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
2023-10-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湘教考普字〔2023〕14号

各市(州)教育考试院,各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有关规定和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现就做好2024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报名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对象

凡参加我省2024年以下类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考生均须参加高考报名:

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含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及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下同)的考生;

2.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含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免试生)的考生;

3.参加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含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及企业在岗人员五类社会人员,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免试生,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等)的考生;

4.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或免试)以及单独录取的考生,包括保送生、强基计划、高校少年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卓越计划(北京大学)、物理攀登计划(清华大学)、数学领军计划(清华大学)、数学英才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部分核类本科专业单招、职教师资单招、残障单招和消防单招等;

5.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

6.西藏内地班等教育部规定的其他需要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

二、报名条件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政策要求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湘政办发〔2012〕115号)规定,参加2024年我省高考报名的条件如下:

(一)具有我省户籍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二)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除须具备上述三项报名条件外,普通高中学校(以下简称普高)应届、往届毕业生还须符合“自高中一年级起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学校就读,取得就读学校学籍,并参加了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且其父母在当地居住1年期以上的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中职)毕业生须符合“在我省中职连续就读2年以上(含2年),并具有就读学校学籍”的条件。

(三)在我省就读或居住的符合报名条件的港澳台考生,须持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等证件之一才可申请报名。

(四)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人,须持我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才可申请报名。

(五)在我省中学实际就读,符合高校少年班、物理卓越计划、物理攀登计划、数学领军计划和数学英才班等报考资格的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根据招生院校提供的资格名单参加高考报名,考生如需参加高考,取得的考试成绩只作为报考高校少年班、物理卓越计划、物理攀登计划、数学领军计划和数学英才班等的录取依据,不能作为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其他类型录取的依据。

(六)中职毕业生既可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报名资格必须符合省教育厅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工作的要求),也可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但二者不能兼报;普高毕业生不能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七)符合教育部报考规定的其他人员。

(八)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报考少年班、物理卓越计划、物理攀登计划、数学领军计划和数学英才班等教育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6.不符合我省高考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

(九)我省不接受外省考生借考。

(十)已在我省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得同时在外省(区、市)报名参加2024年高考,已在外省(区、市)参加2024年高考报名的考生不得在我省报名。

三、时间安排及缴费

(一)高考统一报名时间。2024年高考报名时间,我省统一为2023年10月23日至31日(不含双休日,少年班、物理卓越计划、物理攀登计划、数学领军计划和数学英才班的报名及缴费时间集中安排在2024年3月4日至6日)。报名期间,考生须登录指定系统办理高考报名手续,并缴纳高考报名费。

(二)上传户口簿电子图片时间。所有已报名的考生须在2023年12月31日前登录指定系统上传户口簿首页(含住址信息)和本人户口页的电子图片。

(三)缴纳考试费时间。选择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还须在2024年4月10日-5月10日期间登录指定系统缴纳高考考试费(含对口招生考试考试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试费,下同),成功缴纳高考考试费后方能打印准考证和参加相应考试。

(四)艺术类、体育类统考报名。在完成高考报名后,报考艺术类(含对口招生艺术类,下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还须进行艺术类、体育类统考报名和缴费。艺术类、体育类统考的报名缴费于2023年11月1日至9日在指定系统进行。考生根据本人专业特长,参照艺术类专业目录与统考科类对应关系以及相关高校要求,从全省统考的6个科类中选择1个相应的科类报考,有关要求详见我院《关于印发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教考发〔20231号)

报考音乐类的考生可在音乐类中兼报音乐表演方向和音乐教育方向的对应考试科目,报考音乐教育方向的考生务必根据本人特长选择考试主项和考试副项,报名结束后不再修改考试主项和考试副项。报考表(导)演类的考生,可以在表(导)演类中兼报戏剧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和戏剧影视导演方向的对应考试科目。报考了全省统考的考生可以兼报戏曲类考试。戏曲类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报名办法及考试时间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通知。报考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报名并成功缴纳报名考务费后方可打印专业考试证和参加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专业类别,专业统考报名结束后,不再接受补报或修改专业统考报考信息。

(五)相关要求。高考报名费、高考考试费等均须通过指定系统自行缴纳,考生须提前开通好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或银联网上支付方式。报名结束后,原则上不再接受补报名。高考报名费、高考考试费,以及艺术类、体育类统考报名考务费缴费成功后,因考生填报错误、不符合报名资格或考生个人原因无法参加考试的,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还。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名确认和缴费的考生视为放弃报考。

四、报名地点

(一)具有湖南省户籍的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在户籍或学籍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

(二)具有湖南省户籍的我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生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补习复读学校(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具有湖南省户籍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生可在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

(三)具有湖南省户籍但学籍在外省的考生,如在我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

(四)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在高级中等教育学籍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

