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青海:2018年军队院校招生报考指南
2018-06-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2018年军队院校在青招生计划是多少?

2018年,8所军队院校在我省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不含飞行员)148人,比去年减少6人。其中,解放军院校90人、武警部队院校58人。

2. 2018年有哪些军队院校在青招生?

解放军院校5所,分别是: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

武警部队院校3所,分别是:武警工程大学、武警警官学院、武警特种警察学院。

3.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军队院校需要满足哪些基本条件?

①招生对象为参加2018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届、往届均可报考。

②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的政治条件,志愿为国防事业服务。

③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至报考当年8月31日)。

④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未婚。

4.如何获取权威准确的招生信息?

我省考生可通过以下3种方式及时掌握军队院校在青招生信息:一是登陆“青海省教育考试网”(http://www.qhjyks.com),了解我省军校招生工作有关文件和具体要求;二是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埔一号v军校资讯”、“军校招生”,有关军校招生和军检等信息会及时通过以上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三是通过上网查询、电话咨询等方式,向招生院校了解院校情况、专业特色、毕业分配去向和以往录取分数线等信息。

5. 2018年在我省招收女生的军队院校有哪些?

今年军队院校在我省共招收5名女生,招生院校及计划分别是:国防科技大学1名、空军军医大学1名、火箭军工程大学2名、武警工程大学1名。以上院校均为理科。

6. 2018年军队院校招生录取批次如何设置?

国防科技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5所解放院校和武警工程大学的非指挥专业划线类别为第一批本科,其中空军军医大学体检标准为医疗专业合格,其余院校体检标准为其他专业合格;武警工程大学指挥专业和武警警官学院划线类别为第二批本科,体检标准为指挥专业合格;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划线类别为第二批本科,体检标准为特种作战合格。

7. 报考军队院校的程序是什么?

(1)参加政治考核。高考成绩公布前,志愿报考军校的考生于6月13日至23日从“青海省教育考试网(http://www.qhjyks.com)首页—信息公开—下载中心”自行下载打印《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表》,参加县(市、区)人武部组织的政治考核。政治考核的程序是:经户籍所在地招办资格审查合格后,由县级人民武装部会同县级招生办(县级不设招办的,由州级招办具体负责)、考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所在中学具体组织实施。考生户籍所在地与其就读的普通中学、教育机构或工作单位不在同一区域的,政治考核工作由考生报考所在地县级人民武装部负责,考生户籍所在地人民武装部配合,参照征兵政治考核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2)参加军检。高考成绩公布后,政治考核合格考生从“青海省教育考试网(http://www.qhjyks.com)首页—信息公开—下载中心”自行下载打印《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面试表》,参加军事职业适应性检测(含面试、体检和心理检测,简称军检)。考生须于6月27日上午8时前携带准考证、身份证、政治考核表和面试表到青海省军区(西宁市城东区七一路132号)参加面试。面试工作结束当日下午,省军区招生办将在面试点现场及青海省教育考试网(http://www.qhjyks.com)公布面试合格考生名单、体检时间及地点。面试合格考生须于6月28日至29日按公布的具体时间,分批次依次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和心理测试,《体检表》将在体检现场发放。

(3)填报志愿。军检结果公布后,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根据体检结论,按全省统一规定的时间及要求填报志愿,志愿均填在提前批本科。对虽报考军队院校但未被录取者,将按其填报的地方高等院校投档录取。

(4)投档录取。在政治考核、面试、体格检查三项均合格的考生名单中,按照填报志愿和考生分数,依据院校招生计划,区分性别和体检合格类别分别向院校投档。

(5)复查复试。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军队院校将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并完成新生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军队院校对复查复试合格的新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电子学籍注册。军队院校对复查复试不合格的新生,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报全军招生办公室备案,并通知新生所在地省军区招生办公室。

8.报考军队院校是否影响报考地方院校?

军队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工作,安排在提前批录取,优先于后续批次的地方普通高校录取。对报考军队院校未被录取者,将按其填报的后续批次地方高等院校志愿参加录取。因此,报考军队院校未被录取者并不影响其后续批次进行的其他地方院校录取,实际上是增加了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9. 考生参加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格检查的结论有哪些?

