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考试招生征集志愿招生计划公布
2022-03-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2年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招生第一阶段录取于3月28日结束。据统计,“依学考成绩录取”共录取14.04万人,其中,普通类录取13.39万人,体育类录取1738人,音乐类录取559人,美术类录取3990人,舞蹈类录取115人,广播电视编导类录取101人;“3+证书”(专科)中职生录取8.33万人;“3+证书”(专科)退役士兵录取249人,“3+证书”(专科)西藏新疆班录取297人。多数院校已完成了招生计划,但由于考生填报志愿不平衡等原因,仍有部分院校招生计划出现缺额。经研究,省招生办决定对部分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进行征集志愿,并组织二次录取。

填报条件

(一)征集志愿资格线为:

1.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依学考成绩录取”

普通类:文化科总分120分。

体育类:文化科总分100分、体育术科160分。

音乐类(含音乐学、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文化科总分100分、音乐术科150分。

美术类:文化科总分100分、美术术科150分。

舞蹈类:文化科总分100分、舞蹈术科150分。

广播电视编导类:文化科总分120分、广播电视编导术科180分。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3+证书”)

“3+证书”(专科)中职生:文化科总分85分。

“3+证书”(专科)退役士兵:文化科总分75分。

“3+证书”(专科)西藏新疆班:文化科总分80分。

(二)征集志愿考生范围:

1.凡参加了我省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及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的语文、数学、英语考试,且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总分(下称“学考成绩”)达到征集志愿资格线;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和广播电视编导类考生学考成绩、术科统考成绩达到征集志愿资格线,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参加“依学考成绩录取”征集志愿填报。

2.凡参加了我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且统一文化科目考试总分达到征集志愿资格线,并符合招生院校相关专业技能证书等要求,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3+证书”征集志愿填报。

志愿征集时间及办法

3月29日12:00-30日12:00登录“广东省普通高考管理系统考生端”(https://pg.eeagd.edu.cn/ks/)填报征集志愿。在规定的志愿填报时间截止后的2小时内(3月30日12:00-14:00),考生志愿信息不可修改,但仍可以获取短信验证码完成志愿确认。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填报志愿并确认,逾时一律不再受理。已经被高校录取的考生,不得申请填报征集志愿。

录取结果查询方式

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微小程序和百度智能小程序查询录取结果。省教育考试院也通过手机短信向已录取考生在高考报名时绑定的手机号码推送录取结果,请考生注意查收。

注意事项

(一)认真查看征集志愿高校招生章程,特别是身体条件要求和考试成绩要求等情况,并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避免因不服从专业调剂或身体条件受限,被院校退档。

(二)本次征集志愿院校有部分是收费较高的民办高校,还有部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考生填报志愿时,须根据自身家庭经济情况和个人意愿,认真查看有关高校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招生章程和收费标准,慎重填报。

(三)志愿填报期间,省教育考试院将通过手机短信向符合征集志愿条件的考生发送提醒短信,请考生密切留意。考生须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账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不得委托他人或机构填报志愿。由于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泄漏造成的志愿填报问题由考生自负。

(四)考生如确定不再进行志愿修改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点击“确认志愿”。未在网上确认的志愿无效。考生点击“确认志愿”前,须认真核对所填报的院校及专业志愿。取消志愿确认后必须再次进行网上确认,否则志愿无效。填报的志愿最终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考生投档以最终确认的志愿数据为准。

(五)3月30-31日省招生办组织缺额院校进行征集志愿录取时,以考生重新填报并确认的征集志愿为准,考生原填报的院校志愿无效。符合以上条件未被录取且有意向参加征集录取的考生,必须重新填报志愿。具体缺额院校及计划数登录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及门户网站查询。公布的征集志愿招生计划表,仅包含专业的基本信息,其它报考条件请查阅《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校春季高考统一招生专业目录(普通高中生版或中职生版)》及相关院校招生章程。

