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高考改革方案年底前出台 高考不分文理外语一年两考
2014-09-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据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近日,国务院印发(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此次改革方案主要从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考试形式和内容、招生录取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如:在考试环节,规定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考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在录取环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许多民众呼声较高、学者议论较多的一些改革设想已获明确指向,如: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一年两次考试;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和分值;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等。

长沙晚报讯(记者舒文)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目前湖南的高考改革方案还在制定中,方案确定后将向社会公布,有望年底前出台。

热门院校

  • 长沙学院长沙市
    学校简介长沙学院创建于1970年,2004年由原长沙大学(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管理”体制。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学校坐落于浏阳河畔,占地约1970亩,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被誉为“最美大学校园”。学校距长沙火车站10公里,距高铁长沙南站15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5公里,地铁3号线设“长沙大学”站,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36亿元,藏书148万册。现有14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15632人,已累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学校秉承“力学笃行”的校训,弘扬“崇德求真,实干担当”的长大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坚持“两型”(教学型和应用型)“两性”(地方性和多科性)和“一体两翼”办学定位,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以工程应用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文化创意类与现代服务类学科专业群为两翼,理、工、文、管、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有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1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我校现有教职工1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38%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20余人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中青年专家、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人选、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湖湘青年英才、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芙蓉教学名师等90余人次。学校重视和鼓励本校学术骨干兼任外校研究生导师,目前有85位教师被省内外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省委省政府“两山”(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重大决策部署,与湖南广电、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共建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学校生源质量好,高分段考生数量逐年增加。2020年我校在湖南省内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录取;2021年湖南省实施新高考,我校在湖南省历史类、物理类各专业组平行一志愿投档线均位列省内新升一本院校首位。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97项,其中全国性一等奖144项、二等奖245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我校在2017-2021年的综合排名中,居全国第218位、全省第7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4位;其中,我校2021年单年在全国排名第110位,比2020年排名上升了159位。近五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近90%,居全省高校前列。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三届荣获“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称号。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省重点实验室、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6个。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052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2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6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0项。学校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使命,紧密围绕现代化长沙建设的战略目标,近五年来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项目415项,实现本地转化应用205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累计70余亿元。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依托长沙智能制造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的国际影响力,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近年来先后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望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接服务湖南省强省会战略,服务省市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三升三大”发展战略,为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湖南警察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949年的湖南临时省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办学73年来,学校秉承“忠真智勇”的校训,为公安政法战线培养了8万多名合格人才,被誉为“三湘警察的摇篮”。学校地处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72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91.2万册,电子图书36万册。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拥有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网络犯罪侦查实验室、射击馆、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心理行为训练基地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85个,其中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学院与各市州公安局和相关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78个。建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基地14个,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践和创新创业基地8个。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设有10个教学系部,1个实验中心。根据公安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禁毒学、网络安全与执法、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8个公安类本科专业和信息安全、法学、行政管理、应用心理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普通类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近7000人。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应用特色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公安部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共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部一流课程54门。学校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35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8人,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246人。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16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公安部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教师1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省级青年教学能手45人。学校认真贯彻公安部“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增强创新引领力。建有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教科研究基地3个,大数据智慧警务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依托学校师资、技术优势组建了湖南省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协同创新研究院、湖南公安智库和湖南公安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学校师生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300项。学校坚持公安学历教育与在职民警培训并重协调发展,是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基地、外警培训基地和湖南省公安厅警官培训中心。近年来,共承办各类在职民警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学员3万余人,承办了公安部多期警务实战教官调训班和香港警队国情教育培训班,出色地完成了印度尼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坦桑尼亚、刚果(布)、波黑等9国警察培训班,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评价。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政治建校,政治育警,致力于培养应用型高级警务人才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其他专门人才,在长期的办学中逐步凝练了“政治首位、注重养成、贴近实战、服务公安”的办学特色。学校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了学警总队,建有情报研判分析、公安大数据、网络犯罪侦查、视频图像侦查等四个服务实战分队,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安保和假日执勤、维稳处突,有力支撑公安机关的实战需求。学校对学生严格实施警务化管理。设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人社部发〔2015〕97号、106号、人社部发〔2016〕5号文件精神,学校公安专业毕业生单独组织参加公安机关面向公安院校录用公务员考试,入警率达到95%以上。学校坚持对接实战、融入实战、服务实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省22个市县(区)公安局、国内30余家企业建立了院局、院企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为全省公安机关提供决策与咨询1000余次,制定各类系统建设方案和标准规范上百份,协助或联合侦办大要案件200余起,协助追缴资金超过200亿元。配合公安“大数据战略”,为全省“智慧警务”研发各类系统或装备50余款,在全省14个市州60多个县(区)公安局推广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以及北京、江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警察学院开展友好合作办学,与英国伦敦警务学院、加拿大哥伦比亚司法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师生赴国外进行访学、研学活动,扩大了湖南公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学校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先后荣获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平安高校”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体育比赛成绩突出,先后获得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全国电子数据取证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等奖项100余项。
