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09年高招录取今天结束 255062人考上大学
2009-08-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视网8月15日南昌讯(记者 王小军 龚帅)江西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自7月6日开始至今天结束,顺利完成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和高职(专科)五个批次的录取任务。记者今天从高招录取现场获悉,截止日中午12时,本专科共录取考生255062名,完成招生计划数的113%。

  其中,文史类各层次共录取考生88376名,其中二本以上录取20531名,三本院校录取9839名,高职(专科)录取58006名;理工类各层次共录取考生138764名,其中二本以上录取55137名,三本院校录取16166名,高职(专科)录取67461名;艺术类各层次共录取考生17651名,其中二本以上录取10534名,三本院校录取2179名,高职(专科)录取4938名;体育类各层次共录取考生4159名,其中二本院校录取1764名,三本院校录取291名,高职(专科)录取2104名;“三校生”类本科院校录取544名,高职院校录取5568名。

  此外,由于江西省本科计划比例偏低,所以继续实行欢迎外省本科院校扩招的政策。据统计,今年外省院校共扩招二本以上 3249 名,其中文史类230名,理工类858名,艺术类2157名(含全国计划),体育类4名;外省三本院校扩招考生536名。

  9月21日至25日是高职(专科)院校补录时间

  据悉,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得在常规录取工作结束后进行补录或换录,对新生报到流失率超过本校高职计划总量10%的有关高校,经学校申请、省高招委同意,可以组织补录。

  江西省高职(专科)院校的补录时间是9月21日至25日。补录原则是,在上线且自由可投的考生中组织生源,补录不降分即执行目前各校的录取分数线。

  省高招办提醒:各有关院校尽早组织新生报到,9月18日前准确统计新生报到流失的考生名单,做好生源组织工作,以便顺利做好补录工作,完成今年的招生计划。

  首次实行一本平行一志愿改革 收效显著

  今年,江西首次在一本批次实行平行一志愿改革,“一高一低”效果显现,即考生志愿满足率明显提高,高分考生落选率再创新低。

  今年,第一批本科一志愿录取满额的院校比例,由去年的68%上升到85%。高分考生落选率再创新低,全省560分以上考生落选率为0.9%,一本线上落选率为1.7%。

  平行一志愿也使得院校生源质量更加稳定,同一学校录取的考生高低分差明显缩小,普遍集中在分差20分左右的区间,没有以往的“大小年现象”。不少重点大学因生源情况很理想而动用预留计划扩招。

  此外,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高分优录的特性体现高招的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原则,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今后各批次是否全部实行“平行一志愿” 有待调研论证

  据统计,今年的提前本科的一志愿满足率(一志愿录取满额院校的比例)80.8%,基本与去年持平。第一批本科由于实行平行一志愿,满足率由去年的68%提高到了85%。

  省高招办主任肖辉介绍,今年二本以下批次录取志愿满足率偏低的问题。二本以下批次实行的是梯度志愿,第一志愿的录取满足率比较低,其中,二本批次为46.8%、三本批次为54.5%、高职仅28.8%。

