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西藏各院校2012年本科新增专业
2012-03-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信息来自教育部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850个本科专业,可自2012年开始招生,其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等均以公布的内容为准;在备注中加有标注的非艺术类本科专业,可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401个本科专业,不得安排招生;需考察的6个医学类本科专业,待考察合格后方可安排招生;同意撤销的32个本科专业的有关高校在校学生要按原培养方案培养至毕业,并保证教学质量。 

1718 西藏大学 020103 财政学 四年 经济学  
1719 西藏大学 070406W 动植物检疫 四年 农学  
1720 西藏大学 081407W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工学  
1721 西藏民族学院 040105W 小学教育 四年 教育学  
1722 西藏民族学院 080613W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  
1723 西藏民族学院 110310S 文化产业管理 四年 管理学  

  注:专业代码加有“W”者为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加有“H”者为中外(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设置的专业;学校名称加有“※”者为经教育部批准和确认的独立学院。

热门院校

  • 西藏藏医药大学拉萨市城关区
    学校简介西藏藏医药大学是一所医教研于一体的民族传统医药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藏医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任党委书记鞠明兵,校长米玛。西藏藏医药大学始建于1989年9月,前身是西藏藏医学院。2018年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学校现有藏医学博士一级学科授予单位和授权点1个,是中医学(藏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单位,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事业发展“四个一流”之一流西藏藏医药大学建设单位,2019年作为总理工程投资10亿元的新校区正在建设当中,新校区占地500亩。西藏藏医药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发展藏医药学高等教育,率先开启了中国藏医药学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构建起了藏医学、藏药学两个特色学科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教育体系,编写了全国第一套藏医学、藏药学本科教材、《藏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建成6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藏医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建校33年来,为国家培养了7000余名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勤于创新、勇于奉献的藏医药专业人才,并禀承圣贤雄风,成就藏医气韵,形成了“厚德、勤学、笃行、利众”的人文品质。学校现有在校生2063人,其中研究生273人。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275人,其中专兼职教师及各类专技人员209人,管理人员45人,工勤人员21人。现任专兼职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6%,硕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8%,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4.7%。学校现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5所对口支援高校援藏干部8人。学校有30多年培养藏医药学本科经验,有20多年独立培养藏医学硕士研究生经验。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藏医)、2个学术硕士学位点(中医学-藏医、中药学-藏药)、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医学-藏医)以及1个藏医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藏医学、藏药学、护理学、市场营销、中(藏)西医结合、中(藏)药制药6个本科专业,1个中医药类高职专科专业以及各级各类函授学历教育。学校目前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1名,岐黄学者1名,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1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6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1名,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1名,973项目科学家3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6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师德标兵 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中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国家教学名师1名,全国中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藏医药医师资格考试命题首席专家1名,国家和自治区药品评审专家8名,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自治区学术带头人4名,自治区名藏医3名,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自治区“四有”好老师1名,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西藏藏医药大学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高校优势资源,先后建成藏医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藏医药与高原生物科技部重点实验室、传统藏药炮制及质量控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藏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基地、藏医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形成了藏医药九大研究领域,初步建成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2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培育学科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单位1个,在医教研领域逐步取得了相关成果。在学校发展的新时期,5所对口支援高校明确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和产业开发、实验室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援助,全力支持一流藏医药大学建设。学校培育建设自治区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主编和参与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26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21世纪藏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10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全国藏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2部,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21世纪藏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课程教学大纲1部,获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近两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全国比赛铜奖1项,西藏赛区金奖1项,铜奖2项。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学校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藏自治区科技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承担国家级项目总数17项,总批准经费为929.90万元;省级(自治区级)项目总数为190项,总批准经费为4456.00万元;校级科研项目总数为62项,总批准经费为137.35万元;合计项目为269项,总批准经费为5523.25万元。2018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和藏文专著类一、二等、三等奖共6项,自治区科技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5家、实习医院12家、教学药厂2家、实习药厂1家。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多次派遣专家赴美国、英国、南非、巴西、日本等30个国家访问讲学,先后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讲授藏医药学,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学,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力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始终坚持以藏医药专业和学科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着力提升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走内涵发展、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践行“质量立校”的发展理念,全力提升学生的传承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推动全国藏医药事业发展的骨干。如今,步入西藏藏医药大学如同走进藏医药文化发展的历史长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博大精深的浩瀚典籍、科学规范的炮制工艺、堪称瑰宝的天然药品标本历历在目,充分展现着藏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诠释着藏医药学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深厚哲学思想。面向未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以藏医药文化传承为载体,医教研协调发展为办学思路,以“秉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办学理念,聚焦一流藏医药大学建设目标,拓展相关学科建设群。立足西藏,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人类健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
