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确保高质量完成高考评卷工作
2022-06-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6月15日,副省长、省高招委主任孙菊生到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高考评卷点,巡视2022年高考评卷工作并看望慰问评卷老师。孙菊生强调,要确保做到评卷标准统一、宽严一致,确保评卷工作过程安全、结果准确,切实维护高考公平,让考生和家长放心。

2022年高考语文、文综科目评卷工作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进行。在评卷现场,孙菊生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仔细察看评卷流程,了解评卷进展和后勤保障等情况。孙菊生指出,高考评卷工作是确保高考安全、实现高考公平的重要环节,各相关部门及评卷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本着对人民、对考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到细之再细、严之再严,确保高质量完成评卷工作。

据悉,今年高考评卷任务较往年更艰巨,待评试卷中语文466183份、文数207163份、理数259020份、外语466183份、文综191876份、理综247506份、技术290637份、三校生4科各28007份。今年高考评卷工作继续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青山湖校区和江西农业大学进行。(记者 李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2013年成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是国务院批准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工结合,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宝钢教育奖评审高校;学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办学,占地面积共计2600余亩。校本部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8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现有1个材料冶金化学学部,4个学术职能学部,18个教学学院,18个科研院所。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万余人,在校研究生4000余人。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一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在江西高校前列,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在2022年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列145位。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冶金工程),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交叉二级学科点,4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其中“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学科建设整体水平较高,7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榜上有名。2019软科一流学科排名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分别位居全国第7和第9,其中矿业工程进入全球前100,“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73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江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7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评估)、江西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建立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人、博士教师630余人),其中,教育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双聘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业领军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86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A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模范(优秀)教师60余人;省“双千计划”、“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省部级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和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共300余人;正副教授750余人,博士生导师130余人,硕士生导师700余人。学校还聘请了左铁镛、古德生、邱定蕃、孙传尧、张文海、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和1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并聘有30多名外籍教师在校常年任教。以质量立校、办一流学府。学校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引导优质教学资源向教学一线集聚。学校拥有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培育智库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3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全国率先试行“3+1”创新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体竞赛上,多次代表江西省高校实现重大突破,赢得了重要荣誉。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曾实现全国一等奖江西省零的突破。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国家级重要赛事上获得全国一等奖150余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最新排行榜中位列75,省内排名第2。学校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冠军一百多项,在北京奥运会啦啦操队选拔赛中,以冠军队的身份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学校攀岩队获得国际攀岩大师赛、世界杯攀岩赛、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国际国内比赛冠军二十多项,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学校积极服务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已构建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等一批强势学科,形成了稀土、铜、钨、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等新兴学科也日渐享誉国内。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0多项,科研总经费10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123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中国铝业、中国中钢、上海宝钢、江西铜业、紫金矿业、铜陵有色、西部矿业等一百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韩国等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 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20个,教授3000余名海外学生。2015 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11个,注册学员2716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5393人次,组织文化推广活动81场次,累计受众达40200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2018年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4+0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中澳REEM国际研究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建立了“江西理工大学-昆士兰大学高温过程联合实验室”,2019年,学校成功获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4+0项目。除此之外,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学校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术为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和“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贯彻“以法治理念治理学校、以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以市场理念经营学校、”的理念,实施“质量、特色、人才、开放”战略,突出“学科建设强实力、人才培养提质量、科学研究上水平、服务区域做贡献、发展成果惠民生”任务,深化“治理体系、人才培养、学科与科技、社会服务、人事人才、综合保障、党建与思想政治”改革,努力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持续推进稀土领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建设“综合实力全国一流、行业引领作用突显、特色领域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大学”!网址:http://www.jxust.edu.cn电话:0797-8312161传真:0797-8312227
  • 井冈山大学吉安市青原区
    学校简介井冈山大学位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素有“江南望郡”之称、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美誉的吉安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经撤并和数易校名,2007年恢复更名为井冈山大学,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会商支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学校2011年开始举办研究生教育,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58.7亩,校舍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2余亿元,图书馆藏书214万余册;设15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其中13个专业列入一本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万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12人(教授133人,副教授4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职工10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现有二级教授1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3人、“双千计划”19(含柔性引进)人;先后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或荣誉教授。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共4项、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5个。