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2021年高考圆满结束,6月23日可查询高考成绩
2021-06-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8日下午,随着高考外语科目考试的结束,广西2021年高考统考圆满结束。今年广西参加高考统考考生人数40.05万余人,比2020年增加了2.2万人,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全区共有262个考点,13633个考场,考试工作人员共计3.9万人;按每10个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的标准,共设置备用隔离考场1368个。广西严格落实教育部“四个从严”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高考组织和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到了试卷安全保密,考风考纪良好,服务措施到位,考试组织井然有序,实现了“考前无试题试卷泄露,考中无违纪舞弊,考后舆论总体平稳”的“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从严防疫,全力筑牢疫情防线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高考组织和疫情防控的要求部署,广西及时召开了全区高考工作调度视频会,成立了自治区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教育厅和卫生健康委联合制定印发了《广西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关键环节,认真检查督查,确保高考组考防疫措施落地落实。广西全面落实考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要求,考前实现了全区所有涉考工作人员 “应接尽接”;加强考点考场卫生防疫,每天对考点考试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消杀;建立医疗机构与考点“点对点”协作保障机制,每个考点设1名由当地卫健部门派出的专职防疫副主考;加强涉考人员的健康检测和体温监测,确保体温合格的考生快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针对从区外中、高风险地区返回的考生,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启用备用隔离考场,确保考生“应考尽考”。考试期间,全区共启用了34间(次)备用考场(含备用隔离考场),切实保障考生和考务人员安全健康,确保每一位考生不因疫情防控影响考试,也不因高考引发疫情传播。

从严管理,全力保障考试安全

为确保试卷安全保密,我区采取人技联防、一岗多控等手段,加强对试卷印制保管、运送、分发、施考环节的“全链条”安全管理,确保了试题试卷绝对安全,全区未出现试卷失密、泄密事件和高科技作弊、群体舞弊事件。考试期间,广西派出276名自治区级巡考员赴全区各地各考点进行巡考检查,实现了驻点巡查全覆盖;组织16名视频巡考员在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对全区考点考场进行全程实时视频巡考,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电话通知考点值班人员进行处理。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加强对考点周边电磁环境和涉考有害信息的管控,派出无线电监控车辆对考试全过程进行监测,及时排除无线电作弊隐患;深入开展“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助考”犯罪活动。各地加强对高考的正面宣传引导,通过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宣传典型案例等方式,教育引导考生诚信应考。严格实行“区、市、县、考点”四级考务培训制度,加强涉考人员尤其是新增的监考员和考务工作人员培训,切实强化考务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

从严要求,全力做好应急处突

广西各地各部门加大对疫情、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挑战的分析研判力度,仔细检查检测,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充分做好考试期间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工作,做到快速反映、协同配合、妥善处置。高考期间,广西建立了宣传、网信、教育、公安、市场监管、招生考试等部门24小时集中联合办公机制,对涉考涉招舆情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置,及时清理涉嫌贩卖高考试题、答案及作弊工具、招募“枪手”等有害信息,依法处置违法网站,密切关注、快速处置涉考负面舆情。

从严保障,全面优化考试服务

高考期间,全区各级教育、卫生健康、公安、应急、保密、宣传、监察、建设、交通、市场监管、通信管理、无线电管理、疾控、地震、气象、电力、环保、食品药品等部门压实责任,密切配合,全面落实服务考生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可能影响考生考试的各类问题,营造“暖心高考”的浓厚氛围。为确保考生出行安全,各地各部门认真做好接送考生大巴车辆的安全排查和维护,保证车辆性能良好。为保障外语听力考试顺利进行,针对部分地区外语听力考试恰逢雷雨天气的情况,各地各有关部门制定周密的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措施,认真研判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风险隐患,避免听力考试受到干扰。为应对高温天气,各地各考点防暑降温应对准备充分,设置了医疗服务点,免费为考生提供饮用水及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在体温检测点附近设置凉棚或休息室,以便因高温或紧张导致体温异常的考生休息后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全区各考点基本实现了空调或风扇全覆盖,为考生营造清凉的考试环境。

6月23日可查询高考成绩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将于6月9日起组织高考评卷工作,预计6月23日公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对考生开放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届时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具体查询方式另行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gxeea.cn,下同)、官方微信公众号“柳园清风”发布的信息,以便及时了解最新情况。

6月24日起可陆续填报志愿

今年高考招生计划正在编制审核中,《2021年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一书预计在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前后向社会公布。

6月24日至7月2日,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将开通志愿填报系统,届时考生可以陆续填报志愿。其中,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提前批志愿填报时间:6月24日10:00至28日10:00;其他批次志愿填报时间:6月28日15:00至7月2日10:00。

部分批次将预留征集志愿时间,并根据录取时计划完成情况确定是否征集志愿。各批次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将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相关信息。

