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甘肃:关于做好2014年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
2013-12-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甘招委发〔2013〕34号

各市(州)教育局、招生办公室,省属中等专业学校:

为做好2014年甘肃省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报名工作,根据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关于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甘招委发[2010]34号)和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的通知》(甘招委〔2013〕27号)及省招委会《关于做好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甘招委发[2013]32号)要求,现就2014年我省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报名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

(一)报名时间和地点

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报名分高考报名和专业考试报名两个阶段:

1.高考报名

时间:2014年1月3日至10日。

地点:考生所在学校县(区)招生办或县(区)招生办指定地点报名。

2.专业考试报名

时间:2014年4月10日至20日。

地点:市(州)教育局指定地点报名。专业考试报名的要求、程序等另行通知。

(二)报名条件

凡参加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考生须符合《报名工作规定》中的有关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简称三校生);

3.身体健康。

此外,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和往届三校生;

3.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三)报名程序及要求

1.考生报名时须持本人身份证、户籍证明(户口簿)等证件到就读学校参加报名;由就读学校汇总后持介绍信到所在地的县(区)招生办办理集体报名手续。

2.高考报名时,考生须按《关于做好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要求填写《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学籍审查登记表》,以上表经所在学校审查确认后交学校所在县(区)招生办。

3.三校生报名的学籍审核工作由考生所在学校负责,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加注意见。

4.考生报名时须提供二代身份证(身份证号是高考注册的重要信息数据)。报名期间确实无法及时办理正式身份证的考生,可到户籍所在派出所办理带照片和身份证号的户籍证明参加报名。

5.考生报名时必须参加县(区)招生办组织的电子档案信息采集(含数码照相)。

(四)报名信息采集及管理

1.三校生报名信息的采集及管理按《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执行。三校生报名时的“专业类别”按农业类、卫生类、工业类、服务类等四类进行信息采集。

2.各地要强化计算机信息录入员、数码照相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督促考生在确认信息时认真检查,并反复核对各类录入信息,切实提高今年的信息采集质量。

(五)报名数据库的更改

考生数据库上报后,如个别考生信息确需修改,须由县(区)招生办写出书面报告,并经市(州)招生办审核后报省招生办。

数据更改日期截止到2014年4月底。

报名时,考生务必认真填写《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登记表》,如因本人填写错误等造成录取后无法注册等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

准考证下发后,考生一定要认真核对各项信息。如信息不一致,考生应立刻向所在学校报告,由学校按照信息更改流程进行更改。

(六)报名资格审查及责任追究

1.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依照《关于做好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相关程序进行。

2.高考报名期限内,对于未能及时提供报名所需相关证明材料的考生,县(区)招生办可根据实际情况让考生先报名,再要求考生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对于审查过程中不能确定考生资格的,县(区)招生办可要求考生进一步提供规定以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报请市级招生委员会组织裁决。同时将批准报考者的名单和情况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备案。

3.三校生高考报名工作要严格按照我省五部门联合下发的《甘肃省普通高校报名工作规定》执行,按照分工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坚持“谁主管、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报名资格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

4.对各类违纪违规行为,要根据《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规定》,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有关法规,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对通过伪造、涂改有关材料违规获取考试或录取资格的考生,以及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将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考试中严重违规或严重破坏招生考试的国家公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由省招生办向违规人员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其违规事实,并建议参照教育系统违规人员处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

日期 科目及时间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9:00—11:30文化基础
14:30— 17:00专业基础


2.地点

各市(州)教育局所在地。

3.考试类别、科目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的通知》(甘招委〔2013〕27号),2014年三校生考试分四个专业大类,即:农业类,卫生类,工业类、服务类。每个专业大类:专业基础满分300分,文化基础满分250分,专业技能满分200分。

三、体检

1.所有参加三校生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由县(区)招办组织的高考体检,并按规定缴纳体检费用,凡不参加体检的考生将不能参加三校生招生录取工作。

2.报考三校生的考生体检时,要如实填写本人的既往病史。如因隐瞒个人病史造成无法录取或入校后退录等问题,均由考生本人负责。

3.三校生体检工作按照《关于做好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执行。

四、收费标准

1.高考报名按甘发改收费[2010]1915号文件核定的标准交纳报名费,电子档案制作费30元/每生,体检费40元/每生次。

2.专业考试报名按甘发改收费[2011]123号文件核定的标准(每生120元)交纳考试费。

附件:1.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略)

