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省市首场高招会昨同时举行 百所高校为上万考生家长答疑
2017-06-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武汉晚报讯(记者 王震 屈建成 通讯员 杨丽萍 张诗琪 张蕾) 昨天,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首场高招咨询会分别在江汉大学和武汉学院举办,吸引上万名考生和家长参加。

当天也是江汉大学的校园开放日,除了湖北的高校外,还邀请了北京、上海、天津、澳门等19个省市和地区的150多所各批次高校。现场分为一本院校咨询区、二本院校咨询区和职高专院校咨询区,有现场估分服务、志愿填报服务以及高招政策解读。

在湖北大学招生咨询处,几十名家长将咨询台围得水泄不通,“什么专业好”“历年分数线多少”“今年有无新的招生变化”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刘先生和儿子一同前来,他说儿子感觉考得还可以,对湖大心理学很感兴趣。

与此同时,武汉市首场高招咨询会在武汉学院大学城校区举行,共有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参加。家住青山区的考生家长尹女士说,孩子毕业于红钢四中,是艺术类考生,过了联考一本线,他们在选专业时主要看中未来的就业方向,意向专业是“园林设计”和“珠宝设计”,她想咨询下这两个专业可以选择哪些高校,同时想听志愿填报专家的建议。来自洪山区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说,孩子预计分数在一本线以上,他们更看重专业,目前意向是会计方面的专业,今天是特意来了解武汉学院的一本专业ACA(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

华中招生就业信息网首席专家杨波介绍,今年填报志愿阶段与录取时间等与往年大体无差异,不同的是增加部分批次志愿数量,延长了考生填报征集志愿时间,方便考生填报征集志愿和高校完成招生计划。但仍需提醒考生和家长的是,为避免“扎堆”报考,考生不妨尽可能多地搜集了解各高校招生信息,精准填报志愿。

