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高职专科批(普通类)第二次征集志愿国家任务计划
2021-08-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说明

1.本次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为8月19日8:00-18:00。

2.征集志愿的学校志愿结构与本批次第一次填报的一致。

3.征集志愿具体专业计划可在志愿填报系统中查询,志愿填报系统中没有提供的专业,表示其专业计划已录满,考生不能填报。

4.表中的备注仅供考生参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参阅招生政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高校招生章程(包括学费标准、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及录取规则)等相关规定,特别要注意学校对成绩(含单科成绩)、身体条件(身高、体重、色觉等)、外语语种等特殊要求以及学校收费标准,考生切记不要填报不符合学校招生章程要求的院校专业,否则会影响录取。

5.根据政策规定,招生高校生源不足时,可按考生本次填报的征集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降分投档,降分幅度控制在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之内。

点击查看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于1984年由民政部创办,2000年部委学校改革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民政部共建、省教育厅直属高校。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认定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成功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与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民政民生为特色,面向湖南现代服务业,面向湖南智能制造业,提供人才供给和应用技术支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拓展留学生教育和国际交流,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全国模范教工之家”全国“敬老文明号”等国家级荣誉和成果。2018年全国高职三大标志性成果(国家级教学成果、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综合排名,名列全国第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4年与2018年两届获奖数排名,名列全国第七;2015-2019年中国高教学会公布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名列全国第五。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14年位居湖南省高职第一,多省份超过本科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办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家政、养老、殡仪等专业,涵盖“生老病养葬”全生命周期,是全国民政民生领域学历教育开办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高职院校。专业总计44个,涉及公共管理与服务、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等10个专业大类。建有6个专业群,其中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另外4个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形成了以民政民生类专业为特色,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业专业为支撑的综合性院校专业架构。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技能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校企协同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055人(校外兼课教师340人按2:1折算),硕士及以上学位864人,占比81.9%,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1人,占比30.4%。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0.9%。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1人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获评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级(芙蓉)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各2名,芙蓉学者讲座教授1名,1人入选省121创新人才工程。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6项,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团队立项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形成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率先探索学分制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累计与36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71期,培养2688人。首批开展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联盟、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院。开展18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与15个国家或地区的42所院校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创湖南高职院校学历留学生教育先河,开办中国-马来西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项目。与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ICBU)共建产业学院。组建了中国殡葬职教集团、中国残疾人康复职教集团、湖南省健康养老职教集团。牵头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研制双元教材141本,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本,数量排名全国第7。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面向新征程,学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视察学校的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服务现代民政事业的能力,打造“现代民政、智慧民生”的职教名片,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积极创新、勇于担当。为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强、引领职教改革突出,建设“国内示范、国际窗口”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大学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 长沙学院长沙市
    学校简介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学校坐落于浏阳河畔,占地约1970亩,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设“长沙大学”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36亿元,藏书148万册。现有14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已累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学校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弘扬“崇德求真,实干担当”的长大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坚持“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我校现有教职工1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8%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90余人次。学校重视和鼓励本校学术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目前有85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省委省政府“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校生源质量好,高分段考生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内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录取;2021年湖南省实施新高考,我校在湖南省历史类、物理类各专业组平行一志愿投档线均位列省内新升一本院校首位。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97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144项、二等奖245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我校在2017-2021年的综合排名中,居全国第218位、全省第7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4位;其中,我校2021年单年在全国排名第110位,比2020年排名上升了159位。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三届荣获“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称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6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052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2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6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0项。学校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紧密围绕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战略目标,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415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205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余亿元。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近年来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接服务湖南省强省会战略,服务省市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三升三大”发展战略,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2018年批准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 2021年教育部设立专项计划支持我校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承担单位。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设有13个教学科研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2所附属小学。图书馆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学校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此外,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 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赵乐际等来校视察。学校传承百年师范传统,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坚持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非师范教育;坚持小学教师教育优势,积极拓展其他教师教育,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电子信息类学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教、文、理、工、经、管、法、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教育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4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成“智慧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童心理发展与脑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26个。近五年,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项目近100项;获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18项,系列有代表性的智库成果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学校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有34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等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科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教师教育类专业聚焦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基础教育领军骨干人才;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智能类专业聚焦智造强省和数字湖南,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创意类专业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助力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助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为长沙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培养高素质商科管理人才。