  • 学校简介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1956年9月成立的西藏公安训练班。1957年7月至195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迁到北京,在中央人民公安学院(现公安大学)内建立西藏班。1960年4月,中央人民公安学院西藏班迁回拉萨办学,称自治区公安学校。1965年3月改称西藏自治区政法干校。1973年6月改称西藏自治区公安局公安学校,1974年12月恢复西藏自治区政法干校,1978年5月又复称为西藏自治区公安局公安学校。1980年11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易名为西藏自治区人民警察学校,隶属自治区公安厅,并正式开办学历教育。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8日挂牌并开始招生。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为政法序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厅级建制,由西藏自治区公安厅主管。学校内设办公室、政工人事处(纪检监察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侦查系、治安管理系、警察管理系、法律系、基础部、培训部、科研所等12个副县级机构,总编制375人。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专职教师68人。有在校生1318人,其中普通专科生880人,试点班289人、函授生149人。现有援藏教师10人。开设了警察管理、治安管理、侦查、国内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信息安全与网络监察、公安文秘8个专业。学制三年。   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公安厅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厅的大力指导下,通过学校党委一班人和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本着为公安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政治建校、从严治校,不断改革创新,扎实勤恳敬业,积极开展学校的各项建设工作,使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从1980年的中专教育到现在的大专教育,29年来培养了大批符合我区公安工作特点的实用型人才,为西藏公安战线培养输送了2600多名公安专业毕业生,培训轮训在职民警10000多人次,培训保安等1800多名。毕业生遍布全区各级公安机关,绝大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有的已走上处、局、科、所、队等领导岗位,在西藏公安工作的第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维护西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政治建校”,努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警务工作需要的,在实战中能够确保做到“打得赢、说得过、追得上”,符合我区公安工作特点的新型人才。   为突出公安院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实践课的开出率,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学校始终重视加强实验室建设。现有痕迹检验室、模拟审讯室、尸体解剖室、刑事照相实验室、文件检验实验室、侦查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微机室等。有85%的科目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校规划将继续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重点建设好物证检验、法化、刑事照相等实验室,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学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西藏刑事科学技术和物证检验的重要基地。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曾被授予“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公安战线文明单位”称号;荣获“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取缔‘冲拉亚岁’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称号;在全区大型安全保卫活动中更是多次获得嘉奖。尤其是2008年以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维稳执勤及反分裂斗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用自己的执著和勇敢树立了人民警察和预备警官的良好形象,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今后的发展和建设中,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全区公安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公安实用型专门人才为重点,科学构建学科专业、实验、训练体系,大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队伍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和谐西藏、平安西藏、小康西藏再立新功。
  • 学校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69.8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0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0.4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72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14人、本科生6631人、专科生46人;有成人教育学生140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9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1人),专任教师397人,生师比17.7: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71人,占43.1%;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231人,占69.3%。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猪、藏药材、生态学领域)。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6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6人。  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现有作物学、林学、兽医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草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能源动力、土木水利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农学、林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有教学科研实验室6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国家级“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林芝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生态环境部环境生态监测站2个(林芝站、阿里站)。建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于2020年获批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作物、藏猪、藏药材、食品加工4个科研方向,4个科研大团队联合攻关。“十三五”以来,有625个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到位经费22081万元,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生态领域,“特色农业”和“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经费1089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经费260万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经费56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20年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实现了全区高校在国际最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主战场,实现科技成果多元转化。积极承担“林芝山地沟口藏猪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班戈县畜牧业综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等项目。深度参与青稞增产、牦牛育肥、藏猪产业发展、藏药材驯化育种、藜麦推广、茶叶种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中药栽培、牦牛常发传染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西藏青稞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特色林果资源利用、古树名木调查、高寒草地恢复等重点项目。为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与2家公司签订技术转让、配方及加工工艺许可使用合同。学校专家执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林芝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度)》和《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在各地市建立1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藏猪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功克隆出西藏第一例体细胞克隆藏猪,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将为西藏藏猪种质资源永久保存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万名专家服务基层等各类培训80余班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83人次、农牧民7810人次。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30余项,尤其是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现了西藏高校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全国第一届华维杯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一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各获二等奖一项。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我校将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比较优势)、突出两大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三大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深化四项改革(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改革,以‘和谐、绿色、高效、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改革)、促进五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有限协作向开放协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从均衡发展向扶优扶强转变)”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建成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 学校简介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街道白定村2组301号,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也是拉萨市唯一一所高校,学校前身为拉萨市文教局1964年创办的“师训班”。