实训室、配网带电作业基地等实训基地,覆盖发、输、变、配、用等电能生产全过程。其中,220kV实训变电站和全国首条500kV/220kV/110kV混合模拟教学输电线路实训场、10kV配电线路实训场、10kV成套实训设备在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学院与江西省内11家市供电公司、5家直属单位、97家县供电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电建集团等130余家省内外企业开展了多元化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全省市县供电公司、主要发电企业均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在部分供电公司设立校外教学培训点。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81人,高级职称100人(含正高8人),“双师型”教师10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7.5%,专业教师双师型占比62.7%。教师中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2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优秀后备人才1人,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家人才11人,国网江西电力有限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后备1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能工巧匠1人,江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学院聘请了大量国家电网生产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电力工匠参与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目前已建成一支由1700多名企业专家人才组成的兼职师资库。学院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专业设置指导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趋势,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生产、电力应用为特色的专业体系。现已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发电运行技术、热工自动化技术、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水电设备安装与管理、工业节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等22个专业。2018年,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江西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建设专业;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与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被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认定为骨干专业。2020 年,学院与微软中国共建省内首家“微软创新学院”、“微软技术实践中心”,高起点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学院同时具有电力行业112个特有工种及多个社会化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评价的资格及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学院对标国家“双高”建设标准,深耕电力专业和技术技能两个特色品牌,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持续改进,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师生在各类国赛、省赛中频频获大奖。学院毕业生的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中一直保持很高的就业比例。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根植电力、适应市场、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的办学理念,发挥企业办学优势,突出行业特色,稳步发展电力类专业为主、其它专业逐步丰富的综合性、多学科职业教育。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努力培养电力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全国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和电力行业发展的支撑高地,努力抢占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制高点,朝着特色鲜明、一流职业高等院校的目标奋勇前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