(六)按规定,考生参加2022年春季高考录取和本次征集志愿并被录取后,不能参加2022年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夏季高考专科层次的录取。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2022年3月28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是百年历史名校和现代医护摇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培训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占地面积683亩(含非产权面积约25亩),分白云、从化、天河、越秀四个校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各类在校生7200余人。开设有护理、助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等18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4个专业为国控专业。学院拥有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及多家教学医院,建有护理、药学、检验、口腔、临床、康复保健、公共基础、基础医学、创新创业九大实训基地。学生技能水平高,在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各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学院以培育服务生命健康人才为己任,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敢于担当,贡献突出。1927年,端拿护校教师王德馨和毕业生韩日修冒着生命危险护送邓颖超同志脱险。2003年抗击非典表现突出,被评为广东省抗击非典嘉奖单位、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1个护士班被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的称号;7名师生获得省、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称号。2020年,学院在疫情防控中敢于担当奉献,工作得到钟南山院士的关注,称我院是“中国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学院被评为广东省抗疫先进集体,“海珠区社区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被评为2020年度广州市直属机关评为“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共产党员先锋岗。  学院是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老年照护证书项目试点院校、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考点、国家职业资格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国家卫健委卫生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试点院校、教育部全国医护英语等级水平考试(METS)培训点及定点考场、广东省高考“3+X”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生物技术基础》《护理技能》考点、广州市卫生护理专业继续教育基地等;学院是13家广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之一以及广州市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应有的服务。  学院与美国、新加坡、芬兰、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港澳台等境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师资培训,并搭建了境外实习、升学和就业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质量建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管理治校、文化立校”五大战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建设高水平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简介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广州市属普通高校,创办于1964年。学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思路、优秀的师资队伍、优雅的校园环境、鲜明的高职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全面,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公办高校,近年来,在不断的改革、超越和发展中打下了稳固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知识、品格、才艺、技能四元并重的办学风格。以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做法应对竞争,谋求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财经管理学院、外语商贸学院、餐饮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在校高职生人数近8000人。外加三所附属中职学校和一个培训中心,组建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中职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两翼,在校学生规模超1.6万人,年培训超3万人次的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办学紧贴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专业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8.43%,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办学理念 坚持“立品、为学、禀艺、砺身”的校训,以“有教养、有本领”成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幸福人生;以公平教育、尊重主体的原则指导人才培养工作,以学生为本,注重差异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把教育公平落实到每一位学生。培养目标 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直接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 学校以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按照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素质与能力课程、专业技术核心课程(专门化课程)、专业延伸与拓展课程的纵向逻辑构建课程体系,必修与选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体课堂与空中课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学习框架。教学方式 学校实施融“教、学、做、养”一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推行由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工作实践证书构成的“三证书”制度和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教中学,学中做,在教、学、做中“养”,强化和落实学生素质养成和能力培养。师资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输送大批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企业顶岗实践,选拔、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学工作,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校园管理 学校坚持“规则当家、数据说话”的管理理念,独创“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关注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工满意度,持续改善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信息化校园 学校历时十多年自主研发成功的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系统,功能覆盖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管理,为教工和学生提供无时空阻隔的交流空间,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信息共享。学生职业实践型社团 学校组建的职业实践型社团是对应社会职业、链接人才培养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业实践平台,办公场地和设施完备,实施职业化和课程化管理,是学生校内职业实践和落实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主要成绩 ●主持全国1280余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工作  ● 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  ● 国家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单位  ● 校园信息化建设成果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并被世界知名企业英特尔公司收入其案例库  ● 全国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总分全省第二名  ● 全国虚拟仿真软件竞赛一等奖(全省仅有三所高校)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国赛一等奖  ● 西餐宴会服务国赛一等奖,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并蝉联  ● CRP系统全国领先,自2010年起经教育部推荐已在全国80余所高职院推广应用,影响广泛  ● 获批试办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 广东省首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 认证院校  ● 餐饮管理专业获批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  ●“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训中心”获教育部立项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  ●“石油化工协同育人中心”项目成功入选省协同育人平台  ● 拥有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一、二类品牌专业共7个  ● 商务英语专业被确立为2016年省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 五个专业成功入选广州市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学院建设单位  ● 广州市高职院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获批立项  ● 2016-2017年度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未来构想——“一团三化”  学校紧紧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围绕“一团三化”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职业与职工教育集团,以“信息化、国际化、协同化”三化集成、三管齐下,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道路,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新一轮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 学校简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的独立学院。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所立足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以现代传媒为重点,应用艺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应用技术成了“四个特色”:面向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与学术并重的教学特色,讲求实际的育人特色,国际化的发展特有6个二级学院(传媒学院、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课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工、经、管、艺等学科门类,专业面向满足考生对专业的个性选择,目前在校生11000余人。学校坐落于广州市著名的生态风景区,中国温泉之都广州从化区,是从化区9大高校之一,位居广州北部高中心位置。学校交通便利,紧邻105国道和地铁14号线,北依大广高速,西临白云机场。学校坚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国际视野、健全学子。在我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我校立足高等教育领域,积极构建全球育人体系,携手高校合作开展“国际名校保研计划”(即帮助学生实现“国际名校、本硕直通”的目标,又称“国际本硕直通班前国外合作高校覆盖18个国家近200所高校,搭建了通达全球的本硕育人工程。为社会培养更多通晓国际规则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一向致力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生,配备了国际导师,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服务学生成长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拥有跨文化的思维方式。近年来,我校迎来的国际导师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里克·马拿大第16任总理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希腊第182任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等学者、政要,进一步强化了我办学特色。如今,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已深深地根植于学校教学的持续发展与规划当中。近年来,数百学子通过本硕直通走进世界名校,圆硕士梦。本硕直通,筑梦湾区,华珠起航!在这里,你的自己。
