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省招办发布预警:谨防招生诈骗
2010-07-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7月7日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开始,针对近期社会上高考招生中介诈骗活动十分猖獗的现象,省招办再次发布预警信息,提醒考生谨防招生诈骗。

  目前常见的高考招生诈骗形式如下:

  一是利用“熟人关系”行骗。骗子声称有熟人(或亲戚、朋友等)在高校或招生部门工作,可以帮助考生疏通关系,不够分照样上大学。

  二是利用招生计划行骗。骗子声称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高校预留招生计划,从而帮助考生录取。

  三是利用特殊招生形式行骗,骗子声称可以帮考生搞到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形式招生的指标,这些特殊形式招生都可以加分或降分录取。

  四是故意混淆不同的高等教育形式进行诈骗。骗子故意混淆普通高校招生与自学考试、网络教育等高等教育形式,诱骗考生可以到某某名牌高校就读,实际录取的可能是这些高校的网络教育或自考辅导班。

  五是谎称军队院校低于分数线招收所谓的“地方生”、“委培生”等。

  识破以上骗术其实也很简单,省招办明确指出:

  一、在录取过程中,所有高校招生计划的增减都必须经过教育部核准并通过网上计划管理系统下达给各省执行,任何人个不可能随意插手计划调整工作。

  二、所有录取过程中享受政策照顾的考生(包括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形式的招生),都必须在教育部“阳光平台”和省级招生考试信息网上进行公示,未经公示或公示有问题的考生不能享受政策照顾。

  三、各省普通高校招生都实行集中录取,每个录取批次的进展情况、相关政策规定等,省招办都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和考生公布。所有游离于省招办和高校录取现场之外的所谓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活动均为非法行为。

  四、按照教育部规定,除正常学费外,普通高校招生过程中不得再收取任何其它费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高校还将通过国家助学等形式,确保这些考生正常入学。

  五、近年来军队院校根本不存在“地方委培生”等招生形式,四所招收无军籍学员的军队学院,也都是参加各省提前批次统一录取,执行总政规定的分数线。不存在降分或在录取现场之外的招生活动。

  省招办再次郑重提醒考生和家长,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有组织的集中统一行动。请考生和家长以平和心态对待招生录取工作,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谨防上当受骗。