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必须参加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格检查。政治考核的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面试的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体格检查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其中,合格类型包括指挥专业合格、装甲专业合格、测绘专业合格、雷达专业合格、水面舰艇专业合格、潜艇专业合格、潜水专业合格、空降专业合格、特种作战专业合格、防化专业合格、油料专业合格、医疗专业合格、音乐专业合格、舞蹈专业合格、其他专业合格等,考生合格类型为以上一种或多种。考生政治考核、面试、体检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者则不予录取;考生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结果合格,且体检合格类型必须达到报考专业体检标准要求,方有资格被录取。

10. 如何了解军检结果?

军检各项目结论应当场告知考生本人。考生对军检结论有异议可现场提出复议申请,由复议组复议。对可通过服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影响检查结果的体检项目不予复议,考生的初检结论为最终结论。政治考核和军检工作结束后,省军区招生办将确认考生体检的血液、尿(粪)检、心理测试结果,于体检工作结束后3日内在青海省教育考试网(http://www.qhjyks.com)公布军检合格考生名单,考生可登陆查询个人军检结果。

11.面试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工作条例》,面试主要考察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面试考官面试通常采取目测、口令调整和语言交流等方法进行。目测,主要通过观察,对考生的形象气质、行为举止进行评定;口令调整,考生按照面试工作人员下达的口令做动作,主要测评考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语言交流,通过针对性的提问与考生进行交流,了解考生的报考动机和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12.体格检查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身高:男性身高162cm以上,女性身高160cm以上。其中:装甲专业:身高162~178cm;空降专业:身高168cm以上;特种作战专业:男性身高170cm以上(体格条件优秀的可适当放宽至165cm以上)。

体重:男性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10)的3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其中音乐学专业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35%。女性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其中舞蹈学专业体重不低于标准体重的20%。

心率:心率60-100次/分合格。在50-59次或者101-110次/分范围内,经检查系生理性(潜艇、潜水、空降专业除外)的,检查结果合格。

视力:裸眼视力低于4.5者,视力检查结果不合格。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4.9者,需进行矫正视力检查,任何一眼矫正视力低于4.9或矫正度数超过600度者,视力检查结果不合格。

屈光不正,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半年以上且无并发症者,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9,眼底检查正常,除指挥、装甲、测绘、雷达、水面舰艇、潜艇、潜水、空降、特种作战专业外,视力检查结果合格。

其中:指挥、装甲、测绘、雷达、水面舰艇、潜艇专业,要求考生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低于4.9;潜水、空降、特种作战专业,要求考生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不低于5.0。

色觉:色弱、色盲考生,视力检查结果不合格。能够识别红、绿、黄、蓝、紫各单色者,除指挥、水面舰艇、潜艇、空降、装甲、测绘、雷达专业外,视力检查结果合格。

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采用军队院校招收学员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专用软件进行检测,计算机检测结果不合格的,需进行相应结构访谈,最终判断考生“职业基本适应性检测”结论是否合格。

以上为基本条件,同时还要满足其他医疗科目体检标准,具体内容可在官方公布的微信公众号中查询。

13.高考后眼睛做激光手术视力检查结果能合格吗?

“屈光不正,经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半年以上且无并发症者,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9,眼底检查正常,除指挥、装甲、测绘、雷达、水面舰艇、潜艇、潜水、空降、特种作战专业外,视力检查结果合格。”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手术时间较短的考生,入学后在新训中运动强度较大,汗液进入眼睛或剧烈震动,个别人会有感染或视网膜脱落的风险。

14.专业类别为“指挥”,考生体检结果必须达到“指挥专业合格”才能被录取吗?