(五)符合高校少年班、物理卓越计划、物理攀登计划、数学领军计划和数学英才班等报考资格的考生,应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

(六)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应在其就读学校报名点参加报名。

(七)符合我省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台湾省籍学生以及在我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应到学籍地或居住地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的报名点申请报名。

(八)西藏内地班的考生,应在就读学校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指定报名点参加报名。

(九)因父母工作调动等特殊原因确需跨市(州)、跨县(市、区)报名的考生,各市(州)教育考试院应加强管理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五、报名系统和信息采集办法

(一)考生均须通过指定系统进行报名缴费。考生报名缴费的指定系统为:

1.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综合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考生综合信息平台”,网址:https://ks.hneao.cn)。

2.移动端:“潇湘高考”APP(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或“考生综合信息平台”首页下载)。

(二)报名管理机构〔包括市(州)教育考试院、县级招生考试部门和各报名点,下同〕通过以下指定系统进行报名管理:

1. 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招考信息管理系统”,网址:https://gl.hneao.cn)。

2. 移动端:“湖南招考”APP(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店或“招考信息管理系统”首页下载)。

(三)报名管理机构须具备的硬件条件要求。计算机(CPU 3.0GHz以上、内存不低于4G、硬盘存储不低于500G)、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宽幅激光打印机、高速宽带上网条件、具有高清摄像功能的移动端设备(手机、PAD均可)、其它用于采集符合标准的考生照片的硬件设施(补光灯、背景板等)。

(四)各报名点通过网上采集考生个人填写的报名基本信息〔信息填写(选定)说明附后〕和思想品德考核意见,通过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采集考生居民身份证信息(包含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等,下同),使用“湖南招考”APP现场拍照方式或由考生本人向报名点提供符合要求的电子照片方式采集考生照片信息(照片信息标准附后)。

六、报名程序和证件要求

(一)报名资格初审。

考生在报名点交验相关证明材料,报名点必须按高考报名条件审查考生报名资格。考生报名时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完整。对于弄虚作假的,如采用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报名考试资格的,将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给予相应处理。报名点初审合格后,采集考生居民身份证信息和照片信息,分配考生报名流水号,并发放《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等材料。

(二)考生登录指定系统进行网上报名。

1.考生登录指定系统(首次登录使用姓名、身份证有效期等信息进入系统),缴纳高考报名费。

2.通过系统完成实人认证。

3.设置系统“登录”密码和“保存”密码。

4.考生通过安全认证方式登录系统,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的有关内容并确认同意。

5.填报选考科目和个人的基本信息(身份证件上的信息除外)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考生高考报名时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填报本人的选考科目。其他相关信息由考生本人按照有关要求输入。选择参加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的考生还须填报好本人报考的专业考试类别、主项(方向或专项)和副项(辅项)等信息,同时绑定有效的可接收短信的手机号码。

6.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传户口簿首页(含住址信息)和本人户口页电子图片,并选定好户口簿住址信息(选定到街道乡镇一级)。考生须按要求认真上传户口簿电子图片,户口簿电子图片有关信息将作为有户籍要求的招生类型志愿填报和录取的审核依据,因考生未上传或上传错误,导致无法填报志愿或录取等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

考生在报名日期截止之前应如实、准确填写本人考试类型、考试语种和选考科目等报名信息,并认真核实,报名日期截止之后不再修改。上网填报方式由考生自行选定或由报名点统一安排。考生必须严格遵守信息安全有关操作要求,要妥善保管好密码,通过系统修改信息时,要正确输入“保存”密码确认信息保存成功,因考生本人向他人泄露本人密码或委托填报而造成的信息被篡改等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三)报名点登录“招考信息管理系统”,审核考生户口簿电子图片和户口簿住址信息是否一致等,并打印《报名登记表》供考生校对。

(四)考生核对本人《报名登记表》并签字确认。因考生未按要求在规定地点报名,不在《报名登记表》上签名确认,以及因考生本人原因造成的报名信息差错,从而影响后续考试、志愿填报、录取、学籍注册的,由考生本人承担相应后果。

(五)报名点登录“招考信息管理系统”,采集思想品德考核意见等其它信息,完成网上报名工作。考生思想品德考核意见由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无就读学校或工作单位的考生思想品德考核意见原则上由所属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鉴定。

(六)报名有关证件要求。报名时考生须交验本人居民身份证(身份证在2024年9月30日前不过期,建议办证时间不早于2022年1月)、普高(或中职)毕业证(本省户籍应届生凭市州教育局学籍管理部门审定的毕业生名册)或同等学力证明。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时,除了提供本人的学籍证明材料(《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等)以外,普高毕业生还须提交其父母在当地1年期以上的居住证明(含就业状况信息、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