先后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区域服务优势明显,与长沙市、长沙高新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市、韶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新华联集团、三一重工、汉唐置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构建“引、育、留、用”高层次人才建设机制,按照“靶向引强、存量提能、短板补齐”的思路,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98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4人,博士352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47人,1个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19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对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谋划,提出了“一四”发展战略:力争通过十到十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全面推进“红色一师、品质一师、活力一师、幸福一师”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2年5月由湖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湖南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创办于1984年)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湖南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职业院校,2007年接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达到“优秀”等级,2015年建成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被评为“省直文明校园”“全省平安高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全省中小学体育师资认证培训基地”和“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被誉为奥运冠军的摇篮和高端体育人才的基地。地理位置优越。坐落于朝气蓬勃、交通便利的长沙市体育新城,东邻武广长沙火车南站,西临万家丽市内快速交通线,南靠长沙市雨花区政府,北邻体育主题公园“沙湾公园”。学院占地面积45.93万平方米(约500亩),院内建筑错落有致、优雅宁静,是长沙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竞技体育成绩辉煌。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培养了熊倪、龚智超、杨霞、龙清泉、王明娟、田卿、向艳梅、候志慧、谌利军等9名奥运冠军,唐九红等45名世界冠军以及200余名亚洲和全国冠军,在第26—32届奥运会和7—14届全运会上连创辉煌,为湖南竞技体育跻身和巩固全国前列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荣获“全运会完成任务先进集体”、“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376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7人,教授、副教授与高级教练69人,“双师型”专业专任教师117人,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师(教练员)1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人、国内访问学者12人。同时,聘请了60余名来自体育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了一支“人文体育素养高、体育教学技能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专业体系特色鲜明。设有体育系、社会体育系、运动系、体育产业与管理系、士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部、省体校等四系两院一部一校。开设了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民族传统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国际标准舞、健身指导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10个专业,在校学生5500余人(含中职),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按照“优化示范特色专业、改造一般传统专业、增设新兴交叉专业”的建设思路,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凝炼专业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专门高地,形成了专业领域的五大融合,即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艺融合、体产融合、体军融合,着力打造了竞技体育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体育教育文化、体育产业文化等专业文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构建实施了“目标环、机制环、培养环、活动环、评价环”环环相扣的现代体育高职教育“五环”模式,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体格、智格、人格、品格、国格相结合的“五格”人才,形成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共五方共同参与的办学机制,践行“学、研、训、赛、产”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推行求真、求善、求美、求实、求强相结合的育人活动体系,实施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共同考核的评价方式。实习实训条件一流。拥有40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基地)和1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各实训中心、实验室实物设备、教学系统、实训系统等设备精良,功能齐全,设施设备水平均达到国内乃至亚洲一流,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湖南省奥体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此外,在长沙、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74个稳定的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突出。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遵循“厚德、强能、尚勇、创新”的校训,营造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四方联动的育人机制;打造了“运动训练与教育”双一流专业群;在全国13个体育类专业中牵头制定了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学院全面实行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双证书”制度,开展了省级1+X证书制度试点。近年来,在校学生参与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技术等级和职业鉴定考试,资格证书取证率在90%以上。师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在2019年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教师技能大赛六项比赛中荣获五个一等奖,在2019年全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四项比赛中荣获三个团体一等奖,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位列第九名,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国及省内大学生运动会、单项体育竞赛等重要赛事中也屡获佳绩。学生就业前景宽广。依托湖南体育职业教育集团,与省内外一批知名体育企业或教育机构签订合作办学及就业协议,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了“梅山武术”现代学徒制项目,先后与湖南体育产业集团、湖南壹比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新引擎)、湖南安踏体育用品公司、江苏直尚电竞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了产教深度融合协议;并与湖南农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怀化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开展专升本合作办学;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搭建了毕业生继续教育平台。多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层体育教师、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保健康复人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等行业企业一线的优秀体育人才,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丰碑载入史册,壮志再展宏图。学院将继续坚持“办有灵魂的学校、育有品格的学生”的办学目标,坚持“根植行业、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战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内涵发展、注重特色发展、注重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体育高职院校和具有引领力的现代体育培训中心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脱胎于1551年创建的龙洲书院,筑基于1925年更名的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起始于1949年10月1日定名的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由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合并成立)。2020年9月,益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以益阳师范学校为主体,建设一所培养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教师的高标准、现代化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置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1月,学校正式通过教育部备案,纳入专科类高等学校序列。学校新校区选址益阳市赫山区益阳大道西238号,办学规模拟定为5500人,规划建设用地450余亩。学校设有附属学校1所,挂牌实习单位102个,合作实习单位102个。学校专业丰富,开设有幼儿保育、社会文化艺术、音乐表演、绘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拟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书画艺术等专业。学校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部分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可择优实行5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就读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师范教育经验丰富,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在中职文明风采、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艺术展演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参与省、市大型文艺演出20多次。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4人,专任教师19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1人,“双师型”教师39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级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3人,2人荣获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果丰硕,斩获国家及奖励3项,省级奖励33项。教学论文、设计、案例、课件等获国家与省级以上奖项252人次;共有1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编写教材或著作31本;取得课题26项,有2个国家级规划课题、16个省级课题成功结题。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立足益阳,面向湖南,辐射周边省市,以提升办学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标准师范高等学校为目标,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优质计划”、专业建设“分类发展计划”、师资队伍“团队培优计划”、内部治理“高效能改革”计划、校园建设“稳基赋智”计划,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致力于将学校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