不完全是。各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都有相应的体检标准要求。考生体检结果达到专业要求的体检标准,就具备此专业录取资格。比如,某指挥类专业,体检标准要求为“其他专业合格”,只要考生的体检结果中含有“其他专业合格”就具备此专业录取资格;再比如,某指挥类专业,体检标准要求为“指挥专业合格&特种专业合格”,考生的体检结果必须同时含有“指挥专业合格”和“特种专业合格”,才具备此专业录取资格。

15.军队院校学员有什么待遇?

军校录取的新生入校后,由院校组织进行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经复查合格者,取得相应的学籍和军籍,享受部队供给制学员待遇,按月发放学员津贴和伙食费,目前津贴费标准第一年1000元/月,每年递增100元,伙食费标准每天21元左右。家庭成员享受军属待遇。学员学习期满,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并通过毕业联考后,发放本科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相应学位。学员顺利毕业后面向全军分配。

16.特种作战专业学员与其他普通学员毕业后在待遇上有何不同?

2018年在我省招收特种作战专业的学校有1所:武警特种警察学院。学员毕业后主要分配到陆军特种部队、空降部队、海军陆战队、武警“猎鹰突击队”、武警“雪豹突击队”、武警总队特勤部队等,部分优秀学员还会选调至驻港、驻澳部队和中央警卫团(具体以院校当年实际分配指标为准)。根据不同岗位等级,每月额外发放600-1400元不等的特战或反恐补助。

17.如何提防军校招生诈骗?

军校招生不是军队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国家选拔人才重要组成部分,报考军校的考生须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并统一录取。目前,我国军校招生工作制度的规范程序、管理程序已非常成熟,有关军队院校在青招生的详细信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和“青海省教育考试网”都可以直接查到,同时考生也可以直接查阅相关院校的招生简章获取权威、准确的招生信息。广大考生和家长在报名时要慎重行事,认真仔细了解军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和程序,千万不要轻信各种“关系”,防止上当受骗,避免“财学两空”。一旦收到诈骗信息或遇到可疑分子,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防止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具体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细节:一是识破收费骗局。军校招生不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如果有人扬言可花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更多的钱就可以上军校的,或借上军校须缴纳“中介费、赞助费、学杂费”等名目向考生及家长索取钱财的,其中必定有诈。二是勿信内部指标。假冒军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军队高级机关工作人员等身份,常以“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军校扩招”为幌子是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法。军校招生无内部指标,也不可能在计划外扩招。三是识别假冒文件。有些不法分子为骗取学生及家长的信任,会拿出“军队高级机关文件”“录取函”“录取备忘录”“特招入伍批准证书”“入学批准书”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不法分子伪造的,千万不要相信。院校录取通知均按照相关规定,通过邮局邮寄给考生。四是注意招生时间。在全国普通高考招生工作中,军校录取早于普通高校。如果有人在普通高校录取工作结束后,还在组织所谓军校招生的,则肯定是假军校假招生。五是查看招生场所。从2003年起,军校招生全部实行网上录取,由各省招生办与有关院校通过网络完成录取工作。而不法分子组织的所谓军校招生,场地往往设在居民楼、招待所或商用写字楼进行,通常要在学生或家长交了钱款后,才被允许进入“招生场所”。遇有上述情况,考生和家长应及时向当地招生部门、省军区招生部门和有关院校反映,并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

结束语:

又是一年“招生季”,一大批优秀青年即将通过选拔、考核步入军校殿堂。人才是强军之本,青年学子是军队的未来。我们深信,随着招生政策的规范调整,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大批怀揣理想抱负的优秀学子将脱颖而出,成长为强军兴军的栋梁之才!

政策咨询电话:省 军 区:0971—6391162

(最终解释权归青海省军区招生办公室所有)