现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各类教学实习基地446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学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井冈山精神 + 学、训、研、赛”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共获奖2100多项;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我校“百年好合——百合照亮乡村振兴路”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坚持学科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25个学位点建设工程,构筑了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成长学科三类四级“3+6+9+N”的学科架构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生物学获批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学科;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生物与医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设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8个,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共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实验室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等,另有内设科研平台46个。2015年以来,学校获批四大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3项,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6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80余部,获批知识产权成果200多项。 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坚持以井冈山精神铸魂育人,秉持“广学坚守、勤思敏行”的校训,形成了“红、绿、古、金”校园文化特色。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打造了“两场、三馆、六园”,搭建了“映山红”青年学院、国学院、“红医联盟”等多个文化育人平台,努力将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力争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我校专家主编的《红色文化》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将基础教育类一等奖;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连续演出16年260多场,并与“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连续九年受邀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活动,参与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演出,荣获“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排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展现了“负得了重、扛得了冻”的井大学子风貌,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学校努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传人,打造全国著名红色大学。 社会服务能力与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对外交流合作与开放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深化同济大学与我校对口支援合作,围绕“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对口支援四个显著提升”,至今已举办12届“同济学术周”活动;与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6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或研修基地30余个,“映山红干部培训学院”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举办培训班近550余期,培训学员2.5万余名。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富民强县工程建设,探索出“高校—科技园—企业”的科技服务地方模式,服务成效得到了赵乐际、胡春华、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肯定;2015年以来,先后派出6批工作队(组)15名干部赴4个省派、市派帮扶点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合作共建了省级井冈山大学科技园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陆续成立了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15个地方校友会,不断汇聚学校发展力量;学校与美英俄韩日德等17个国家(地区)39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印度曼格拉姆大学共建首个汉语教学中心,江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印度研究中心(筹)、井冈山大学印度研究所。 立足新起点,学校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坚持立足井冈、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秉承“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办学宗旨,贯彻“四敬五每”管理理念,明确“升层次、调结构、补短板、强特色、重治理、提质量”改革路径,坚持创新引领,坚持人才强校,坚持质量立校,坚持特色兴校,坚持开放融合,坚持文化铸魂,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应用转型,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建成“区域有贡献、省内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 学校简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政府主办、省林业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学校地处的江西省赣州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宜居宜学。学校创办于1953年,是江西省老牌的职业院校。历经赣州林业学校、江西共大油山分校、江西省第一林校几个阶段,2002年4月,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更名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升格的高职院校。2011年12月,升格为副厅级单位,是全省9所升格的院校之一。2015年起,开设应用技术型本科班,连续四年招收本科学生,本科生教育和管理进展顺利。在2022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积极推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和赣南师大科技学院合并转设本科高校。”经过69年的办学积淀,学校现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已跻身江西及全国同类高职院校前列。环境优美学校校园面积813亩,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学校以“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校”为目标,“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人在林中、林在校中、校在画中”式的森林校园。校园里现有各类树木千余种(其中红豆杉、银杏等珍稀树种百余种),形成了15个树种区域和5个植物群落,绿化覆盖率达70%。学校还建设有生态湖、生态苑、生态长廊、立雪湖、立雪亭、求知广场、鲁班广场、名人广场等一系列校内景观以及全省高校中最大的生态科教馆,方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条件优越专业设置齐全。学校根据行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学科专业设置。现下设林业学院、园林与建筑学院、工业与设计学院、商学院、通讯与信息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汽车与机电学院、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学院、家具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8个联合培养专升本专业、59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双高专业群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示范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共23个。现有专升本、联合培养本科、三年制大专等各类在校学生17077人。师资队伍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43人,校外兼职教师20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硕士学位教师528人,双师素质教师584人(统计截止到2021年8月)。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6个,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5名,省级骨干教师16名,国内外访问学者1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名,在省级以上各类学术团体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有20余人。教师教学能力较强,现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8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28项;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立项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4部,立项国家林草局“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教学资源丰富。校园面积867亩,建筑面积42.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4372.95 万元,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148个,校外共建实训基地 193个,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2843.17万元,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的综合实训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投资7000多万元的新图书馆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学校还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132家企事业单位,牵头组建了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教集团,学校联合国内一些上市公司、著名企业组建了华为ICT学院等一批冠名学院以及”格力电器班”、“宁波数绘班”、“金力永磁班”、“北控水务班”等30余个校企合作“订单班”,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丰富了教学实训资源、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生活设施完善。学校建有两栋共5层大型学生食堂,菜肴美味可口、价格实惠,满足广大学生舌尖上的需要;学生宿舍4-6人每间,均安装有空调和网络宽带,有独立卫生间和热水洗浴,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实行“人车分流”措施,保障师生的校园交通安全;东江源紧邻通天岩、方特等景区,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多路公交车直达繁华商圈;红旗校区紧邻赣纺及多个商圈,交通便利。学校建设有文化中心、图书馆和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各类体育场馆,正新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风雨球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特色鲜明学生管理特色。