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专家指导 山东专一批填报要参考“三本线”
2009-07-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今天从省招考院获悉,当考生在8月1日至2日填报专科一批志愿时,由于专科一批线尚未划定,所以考生参考的最靠近专科一批的线就是本科三批线。同时,考生需要注意的是,专科二批是所有录取批次中唯一不设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的一个批次。

  专科一批:达到“三本市属线”考生把握较大

  参加专科一批录取的为所有本科院校的专科(高职)及省部属的普通专科(高职)院校,专科(高职)一批可填报1个一志愿、6个平行二志愿院校和1个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每一院校志愿均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虽然为专科批次录取,但专科一批院校因为招生计划较少、专升本机会较多、院校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等原因,录取分数线和本科三批差距甚小。如 2008年山东专科一批文科省属线534分,比本科三批线低7分;专科一批理科省属线520分,比本科三批线低11分。

  专家建议,从2009年情况来看,考生分数达到或接近“三本市属线”(文科533分、理科510分)的考生填报专科一批志愿把握较大。

  专科二批:避免落榜要填好6个平行二志愿

  参加专科二批录取的为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专科(高职),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科(高职),民办高校的专科(高职),市属普通院校专科(高职),职业技术学院及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专科(高职)。

  专科(高职)二批可填报1个一志愿、6个平行二志愿院校,专科(高职)二批不设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录取中也不进行调剂录取。每一院校志愿均可填报3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专家分析说,和专科一批相比,专科二批的录取院校相当庞杂,录取线的差别也相当大。从近几年山东省录取情况来看,同为专科二批院校,录取分数线从200多分到500多分不等,不同院校的录取线差别相当大,并且部分学校的录取线极易出现“大小年”现象,不同年份的录取线差别能在百分以上。

  特别需要考生注意的是,专科二批是所有录取批次中唯一不设院校是否服从调剂志愿的一个批次,这也意味着,如果考生专科二批的所有志愿学校落榜,则意味着考生常规录取落榜,只能等待注册录取或补录了。

  另外,不少院校专科二批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需要考生提前签协议,这些考生也要打听清楚。

