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甘肃: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考试顺利结束
2022-05-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5月21日,2022年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考试顺利举行。全省共设71个考点、1097个考场;共有26751名考生参加考试。

考试期间,省纪委监委派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雷江红,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时宁国,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王爱平以及省教育厅职成处、省职教中心负责人在省国家教育考试考务指挥中心坐镇指挥,对考试组织、考场秩序等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检查。

全省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考试组织相关工作要求,坚持以考生为本,做好治安、出行、卫生等方面保障,做到不因疫情影响考试、不因考试引发疫情传播。为减少考生流动,今年我省将考试由市(州)组织调整为县(区)组织。同时,要求考生每天登录“甘肃教育考试易考通”微信小程序进行健康打卡,考前3天,省教育考试院分析打卡数据,形成打卡结论,由市(州)、县(区)教育考试招生机构根据打卡结论精准分类安排考场,确保考生和涉考人员健康安全。

据悉,中职升学文化素质考试包括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考试成绩两部分。公共基础考试以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素养4门课程为主;专业基础考试按照省教育厅公布的考试大纲划分为8个专业类别(农林牧渔类、医药卫生类、工业类、土木水利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教育与文化艺术类),以各类别的三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中职升学考试录取在高考录取时进行。5月22日将转入评卷阶段。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西北民族大学坐落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府,隶属于国家民委,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是甘肃省确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肇始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民族学院,后民族学院并入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8月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兰州分校第三部基础上正式成立西北民族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设有西北新村校区、榆中校区和附属医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校园总面积1776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文献等406万余册/件(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亿余元。历经七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黄土地”和“黄河”为表征,以“朴实无华,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和“志存高远,奔流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核心的西北民族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19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设有25个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1个门类,有本科专业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3个,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师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6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27个,在甘肃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民族学为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民族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为特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学校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甘肃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和协同创新中心11个。建有国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4个,其他省部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0个。定期出版发行《西北民族研究》(CSSCI来源期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其中《西北民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先后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编纂出版《格萨尔文库》,成为新时代《格萨尔》研究的学术重镇。出版英、法藏敦煌文献,被誉为敦煌文献整理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校民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入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批骨干企业”,为国内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提供了70%以上的生产用血清。学校先后同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等数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交流。在玉树地震救灾中,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师生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嘉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学校附属医院选派32人白衣执甲、驰援武汉,彰显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大爱。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多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荣获“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高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之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特色智库,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是2016年2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兰州市人民政府举办和管理的一所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整合市属十所中职学校,实行中高职一体化统一办学管理。学院地处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总占地面积2708亩,建筑面积100. 3万平方米,下设教育艺术学院、理工学院、卫生健康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八个二级学院。为满足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用人需求,学院共开设护理、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园艺技术、旅游管理、空中乘务、应用老年保健与管理等38个高职(专科)专业和54个中职专业,截止2020年12月,学院在校生数2.3万余名。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0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167人;其中,专任教师675人(不含外聘教师),双师型教师308人。专兼职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340人,高校讲师职称415人。学院有全国职教先进个人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省“园丁奖”获得者 6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人、省市名班主任1人、金城名师4人、兰州市青年专家1人。学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主动适应兰州新区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机制,深化专业学科建设,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办学特色,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未来的兰州现代人,将秉持开放包容,勤业思行的校训,努力将学院打造成办学理念新、实力强、特色鲜明的中高职一体化综合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加挂“甘肃省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牌子,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培养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座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黄羊镇,隶属甘肃省教育厅。学校占地2200亩,其中校园800亩,实习农牧场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47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学校建有畜牧科技学院、兽医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机与汽车学院、智能与信息学院、经贸与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宠物)、葡萄与葡萄酒、食品药品、机械电子、农机汽车等9大专业类群51个专业。学校励精图治,辛苦耕耘,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办自考本科班,累计培养了自考本科生10000余名。学校办学规模10000人。教职工36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09人,教授29人、副教授115人,高级技师36人;硕士、博士90人,“双师型”教师201人,省内外特聘专家教授76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7人,甘肃省“园丁奖”6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技术标兵2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校训,秉承“敬业乐业、奋斗奉献”校风、“严谨朴实、守正出新”教风和“勤学善思、崇德强技”学风,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办学传统,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按照“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和“做大经贸与人文类专业、做强畜牧兽医(宠物)与农机汽车类专业、做优智能信息与装备制造类专业、做精食品药品与葡萄酒类专业”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坚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践行“质量价值观”为突破口、以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为切入点,全面加强质量文化设施建设,在供给侧改革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下,积极寻找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发扬“团结、勤勉、求实、拓新”的学校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高等学校。