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建到户到生资助平台,精准滴灌“育富苗”
2016-03-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教育报讯(首席记者 高靓)江西省每年投入近80亿元,受益学生700余万人次,实现“奖助贷补免相结合,大中小幼全覆盖”。记者日前了解到,江西省制定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整合扶贫开发和教育资源,为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编织“爱心网”,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江西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助大数据平台。通过与民政部门数据互联互通,收集全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信息,建立到户、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平台,从幼儿园开始全程追踪到大学毕业(含研究生毕业),确保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借助“互联网+”,建立“爱心救助”平台,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有特殊困难的病、孤、残等特困学生之间搭建方便快捷的“心连心”桥梁。社会各界人士可直接通过网络平台检索查询特困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确定建立资助关系。此举拓宽了社会资助渠道,形成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通过建立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平台,构建社会各界与困难学生之间的直接助学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实现社会助学精准扶贫。

江西省2015年民生工程群众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济困助学”工作在全省100个县(市、区)城镇民生工程8个指标中得分最高。

与此同时,江西省加大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力度。2015年,江西省属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较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据悉,该省将逐年提高省属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力争到2018年定向招生比例达到10%,增加贫困家庭子女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为加强对贫困县教师的专项培养培训,江西省每年还安排专科层次定向招生计划3000多个,毕业后一次性派遣到指定乡村学校任教。截至2015年,已招生2.45万人,到岗就业8100人,为农村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师资。并且试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3年来共招收免费师范生近千名。

此外,江西省实施了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计划。省教育厅协调高校做好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帮扶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一对一”帮扶,在各类就业招聘洽谈活动中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江西省将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纳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年度考核内容。

据介绍,教育扶贫工作的有力开展得益于扶贫沟通协商机制的建立。该省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指导、落实教育系统帮扶工作任务。各扶贫攻坚重点县和所在市教育部门建立相应的机构,共同推进贫困县和贫困乡、村各项教育目标任务的完成。

热门院校

  • 九江学院九江市武宁县
    学校简介九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01年创办的但福德医院护士学校,现办学体制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学校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九江市,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区域,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名城、名山、名江、名湖造就了九江学院的独特优势,尤其是具有千年历史、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美誉的白鹿洞书院,更为九江学院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有“一校两园”,其中丹枫园2100亩,紫薇园1569亩。下设23个二级学院,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1个江西省脑血管区域医疗中心。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2万余人。校园环境和教学、文化、体育设施国内一流,建有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舞蹈剧场及大型室内综合体育馆、网球馆、台球馆、羽毛球馆、攀岩馆、游泳馆和射击馆等专业体育馆场,校园内有供学生生活休闲的芙蓉小镇,设有市校共建的九江交响乐团、九江青年歌舞团、九江合唱团。建有3个现代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26万余册,电子图书175万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建有22个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学校2021年招生的本科专业7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学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会计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列入省一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行列,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省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点7个。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课程36门,2020年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7门。同时有35个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以及271个国家级、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化学学科获批江西省“十四五”潜力发展一流学科,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为江西省重点学科。“十二五”以来,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 学校依托九江地区庐山、长江、鄱阳湖独特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山江湖”特色学科群建设工程。依托九江市十大千亿产业,建设以化工、生物、医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资源环境、数字经济等学科为主导的应用型学科群。依托“学科联盟”,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签订协议,开展“联合招生、独立培养” 硕士研究生工作,已先后独立、联合、合作培养研究生286人。2021年,学校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重点建设单位。学校由杨叔子院士担任名誉校长,潘际銮院士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现有教职工2679人,其中专任教师1960人,教授、副教授910人,博士630余人,研究生导师114人,其中博导7人。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325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10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3人,省“双千计划”入选者4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人选3人,全国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金牌教授2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1人。学校聘请程天民院士、严陆光院士和李圭白院士等为名誉教授,128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和客座教授。柔性引进国内外等十余个高水平学术团队。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搭建产学研转用一体化、互动共赢的实体性协同育人平台。与用人单位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26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入园企业78家,吸纳1000多师生进行双创实践活动。精心打造“濂溪讲坛”文化品牌,深入开展读书月、国学经典诵读、科技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积极开展“卓越医生”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近年来,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红色专项)等国家级重大竞赛奖600多项。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平均满意度达96.5%。先后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江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留赣就业工作先进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积极服务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和省市战略。建有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星火有机硅产业研究中心、江西油茶中心、庐山文化研究中心等34个研究机构。主动对接九江产业经济发展,先后与九江市经开区、武宁县、湖口县、瑞昌市、庐山市、共青城市等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等签订长期框架合作协议。