青海省军区招生办公室

2018年6月13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的集护理、临床、预防、药学、医技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卫生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坐落在素有“西海锁钥”之称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办学雏形更早可追溯至1935年设立举办的第一期种痘人员讲习班,1939年开办医务护理人员训练所,1943年改名为卫生人员训练所,1948年10月改名为“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1年正式建校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1954年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之后又更名为“青海省西宁卫生学校”、“青海省第一卫生学校”,1960年再次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分别于1984年、1990年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干部专科学校”,“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卫生分校”。2003年“青海省卫生学校”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家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2016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0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1年被省教育厅列入“青海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2021年被教育部列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单位” “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学院是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级文明校园。在2021-2022年全国528所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5位,入50强之列。文化底蕴深厚。建校以来,立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坚持“校院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凝练出了“勤奋笃行、明德至善”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敬业、至爱修德”的教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风,“扎根高原、幕天席地、黾勉从事、甘于奉献”的学院高原沙棘精神。构建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法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校纪校规校史教育为“八维”的“一统八维”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建的“高原沙棘志愿服务队”“天使健康护航队”“民间艺术文化社团”等团队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7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3.62万名卫生人才。毕业生遍布青海山川、祖国大地、甚至异国友邦,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卫生类高级人才,一大批毕业生立功受奖:有的被授予“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师资力量雄厚。学院下设13个管理部门、8个教学部门、8个教辅部门、5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室、1个博士工作室。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硕士研究生8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3%;教授14人、副教授5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人教师数的32%;“双师型”教师9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4%。现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昆仑英才·高原名医”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3名,“青海省优秀校长”1名,“青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青海省优秀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班主任”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2名。办学条件完备。现有城中、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90亩。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校外实习基地124个。学院是“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写作组组长单位)”“青海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藏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及“青海省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临床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急救技能培训基地”等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7个省级培训基地。院内有护理、助产等18个专业的实训基地9个、实验实训室180余间。已建成护理、助产2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和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6个省级示范专业。现有万元以上教学设备9905件,固定资产达1.83亿元。总藏各类纸质图书25.79万余册。教科研协同推进。各专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内领先科技成果4项、国内先进6项、专利1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公开发行教材近100部。 产教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精准对接全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现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8个专业,形成了护理专业“1.5+1.5”、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药学专业“订单式”、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以及“五年一贯制”、“1+X证书制度”等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了特色办学优势。2014年学院牵头成立了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已拥有常务理事单位45家,理事单位130家。2020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合作交流融通。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我院已进入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观察员序列和招生院校。目前,正在与菲律宾莱康大学协商建立中国语言培训中心和扁鹊工作室,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积极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英国威尔士三圣一大学协商对接,开展护理、康复治疗等专业专本科教育项目。与光华国际教育联盟合作,构建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开设《护理价值观》《国际护理》等13门国际护理学分互认课程。分别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作办学。与国内30多所医药卫生类院校通过“合作+联盟+联考”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十四五”时期是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顺应省情发展、突破体制机制制约、破解发展难题的改革机遇期;是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重大项目、提升发展水平的攻坚关键期;是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提档期;是提升办学层次、做强特色专业、发挥专业优势的潜能释放期。学院紧紧围绕全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按照到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确定了“12349”的发展目标:建好一个班子: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建设好一个团结协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领导班子。明确两个目标:争创国家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接近或达到本科教育水平。打造三支队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水平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抓好四项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九项工程:凝心聚力赋能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工程、专业与健康产业共育工程、健康命运共同体工程、德技并重建设工程、教学内涵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创新工程、“一带一路”培育工程、内部治理强院工程。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奋力开创“百年卫院”发展的新征程。
