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海南关于建立2013届学生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考籍的公告
2010-11-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生基础会考考务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琼教[2009]29号)的规定,我省2013届普通高中学生基础会考考籍(简称考籍)的建立工作将于2010年11月进行,http://ea.hainan.gov.cn/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建立考籍的条件

  凡参加我省今年中考并被本省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注册入学且经海南省教育厅确认具有本省普通高中2013届学籍的学生,均可申请建立考籍。

  虽参加我省今年中考并被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录取但未注册入学就读的学生,以及未经省教育厅确认具有本省普通高中2013届学籍的学生,不具有建立考籍的资格。

  二、建立考籍的程序

  1.学生本人按要求提交个人书面申请材料;

  2.领取《普通高中会考报考卡》(简称《报考卡》);

  3.读取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简称身份证)信息;

  4.学生本人自行上网填报相关信息;

  5.学校初审、市县招办审批;

  6.省考试局复查认定;

  7.省考试局对认定取得考籍的考生在网上派发考籍号。

  三、学生申请建立考籍时须提交的材料

  学生提交的材料包括:学生本人身份证原件、本人和法定监护人的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若属以下五类考生还须补充提交相应材料。

  1.本人和法定监护人的户籍不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必须补充提交由所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说明双方关系的证明材料;

  2.报考姓名与中考姓名不一致的,必须补充提交所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更改姓名证明书及其它相关材料;

  3.法定监护人不是亲生父母的,必须补充提交人民法院变更法定监护人的裁决书或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

  4.未参加我省2010年中考的,必须补充提交经市县(单位)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和海南省教育厅确认具有本省普通高中学籍的有关证明材料;

  5.虽参加我省2010年中考但没有本省户籍的,必须补充提交经海南省教育厅同意借读的批准材料。

  四、学生申请建立考籍的步骤

  1.提交书面申报材料。在规定时间向学校提交有关申报材料。

  2.领取《报考卡》。提交申报材料,经学校审查合格后,即可在学校领取《报考卡》。

  3.读取身份证信息。凭《报考卡》持本人身份证到学校指定的地点,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读取基本信息。

  4.上网填报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登录海南省考试局网站(http://ea.hainan.gov.cn,http://3395602966),凭《报考卡》卡号和密码进入“海南省高中基础会考门户”,按照网上报名的有关要求填报、核对和提交本人的申报信息。

  网上填报信息注意事项:

  ①学生必须按照网上的有关要求,认真、准确地逐项填报本人的信息。网上输入的申报信息与所提供的书面申报材料信息内容要相应一致,否则学校和市县招办将不予以认定其建立考籍的资格。

  ②网上申报表中标注有“*”,为学生必填项目,漏填或误填,报名系统将自动限制提交信息。

  ③学生输入本人参加今年中考准考证号码有误,提交信息将受到限制,应重新输入。若遗忘中考准考证号码可向当地市县招生办或所在学校查询。

  ④学生填报并提交信息后,还须在《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网上报名确认表》上认真核对,发现有误可在报名系统自动关闭前重新登录进行修正。多次修正的,服务器仅保存其最后一次提交的信息。

  ⑤学生因不认真核对《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网上报名确认表》,出现漏报、错报信息而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承担。

  五、建立考籍的时间

  1.2010年11月15至19日:学生向学校提交个人的申报材料、领取《报考卡》。

  2.2010年11月22至29日:招办通过读卡器读取学生本人身份证,采集身份证信息;学生本人自行上网填报相关信息。

  2010年11月30日17时,网上会考报名系统将自动关闭,不再接收学生提交的任何申报信息。

  六、建立考籍的地点

  学生本人就读的普通高中学籍所在学校。学生提交申报材料、领取《报考卡》、读取身份证信息等的具体地点由学校指定。

  七、几种特殊情况的申报办法

  1.学生申报姓名与中考姓名不一致的处理办法。

  报名系统中已储存有我省2013届经海南省教育厅确认备案具有本省普通高中学籍的学生名单和相对应的准考证号码。学生在报名系统中输入中考准考证号码后,系统将自动关联学生申报姓名与中考姓名,如果不一致,系统将自动显示“姓名与中考姓名不符”的字样。这时可能为以下三种原因之一:一是中考准考证号码输入错误,须重新输入本人正确的中考准考证号码即可;二是参加中考后更名,学生除了在网上确认提交申报信息外,还需向市县招生办补充提交户籍部门出具的更改姓名证明书及其它相关材料。三是中考报名时姓名输入错误,学生除了在网上确认提交申报信息外,还需向市县招生办补充提交中招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2.未办理好身份证处理办法。