“十二五”以来,共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4项;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3项;获批国家授权专利1340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按省新冠肺炎救治指挥部组建重症医疗队要求,我校附属医院8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夺取武汉保卫战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学校扶贫点东山村获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积极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庐山文化研究、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世界名山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庐山文化传承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江西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创建有江西省高校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学校持续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俄、德、法、芬、韩、柬、美、日、泰、英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中英合作班、设立中俄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举办留学生中文、医学等专业教育,现有47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作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深入拓展汉语国际推广和华文教育。2009年12月,我校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合作设立孔子学院,该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柬埔寨最重要的汉语学习培训基地和中柬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3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奖”,并被纳入“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建设行列,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学校以建设新时代全国一流生态、智慧、文化校园为目标,重视生态校园、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建设,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后勤新科技应用领跑单位”“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汉语国际推广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第二届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聚庐山灵秀,蕴长江波澜,展鄱湖浩瀚。进入新时代,九江学院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及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开拓创新、奋勇前行,为早日建成“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办学历史:江西财经大学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办学特色: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红土地上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新路子。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学校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两个目标,努力建设“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朝着“百年名校”江财梦奋力迈进。  3.办学条件:赣江碧水,滕阁夕霞。有校江财,立于豫章。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不含独立学院共青校区)。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862万册(含电子图书189万册)。校园幽香雅静,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  4.机构设置: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共17个教学学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  设有《当代财经》杂志社、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财政大数据分析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等7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等7个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等3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现代金融研究院等与学院合署或挂靠学院的科研机构。  5.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A-等级(全国前10%),工商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20%),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30%),公共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40%);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入选“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1998年获批江西省首家MBA办学权,2009年获批江西省首家EMBA办学权,2017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2018年通过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并获评“A级成员单位”;拥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政学、法学),1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学校自2015年以来共有38个专业参加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23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7个专业排名第二,4个专业排名第三,排名前三的专业数占参评专业数89.47%。  6.教学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均获“优秀”等次,201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1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1个,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拥有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于1994年(全国较早)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修双专业(学位)。2007年学校获得普通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7.科研工作:2009年至今,学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1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10余项研究成果编入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321篇研究成果、调研报告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4项,在国际一流刊物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3150余篇,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60余项。学校现有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级重点智库1个。主办的《当代财经》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两刊均为CSSCI来源期刊。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紧密联系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提供具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相关论文成果多次获得省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充分发挥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智囊团”与“决策库”的作用。学校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传统成人教育向现代继续教育转型,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每年承办国家部委以及全国各地财务、财政、税收、金融、银行和保险系统等政府、企业以及各行业的培训业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8.师资队伍:师德巍巍,师艺煌煌。信敏廉毅,誉满西江。学校共有教职工2313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25人;具有博士学位855人;博士生导师159人;硕士生导师843人。国家级人才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国家级教指委委员12人,自科、社科基金会评专家7人;江西省“双千计划”1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员20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等担任学校顾问;国内外330余名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  9.招生就业: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长期以来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列江西高校前列。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生源质量”排名中学校列江西省第一名。全日制本科生2.1万人,各类研究生6千余人。就业工作保持良好态势,普通本科生升学率连年创新高,一批毕业生进入全球排名前20的著名高校深造,其中不乏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高校。