本报与湖北教育报刊社还将持续开展系列公益咨询活动,分别为:6月24日,武昌首义学院场;6月25日,武汉东湖学院场;8月4日,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场。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设立,由黄冈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合作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第一所专门的应急管理高职院校。  学院以服务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现设安全工程系、应急救援系、信息安全系、防灾减灾系、智能制造系、交通与建筑工程系、数字媒体系、公共管理系等8个系部。开设有应急救援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技术等专业。  学院占地面积700多亩,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主体建筑物30栋,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其中标准化多媒体教室206间,实习实训场所5栋,设施设备齐全。建有计算机、救援技术、网络布线、信息安全、化工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数控加工、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无人机技术、电子商务、网红直播、汽车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船舶模拟驾驶、消防救援等实习实训中心。大别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湖北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在学院挂牌。总投资8亿元的校外实训基地--鄂东南综合救援基地正在建设中。学院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园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馆藏纸质图书16万册,配备电脑阅览机位256台,电子图书8.3万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高、副高职称教师1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56人,“双师型”教师占60%。拥有一批湖北技术能手、楚天技能名师、鄂东技能名师。同时,聘请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和应急管理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活动丰富多彩,诗歌朗诵大赛、红歌大赛、校园马拉松,众多活动精彩纷呈。学校还设有新媒体社团、动漫社、无人机社、滑板社等各类社团组织。A级食堂,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超市、银行网点一应俱全,宿舍按照高校住宿标准四人间提供服务,确保每位学生在宿舍里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学院秉承“校政融通、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创新校政、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与湖北消防救援总队、黄冈消防救援支队、广东三向智能科技、易瓦特科技、京东物流、青江化工、索菲亚家居、科峰传动、稳健医疗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优秀毕业生可推介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学生毕业时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国内本科院校深造,还可通过学院推荐出国留学读本升硕。院校。
  • 学校简介武昌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职业高等院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和军委国防动员部定向士官培养院校。学校位于武汉光谷腹地,汤逊湖畔。近年来,学校办学影响力持续扩大,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 2017年湖北省民办“网络影响力十佳高校”、 2017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近年来,荣获教育部、省级多项教学成果奖。学校秉承“厚德强能、励志创新”的校训精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 “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德育为先,素质为重,能力为本,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学校占地面积1057.8亩,在校学生1.5万余人。现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0027平方米,校内实训室85个,校外实训基地200多个。2017年,新建无人机、工业机器人、钢琴等实训室19个,改建实训室(中心)2个,与阿里巴巴、京东、东风乘用等320余家知名企业达成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现共设士官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前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现开设有通信技术、学前教育、无人机等42个专业,涵盖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财经商贸、旅游、教育与体育等7个专业大类,形成了专业结构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部队技能人才需求相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拓宽办学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整体办学实力、水平、社会影响力位于湖北省同类院校的前列,成为特色鲜明、湖北知名、全国有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座拥武汉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优势,位于武昌武珞路石牌岭,武汉内环线上,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院创办于1956年,前身隶属于原国家食品工业部,1972年更名为“湖北省轻工业学校”; 1987年与原联邦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联邦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学模式;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率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整体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办学水平稳居湖北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德国“双元制”本土化的办学模式特色明显,这一办学特色经总结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成为湖北省教育对外合作的窗口和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院校舍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2亿元(不计土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40.8万册(含电子图书)。学院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啤酒实训中心”,设施、设备完备的“机电实训中心”、“生物技术实训中心”、“建筑装饰实训中心”等,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两个,省级实训基地三个,拥有设施齐备的实验室、检测室80多个,在全国建有160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在职教职工398人,其中教师260人,专任教师220人,教授5人,副教授76人,“双师”素质教师98人。学院共有7个教学院系和一个公共课部,开设有数控技术、酿酒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制药、制浆造纸技术、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液压气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与检测技术、质量检验与测量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电算会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建筑装饰、计算机辅助设计、会展设计等30多个专业。专业涵盖机械、机电、电气、电子、电信、计算机、会计、食品、生物、造纸、建筑、广告、装饰等多个应用领域。学院拥有国家级试点教改专业一个,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试点教改专业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五门,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立项课题三十多个,教师出版高职高专教材18本,省级科研成果18个,技术专利5项。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目前,在校生规模为6000多人,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多名技术人才,毕业生因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特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10多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发展态势。学院牵头组建了“湖北酒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0多个就业基地,与2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 与德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出国深造、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60 多年来,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学院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特种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全国啤酒检测中心及啤酒酿造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设置的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院2008年荣获中共湖北省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2005-2016年连续获得省综治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联合授予的“省级平安校园”称号;2008—20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绿化委“绿化模范单位”。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特色鲜明、质量优良、规模适度、就业畅通”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尚能、励志、创新”的校训,着力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能力和综合能力,努力造就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提高有基础、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传承历史辉煌,尽展职教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职教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一流、学生就业创新竞争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专业性、创新型、国际化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课程、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院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 学校简介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转设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近13000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宗旨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规范、特色求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五会”(会思考、会学习、会沟通、会动手、会生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学校坚持市场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对标国际名校,探索民办高校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道路,为建设一流民办大学、一流应用型本科不懈努力,矢志成为具有华夏特色、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百年名校。学科专业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涉及汽车、建筑、信息技术、医药制造、金融、媒体、体育等行业。其中:首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包装设计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和设计学科(群)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制药工程、视觉传达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重点培育专业 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电子商务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项目:制药工程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学校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人士、企业导师,充分整合当代教育集团人文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自然教育等多领域资源,开坛设课、交流互动,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2021年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为全省同类高校唯一。