热门院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碑林区
    学校简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现有雁塔、草堂两个校区和一个科教产业园区。雁塔校区南眺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北临举世闻名的明代古城墙;草堂校区坐落于高新区草堂寺景区草寺东路,毗邻千年名刹草堂寺;华清科教产业园位于西安高新技术东开发区幸福林带南段,东依景色怡人的浐灞生态园;两校区和产业园区总占地3700余亩。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1959年和1963年,学校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1994年3月8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现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教育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经过并校60余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一所以土木建筑、环境市政、材料冶金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工、管、艺、理、文、法、哲、经、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被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授予"建筑教育特别贡献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学校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是国务院首批获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单位。学校拥有原国家重点学科3个(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兼博士后流动站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硕士点涉及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理学、法学、哲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基本涵盖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5个学科为B+(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为B(全国前30%);管理科学与工程为B-(全国前40%);ESI全球排名中。工程学已进入前3‰,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前1%。学校现有20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文化产业管理、冶金工程、交通运输、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11个专业相继通过国家专业评估认证。学校拥有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智库1个、1个国家级成果研究推广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4个,3个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陕西省依托学校成立了"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目前,在校各类学生总数36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近950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专任教师1800余名。拥有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南非科学院院士1名、校友院士9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师德标兵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全国模范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万人计划”入选者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7名、入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评估认证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在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累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0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科学探索奖1项,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国家重大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先后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平台和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入选“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入选教育部首届“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摘得全国“优胜杯”;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金奖3项,摘得全国“优胜杯”;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一等奖3项;在第27届国际建协UIA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全球最高奖;此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大学生先进成图、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金相技能大赛、三维数字化大赛等多项竞赛中屡获最高奖项。学校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0位。并校60余年来,学校扎根祖国西部,铸就了“传承文明、开创未来、育材兴国、科技富民”的办学宗旨,凝练了“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树立了“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优良校风。先后为国家建设输送了30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成为国家土木建筑、环境市政及材料冶金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坚持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扎根西部,立足行业,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丝路沿线学科门类最全、培养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建筑科技新高地。
  • 学校简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特色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陕西教育学院,1963年由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06年建立)和陕西省教师进修学校(1956年建立)合并成立。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以“学前师范”命名的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的校训和“立身传道,自强不息,大气大度,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突出学前教育和教师教育特色与优势,扎实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积极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实践锻炼”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现有雁塔、长安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师资培训楼等;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0万余册,电子图书150万余册。学校现有幼儿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体育学院14个教学单位。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培并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现有教职工977人,其中专任教师58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46人、博士学位教师102人。有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师1人。学校坚持以本为本、质量立校。现有普通本科专业27个,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法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12939名。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前教育专业入选国家首批“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小学教育、心理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英语、历史学和生物科学等10个专业被确定为陕西省“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有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部级“一流课程”(五类金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及其他各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获批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院系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特等奖1项),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32项,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9项。数十名教师在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基本功展示、陕西高校思政课大练兵及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等重大教学赛事中获奖。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服务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现有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教育平台“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研究中心”、陕西省社科联科普基地“陕西学前教育书画艺术展训基地”和“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设立了陕西区域发展研究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生物工程研究院、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等24个校内科研机构。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8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3项。先后与高陵县、咸阳渭城区、淳化县等县区开展教育战略合作;同陕西云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天路通公司等企业开展产教研合作,共建“葛根深加工研发中心”、“杜仲深加工研发中心”、“柿子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开发应用技术成果66项,40余个品种。实现成果转化15项,制定企业标准20余项。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华威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丹麦VIA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开展高等教育管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校际合作,鼓励支持师生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学校是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创业研究和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陕西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等机构均设在我校。多年来,共培训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16万余人次,为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三秦基础教育教师和校园长的摇篮”。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平安校园”等称号;2012年出席了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2013年学校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单位;2014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幼儿教育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开始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当前,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教学评建和转型发展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师范院校目标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5年,它是一所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陕西省教育厅和商洛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学校、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试点项目学校、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  校园占地577亩,建筑面积190155平方米;有固定资产5.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8395万元,馆藏图书56.4万册;校内实验实训馆室1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5个。