  • 学校简介青海大学昆仑学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青海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也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 学院秉承青海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托青大、规范办学、注重质量、突出特色”的办学思路,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设置有20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四大学科,现有本科在校学生4000余人。 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利用独立学院办学机动、转换灵活的优势,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培养特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完善休学创业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弹性学制、工学兼修、因材施教等培养制度;不断改进交互式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组织形式;建设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无纸化考试系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测量技能竞赛、英语水平竞赛、学业辅导讲座等学习活动;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学生可以通过“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到美国交流学习以及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院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校园管理。我院1个班级团支部获“全国示范团支部”荣誉称号、1名团支书获“全国百佳团支书”荣誉称号;院团委被团省委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院学生党总支被省教育工委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总支”,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连续三年被团市委评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自强之星”。我院教师连续三年在全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总决赛中连续两年获得三等奖,两年均为我省唯一获奖选手。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青海省首家“青春护航”大学生心理健康示范教育中心。我院学生在各级数学建模竞赛、物理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生态文明创意大赛、心理剧大赛等竞赛活动中屡有斩获。学院体育文化氛围浓烈,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多彩,田径队、啦啦操队等运动队伍在各项体育比赛活动中表现不俗。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开展了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考试辅导培训、公务员模拟考试、求职简历和面试讲座、就业心理讲座、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帮扶计划;搭建线上和线下推介平台,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招聘活动,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先后荣获“青海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青海省普通高校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学院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先后评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花园式”单位、“精神文明”单位。随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不断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学院党委先后被评为“青海省高校院系优秀班子”、“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后,学院将继续坚持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建成具有高原特色、西部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学院努力奋进。
  • 学校简介青海警官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由原来的青海省人民警察学校和青海省司法警察学校,两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成,由省公安厅主管,主要承担全省公安及政法人才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任务,为副厅级建制,内设行政部门7个,教学教辅部门10个。目前,学院占地面积9.09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270万元。在册教职工242人,其中,党员208名,占教职工总数的87%;教授12名、副教授50名、讲师41名;硕士学位研究生70人;双师素质教师68人;小岛奖金获得者15人,省级骨干教师22人;院级骨干教师33人;专业带头人18人;专业带头人辅助人17人;国内访问学者10人,第一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第二轮“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教师5人(审核当中)。另外,外聘兼职教官113名。现有25个教学班级,1384名在校生,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6.62%。在职民警培训年平均3500人次以上。2004年、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招生面向青海及云南、四川、陕西、山东等9个省,2016年,公安专业计划招生245人,参加面试考生1129人,总体录取率为100%;治安管理专业单考单招95名,办学规模逐步扩展。学院设置有公安专业1个高水平专业群,13个专业,涵盖公安与司法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及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其中,公安类专业包含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网络安全与执法、特警、刑事科学技术、刑事侦查等专业6个;非公安类专业包含法律文秘、法律事务、刑事执行、社区矫正、司法鉴定技术等专业5个;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公安政法行业人才需求和新型技术应用需要,新增设了应急救援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2个。立项省级“双高”专业群1个,建成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实训基地2个。获批公安部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建院以来,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公安、政法队伍建设的需要,立足青海面向藏区,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的办学方针,秉承“崇文尚武、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实施“特色建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科技强校”四大战略,打造汉藏双语教学特色品牌,促进内涵建设,教育训练质量不断提升。尤其是2016年第二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参赛9名教师分别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荣获团体三等奖。藏文字母扑克牌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学院在抓好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展在职民警培训工作,努力为公安政法机关服务,先后建设了青海省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海省公安民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青海省森林公安民警教育训练基地、青藏铁路公安局西宁公安处民警教育训练基地、西宁司法行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5个省级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10月、2015年5月、2015年7月公安部全国公安民警汉藏双语培训基地、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青海教学基地及国家民委汉藏双语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相继在学院挂牌,学院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青海大学西宁市城西区
    学校简介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学校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1969年被撤销。1971年恢复青海工农学院,设有工、农两大学科。1988年恢复青海大学。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财经职业学院整建制划归青海大学,2004年青海医学院并入,组建成新的青海大学。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04年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14人、本专科生1.9万余人。目前,学校有教职工5356人(含附属医院305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548人,占比达40.1%,硕士以上教师占比达90.43%。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5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96个专业领域;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本科专业6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其中培育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5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育华渔VR世界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科技重点实验室23个(其中分室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双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青年项目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全球唯一基础医学奖等19人,全国及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0余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人才项目392人,团队项目18个,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227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6-2021年,学校获批科研项目214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科研经费总计超14亿元,鉴定科研成果8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60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人次。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344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备忘录,开展务实合作。加入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大学联盟”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获批“藏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青海)”,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合作持续开展,成为中新人文交流的一大“亮点”。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以全方位、多领域、有特色、高水平的态势不断扩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秉承“志比昆仑,学竞江河”的校训,弘扬新青海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