  在2010年11月30日网上申报考籍结束前,仍未办好身份证的学生,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报材料、领取《报考卡》并自行上网填报本人的其它申报信息外,还须填写《未提交身份证的2013届学生登记表》交市县招办备查(一式二份,其中一份报省考试局),待领取了身份证后即到市县招办指定的地点读取身份证信息。

  3.无本年度中考准考证号码的处理办法:

  被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并注册入学就读,但因未参加我省2010年中考而无本年度中考准考证号码的学生,须持本人和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证明材料及其他申报材料,到市县招生办办理申报手续,由市县招办通过基础会考报名系统后台为其输入申报信息,本人不可自行上网填报信息。

  4.无我国居民身份证的处理办法:

  被我省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并注册入学就读,但无我国居民身份证的港澳台籍和外国籍学生,须持本人和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证明材料及其他申报材料,到市县招生办办理申报手续,由市县招办通过基础会考报名系统后台为其输入申报信息,本人不可自行上网填报信息。

热门院校

  •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琼海市
    学校简介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3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由原海南琼海师范学校升格而成的主要培养信息、软件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至今已有9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是海南唯一一所连续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公办高职院校、海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学校、海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校坐落在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南省东部中心城市——海南省琼海市市中心。学校占地326亩,建有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高规格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111个校内实践基地,55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椰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大学生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中心、软件研发中心、信息处理中心、艺术设计研发中心;建有千兆校园网、通讯网、监控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的信息化虚拟平台,实现校园WIFI全覆盖;被授权为第6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工程授权合作伙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源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测评试点单位、科技部行业专业资质资格培训基地、海南东部唯一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点。学校设有软件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画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国际教育与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体育部,有在校生的专业34个,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大类为主,艺术设计传媒、财经、旅游、制造、文化教育等大类为辅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现有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验收,1+X证书制度试点15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学校现有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在校生8507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15人,专任教师308人,兼任教师113人(含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授18人、副教授100人,讲师14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79人,双师型教师167人,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专家3人、杰出人才2人、省拔尖人才8人、“南海工匠”2人,其他高层次人才107人,柔性引进人才9人。省双百人才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教师在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评比中共获得奖励183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1项,在“国际数字艺术设计作品展”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3项,省部级论文获奖123项,课件比赛17项;主持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教改项目1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85项;出版著作46部,其中专著6部;主编教材158部;发表论文1620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4篇,《SCI》《EI》《CPCI-SSH》《ISTP》等国际权威刊物检索收录220篇。学校贯彻“人才为根本、教学为中心、技能为主线、质量为生命、特色为追求”的办学方针,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服务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向,实施“实践主导,能力本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特色。学生在省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奖励744项,其中世界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获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2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1项,“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2项。近5年来,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95%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率94%以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面深化“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和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省内外95家企业积极开展深度合作;与9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9个专业的“3+2”分段培养和连续培养专科专业教育;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合作开展4个专业的“3+2”分段培养校企合作本科专业教育;与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合作开展3个专业“专升本”联办项目;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10余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1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教学与学术交流、师生互访。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良好声誉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同与高度评价。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设计教学创意中心等20多项称号。伴随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的建设,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将再扬风帆,重新起航,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全力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名校。
  • 海南医学院海口市龙华区
    学校简介海南医学院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唯一一所公办医学院,办学7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七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院校、海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海南)牵头单位、国家水上应急教育培训基地、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座落在素有“椰城”之称的热带滨海城市—海南省省会海口市,现有两个校区,城西校区位于海口市龙华区,桂林洋校区(在建)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设有20个教学机构,形成了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学校开设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等4个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临床医学是海南首个ESI前1%学科,药学和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拥有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8个,海南省一流学科7个。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生物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口腔医学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82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850人,博士学位占比43.49%。拥有院士工作站8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9人,引进“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2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海南省高层次杰出人才7人。学校以热带医学为办学特色,形成了稳定的热带医学研究方向,构建了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的热带医学体系。