6月25日至27日举办网上咨询会

高考结束后,如何科学填报高考志愿、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成为考生及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为满足我区广大考生、家长和区内外高校的需求,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将于6月25日至27日举办广西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会。本次咨询会将采用“语音视频直播+弹幕互动”的方式进行,届时,考生和家长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手机微信端和电脑端免费参加网上咨询会,在观看直播的同时还可通过弹幕提问的方式与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及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实时交流,了解2021年的招生政策及各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为填报志愿做好相关准备。

温馨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

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提醒考生,高考结束后应注意调节心情,适度放松,外出游玩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在考后放松的同时,考生也应提前了解我区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相关规定,熟悉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相关政策、流程,以及各招生院校招生章程,为志愿填报做好充分准备。

在此期间,社会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考生和家长们迫切知晓高考成绩及希望上好大学的心理进行招生诈骗,请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于桂中腹地,红水河畔“世界体操王子”李宁的故乡---来宾市,地处来宾市教育园区,在校生10000余人。学校教学实训设备与生活运动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下设有航空管理学院、航空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无人机学院、教育管理学院、航空信息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退役军人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学校现有实训基地20余个、教学飞机6架、不同型号航空发动机8台、航空器材仪器设备238件(套),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学实践设备。学校本着“志存高远、光耀蓝天”的校训,“崇德重智,务实创新”的校风精神,坚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教育指导方针,将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紧密挂钩,著一套新时代航空教材、教程,着力打造一个受行业欢迎、得人民青睐、让政府放心、使学生无忧的中国航空工程师的摇篮,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质素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航空产业专门人才。
  • 南宁师范大学南宁市西乡塘区
    学校简介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南宁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以南,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这里满城皆绿、四季常青,被誉为“中国绿城”。南宁师范大学的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四个校区就坐落在南宁的绿地青山之间,占地面积共3383.1亩。学校图书馆藏书224.43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83.08万册。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委托的学校,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单位,2019年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同年9月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1年9月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6年7月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2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6月,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2002年12月,创建于1905年的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启用;2018年11月30日,学校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8月,学校武鸣校区启用。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出“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培养了13万多名服务基础教育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截至2021年9月底,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2204人,硕士研究生2954人,专科生230人,预科生287人。日臻完备的办学平台。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普通本科专业7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未覆盖的二级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还有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桂台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广西本科教育发展研究院,拥有一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省级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心。是首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全区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基地、广西幼教师资培训基地、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研修基地、广西“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项目试点高校、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西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类示范基地、广西农业经理人培养培训基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4个。博学求精的师资队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创新人才引育机制,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100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0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44人、硕士生导师499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04人次,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4个。2017年9月,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担任学校名誉校长。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国内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校任职或讲学,近五年新聘请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47人,其中院士1人,实现了高层次人才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特色彰显的教学改革。学校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8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23项。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11门,自治区级一流/精品课程89门,广西普通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3个。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2016年以来,获全国、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奖项7605项,其中全国奖项473项,包括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大学生组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冠军等。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上,我校3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奖比例、获一等奖比例居全国第一;在第1至11届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316项,获奖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广西高校第一。2004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位稳定,连续17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在相关行业领域成就突出,涌现了众多国家和自治区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以及“亚洲女飞人”韦永丽、80后著名作家辛夷坞等一批知名校友。与时俱进的学术科研。学校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部级奖励69项,其中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项。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2020年被武汉大学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16年以来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转载(摘编)60篇。锐意拓展的教育开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院校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中马华侨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桂台幼教发展中心、桂台少数民族器乐研究中心、桂台社会工作实践交流中心、韩语文化中心等。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学校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和“广西华文教育基地”,留学生人数每年持续增加;学校是港澳台地区学生接受单位,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与香港、澳门等地高校合作每年举办“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承办了国际人脑发育暨2017脑科学高峰论坛、2019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国际研讨会、2019年东盟文明互鉴与传播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届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先后12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励、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志愿服务组织、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奖项等荣誉。 “红水河”网站2次入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有校级学生社团56个,其中5个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2019年易班优课教学活跃度高校中排行全国第四,全区第一,2020年荣获全国易班优秀工作站。求真务实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双一流”建设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着力培育标志学校新形象的文化品牌,着力构建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 学校简介桂林医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被誉为“闪耀八桂的医学明珠”。桂林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前身为广西省立桂林高级助产护士学校,是全国建校历史较早的医科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升格为桂林医学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桂林医学院,1993年获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列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5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199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现有临桂、东城、乐群三个校区,设有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等23个学院(系、部),9所附属医院、28所临床实习医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设有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和4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拥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级各类学生近3万人。学校有教职工及医务人员68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近5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670余人,博士生导师30人。学校拥有全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项目”人才、广西“八桂学者”“八桂名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等。学校有国家级和省(区)级相关专业建设点和建设项目共35个,分别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的重点专业1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个,自治区级特色本科专业1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2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西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3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5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7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有广西重点学科7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含建设项目),广西临床重点专科17个(含建设项目),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9个,有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广西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等市厅级科研平台18个。