2.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学籍审查登记表(略)

3.三校生考生号、准考证号编排方法及代码说明(略)

4.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科目(点击查看)

5.2014年甘肃省三校生暨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考试报名表(略)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 甘肃省教育厅

2013年12月2日

热门院校

  • 兰州工商学院兰州市榆中县
    学校简介【基本概况】兰州工商学院创建于2000年3月,是省管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716人,教师780人。设有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学院,大学数学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2个教学部及甘肃省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有甘肃省高校区域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甘肃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提升平台1个。现有6个学科门类,本科专业29个,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经、管、文、法、工、艺术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办学条件】学校本部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校园占地1320.22亩(两个校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体育馆、学生公寓等,校舍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有大商科综合仿真实训中心、土木综合实验中心、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室47个,校外实习基地120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3万册,电子图书44万册。校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立身、立志、立学的理想园地。【就业深造】学校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部署要求,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夯实就业“一把手”主体责任,建立董事会领导主抓、校院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校领导多次带队赴长三角、京津冀及西安、成都等区域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市场,吸引和邀请世界500强及优质大型企业来我校选聘人才,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2021年我校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于全省本科高校前列,也得到了教育厅全省通报表扬。学校大力鼓励和支持学生考研深造,在学校“一个办法、两个保障、三项计划”考研推进方案的指导下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136名学生成功考取2021年硕士研究生,其中14人被双一流院校录取。【教学改革】学校不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来,学校获批金融学、财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批立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创新创业教改项目、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等20余项,商科综合仿真实训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模拟企业运营管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3名教师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是省属民办高校中唯一获奖院校。【教授治学】学校特聘请一批知名高校教授、专家学者担任各学科教学总监,成立了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通过教授、专家的督教、督学和青年教师指导,为学校教学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教学规范化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学校承担省、市厅级项目98项,校级项目及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44项,教师共发表CNKI检索论文299篇,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专利45项,计算机软著23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教师成果获奖(荣誉称号)31项。学校“陇桥大讲堂”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让青年学子零距离聆听科学前沿报告、感受大师风采。【合作交流】学校注重联合培养与合作办学,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合作院校进行学习交流。2015年以来我校先后与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签订了“2+1+1”联合办学协议;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国际科技大学(ITU)、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新西兰商学院、新西兰林肯大学、波兰维斯瓦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学生交流、本升硕项目、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我校已有200余人参与了国内外校际间交流生项目,另有10人通过“本硕直通车”项目顺利赴国外合作高校攻读硕士。【创新创业】近三年来,共获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励35项,省级奖励453项,其中,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多项,特别是在201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甘肃省仅两项);在2021年获批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获银奖3项,铜奖4项;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甘肃省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第十三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甘肃省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3项;2018年学校众创空间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厅评定为“良好”等级。【校园文化】学校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独具特色。“陇桥杯”校园大观辩论赛、“陇桥杯”篮球赛、足球赛,读书文化节、“一二•九”大合唱等已成为学院的品牌文化活动。在第十二届金城大专辩论赛中,学校大学生辩论队勇夺冠军。【学生管理】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辅导员谈话诫勉、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开展工作、学生学业预警等制度,注重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劳动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现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奖助学金】学校现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学校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各类奖助金项目,每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总计约1300余万元,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成果荣誉】发展至今,学校取得了一些标志性发展成果:2012年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被甘肃省民政厅评为5A级省属社会组织;学生食堂被甘肃省教育厅、省食药监局评为甘肃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甘肃省高等学校示范性标准化学生食堂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在校友会2021全国400所民办大学(含独立学院)排名中,我校排名第10位,西北地区排名第3位,全国财经类民办大学排名第7位,被评价为最高级——6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办学思路】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质量为生命线,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教授治学”,努力办成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办本科高校,为甘肃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 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市安宁区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甘肃政法大学是甘肃省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属本科政法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正式成立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00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办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开办国际生教育,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第二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2019年6月,更名为甘肃政法大学。【机构设置】学校设有15个学院,建有省部、厅局批准设立的研究基地13个,独立设置的在编科研机构5个,校级非在编科研机构6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5个,各类智库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办学条件】学校现有兰州市安宁西路校区、兰州市安宁万新路校区、兰州新区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66.59亩,校舍建筑面积40.0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5.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22.83万元,现有纸质图书143.14万册、电子图书98.83万册,建有现代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建有专业教学本科实验室65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95个,能够满足办学需要。