热门院校

  • 鲁东大学烟台市芝罘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0.7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5个学院、74个研究院(所)、6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连续两年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6位。【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264项、省部级项目600项,立项经费220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703篇,出版学术专著217部,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9项。2020年度科研经费10019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正高234人,副高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3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2人次、省级83人次。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等9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7个。【服务地方】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等战略合作伙伴9个、行业企业合作单位135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拓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54项,到账经费13554万元。学校连续多年当选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定位和“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服务地方成效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 学校简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始建于1973年,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目前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和高中美术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5个教学单位。建有博物馆、美术馆,设有中国民艺研究所、设计策略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学报《设计艺术》、校报《山东工艺美院报》。建有学校网站及“设计•中国”等专业网站。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科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构建了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设计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设计艺术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为“泰山学者”岗位。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设计、美术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学科领域。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艺术与科技6个专业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2个专业被列入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学校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等。同时聘有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及“六艺学者”特聘教授。学校科研及创作成绩突出。建有“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参与或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手艺农村”等项目;师生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奖励,在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德国IF国际设计竞赛、美国弹力方程式国际设计锦标赛(简称“FE”)等国际设计大赛中成绩优异。学校服务社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完成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中国(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等设计施工运营工作,完成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等系列重点设计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设计任务,承办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工作,为艺术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树立学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标杆,铸就“设计服务社会”的大学品牌。学校与山东省十余地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浪潮集团、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文创产业等重点项目合作和智库服务,取得积极成果。学校设有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金种子”孵化器,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创意设计研发、区域经济与文化服务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教育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与多所大学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协议,依托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拓展了一系列境外教育合作项目。学校于2005年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2008年加入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并作为成员举办联盟会议和教育交流活动等。近年来,举办了“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国际艺术院(校)长高层论坛暨艺术学泰山学者论坛”、“泰山学术论坛—艺术学专题暨‘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国际论坛”、“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济南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深化学术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围绕设计艺术教育特色,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为“设计服务社会,设计引领生活”持续奋进。
  • 烟台理工学院烟台市莱山区
    学校简介烟台理工学院原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该校创建于2003年,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15030人,其中本科生11687人、专科生3343人。2005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顺利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年度招生宣传最具公信力高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烟台市“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先后8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校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场所。我校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已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还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能满足教学需求。现有馆藏纸质图书百余万册,收录电子图书370余万种。学校设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2021年新增机械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药学、酒店管理、数字媒体艺术5个本科专业,共42个本科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本科。至此,我校本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开设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休闲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应用韩语、现代文秘共13个专科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特有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教学发展的引擎和教师成长的乐园,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现有教师8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8.1%,高级职称占比37.1%。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学校倡导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能力加强。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改项目11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教材1门。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7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7项、省级优秀奖20项;另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等奖项3项。科研方面获国家级立项1项、省部级15项、市厅级75项。建校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49篇,其中核心论文141篇、SCI21篇、EI15篇、CSSCI4篇、ISTP2篇、CPCI7篇;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出版编著137部。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果显著。近五年,有1331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021年考取研究生297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世界级一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75项、国家二等奖263项、国家三等奖412项、国家优秀奖15项、国家优胜奖16项、省特等奖27项、省一等奖155项、省二等奖249项、省三等奖266项、省优秀奖52项、省优胜奖10项等,合计奖励1558项。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成立了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院校研究所、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机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定制、双师共导的深度合作办学新模式。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建立了152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融入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与新兴行业发展,为在校生提供“双创”平台,先后有71家学生创业项目入驻试验园,孵化30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2008年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获得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10年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聘请外国专家资格;2017年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整合校内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国际班项目和留学生教育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机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十四五”规划调研与制定为契机,全面加强顶层设计,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力争把学校建成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全国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创业型大学。
  •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原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2004年5月,与威海市技术学院合并,实行一个学院两块牌子。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院占地3048亩,全日制在校生20683人,教职工1221人,长年聘请的合作企业兼职教师400多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3%,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全国技术能手2人,省首席技师5名,省技术能手4人,省级青年技能名师2名。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0个、骨干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品牌特色专业12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要求,以服务威海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坚持“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办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定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为威海行业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人才,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办学治校综合改革经验等先后4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栏目专题报道,产生广泛影响。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坚持用优势专业对接优势产业、特色专业对接特色产业,以满足行业企业需要为导向,推动专业升级。建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退役士兵技能教育培训定点机构等55个培训基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共赢合作。建有海大学院等3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另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高新学院、新北洋学院等16个校企地合作二级学院。牵头组建了威海职业教育集团等10个职业教育联盟(集团)。理论实训一体,实习就业联动。推行实训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基础课整合为1门,专业核心课压缩到6门以内,专业选修课拓展到全校。跨专业成立卓越学院,选聘校企高技能人才组建42个卓越工匠班,采用导师带徒模式培养大国工匠。实用管用好用,教学科研并重。以强化协同创新为重点,坚持科研工作日常化、产品化、草根化,联合企业搞应用性技术研究。成立了唯智科技园,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立项建设了1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4个市级研发平台,把解决学校日常教学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参与企业真实的技术革新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战场。对内放开搞活,对外开放办学。推进“放管服”改革,编制下放事项清单,逐项推进流程再造。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成立了3个国际职教联盟组织,成功组织实施上合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中国-乌克兰科技创新研究院威海分院落户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12345”精准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建有“非遗学院”“新闻学院”等6个跨专业书院。坚持“学校的一切资源都是教学资源”,扶持学生成立小微公司,把酒店、商场、咖啡厅等经营性资产全部交给学生运营。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发展。从严管党治党,推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进“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建设,大力推进党建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获评市级党建示范点单位、省教育系统和威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单位。