学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是“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甘肃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成员单位”“首批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乡村振兴全球联合教研室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理事单位”;是“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焊接专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学校着力构建多元开放办学格局。建有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和新希望六和创业学院等,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积极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大学生访学计划,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合作、协同创新、突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行业领域内高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学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1+6’教学质量提升、181大学生素质拓展、‘1+6’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教育教学改革十大工程,落实“1121”教学改革计划,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标准3项,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厅级奖9项;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0门、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19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13部,实用新型专利320项、发明专利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00篇,其中国家级1022篇。学校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猪鸡产业技术体系凉州区试验站、现代养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养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发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窗口平台、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13站、甘肃省第8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农牧科技园、动物(宠物)医院、实习牧场、实习工厂、汽车实训中心、汽车驾驶分校、大北农动保中心、农机实训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与实践中心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常年开展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苗100多万羽,种蛋300多万枚,种猪4000多头,诊疗病畜5000多头,冻配黄牛2000多头,产品和技术辐射河西及西北12个省市区。学校常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动物防疫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汽车驾驶员等技术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名。近五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学校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等,先后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323项,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呈供不应求态势。学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1个、第九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威市第一届市级文明校园等。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兰州市七里河区
    学校简介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在校生近万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和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持“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发挥工科优势,逐步发展新工科和电子信息新专业,统筹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已成长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的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一、学科专业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等9个二级教学单位。共有4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为甘肃省特色专业。学科布局与我省传统工业、信息产业较为契合,具有较强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总数474人,其中专职教师379人,兼职教师9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55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84人。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缘及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和覆盖主要课程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一批优秀教师如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教育行业技术标兵等脱颖而出。三、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校企协同融合为特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专业定位与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 “三个相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三年,学生中有1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509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58人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奖项250余项。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优秀毕业生3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获评“甘肃省非师范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5.6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6.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42万元,纸质图书65.72万册,电子图书37万册;运动场馆总面积7.75万平方米。学校着力打造“百年校园、人文校园、秀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采用美式书院建筑形态,建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平安校园指挥中心、体育馆 、带独立卫浴的学生宿舍等配套设施,建有1个省级工程训练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多个校企协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40多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服务。五、校园文化学校有40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提供广阔平台,其中体育舞蹈、跆拳道、武术三支特色运动队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学校设立了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学生资助制度与体系,助力有志学子圆梦大学,保障在校学生能够优有所奖、难有所助,学校获评“甘肃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六、发展前景根据《甘肃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要求,学校已于2021年2月2日获得《教育部关于同意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转设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函》,正式更名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成为国家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甘肃省丝绸之路信息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兰州市七里河区
    学校简介兰州科技职业学院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计划,独立颁发学历证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创建于1996年。建校之初为甘肃省国防中等专业学校,由教育厅批准成立,甘肃省计委、省国防教育委员会、省军区共同主管,办学采取军队院校管理模式,培养军地两用人才。2013年5月,经省政府、省教育厅综合评估,通过教育部备案,更名为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办学层次升格为高等学历教育,2014年纳入国家普通高考招生计划。学院占地面积23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标准化塑胶田径运动场、网球场、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基本设施完善。设有4个教学单位,开设15个专业。在校生1814人,教职工145人,教师总数94人。其中护理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分别由兰州大学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国航天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教授及博士讲授,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35%,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把办学基本条件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工程,建成省内高职院校第一个高新技术综合实训基地,涵盖了口腔医学技术、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工智能焊接、康复治疗技术等多个“高、新、特”专业学科,并全部投入使用。其中人体生命科学馆是省内馆藏标本最多、病理标本最全的医学专业实训中心,也是甘肃省唯一一个对外开放的生命科学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普基地;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中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六研究所承建,是该所在筛选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工业机器人示教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也是西北地区高职院校规模较大、机器人型号最全的实训中心,校内实训中心总数达到35个。馆藏纸质图书11.1万册,生均92册,办学条件优越。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拓展能力。确立了“人文立教,内涵立学”的办学理念和“立德树人,格致精业”的校训,形成了“风清气正,教学相长”的校风,“有教无类,致知力行”的教风和“学问思辩行”的学风,紧跟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先后荣获“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军地两用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园林化单位”和“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办学成效得到社会认同。2017年,在甘肃省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中被评为“5A”级单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