学校获2016-2018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2年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列第99位;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本科生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列第138位。2016年江财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江西省科技厅首批“江西众创”,2017年江财众创空间获批共青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9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  10.国际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芬兰、丹麦、葡萄牙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先后加入国际交换生组织、国际商学院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亚太旅游协会、中泰高等教育联盟和北美案例协会等11个国际组织。2013年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获批商务部国际商务硕士项目,2014年以来陆续获批国家留基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1998年获批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MBA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5年获批与瑞典达拉那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获批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自主招生项目。2016年5月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运行。获批为全国托福考点、GRE考点、GMAT考点、ACCA考点、CIMA考点、FRM考点、HSK考点。学校2002年成立国际学院,开办本科教学试验班,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CITF方向)、金融学(国际投资与金融)、金融学(CFA方向)四个专业方向,长期聘任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知名高校的教师授课。学校还在相关学院开设了会计学(ACCA方向)、会计学(CIMA方向)、金融学(FRM方向)、国际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涉外专业,教学方式和资源与国际接轨,目前初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自1997年招收第一批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的留学生,目前开设了各层次的全英文授课专业,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层次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和获批HSK考点。自2013年以来,有2000余名学生于在校期间分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等国高校长期学习,有1000余名学生毕业后赴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百余名学生进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深造。  11.党建团学工作:学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学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国旗日日升,党课周周讲,好事月月评,新苗季季育,红歌年年唱”成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品牌,现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  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全球ACC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课程统考全球第一名和大陆第一名、“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特等奖、“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一等奖、全国包装设计大赛学生最高奖、“世华杯”全国股王争霸赛冠军、香港AIA国际双语求职王语文大赛冠军等荣誉,学生社团绿派社获全国“百佳学生社团”、团中央“保护母亲河”项目等荣誉,学生自强社获全国“优秀百强社”,大学生网球队获评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  12.社会声誉:学校连续21年被评为“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军训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大学生思政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江西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毕业生中涌现出了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等大批知名企业家;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国务院副秘书长陆俊华,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荣发,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许宏才,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陈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蒋希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青海省委副书记吴晓军,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菊生、胡强、陈小平、罗小云,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汤建人、张勇,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荣灿,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焯,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仚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艾俊涛等优秀党政干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著名会计审计学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著名会计学家、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樊启淼等知名学者。  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9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9名;A股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11名、本科毕业校友排行第4名,硕士毕业校友排行第32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数排行榜第28名;中国高管校友大学排行榜第30名;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第45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66名;高考生最喜爱的百强大学榜第71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71位;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第81名;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第88名;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全国第62名;2016—2020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全国第6名。近三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 学校简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系一所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中国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学院座落在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江西萍乡,拥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创办于1922年1月,老一辈革命家李立三任第一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工人补习学校,大力开办了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学院虽数易校址,经过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萍乡分校、工人技校、七•二一工人大学、萍乡煤矿职工大学的变迁,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学院占地总面积410亩,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馆藏图书52万册。设有能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思政基础部等教学系部,拥有24个大专专业,8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现有专任教师179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43人,有108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形成了 “以终身教育为目标、职业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学院以工科为主、兼顾文理,现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设立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安全培训中心以及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等多个基地,为广大学子取得各专业国家级技能等级证和从业资格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是就业、培训等方面皆具雄厚实力的院校。求实创新、扬帆远航,在新时代的奋进中,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承扬传统,开拓新天。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将始终肩负培育国家金蓝领人才、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现代职业教育大学继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理想融会的新篇章!