  • 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市坪山区
    学校简介办学定位 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深圳技术大学。2016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设立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的通知。2017年7月,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关于设立深圳技术大学(筹)的通知。2017年9月、2018年9月深圳技术大学(筹)依托深圳大学分别招收了226人和807人。2018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学校独立招生,标识码为4144014655,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2019年9月,学校首年独立招生录取807人,招生的六个省份均高于一本线(高优线/自招线)录取;其中,广东省理科投档线进入前十。 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 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 根据《中国制造 2025》和深圳、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急需设置学科专业。 • 弘扬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授负责制”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秉承“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 • 坚持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和师生评价体系,与国外高校及机构开展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引进师资力量,共建实验室、联合成立测试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 • 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与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 全球揽才建设专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 从德国、瑞士等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专、兼职高水平教师;从企业、产业界引进高水平技术骨干,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有技术大学特色的师资队伍。学科规划 着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按计划分布发展和优化学科布局。目前,学校已开设26个专业,所开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至2025年,学校将继续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发展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
  • 学校简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2年4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学校坚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同心同向,始终与特区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与信息技术发展同频共振的“三同”办学理念,生动体现了特区办高校的根本遵循、根本动力和根本规律。学校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中德职教汽车机电合作项目”试点院校,现拥有3个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含1个备选项目)。校园占地92.5万平方米(1389亩),建筑面积58.4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77人,其中专任教师940人;龙头企业兼职教师数近300人。现有16院2部2所,具体为软件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交通与环境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应用外语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原中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新教育研究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公共课教学部(素质赋能中心)、体育部、信息技术研究所、滨海土木工程技术研究所。开设信息类为主的专业49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超1.5万人。2003年,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获批立项;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成为国家骨干校建设单位并最终以“优秀”通过验收;2011年,“网络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实现广东省零的突破;2014年,“数字媒体专业群”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获批立项,资源库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2016年,首批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017年,中德学院挂牌成立并开始招生,同一年,联合105家职业院校及企业,牵头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2018年,成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同时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项目,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共同培养“4+0”应用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教育部国家优质高职院校认定,入选财政部 教育部中国“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B档)。教育体系,先后出台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等政策,地方统筹支持力度大,多元参与、协同推进体系完善。深圳着力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珠江东岸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重要支点,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深圳ICT产业链全球最完备、成果转化最有效、产业集群规模大、技术引领最前沿,为专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深圳具有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精神特质。学校根植改革热土,发扬特区开放创新精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教深度融合,信息特色鲜明。学校成立了深圳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与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学生技能、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和社会服务等维度全面对接ICT产业,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学校70%以上的专业都紧密契合信息产业的研发、应用和服务,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家安全战略专业体系比较完备的高职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作为发起人成立了首个国家级“中国职教技术教育学会微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首个全国高职院校微电子二级学院;联合国家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共建第三代半导体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联合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等共建国家“芯火”平台人才实训基地;与华为、深信服、360等8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华为合作举办ICT学院;与腾讯、亚马逊联合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师资团队优秀,高端人才众多。学校搭建了以国家级名师、珠江学者、鹏城学者和深信学者为核心成员的领军人才梯队。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能大赛金牌选手1人;现有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人,“珠江学者”9人,珠江学者岗位数和人数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位;现有“鹏城学者”9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73人;教师博士化率45.7%,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9%,现有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12人。研发实力强劲,服务贡献突出。学校构建了“1+15”科技创新改革制度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省市校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校企协同创新、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扎实推进,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大。建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4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市级科研平台11个,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近年来,无论科研立项,还是科技获奖,都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共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科技创新奖2项,自然科学奖2项,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进步奖二等奖。在前沿性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优势明显,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达30项,连续10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超过100项,2018年立项数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2018年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4项,立项总数名列全国高职第二。全国高职校“十三五”期间社科基金立项排行榜中,我校以3项规划基金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总数7项的成绩位列全国第4。对区域产业发展支撑有力,近三年技术服务收入近亿元,获企业捐赠设备300多万元,连续三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治理体系完善,改革成效显著。学校形成了办学治校“1+6”工作体系,实施了以绩效考核为主线的教学、科研、人事等系列改革,强化了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党建领航五育并举,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高职唯一), “风雅颂诗经艺术传承基地”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匠心育人成绩喜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数量、高端证书获取率、就业薪酬水平均居全国前列。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36个。2018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首次参加“华为大学生ICT大赛2018全球总决赛”即荣获网络赛道唯一的一等奖。国际合作深入,辐射影响广泛。学校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合作举办中德学院,培养可在欧盟就业的国际通用技术技能人才;与宝安区政府、德国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德国乌尔姆市政府四方共建“湾区中德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以国际先进技术转移为纽带,以校企合作育人为载体,创建中德双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资本”多方联动的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合作模式与体系;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招收了留学生,实施了“留学深信”计划;与海外87所院校及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青春深信成新锐,勇向潮头唱大风。面向“十四五”与2035年远景目标,学校将继续开拓奋进,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等“三个能力”,按照把双高标杆立起来、把高职本科办起来、把世界名校建起来的“三个起来”的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学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