建立了热带转化医学、急救与创伤研究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卫健委热带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办《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是国内仅有两种被SCI收录的全英文国际热带医药杂志,分列全球SCI热带医学期刊第16位和第17位。主办《One Health Bulletin》是中国首创的全健康领域国际性学术杂志。学校拥有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01家。附属海南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省中医院为海南医学院中医学临床学院,另有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12所,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泰国玛西隆大学、中国香港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Samuel Waxman癌症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联合成立“衰老与肿瘤国际研究中心”;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共同申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海南医学院西英格兰学院;发起成立了由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2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成的“一带一路”热带医学联盟,已成功举办三届国际热带医学高峰论坛。学校弘扬“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精神,秉承“厚德、严谨、博学、和谐”校训,树立培养“红色医生”教育思想,创办了海南省首个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学生荣获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第一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大赛特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当前,学校正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己任,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奋力建设热带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医科大学,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国标代码:14639),是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全国第一家独立设置、社会力量举办,面向全国高考招生的健康管理类高职院校。学院位于省会海口市桂林洋大学城。这里高校聚集、文化氛围浓郁,是海口高新文化的“摇篮”。已具备全方位办学条件的学院分校位于有“世界长寿之乡”之称的澄迈。学院以海南创建国际教育创新岛为契机,开设有健康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药学、云计算技术应用(数字医疗技术方向)、食品检测检验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保险实务(医疗保险经办)、酒店管理(康养方向)等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士领衔的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占比29.5%,硕博占比50%,双师教师占比62.5%。学院坚持“立德至善 崇技至精”校训,被认定为“海南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第三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海南省第九十八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在全省培养健康管理师等14项职业技能及专项技能工种的培训工作。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先后在全省大学生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电视竞赛、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自贸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奖项10余个。学院与广发证券合作开设“广发励志班”,资助两届84名海南省建档立卡户子女免学费完成学业。学院除执行国家规定的奖、助学金制度外,还另外设立了相关奖、助学金,覆盖率达到50%以上。学院为贫困生开启入学绿色通道,协助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事宜,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形成奖、勤、助、贷等多种助学机制,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学院围绕“健康中国2030”、海南建设自贸港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以“自主学习、工学交互、德技渗透”的特色教育方法,融入“在健康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生活”的特色校园文化,追求“学生就业率高,学用符合度高,岗位价值高,工作收入高,个人满意度高”的特色办学效益。目前已成为美国哈佛大学与微医联合建立的“21世纪赤脚医生平台”实践基地,并与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澄迈县人民医院、海南正生堂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五指山任商基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有力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
  • 学校简介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成立于2020年5月,是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立高等职业院校,也是海南省唯一的公办卫生健康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地处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坐落在贸易港建设中心、风光旖旎的省会城市——海口。坐拥秀华、椰海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为13.99万平方米(209.85亩)。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782人,教职工338人,其中专任教师228人;构建校、系二级管理体系,建成“一院、五系、三部、七中心”的体制设置,职能部门12个;建有基础护理、助产、药学、康复理疗等多个专业实验实训中心,设有医学基础及临床专业实验室100余间;拥有生命科学馆和中药陈列室等2个科普基地,是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海南唯一基地。同时,学校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60余家,涵盖全省85%以上的三甲医院和100%的二甲医院。学校确立以“海南特色国内一流”办学目标、“职业性、特色性、国际化”办学定位和“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学校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多维度高起点高标准深度开展“资源共享、教学同步、标准同质”三同步合作,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学校现设置五年一贯制和高职2个类别,高职专业11个和五年一贯制专业9个,护理、助产、护理(健康与社会照护方向)、护理(医学美容方向)、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其中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护理(医学美容方向)、护理(健康与社会照护方向)等高职专业,填补海南乃至全国在相关领域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其中护理(健康与社会照护方向)为全国首创。建立了以护理专业为龙头专业,带动助产、药学等优势专业和医学检验、康复技术等特色专业发展,形成多专业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为国家教育部职成司认定为 1+X 证书试点院校,拥有9个职业技能证书试点项目,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海南乡村卫生健康科教讲师团”项目被评为2020年教育部“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学校为教育部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海南省急救医学培训基地、海口市120急救中心急救安全屋、国家灾难生命支持课程NDLS培训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21届学生就业率达98.82%。学院师生积极参加省内外各项技能赛事,建校两年来,学校各级各类获奖达475项,其中学生335项,教师114项。随着海南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秉承“秉学尚德、精术济生”的校训精神,抢抓机遇,奋发有为。作为海南唯一的公办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学校,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高举“健康中国”和“健康海南”旗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岛,精准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海口经济学院海口市琼山区
    学校简介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创办的海口业余大学,历经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突出“两根主线”(教学、科研),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校园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11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逾30亿元。教学设备设施齐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馆藏丰富,环境优雅,馆藏纸质图书157.5万余册,电子图书190万余册;文化体育设施齐全;生活设施完善,为理想的求学胜地。  学校下设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华都影视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新丝路时尚•体育学院、德行智华会计学院、聚星数字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腾竞网络学院、旅游与民航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及公共外语教学部、公共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设52个本科专业和23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2012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5000余人。