学校通过打造辅导员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心理咨询队伍,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通过“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提升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通过“党建进宿舍”等举措,强化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学校现有大学生艺术团、环境保护协会、茶学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通过把“社团建在专业上”强化学生社团的建设,为学生的课余活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创新创业特色:构建了“基础普及+孵化培育+成长锻炼+菁英提升”的四段式双创人才育人模式,助力创客成长;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扶持及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服务;建立了“就业导师”跟踪服务机制,实现毕业生就业“一对一”帮扶,确保跟踪对象充分、高质量就业;构建了“校省国世”四级从作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三品蝶化”创业教育模式。近年来,学校获双创大赛国赛奖项10项,学校近三年的就业率稳居江西高校前列。校园文化特色。学校秉承“立艺树人”的校训、“坚毅敏行”的办学精神,大力弘扬“求知求真 立德立行”的校风、“名匠树心 启源躬行”的教风、“乐学崇技 明德笃行”的学风,坚持以师生为根本,遵循特色办学、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办学理念和生态为根、质量为魂、创新为重的发展理念,以建设高水平院校为契机,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生态文明、铸造工匠精神为主线,构建了独具学院特色的“红色铸魂、绿色滋养、蓝色浸润”红绿蓝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开放办学特色。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互学互鉴,促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来。学院与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知名大学实施或即将实施合作办学,已有数十批学生赴国外留学,获得国外高校的本科及硕士文凭。学院已开启泰国智慧林业项目,做好对境外专业培训和国际汉语培训,招收来华留学生。推进加蓬共和国木工培训、英国UK NARIC专业认证等对外合作项目。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职任教,共建专家工作室。组织师生境外研修,大力培养国际化师资团队。荣获“亚太影响力50强”、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WFCP)“教育可持续发展”银奖,成效显著。学生获奖。2022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其中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10个。学院在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高职)榜单位列全国第八,江西第一;在2017-2021年全国“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全国第七,江西第一;在2017-2021年中部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位列第三。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院曾璐锋选手代表中国斩获水处理技术项目金牌,这是我国在该项目的首枚金牌。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获家具制作项目第五名(徐志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我院选手李德鑫和彭洪君包揽家具制作项目金银牌,并获木工、精细木工、水处理技术和园艺项目的优胜奖,其中家具制作、木工、精细木工和水处理技术项目的5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学校获奖。通过69年的持续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先后获得了世界技能大赛家具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俗称“全国就业50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森林校园”、江西省“平安校园”等系列荣誉称号。社会关注。学校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最近五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绿色时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人民网、新华网等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播发学校的正面新闻达7200多篇次,被关注的频率在江西高校中名列前茅。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团中央、中国科协,江西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江西省教育厅、省林业局、省人社厅,赣州市委、市政府等单位的领导莅校视察时,均对学校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九江市柴桑区
    学校简介九江理工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具备统招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性调整需要为办学宗旨。坚持“提高质量谋发展,深化改革出动力,突出特色创品牌”的办学思路,秉承“明德 达理 尚学 精工”的校训,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学校坐落于素有“物华天宝”、“九省通衢”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区,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东临鄱(阳)湖,南望庐山,西眺(庐山)西海,北据长江。深厚的人文沃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如陶渊明、黄庭坚、陈寅恪等中国文化史上的耀眼明星,名副其实坐拥名山、名水、名人、名城,是求学、创业、生活的理想之地。学校背倚庐山秀色,毗邻八里湖畔,传承白鹿洞书院治学精神,地处长江教育创新带,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高铁枢纽、机场近在咫尺。校园占地面积 20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学大楼、科技大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超市、实训中心等23栋(23万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000万元,图书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0万余册,藏书丰富、信息量大,设有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建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25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60个,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搭建了大学科技园平台。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交通工程、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经济管理、人文艺术等特色专业集群,并充分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干,管理、教育、艺术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领先,部分人才曾获得国家青年科技奖且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引导计划项目、国家“863”攻关引导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部分人才为江西省主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专家,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有各专业博士、硕士、教授和教授级高工等素质优良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上承九江千年之文脉,下启高职教育之典范。九江理工职业学院将朝着建设一所规模适度、省内先进、全国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定位而奋斗,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全力谱写九江理工的奋进篇章。
  • 学校简介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6年,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公办高校,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院立足能源不动摇,服务区域不间断,获得极高的社会美誉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江西省第一届文明校园”、“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100多项。2013年,学院整体搬至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湖湖畔,南眺红色安源,北邻高铁车站。新校园占地面积630余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教学、生活设施完善,实验、实训设备一流。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善的生活设施、良好的学习氛围、深厚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4000余人,设有能源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35个高职专业,涵盖机械、电子、建筑、管理、计算机等领域,其中光伏等3个专业为全国重点专业,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为省级示范专业,会计、动漫设计等专业为学院优势品牌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48人、副教授10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5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7人、江西省首席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204人。教师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力争让每位学生都练得一身“绝技”。建校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各类毕业生8万多名,绝大多数已成为各条战线和行业的骨干。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陈辉光,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曾页九,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吴则智,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康忠佳等人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学院坚持“厚德、强技、求是、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相结合,采用“订单式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校企互动项目导向”等一系列既能满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又能够兼顾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学习到就业的无缝对接。学院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以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依托“校园文化艺术节”、“毛泽东诞辰纪念周”、“学生社团嘉年华”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六大工程”(即党团示范工程、红色基因工程、传统文化工程、素养拓展工程、爱心飞扬工程、公寓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拥有辐射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网络,每年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招聘会,为学生和企业用户提供面对面接触的平台。毕业生扎实的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成就了学生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服务企业、高质量成就人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省高校平均水平。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