考生个人的居民身份证信息应与户口簿一致,如因主项信息变更、家庭住址搬迁、行政区划调整等导致户籍发生变更的,须及时到公安部门办理新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确保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信息与当前公安部门户籍信息一致。居民身份证是高考报名、考试、录取、大学报到注册的重要身份证明,考生使用身份证报名确认后,在进入大学报到注册之前,不要修改身份证的关键信息(如姓名、照片、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等),以免因信息不一致,影响后续考试、录取、大学报到注册等。

(七)特殊情况报名。

1.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名流程。考生在“考生综合信息平台”首页上自行下载打印《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核表》(以下简称《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按要求填报并提交审核表,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审核通过后,考生在指定报名点按正常流程报名。

2.使用其他身份证件(非居民身份证)考生的报名流程。考生到报名点提交情况说明后,由报名点登录“招考信息管理系统”,采集考生身份证件信息并提交市(州)教育考试院审核,市(州)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考生在指定报名点按正常流程报名。

3.居民身份证暂时失效考生的报名流程。由报名点登录“招考信息管理系统”,人工输入考生居民身份证件有关信息,系统核验通过后,考生按正常流程报名。考生须在10月31日前办理好新的居民身份证,并前往报名点验证居民身份证信息成功后,方可完成高考报名。

七、报名资格审核

各类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核,按照报名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

(一)普高应届毕业生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会同基础教育部门负责。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准备好考生名册(含数据库),送基础教育部门审核签名盖章后,留档备查。

(二)中职应届毕业生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会同中职学生学籍管理部门负责。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分类准备好考生名册(含数据库),送中职学生学籍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签名盖章后,留档备查。

(三)往届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报名点须认真审核查验往届毕业生毕业证书原件的真伪,并将毕业生证书复印件按普高和中职分类后,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留档一年备查。

(四)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学籍证明和父母居住证明等材料,交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留档一年备查。

(五)考生报名资格由市(州)教育考试院负责终审。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高考报名工作的领导。高考报名工作是高考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要严格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职能职责、层层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报名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与报名资格审核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要加强对各报名点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各报名点准确掌握报名政策规定和相关工作要求,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严密组织,规范操作,切实做好网上报名信息采集工作。各市(州)教育考试院要统筹安排本辖区内网上报名工作,要针对往年在考生基本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考生填报户籍信息与实际不符等),加强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岗到人。各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及所属报名点应做好网上报名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加强对考生正确使用系统的培训。各报名点要准备好网上报名所需的场地及设备,免费提供并指导考生使用;要组织考生严格按照报名系统的程序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输入有关报名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名程序及各项报名手续;信息采集完成后,要组织考生本人对系统生成的《报名登记表》进行认真校对并签名确认,任何机构和个人(含考生所在学校及报名点)不得代替考生签字。各级报名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考生个人信息的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处理考生信息。

(三)合理安排,强化统筹,切实做好高考报名点设置工作。各地要加强对高考报名点的审批和管理,根据辖区内考生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设置报名点,报名点的设置实行“谁审批、谁负责”。报名点一般只设置在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承担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工作的有关高校和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等,不得在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报名点。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只能接收具有本校学籍的应届毕业生报名(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补习复读办学许可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可以接收在本校实际就读的往届生报名);有关高校只能接收本校转段考生报名。

(四)严格审核,强化责任,切实做好报名资格审核工作。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要按照报名条件和报名办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审核各类考生资格,确保考生户籍、学籍及有关材料真实可信,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杜绝往届生以应届生或应届生以往届生身份报名,杜绝考生重复报名,杜绝不符合对口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对口招生考试,杜绝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报名,杜绝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弄虚作假报名,杜绝冒名顶替者和其他不符合条件者报名。加强跨市(州)、跨县(市、区)的考生报名管理,杜绝违规报考,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报名点、有关高校报名点不得接受各地招生考试部门指定范围以外的考生报名。报名资格的审核工作实行“谁审核,谁负责”和问责制,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管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将取消相关报名点下一年度组织高考报名的资格。

(五)强化宣传,多措并举,切实做好考生报名服务工作。要大力宣传相关政策,特别是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我省高考等政策规定,着力做好政策宣传解读,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解读2024年高考报名政策和规定,及时对考生报名工作进行指导。各级招考机构、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本着服务考生的宗旨,优化报名工作安排,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报名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考生报名服务工作。

九、其他

(一)本报名办法由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解释。

(二)如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新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将另文通知。

附件:

1.《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填写(选定)说明

2.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考试信息填写(选定)说明

3.《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草表)

4.《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核表》(外省户籍考生使用)

5.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

6.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信息采集异常情况应对方案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10月12日