【人才培养】自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7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目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08人,其中本科生10902人,硕士研究生1567人。2016年以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近两年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9项。【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学科专业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0.1%,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1.5%。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5人,甘肃省优秀专家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15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3人,“甘肃省园丁奖”1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学名师2人,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1人,陇原师德先进个人1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人,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33人。【学科专业】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有法学、信息安全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同时建有3个省级一流学科,其中法学学科为甘肃省优势学科,证据科学、工商管理等2个学科为甘肃省特色学科,另建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有法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五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7项,其中国家民委优秀社科成果奖1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2017年-2021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9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和自然基金项目33项。主办《甘肃政法大学学报》《西部法学评论》2份专业学术期刊,其中《甘肃政法大学学报》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内国际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哈萨克斯坦法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及吉林大学、青岛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加入了亚洲法庭科学学会,作为成员单位发起上海合作组织法律大学联盟。2017年10月,经教育部决定,由中国政法大学对口支援我校。【智库建设与社会服务】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主动服务法治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主动为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疆治藏治边方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实用人才支撑;二是发挥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智库作用,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开展国别法治比较研究,积极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四是发挥证据科学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司法鉴定中心、犯罪心理测试中心等科研服务平台功能,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公正司法提供科技服务。【办学定位】办学类型定位:高水平政法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办博士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打造法学高峰学科,强化证据科学、工商管理、网络空间安全特色学科,大力发展公共管理、国家安全学科,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实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推进学校专业水平,加强“新文科”“新工科”建设,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文科与理工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培养具有远大抱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崇尚法治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面向定位:立足甘肃,面向全国,辐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发展目标定位:西部一流,国内有重要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政法大学。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兰州市城关区
    学校简介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创建于1998年,是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建有和平、兰州新区两个校区。和平校区位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13.5万多平方米,在校学生11900余人,教职工400多人。学院新校区坐落在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占地1350亩,规划建筑面积86万多平方米,新区校区主要以全日制高等职业学历教育本科层次为主体,辅以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新校区建成后,将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硬件一流、环境和谐优美的全日制职业大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己任,结合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通过不断优化结构,专业特色日益凸显。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设有7个二级学院,现开设学前教育、小学英语教育、护理、药学、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空中乘务、应用英语、应用日语等51个专业(方向)。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以“12345”专业建设技术路线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方案升段晋级”、“课程建设升段晋级”为改革创新点,努力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持续培育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持续提升。2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人才4万多人,奋斗在甘肃乃至全国生产、管理、建设第一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着青春和力量。学院连续多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荣获40多个重要奖项。2009年6月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2018年两年在甘肃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中获得5A级称号;2015年12月,通过甘肃省教育厅专业抽查评估;2017年4月接受省教育厅对学院基本办学条件的全面核查,核查组对学院的基本办学条件给予充分肯定。2018年荣获甘肃省首届“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建设工作室”。
  • 学校简介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的甘肃省天水市,是一所以机电类专业为特色,工科类、商务类和管理类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1973年,伴随着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需要,学校在西北重要工业城市——天水成立。2009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改制为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肃装备制造业技师学院,与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运行体制。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现已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技师教育为支撑、本科教育为延伸”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培养从中职到高职、技工到技师的多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坚持围绕机电特色和优势,为装备制造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不动摇。根据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提出“知能合一、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明确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办学目标,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旨在打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服务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和区域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学校占地面积669亩,建筑面积29.01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9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5万元。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1298人、技师学院在校生1184人、成人本专科学生492人。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拥有各类专兼职教师64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2人,“双师型”教师226人。