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学团队8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2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16年1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琼教高〔2016〕215号 );202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校建设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关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应用型试点转型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21年6月,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下文( 琼教高〔2021〕75号 )确定我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平等、包容”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名,其中专任教师9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9人。聘请校外教师4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6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其他全国、省级各类优秀教师(专家)18人。聘请了20多名年轻的博士后为兼职教授、3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国家级奖励67人次,省部级奖励302人次,校级奖励353人次。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承担省市级课题513余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435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64篇,被SCI、EI、ISTP收录110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38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41项;出版教材、著作554部,专利作品51项。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无论营利性、非营利性,都始终保持教育的公益性”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先后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艾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青城雅和教育投资管理中心、世纪华都海天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可立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丝路海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聚星超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空、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培养的近5万名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学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蕴育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已拥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学团队8个、特色专业5个、精品课程2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把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定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战略性高度,已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  学校强力推进应用型高校建设。2016年12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琼教高〔2016〕215号 );2021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学校建设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关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学校在应用型试点转型建设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了“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的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2021年6月,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下文( 琼教高〔2021〕75号 )确定我校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  学校坚持用真诚和待遇吸引人,用事业和环境凝聚人,用精神和制度激励人,努力营造“凝聚、和谐、平等、包容”的新型人际关系,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贤士,组建起高效务实的管理、教学、科研团队,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共谋发展。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曹成杰同志是首届“海南省杰出人才”、省市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委员、海南中华职教社副主任、省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他视野开阔,经验丰富,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学院创新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历届校长刘伊文教授、李秀生教授、刘耘教授、刘和忠教授、陈啸教授等,都曾担任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多年,有着丰富的大学教学及管理经验,是深谙高等教育的专家。  学校现有教职工1400名,其中专任教师93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9人。聘请校外教师46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62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其他全国、省级各类优秀教师(专家)18人。聘请了20多名年轻的博士后为兼职教授、3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教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不断增强科研能力。近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国家级奖励67人次,省部级奖励302人次,校级奖励353人次。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承担省市级课题513余项;公开发表教改、科研论文435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464篇,被SCI、EI、ISTP收录110篇;获教学科研成果奖38项,体育、文艺作品获奖141项;出版教材、著作554部,专利作品51项。  学校以“无论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无论体制内、体制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例外;无论营利性、非营利性,都始终保持教育的公益性”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形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新格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典型,多次受邀在全国有关会议上做典型发言;辅导员培训体系完善,等级晋升制度科学,逐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思政课改革步伐加快,思政课建设被评为省级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处于海南高校领先地位;校工会入评“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校团委被评为“海南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与时俱进,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步伐,紧密服务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职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发展目标,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出资200万元设立了创业基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拓展纳入学分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育人合力和良好环境。联办改制以来,共有2000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乃至国际赛事奖项,甚至填补海南省获奖空白。在博鳌亚洲论坛、北京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重大活动中,海经学生志愿者表现突出,广受赞誉。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之路,先后与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思禹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宁波艾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青城雅和教育投资管理中心、世纪华都海天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可立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丝路海南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聚星超媒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航空、道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海口港、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南洋浦实业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联办改制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均在90%以上,培养的近5万名毕业生遍布沿海及内地,以“适应快、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普遍青睐与广泛好评。不少已成为企业高管、社会精英。  建校45年风雨兼程,峰回路转;联办改制20年砥砺前行,一路凯歌。学校将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作为追求的目标,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上,以独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新的辉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