建有自治区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1个、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1个。学校近5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2020年和2021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9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4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4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总数位居广西高校第7位。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我校2015年、2016年连续跻身中国大学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排行百强榜。学校主办的《华夏医学》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和广西优秀科技期刊。学校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两个专业进入广西本科第一批招生,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投档分超一本线居广西高校第二位。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2项。学生在全国及自治区级各类技能比赛中成绩显著,在首届全国护士(英语)执业水平技能竞赛中获团体总成绩冠军和两个单项第一,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中有9个项目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全国医学院校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多次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CCS)中获得特等奖。近10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护理专业本科生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平均达到98%以上,学校连续十六年评为“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开放病床2600余张,年门诊量266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14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近5万台次,是桂北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中心。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卫生部指定的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和国际SOS急救中心、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医院、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广西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及桂林诊断中心、广西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桂林分中心,获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秀医院和示范医院、自治区“十佳医院”等。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第一批中国房颤中心认证单位、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单位、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首批全国乳腺癌规范诊疗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单位,是国家爱婴医院、自治区文明单位、桂北地区唯一航空医疗救援备勤基地医院、桂北地区唯一毒蛇咬伤救治中心、桂林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区内第二所、桂北地区第一所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口腔医院,拥有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成立广西桂林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学校教职员工、广大校友、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捐赠,用于支持和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学校1973级校友、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蒋仁生以个人名义捐资5000万元建设新校区图书馆,是广西高校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个人单笔捐款,该项捐款被列入《2014中国捐赠百杰榜》。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主动融入“壮美广西”建设,立足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积极与日、韩、欧美地区国家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开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现已与日本、西班牙、匈牙利、马来西亚、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机构开展了校际友好交流与合作。桂林医学院建校87年来,恪守“弘德善医”校训,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良好声誉的医科大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 南宁理工学院南宁市武鸣区
    学校简介南宁理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创办于2002年4月。学校现有东盟、桂林两个校区。东盟校区位于南宁教育园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03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桂林校区位于雁山教育园区,占地73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功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设施完备的宿舍楼、食堂、体育场馆,环境优雅、生活便利。学校秉承“厚德,博学,自强,弘毅”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工、管、艺、经、文、理、教育学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开设41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课程”1门,广西高校特色专业1个,广西转型试点专业群1个,广西民办高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协同育人平台1个。设有土木与工程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在校学生18800余人。学校有专任教师90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49%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2%以上。近年来,教师主持、参与的教学、科研项 目 580 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 8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240 余 篇,获得专利 17 项,出版专著、教材 68 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二 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学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倍受社会称赞企业欢迎。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 240 余项,省部级奖 1000 余项。近年来,学校实行人才分类培养改革,为学生构建了专业技能型、创新创业型、考研深造型、国际教育型等多种成才通道,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近三年学校平均就业率超过95%,新生报到率超过94%,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20年、2021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学校先后荣获“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广西民办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民办学校突出贡献奖”等荣誉。2013-2021年,连续被新浪网、新华网、央广网等评为“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创新创业典型高校”“社会影响力独立学院”“实力典范民办高校”“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漓水悠悠,书声琅琅;邕江荡波,百舸争流。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按照“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内涵建设,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行业,努力建设区域领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东盟校区地址:广西南宁市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6号桂林校区地址:广西桂林市雁山区雁山街317号东盟校区校办:0771-6031550 桂林校区校办:0773-8998055 招生咨询热线:0773-8998009、8998018、8998088网址:http://www.nnct.edu.cn
  • 学校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广西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2006年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199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亲临学校视察,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为发展电子工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学校蝉联“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金鸡岭校区、六合路校区、花江校区、北海校区,分别位于桂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桂林市尧山风景区、北海市银海区,校园总面积4153亩。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万余平方米。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219万余册,电子图书282万余种,数据库90余个,中外文期刊(含纸质、电子)39000余种。具有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有本科专业79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2个(含住建部行业认证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7门。学校获得“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9种。学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工作高校。“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计算机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7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广西八桂学者11人、广西特聘专家8人、广西优秀专家8人、广西“十百千”第二层次人选18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3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广西教学名师10人、广西卓越学者6人、广西高校“百人计划”23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物和卓越人才3人;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3个、广西高校创新团队6个。人才培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300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学校,学校是全军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生培养单位。现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专业工作室支持单位1个;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学校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为“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学校被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46名。科学研究 学校承担了一批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项目。近五年,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27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50余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6项。学校现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9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学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获批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际交流 学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与非洲的8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访学或学习深造、并长期招收国际学生。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和“广西政府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的接受培养单位,现有中英和中爱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学校与柬埔寨马德望大学现有共建孔子学院一所。今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正德厚学、笃行致新”校训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桂电精神的引领下,深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朝着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