1975年8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拉萨市师范学校。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高校设置委员会批准,升格为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新校区占地612.5亩,按照“现代化、特色化、网络化、园林化的教学型本科师范学院”标准规划,于2020年10月实现全部搬迁。 学校下设15个二级机构,其中管理部门6个,教学系部7个,教学辅助单位2个。教职员工286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54人,讲师88人;硕士112人,博士10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在校生规模达4640人。师生员工中,共有藏、汉、蒙、回等13个民族。 学校秉承“求实”校训,在“爱国兴藏、团结奋进、尚德修身、教书育人”的师专精神激励下,全面贯彻“体现西藏特色,突出办学主业”办学理念,全面实施“党建统校、特色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民主治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细节管理、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深化科研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优化育人环境,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逐年提高。形成了以师范教育为主、成人继续教育共同发展,以专科教育为主、本科教育尝试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祖国栋梁 建民族精品”的理念,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学校建成了初等教育等专业或专业方向26个,其中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门。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在学校发展中,得到对口援藏省市北京市、江苏省和对口支援高校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与无私援助,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建校45年来,学校共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名。特别是2006年改制升格以来,学校为西藏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近30000名“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各类应用型人才。经统计,全区小学幼儿师资的52.74%由拉萨师范培养,50.14%的小学幼儿园中层以上干部由拉萨师范培养,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宋玉刚、全国名校长布尼玛、世界海拔最高(海拔5573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小学唯一女教师嘎玛德庆等都毕业于拉萨师专。 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涌现出国家级先进个人10名、省部级先进个人30余名、地市级先进个人200余名。 目前,拉萨师专正积极筹备升办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合理明确了学校发展定位,切实突显办学特色和办学主业,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为开启拉萨师专本科办学的新引擎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西藏自治区农牧学校和西藏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西藏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教育厅党组、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办学实力逐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领导班子现有9人组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华同志,党委副书记、院长采守宽同志,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薛林虎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庄世宏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索朗欧珠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扎西巴珠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邓政洲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勇同志,党委委员、副院长程晓盈同志。学院现有西、北两个校区,一个教学点(教育城),一个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和一个特殊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493.5亩(其中西校区160亩、北校区133亩、开发区B区实训基地177亩,开发区特殊教育基地23.5亩),校舍建筑面积15.1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3.2万余册。校内实训教学基地8个(包含实验实训室8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9个。学院现设有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后勤服务中心、团委7个副县级行政教学群团管理部门。设有宣传统战部(思想政治工作处)、纪检监察室、教学督导室、财务处、科研管理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强基惠民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安全保卫科(维护稳定办公室)、工会(离退休干部管理科)、图书馆、创新创业学院等11个直属科级机构。设有农业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部9个二级学院(部)和直属学院的马列教研室。学院现有党组织42个,其中院党委下设9个党总支和32个党支部(教工党支部25个,学生党支部7个)。目前有党员455人(在职教工党员251人,占在职职工的66.23%;离退休党员81人;学生党员44人(占学生总数的0.89%);志愿者党员4人;暂未转出组织关系学生党员75人)。学院目前开设30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农林、畜牧、电力、建筑等八大专业类别,其中突破建设特色专业3个(电子商务技术、会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4个(作物生产技术、旅游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畜牧兽医),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园艺技术、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产业专业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和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作物生产技术)。学院有教职工编制380人,目前在编教职工379人(其中少数民族职工161人,占教职工总数42.5%),其中专技岗位315人(专任教师297人,教辅等专业技术人员18人),管理人员46人(其中4人为双肩挑),工勤人员18人。专技岗位中,高级职称87人,中级职称114人,初级职称105人,未定级9人,政治辅导员23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14人,本科学历230人。符合校级“双师素质”教师条件1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5.7%)。先后有3名教师评为国家优秀教师,1名教师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16名教师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1名教师评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名教师评为全区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获得了1个国家级和1个自治区先进集体。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160人(其中西、北两校区4857人,教育城教学点303人),全校共有133个班级;成教学员1235人。截止到2019年8月,学院已累计为全区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19703人,“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5%以上,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及其他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70多次。学院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2500余人次。教师累计承担国家、省级和院级科研课题50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00余篇。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3年以来,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紧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秉承“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校训,围绕“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按照“3721”的发展思路(“3”即围绕三大产业,“7”即服务好自治区七大支柱产业,“2”即抓住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贡献度两个重点,“1”即实现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五型”职院(即:红色、明德、法治、书香、匠心职院)建设为抓手,实现“136”发展战略目标(即:“一年一提升,三年一突破,六年一跨越”)。全面启动“3+10”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实现“123”的发展目标(即把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三个示范”),努力打造在西藏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领军作用、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民族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名校。2009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全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6月,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典型应用示范点和自治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一所及全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也设在学院。学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院校示范基地、全国建筑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