  “如何来提高二本以下批次录取志愿的满足率?是否全部实行平行一志愿?还是作其它调整?有待调研论证。”肖辉说。

热门院校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九江市柴桑区
    学校简介九江理工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具备统招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性调整需要为办学宗旨。坚持“提高质量谋发展,深化改革出动力,突出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秉承“明德 达理 尚学 精工”的校训,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学校坐落于素有“物华天宝”、“九省通衢”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东临鄱(阳)湖,南望庐山,西眺(庐山)西海,北据长江。深厚的人文沃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如陶渊明、黄庭坚、陈寅恪等中国文化史上的耀眼明星,名副其实坐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是求学、创业、生活的理想之地。学校背倚庐山秀色,毗邻八里湖畔,传承白鹿洞书院治学精神,地处长江教育创新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高铁枢纽、机场近在咫尺。校园占地面积 20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学大楼、科技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超市、实训中心等23栋(23万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0万余册,藏书丰富、信息量大,设有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建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25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60个,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搭建了大学科技园平台。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交通工程、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等特色专业集群,并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干,管理、教育、艺术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领先,部分人才曾获得国家青年科技奖且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引导计划项目、国家“863”攻关引导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部分人才为江西省主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有各专业博士、硕士、教授和教授级高工等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上承九江千年之文脉,下启高职教育之典范。九江理工职业学院将朝着建设一所规模适度、省内先进、全国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定位而奋斗,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全力谱写九江理工的奋进篇章。
  • 学校简介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 2017 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培养大专层次幼儿园和小学师资,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师范类专科学校。前身为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占地面积约 945 亩,自 1977 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树人、全面发展” 的育人思想,形成了“厚德、笃行、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 30000 名毕业生,培训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各科骨干教师近5200 人。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 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小学教育( 三年制和五年制)、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艺术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育、体育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11个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学校招收高中毕业起点三年制大专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定向师范生和部分非定向师范生,在校学生 9100 余人。现有教职工372 名,其中专兼职教师 314 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 194 名、博士3 名、教授 5 名、副教授 41 名。学校现拥有纸质图书 36 万册,电子图书100 余万册,中外文期刊 421 种。建有实验实训室 48 个、附属小学 1 所和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52 个。学陶师陶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1987 年,学校成立了陶行知思想研究会,是中国陶研会会员单位,江西省陶研会理事单位。校园里建起了“行知园”,设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班”,师生在形成“科学的头脑”, 炼就“农夫的身手”,培养“艺术的兴味”上下功夫,开展生活教育实验, 取得喜人成绩。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原则,校风严谨,管理严格, 以培养学生师德为本、以提升学生师能为重,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实践行知思想、推行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学校安全保卫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江西省抚州卫生学校。1986年改办为江西抚州中医学校;1998年更名为江西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和江西省唯一一所中医药类专科学校。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抚州市人民政府主管。学校的教育形式以全日制专科教育为主,兼顾高、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适应中医药行业和康复保健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获批为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医流派(旴江医学)建设基地、江西省中医药文化传播地基地。现有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中医学、中药)、1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中药制剂实训基地)、1个省级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有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特色专业,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个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优势特色专业。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学生在各类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共12项,获各级单项奖项70余项。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员工485人。专兼职教师总数为315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51人;双师型教师86人。现有国家级名老中医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政府津贴专家3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4人、江西省名中医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9697人,开设了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医学美容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学、护理、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3个高职(专科)专业,形成了中医学、中药、护理、康复保健四大专业群。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2017-2018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安全稳定先进单位、2010—2013年度全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优秀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以传承和弘扬“旴江医学”和“建昌帮传统炮制技术”为己任,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 学校简介    江西工程学院创始于1983年10月,历经新余无线电培训班、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等办学阶段。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普通高职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江西工程学院。2018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3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7.23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现有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28个实验中心含251个实验室,1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以工学为主,涵盖工、文、经、管、艺、教6个学科门类的30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学生2052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770人,留学生108人,专科生7642人,函授学生4362人,折合学生数20956.2人。专任教师998人,外聘教师143人,折合教师总数1069.5人。生师比为19.59: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08%;硕士及以上学位6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83%。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人。    升本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1项;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547项;2019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中央引导专项资金项目1项;获江西省科技项目立项3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34项;从第一届起连续三届参加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展示和推介我校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为推进成果转化,扩大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贡献。连续8年代表江西参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项产品获优秀产品奖,是江西省唯一的获奖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单位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机制构建”项目试点单位。升本以来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获奖2370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236项、省级竞赛奖2134。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江西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学校秉承“勤朴敏信”的校训,立德树人,造富于民,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万余人,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毕业生中,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七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学校跻身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100强,排76名(民办高校唯一进100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天工开物》创新品质和工匠精神,逐渐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特色和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抱石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了学校办学事迹。
  • 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节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筹办)等一批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历史悠久。作为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南昌师范学院从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出发,六易校名、十迁校址、几更体制,走过了艰难坎坷而卓有成效的办学历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教育学院,新中国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1981年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全国教育学院会议,会后颁布《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30号)。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奠定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师资水平高。建校以来,在逻辑史、书院史、学校管理心理学、古籍整理、训诂学、拓扑学、语文教学论等学科领域涌现了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现有教职工808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0.3%、硕士博士占比68.9%。一大批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聘请欧阳自远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担任荣誉(客座、兼职)教授。大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承担《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意见》和每年《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蓝皮书)的起草等任务。特色鲜明。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以师资培养培训“起家”,以教师教育“兴业”,承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社会责任,肩负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重任,勇担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校训,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全校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比56%,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全省一流专业。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策应江西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战略,打造文旅融合类专业群,现有一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并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育人质量好。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种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建食育基地、共建中国食育研究院,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有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成立的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江西省文旅厅合作共建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与江西省文旅厅、南昌市政府、资溪、金溪、南昌经开区、泰和、南丰、萍乡、赣县区等地方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正邦集团、江西电信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建有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学生屡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等奖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11名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地方彩车最高奖项“华美奖”。师生获2019年教育部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奖数量两年蝉联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演出、受邀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巡演,“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参加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莅校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学校育人成效。培训优势显。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8个省、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培训效果年年获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员、专家的好评。自建校以来,学校集中培训中小幼教师、校(园)长13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中小学校长和教师400余万人次。学校培训过江西90%的中小学校长和80%的骨干教师,连续承担6期江西名校长培训工程。江西2400余名省级特级教师、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800余人在学校参加过集中培训,100%参加过学校远程培训。为江西中小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出重要贡献。社会影响大。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14.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在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的知名校友,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0余人,教授、博导、硕导,高级、特级等名优教师万余人,成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定位,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条件建设,促进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