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切实落实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结合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统一要求,又彰显个性;既能保证质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实施“六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模块、职业技能模块、综合教育模块)人才知识体系,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大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进行友好交流与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任教或讲学,选派优秀学生、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或深造。实践条件学校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以学科专业群共享平台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每年投入充足资金,已形成“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涵盖基础、专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现有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07个,与中冶南方、中国人保等2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学校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依托投资方当代集团及社会各界优势资源,量身打造校企合作方案、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已成立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当代梦工厂产学研实践基地、当代少年实践教学基地、弗睿跨境电商学院、软通动力大数据学院、当代教育·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幼儿托管中心暨幼儿教学实践基地等,积极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及方式,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育人成果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全过程,依托投资方优势产业和校友交流互助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创业特色育人体系。学生先后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21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一等奖,第八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特等奖,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2021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等优异成绩。近五年,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奖项1500余项、4200人次,获得国家专利182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教育部立项44项,省级立项133项。建成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9个,学校被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武汉大学生创业学院”荣誉称号。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校园文化学校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工程、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师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形象标识系统建设与品牌建设工程、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工程、特色校园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设工程、校园环境美化工程、经典阅读工程等九大工程。学校教风严谨、学风扎实,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优质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华夏讲坛”每年邀请院士、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来校讲学。成立全国第一支民办高校大学生赛艇队,体育舞蹈队屡获国家级比赛冠军。开办有“科技文化节”“英语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以及“乘着歌声的翅膀”主题晚会、元旦游园会等深受学生欢迎的品牌活动。学生团队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等重大赛事志愿服务任务,“生活美·加油站”“电脑维修”“关爱老人”“英语讲师团”“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队已成为校内外志愿服务特色名片。学生就业学校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形成多元、立体、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就业、教育指导就业、实习带动就业、资源帮助就业、创业推动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奖励刺激就业、领导联系就业”八大举措,全方位地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学校与当代集团旗下企业保持紧密互动,通过举办大型联合招聘会,使学生享有与“双一流”高校同等就业机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始终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就业统计核查省级免检单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对愿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学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考研指导、考研专用自习室,出国学习咨询服务等)。服务育人学校成立首家“湖北民办高校教育基金会”,投入原始基金200万元。设立“爱心接力基金”,开展教职工及社会爱心人士“一帮一”资助贫困生活动,为家庭遭受重大变故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鼓励爱心企业在学校建立助学金,形成“奖、贷、助、勤、补、帮、缓”七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建立大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开通网上办事大厅方便学生办理学籍、证件、户籍等事务。学校荣誉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学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首家“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内同类高校唯一)“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稳居全国第9名,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
  • 汉江师范学院十堰市茅箭区
    学校简介汉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国家举办的全日制省属普通高校,其前身是创立于1904年的湖北郧阳府师范学堂,文脉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的郧山书院。1954年建校,1975年开设大专班,1977年为华中师范学院郧阳分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郧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22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汉江师范学院。学校位于新兴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近依道教圣地武当山,毗邻华中屋脊神农架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现有十堰、丹江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094亩。校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四百佳单位称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设有教育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11个学院,3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教、法、经、管、艺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专业为基础、非教师教育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00余人,其中本科生9000多人。目前,学校已有42届毕业生,为鄂西北地区输送了各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10万余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学校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6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236人,硕士及以上教师411人,“双师型”教师226人,国家级、省级各类优秀教师、专家10人。聘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的100余位知名学者、博导为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在校任教。馆藏纸质图书近130万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目前,学校拥有校内教学实验中心(实训基地)6个,实验(实训)室130个,校外实训基地152个,建有集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于一体的附属示范幼儿园1所。学校持续提升内涵建设。拥有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3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3个,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湖北名师工作室2个。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1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在线开放课程26门。承担“国培计划”项目38个,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14个。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70部,研究成果获省、市政府奖励109项,获国家、省、市(厅)级立项教科研课题280余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20余项。学校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以武当文化、汉水文化为主的地方文化研究中有较大优势和特色。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保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十堰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战略相结合,研究成果丰硕,在推介武当文化、车城十堰、丹江水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建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珍稀药用植物繁育创新团队)等研究机构。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建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总体目标,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师范类专业,建设区域性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专业的培养力度。学校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蝉联七届“湖北省文明单位”,获评首届“湖北省文明校园”;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外国语学院被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红笔网友俱乐部”被教育部思政司评为首届“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最近,“湖北省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湖北省重点网评阵地”落户学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和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喜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获得省级重点资助。学校教师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全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提升学校本科内涵质量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统筹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和党的建设等工作,着力打造高水平本科院校,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