  • 学校简介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起源于1881年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培真书院,1978年开始举办高等专科教育,展位图1998年举办高职教育,2010年改制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40余年专科办学历史和20余年高职教育办学经验、特色鲜明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建校至今已培养专科层次人才8万余人,培训社会各类人才累计20万人次,培养数量居潍坊市各高职院校之首。 ●成功入选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位居全国所有高职院校第19位●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2013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是全国第二批、全省第一批招收院校之一●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6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山东省29所设单招试点的高职院校之一●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文明校园●科教兴潍先进单位◇ 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国际化、集团化、特色化●服务面向:对接潍坊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航空装备、航空运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目标:以工程类专业为特色,立足潍坊,面向全省全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教学模式:实施“SQC”即一项专长(一生一专长)、两种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三个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一体化育人模式◇ 办学条件学院拥有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近32.4万平方米,设有13个系(院、部),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固定资产总额达到近6.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8000多台(套)、总值近1.1亿元。数据中心拥有各种网络设备及服务器40多台(套),自主开发了建筑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10套专业实训模拟仿真资源库,建成了10个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建成校内实训中心12个、实验实训室145个,总面积近7.7万平方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10家,其中紧密型实训基地198家。投资2.5亿元建成了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训中心、卡特彼勒培训中心、圣世鸿大食品工程实训中心、潍坊学前教育实训中心等8个生产性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亚太地区最大的“卡特彼勒培训中心”●山东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连续举办4届全国气排球比赛◇ 专业建设坚持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减少专业大类覆盖面,突出工程类、优化文管类、稳定教育类,完善了适度超前、支持转型的专业调整优化机制,形成了“以工程类专业为核心,适应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的专业结构,共开设普通高职专业50个。围绕核心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核心课程,按照核心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内容,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开放的“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进行核心课程群的整体设计。●全国定向培养士官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特色专业7个、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专业10个、省优质高职院校一流专业群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试点专业2个●潍坊市特色品牌(重点)专业15个、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建设重点专业5个●山东省精品(特色)课程53门●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8门●“十二五”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0部●山东省优秀教材6部●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38项◇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6人,副高级职称140人,博士19人,硕士398人,专任教师中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研修经历的占100%。●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为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世宁、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洪春、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鞠萍等为特聘教授●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刘宝新在内的11名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4人、优秀教师7人、教育科学研究专家8人、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重点教改项目指导专家15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首席技师4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国家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比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教师组)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了校政行企军多元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实践政府出地、学校出资的“校政共建”模式,学校出地、企业出资的“引企入校”模式,多方携手共建的“职教集团”模式和军地共建的“校军合作”模式。●全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专业组副组长单位●与青州市政府共建花卉学院,与潍坊高新区管委会共建潍坊学前教育实训中心●与山东圣世鸿大实业集团公司共建了15000平方米食品研究所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车间●与青州百年老字号“隆盛糕点”共建2万平方米校内食品研发实训基地●与亚太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建成2万平方米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训中心●与潍坊电信公司合作建成功能齐全的数字化校园●牵头组建潍坊市食品职教集团、潍坊市工程机械职教集团,吸引198家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企业捐赠资金(设备)1500余万元●与中职学校以及本科院校组成职教联盟,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与本科院校“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融通,内外互通”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与北京华联航空、山东新锐通用航空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航空工程学院,我院成为省内第一家既拥有直升机又有独立飞行空域的高校●与潍坊中晨集团合作共建省内第一家混合所有制艺术类学院——凤凰艺术学院●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国际化视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技术技能积累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全力推进科技成果有效对接,促进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深度融合。近三年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获得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现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到款额1123.69万元。 ●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503篇,其中SCI、EI检索、北大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28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被确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潍坊市重点实验室3个、潍坊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成立科研创新团队19个、研究所(院)18个●58名教师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解决技术难题120多项,增加经济效益超亿元●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山楂干红酿造技术”和“柿叶护肤霜生产技术”均已实现成果转化◇ 国际化办学坚持开门开放办学,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先后与与英国、美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6所高校进行合作与交流,先后派出79名学生赴国(境)外留学研修、实习就业,95名教师出国(境)考察学习,聘请20名外籍教师来院任教,其中1名获山东省文教专家教学奖。●潍坊市首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学校”●与韩国敬仁女子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历教育”项目●与美国埃德蒙社区学院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坎培门公立职业技术学院,商定共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教育项目●与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在校际专业、学生免费交换学习、师资交换培训、共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学生专升本升硕等方面开展合作●与韩国国立全北大学共建韩语培训合作单位◇ 校园文化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坚持以传播主流政治文化为统领,传承百年书院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地域“青齐文化”,培育现代职业文化,从精神、制度、物质、行为四个层面有机融合,构建了以“培诚明德,至善至真”为特色的育人文化,形成了“回首那份爱”“我的中国梦”等一批文化品牌活动。●“回首那份爱”感恩教育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道德模范1名●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1名●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牌成立“孔子学堂”●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2个●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山东省赛区一等奖2个、三等奖3个●山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山东省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山东省第三届人文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院校中华诗词大会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6项●山东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工作案例1个◇ 辐射带动作用坚持立足区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社会服务,成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教育服务基地,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潍坊电视台、潍坊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以及省市媒体对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经验进行了多次报道,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完成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近15万人次,学历水平提升7502人次,完成32个工种培训鉴定11776人次,科技服务活动450余次,服务群众15000人次●与兰陵职教中心共同制定三二连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投资建设1个标准计算机机房,开展教师培训80人次●开展贵州省七星关、织金县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14期,培训645人◇ 人才培养坚持对接产业、职业岗位和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个平台”课程体系、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和“5412”素质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各1项●在2017、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8项●2017中国(北京)职业技能博览会创新奖●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近三年来,5名学生被授予“山东省双创之星”“潍坊市优秀大学生创业者”“潍坊市政府创业奖”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以山东省道德模范、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马广超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学生总体就业率99.85%●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97%以上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