现有教职工631人,院本部374人,附属医院257人;专任教师304人,“双肩挑”教师79人,外聘教师15人。其中院内正高级职称者15人(三级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者77人、研究生学历者70人、“双师型”教师136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职教名师3人、商洛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5人。  我院现招生三年制高职专业18个、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7个,现有在校生8200余人。业已形成了医学、护理、教育、财经、机电、建筑、汽车等7大专业类群,建成了7个省级重点专业(护理、临床医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临床医学、学前教育),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临床医学、护理、学前教育);列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校企合作试点项目1个。学院设有“四系三部一馆”(人文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医学系、护理系、公共课教学部、思政部、体育部、图书馆);并有1所二级甲等综合性附属医院,1所驾驶员培训学校。  市政府还在我院设立了商洛市职教培训中心,下设12个市级培训基地(教育、财政、安监、扶贫、农业、公安、民政、卫生、城建、国土、环保、旅游扶贫)和3个省级培训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成人和社区教育、退役士兵培训基地)。商洛职院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 2011年加挂“商洛市第二人民医院”,承担着职院医护类专业教学和商洛市6县1区及毗邻省市部分地区的医疗保健任务。现开设病床500张,16个临床科室和11个医技科室,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53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硕士研究生12人,年业务收入9000余万元。现正在合作共建预设病床1500张的商洛医疗康养中心——商洛国际医学中心。  建院10余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0000余名,累计各类培训50000余人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率达95%。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形成“坚持一个中心,实现两翼齐飞”的办学格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 学校简介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通信信息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学院为通信行业及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综合人才,享有“陕西通信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改试点院(系)”和“陕西省首批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先后被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3.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建有综合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教学生活场所,图书馆藏书21万册。学院现有在校生4800余名,教职工300余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1%,硕士及以上占教师总数的65.5%,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学院以高职教育目标与企业需求为依据,开设有现代通信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等26个热门专业,覆盖了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等领域。学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毕业生理论扎实、技能娴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近几年就业率均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学院每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各类技能竞赛获奖累计达700多人次。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学制度,实行奖、助、贷、免、补结合的激励制度,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服务,能确保每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作为陕西省邮电培训中心,在全力做精做优日校教育的同时,紧密切合市场需求,着力打造自主培训品牌,近几年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各类培训班370余期,培训学员13余万人天。多年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培训服务,在员工培训、科技咨询、技能鉴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行业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了广泛赞誉。六十余载兴学育人,六十余载桃李芬芳。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秉承“明德、尚能、进取、创造”的校训和“乐教、爱生、身正、业精”的教风,坚持日校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理念,走“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内涵发展”之路。在“十四五”期间,学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将学院建成“陕西省双高院校”和“智慧校园”。
  • 学校简介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37年,200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原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彬县师范学校、仪祉农业学校和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等6所学校合并而成,是咸阳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中国特色“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多名。 学院所在地沣西新城为周秦汉唐等13朝代古都,周朝大学——辟雍所在地。东临沣河,南望秦岭,西邻西安交大创新港,北依渭河,西宝高速、福银高速、西安地铁1号线紧邻学院。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客站、西安大雁塔广场、秦都高铁站半小时车程。学院历经8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厚德强能、育人惠民的校训,求实创新、和谐奉献的校风,精讲多练、言传身教的教风,勤学苦练、砺志成才的学风,艰苦创业、奋进图强的咸阳职院精神,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占地130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5亿元。校企合作共建院内实训室、实训基地237个、院外实训基地211个,形成了理实一体、教练融合的实习实训体系。学院仪祉图书馆馆藏图书148万册,中外文期刊资料1300多种,电子阅览室有计算机400多台,电子图书40万册。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先进,建成以虚拟数据中心为核心、智慧校园四大平台为基础、20多个业务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和覆盖全院所有楼宇和公共区域的校园无线网络,校园网出口带宽5.2G。学院围绕西安咸阳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下设13个教学院部,开设涵盖医学、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财经、师范、农林等大类52个高职专业,其中护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和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拥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一流培育专业5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项目化课程50门。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1部,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形成了过教学关—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培养机制,现有教职工1180人,其中在编教职工850名。在编教职工中,副教授以上职称23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20名。有省级教学团队1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5支,全国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名,省级职教名师4名,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17个,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4名,省市科技特派员12名,咸阳市“三五”人才24名。学院教师立项省市级教科研项目90项、发表论文2989篇,主参编教材409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11项。学院依托院内科研资源,积极开展“立地式”科技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级农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积极推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形成了“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实际,凝练形成了医护类专业的“三一制”、机电类专业的“三合”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严格落实“双证书”制度,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平均获取率94.7%,其中护士执业资格证获取率达97.16%。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3个专业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十三五”期间,学生获得国省职业技能大赛奖304项,其中一等奖53项、二等奖109项、三等奖142项。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视为生命线,坚持像嫁爱女一样安置好每一位学生的就业理念,认真落实“一对(对口就业)、二高(高薪、高质就业)、三无(无毒、无害、无重体力劳动)、四心(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用人单位称心、学校舒心)、五不(不考察了解的企业不安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安置,效益不稳定的企业不安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安置,不办理社会综合保障的企业不安置)”的就业标准,与全国6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5%以上。2013年11月,学院被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3年度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6月,学院《坚持学生至上 实施优质就业工程》被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典型,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学院积极发展学徒制,先后与企业合作开设力神电池、扬农瑞泰、德善数控、海利尔药业、博曼特工业、三安光电、广电运通、龙图科技、嘉海电梯等全额奖学金班和订单班,企业资助学费1000多万元, 受益学生2500多名。成立了中德诺浩汽车学院、中航联盟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神州数码信息安全学院,校企联合培养汽车维修、电子通信、航空服务等高技能人才。与省市教育、人社、民政、农业、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年均完成各类培训1.8万多人次。与咸阳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分别联合开设教学班,实行“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与秦都职中等13个学校联合培养五年制高职学生,培养学生6000多名,带动中职学校焕发活力。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和组织开展交流合作,举办新罗大学韩国语教育学院中国西北分院、中韩国际合作班和“韩风华韵”中韩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先后选派13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访学研修,选送50多名学生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留学就业,接收韩国、也门、刚果等国家留学生20多名。学院探索形成了“四化”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大力实施 “四大工程”,形成了“一训三风一精神”的治学文化,培育形成了职业技能大赛月、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诵读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学院创办了《西北文学》期刊,成立了西北文学研究院,积极开展文学创作与研究。建成了中国景谷艺术馆,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学院,推进民族传统文化技术传承与创新。创办了国学研究会,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先后邀请梁衡、贾平凹等著名作家、艺术家来院作报告。学院先后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6项。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荣获“中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文明校园”“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绿色文明示范单位”“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