  • 学校简介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外语和外经贸应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近16000人。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商务部共建院校,全国首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示范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单位,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市“文明单位”,“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教师团队素质优秀。学院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副高以上148人,博士26人,外籍专任教师18人,留学归国教师50余人,硕士学历(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模范教师、百千万工程人选、青年井冈学者各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2名外籍教师获“庐山友谊奖”。教学设施配套完善。学院建筑面积30.9万㎡,图书馆纸质图书117.3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近11亿元。校内外实训基地300余个,建有4800㎡的校内产学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悦创空间和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在省内最早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与eBay、京东、中煤、百果园等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有大师工作室2个,完全满足学校教学、实训和学生技能培养需要。办学特色鲜明突出。学院突出“外”字办学特色,设有英、日、德、韩、法、阿、西、葡、俄、意、波斯等11个语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7种,涵盖90%以上国家,是全国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公办高职院校。现有专业46个,其中涉外专业26个,在学人数达10000余人,占全院学生总数近70%。建立了“外语+”专业特色教学体系,形成了“外语+电子商务”、“外语+工程管理”、“外语+旅游”、“外语+会计”等特色专业群。技能竞赛屡创佳绩。近几年来,学院狠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在历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9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6项。2018年获得“电子商务”、“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导游服务”3个赛项一等奖;2019年获得“英语口语”、“关务技能”、“电子商务”3个赛项一等奖,2021年获得“工程测量”赛项一等奖,常规赛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为提升全省高职教育水平做出重要贡献“双创”教育独领风骚。学院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校成立实体招生的创业学院,“悦创空间”双创基地分别被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和省科技厅评为“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江西众创”,在全省高职院校均属首批。“十三五”期间,学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金奖2项、银奖7项、铜奖17项,获奖数量和获奖总成绩均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并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先进集体奖,2019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为江西“双创”教育争得了荣誉。招生就业量质双升。学院连续多年招生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第一方阵,荣获2016-2018年度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和“先进单位”称号。历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居全省前列。海外实习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有近700名学生在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西班牙、阿联酋、菲律宾等10余个国家实习就业。国际合作深化拓展。先后与30余所国外高校缔结合作关系,覆盖所有语种专业。通过“2+2”专升本、“2+1+1”专升硕、短期进修等合作培养模式,在国外学习实践学生达200余人。积极承担国家援外培训任务,截至2021年8月底,完成项目191期,有132个国家和地区的4984名官员参训,其中正国级1人,部级45人。2018年9月首次在赤道几内亚成功举办刺绣和竹编援外培训班,2019年12月在缅甸成功举办缅甸地质矿产与矿业开发海外研修班。同时借助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江西基地平台,推动中煤集团、江西铜业和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等20余家赣企赴境外投资,为打造江西企业“走出去”升级版提供有力支持,较好地服务了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社会积极有效。学院成立江西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中心,承担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规划编制、评审、培训等工作,培训余干、鄱阳等地返乡青年、贫困户8000多人次,助力脱贫攻坚。与余干、万年、南丰等县校地合作,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学院还先后参与格鲁吉亚中国(江西)特色商品展暨经贸洽谈会、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世界赣商大会以及有关国家政府和企业团组来赣访问等众多涉外活动。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学院主体校园占地面积600余亩,绿化面积达42%,校园采取国际化建筑设计,集英、法、日、罗马、阿、西、葡等特色建筑于一园,将建筑风格与“外”字办学特色相融合,校园环境与育人氛围相统一,构建了“中西合璧、现代典雅、科学合理、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校园,为全院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数据更新截至2021年9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天祥大道291号邮编:330099联系电话:0791—88352678传真:0791—88353587
  • 学校简介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2004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基础上设立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同年11月,省属重点科研院所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校。2020年4月,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3个校区,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航空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路校区管理部、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继续教育部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39个高职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国家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学校在职教职工近6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98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省技术能手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12人。学校“数控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建有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等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模具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技术、模具制造技术、跨专业文科综合实训中心等3个省级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和涵盖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经济管理等多个专业门类的79个实训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超8600万元,各类藏书77万册。近年来,学校积极发挥校所融合的科研优势,承担国家、部、省各类科研、新产品开发课题200多项,取得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产品奖33项,获国家专利局授权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108项,实现年均科研成果转化收入400多万元。依托校属科研所,学校设有江西省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总站、江西省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机械行业技术中心、江西省精密挤压模具及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技平台。办学40余年来,我校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4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批批学子走上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管理岗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省直教育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优秀单位、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示范单位等荣誉。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秉持“学严行正,用心制造”的校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对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探索制造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计划建设单位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努力在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制造力量,再谱新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