  • 学校简介学院创办于1941年,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央电工器材总厂艺徒训练学校,是全国成立最早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验收。多年来,学院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构建了风电技术、电梯工程技术、汽车技术与服务、生产性服务等四大特色专业群,开办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机与电器、电梯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电子商务等19个高职专业,向行业、企业、地方输送满足“中国制造2025”亟需的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始终坚持“校企一体、产教融合、特色发展、品牌引领”的办学思路,秉承“忠信敏确,匠心守拙”的校训,着力打造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高职教育品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2014年和2018年,学院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学院风电专业教学团队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院电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首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高职探索十五年,学院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现拥有一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全国机械行业“创新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和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015年,风电技术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 2018年,风电技术应用专业群、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优秀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建设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设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相继被确认为“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奥的斯电梯中南培训中心、“湖南省青年职工培训基地”、“湖南省电梯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湘潭市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创新建设院校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牵头院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首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实训基地中德“风电场运行和维护技术人才培训项目”核心院校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湖南省技术练兵基地和职工练兵基地湖南省青年职工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单位全国新能源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副秘书长单位湖南省机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湖南省汽车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招生就业先进单位学院代码:4738学院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下摄司潭下路2号邮政编码:411101联系电话:0731—58595339、58595006传真:0731—58595339网址:http://www.hnjd.net.cn/电子邮箱:hndqzy@sina.com
  • 学校简介公办名校,声誉卓著。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长沙市望城区,毗邻石长铁路、岳临高速、绕城高速、黄桥大道、长株潭轨道交通枢纽和长沙高铁西站、地铁4号线,经雷锋大道、金星大道直达长沙市核心区,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我院创建于1975年,1991年整体从怀化搬迁到长沙,1999年和电子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是长沙市政府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湖南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技术英才”为办学使命,以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先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基地”为行为导向,为信息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信息类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湖南信息产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湖南省3D数字化技术制造战略联盟牵头单位,湖南省电子学会、湖南省无线电学会和湖南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推广学会的理事长单位。被誉为湖南信息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和“信息湘军” 。特色立校,名师荟萃。学院开设了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技术与服务、文化传播与艺术设计六大专业群。涵盖了市场热门的35个专业。拥有数控技术、电子商务2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教育部骨干专业,移动互联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省级特色专业,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现有在校学生12351人,教职员工5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8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20人,并有省级名师1人,省级教学5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产教融合,就业导向。现有各类各级实习实训基地148个,校外实训基地79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双师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基地25个。学院与华为科技、中兴通讯、联想集团、中联重科、威胜电子、宏梦卡通、华曙高科、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深度校企合作。同时积极为湖南省中小企业人才开展智能机器人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3D类数字化制造技术、电商技术与服务等合作开发、技术推广60余项;已建成“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4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13个创新创业项目开发室。实施“三年不断线,分层递进学”的创新创业全程化教育机制。学院开设专业对接长沙市22条产业链,近几年在省内毕业生就业单位落实率达70%以上。学院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单位落实率在91%左右。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学院开设了《诵读与写作》《茶艺与茶文化》《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办了尔雅通识系列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实施习惯养成为核心的“四项考核”制度以及“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和“无纸化考试”,引导学生健康成才;奉行“家国共担、手脑并用”的校训。形成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入学教育” “离校前的一堂课——毕业典礼” “湘信盛典——年度颁奖” “雷锋精神育人” “雷锋爱乐艺术团” “雷锋家乡志愿者联盟”等校园文化品牌,以及36个各有特色的校园社团组织,学校定期出版发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报》。我院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专业人才培养年度质量报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度报告》以及《雷锋精神育人年度报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推介我院办学育人经验。校训——家国共担、手脑并用校风——尊师尚技、止于至善教风——爱生爱校、言传身教学风——学以致用、学做合一
  • 湖南科技学院永州市零陵区
    学校简介☆ 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单位☆ 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 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中国二十强幸福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境内潇湘二水纵贯南北,五岭山脉横亘东西,湘桂高铁、洛湛铁路、泉南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纵横交错,零陵机场开通北京、上海、昆明、重庆、海口等多条航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这里是舜帝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发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文化名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本读不完的书”。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17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经过8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依西山、傍潇水、邻零陵古城,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080亩,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11.4万余平方米,实验室面积4.8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总台套数为26066台,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3746万元、台套数150台,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16.5万余册,电子图书169.7万余种。现建有14个教学学院,50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办学80年来,培养了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等各类人才9万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47人,其中,专任教师934人,教授114人、博士248人,正高比12.2%、博士比26.5%,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湖南省杰青”、“湖南省优青”、“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近90余人次。学校现有2个“十三五”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1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中心)、3个省科普基地。近五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一等奖2项;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4人次,一等奖获奖比例居全省第一;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优秀青年项目1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12项,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授权74项,出版著作、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60余篇,CSSCI论文200余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与德、美、英、日及俄罗斯、乌克兰、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构建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成立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服务永州行动方案,永州市明确市委书记为学校联系领导,分管文教卫的副市长负责牵头落实校地合作具体事宜。与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传承弘扬地方文化、深化产教产研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三高四新”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