学校实行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下设12个二级教学单位,先后建成“华天产业学院”“天水锻压产业学院”“奥迪学院”“‘66’创意产业学院”等4个产教融合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学校首批入盟“甘肃中德学院”,并入选“丝绸之路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瑞士乔治费歇尔智能制造创新实践基地”首批培育建设单位;2022年,学校成功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车间就是课堂”、“动手也是学习”的教学理念,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陇东南共享型实训基地1个,其中数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被列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有各类专业实训实验室60余个,其中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培育单位”,3D打印体验中心、逆向工程中心、数控多轴加工仿真、工业机器人等15个实训实验室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先后牵头组建甘肃省机电职教集团、甘肃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北)职教集团和天水市装备制造职教集团。2021年,甘肃省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学校现有智能加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工电器技术、车辆应用与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制造供应链管理等6大专业群,开设高职专业40个,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群成功入选“甘肃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被确定为省级骨干专业。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申报并认定了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获得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和厅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坚持紧盯地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2019年,学校牵头组建的“甘肃省3D打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学校在科研成果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累计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项,先后与数十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创新协作关系,并牵头成立了天水协同科技创新研究院。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年来,有数百名师生在国家、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优良的办学条件和鲜明的教学特色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学校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定向就业协议,也与华天科技、长城电工等国内行业知名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协议,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20届和2021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满意度连续两年突破90%,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级文明校园”“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后,学校将始终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立校之路,促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全力打造“技能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我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甘肃省内唯一一所建筑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三村200号,始建于1958年,原隶属于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2001年甘肃省建筑职工工程学院、甘肃省建筑工程学校、甘肃省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立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底学院整建制划转甘肃省建设厅管理,成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学校,2008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移交甘肃省教育厅管理,2010年被批准为“甘肃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省示范校建设项目验收,现为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院2018年入选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1年入选“甘肃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院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有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办学形式,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800余人。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交通工程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建筑系、建筑经济管理系、测绘地理信息系、基础课部、思政部、信息中心9个教学系部;依托学院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建筑职教集团”和“甘肃省测绘地理信息职教集团”。建成5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示范院校重点专业5个、省优质校重点专业(群)8个、省级“双高”专业群1个;省级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建设项目3个。学院以产业聚焦、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梯度建设为原则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智能测绘与空间规划专业群为优势专业群,以安装工程技术专业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为骨干专业群,以其他相关专业组群为培育专业群的“新型城镇空间”规划建设与服务一体两翼专业集群。学院现有教职工465人、专任教师394人、“双师型”教师243人,教授6人、副教授73人、正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17人。省级名师工作室3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3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校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团队1个;拥有省级“技术能手”4名、教学名师2名、“园丁奖”4名、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教师1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4名。学院另聘有136多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和校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学院现占地面积312亩,建有兰州和康乐两个校区,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4.85万余册,电子图书1705GB;现在建成了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4个,建有校内实验室和仿真模拟实训室53个,其中校企合作大型实验室4个;建立了68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有国家第八十一职业技能鉴定所,成立了全国建筑业企业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甘肃省建筑业企业农民工业余学校、甘肃省外派劳务培训中心、甘肃省建筑行业特种作业培训基地、甘肃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工人培训基地、甘肃省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无纸化考试考点等教育培训基地,兰州市直单位工勤技能线上培训试点单位,建成了甘肃建院教育培训实训平台,主要面向建设行业开展职业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作为华夏建筑业鼻祖---有巢氏的传人,建院几代人时刻牢记自身的使命,不懈努力,勤奋耕耘,尤其是转为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院现任领导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不等不靠,团结协作,勇克时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脉络,立足学院实际,提出了“转观念,抓机遇,重特色,夯基础,保质量,上水平”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打造省内一流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形成了“质量立校,全员育人、特色办学,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体现能力本位、素质提升和长远发展,办学定位重点聚焦“新型城镇空间”规划建设与服务,重点服务甘肃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绿色建筑行动)和军民融合产业(测绘地理信息);教育教学紧扣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条主线,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素质拓展、机制体制保障、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六大保障措施建设。学院发展连续上台阶,实现了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五个跨越,学院步入了健康科学发展的轨道,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校60多年来,为祖国建设事业培育输送了近5万名高素质、受欢迎的建筑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在甘肃省内形成了“哪里有建筑工地,哪里就有建院毕业生”的局面。近三年来,学院师生踊跃参加国家级、省级、地厅级说课大赛、建筑识图、工程测量、园林景观、工程造价、BIM应用、财务会计、电工技能、计算机、英语等各类技能大赛,教师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36项,学生获地厅级及以上奖励105项,国家级奖励6项。学院初次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并同步保持在全省高等院校前列。学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办学成果斐然,先后荣获 “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住建部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甘肃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甘肃省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平安校园”“兰州市绿色校园”、“兰州市卫生学校”“兰州市科普基地”“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等殊荣。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