热门院校

  • 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市芙蓉区
    学校简介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1951年3月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历经百年风雨,学校砥砺前行,始终秉承爱农为农传统,践行强农兴农使命,现已发展成为以农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等10大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7个,省“十二五”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5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工程科学、生物与生化等6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本科专业8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3559人(其中独立学院5389人),在校研究生6602人。现有在职教职工264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103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职工197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3人,省级人才325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湖南省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外聘教师中有“双聘”院士6人,长江学者6人。学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是“武陵山、罗霄山和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83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1400余项。选育出的油菜、辣椒、茶叶、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葡萄、棉花、柑橘、生猪、烟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学校与3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及政府机构、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4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是湖南省最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是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通过学校;是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研究基地。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卓越、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审核确认,由南华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坐落在湖南省衡阳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学院依托南华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办学,共享南华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就业网络、教学设施和学科团队等优质资源。学院恪守“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文化育人、能力立身”的办学理念,弘扬南华大学“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职称120余人,博士学位106人。学院招生纳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属国家计划招生。现有在校学生5300余人。学院设有五系一部一中心,开设的专业均为南华大学的优势专业,涵盖理、工、医、文、艺术、经济与管理等7大学科门类,共41个本科专业。 学院将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教风严谨,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比赛项目,共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400余个。 学院面向未来,始终致力把船山学院办成管理规范、质量优良、特色明显、品牌突出的省内先进、国内外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常德市人民政府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的一所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建立的湖南农业学堂。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成为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8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学院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90.6万册。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61(其中学院762人,附属第一医院399人),专任教师593人,高级职称28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4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7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4517人。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农业与经济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土建系、国际教育部、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办高职专业30个,是一所集农林牧渔、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学院建有1家二甲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桃花研究所、济世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恪守“砺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各类高技能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药品技术专业群、健康服务专业群、现代农林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立项为省级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桃花种质资源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达到国家级水平,水稻研究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常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 学校简介◆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卓越高职学院◆湖南省第五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湖南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校“众创梦工场”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湖南省教学管理强校、学生管理强校◆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湖南省唯一高职院校)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创建于1975年,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背靠会龙山,面向秀峰湖,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在长沙市星沙设湖南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75年的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和成立于1981年的湖南省服装技工学校。益阳市七•二一工艺美术大学先后更名为“湖南省益阳工艺美术大学”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湖南省服装技工学校先后更名为“湖南省服装工业学校”和“湖南省工艺美术设计学校”。1999年,学校开始举办三年高职教育。200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校设有八院一部,构建了刺绣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5大专业群,包含36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A档)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学校秉承“致用致美”的校训精神,贯彻“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人本发展”的办学思路,坚守“德育为魂、能力为本、精艺为径、致用致美”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湖湘特色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国家特别是湖南文化创意和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优秀湖湘文化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以来,学校学生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奖励281项,其中国际级奖励4项,国家级166项、省级111项,在校生参加2019全球技能挑战赛时装技术项目赛项夺得金牌,学生创业团队入围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铜奖。2018年,非遗专业毕业生中7人获得湖南省“湘绣优秀工匠”“湘瓷优秀工匠”称号,5人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建校45年来,学校培养了4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毕业生中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12人,全国知名艺术设计师200余人,校友自创资产过1000万的企业达1200家,涌现出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示设计总监黄建成、上海世博会副总工程师吴国欣、广州亚运会服装设计总监金惠等一大批行业精英。学校现有教师500余人,拥有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职称教师205人,建成了国内高职院校首个大师工作室群,聘请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刘爱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宗凡、黄永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行业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实行教授、大师同堂授课教学模式。学校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4项,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成功立项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近五年来,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2018年,学校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湖南开放崛起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9年,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在我校成立,对于加强传统工艺的研究与建设,不断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学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发新湘绣、新湘瓷等文创产品680件,改进工艺51项,产生效益4.68亿元,研发的湖湘工艺美术品、非遗作品先后在美国、智利、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等国家展出,向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输出标准12项。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品牌凸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2018年批准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 2021年教育部设立专项计划支持我校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承担单位。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设有13个教学科研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2所附属小学。图书馆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学校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此外,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 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赵乐际等来校视察。学校传承百年师范传统,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坚持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非师范教育;坚持小学教师教育优势,积极拓展其他教师教育,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电子信息类学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教、文、理、工、经、管、法、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教育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4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成“智慧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童心理发展与脑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26个。近五年,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项目近100项;获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18项,系列有代表性的智库成果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学校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有34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等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科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教师教育类专业聚焦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基础教育领军骨干人才;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智能类专业聚焦智造强省和数字湖南,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创意类专业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助力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助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为长沙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培养高素质商科管理人才。先后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区域服务优势明显,与长沙市、长沙高新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市、韶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新华联集团、三一重工、汉唐置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构建“引、育、留、用”高层次人才建设机制,按照“靶向引强、存量提能、短板补齐”的思路,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98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4人,博士352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47人,1个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19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对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谋划,提出了“一四”发展战略:力争通过十到十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全面推进“红色一师、品质一师、活力一师、幸福一师”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