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高考录取全部结束 今年录取率85.3%
2011-08-2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浙江在线·教育08月25日讯(通讯员 鲍夏超 记者 曹漪洁)持续一个多月的高考录取落下帷幕,1400余所普通高校在浙江共招生 25.6万余人。近日起,新生将陆续接到各院校特快专递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录取率约85.3%,“家门口”院校报考热

  今年我省高考录取率约85.3%,本科约占61 %。为让更多优秀学子能录取,我省积极争取优质资源,“211”及“985”高校共增招2155人。另外,高职单考单招录取2.83万人,录取率达到83.2%。按规定,招生结束后,全部录取名单由省统一上报教育部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并在10月份将实际报到新生的纸质档案寄送各高校,一律不再进行补录。

  据介绍,省内各批“家门口”院校得益于规模、区域、学科等优势生源火爆,师范类因就业优势逐步成为报考热门。重点批次中,不论东南西北中或农林地矿油,几乎全线“飘红”,首轮投档后院校志愿满足率继续维持高位,文理科均在97%以上,仅少量需降分征求志愿。普通批次中,院校类别多、招生量大,生源分布相对不够均衡;但省内包括独立学院、中外合作等高收费专业均受考生“青睐”。首轮“零投档”院校均在省外,本科不到10所,专科有40余所。

  退档多因专业不服从,没人因残疾被退

  投档后,各高校进行综合考核,择优录取,退档理由共30多项,但“总分低、额满”、“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调剂”占了多数;部分考生误读平行志愿规则、误认为退档后仍可投后续志愿;也有因生源扎堆导致分数过高、各志愿都无法投档的情况。丽水一位林姓考生特纠结:第二批理科成绩410多分,首轮投档到B志愿,竟擅自以北京路远、经济困难为由“自动放弃”,要求该校退档。在他看来,退档后即可进入本轮D志愿浙江某校。包括征求志愿在内他先后填了2次,可惜最终也无法进入该校,后悔不已。

  而全省残疾考生没有因残疾被退档。我省采取“一对一”全程监控方式,密切关注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符合标准者大多已顺利录取。今年各批残疾考生172人,上线139人,录取128人。其中本科录取数56人,肺结核治愈者录取43人。上线而未录取的11人均因低分或自动放弃。

  退役士兵录取增5倍,可免学杂费上大学

  7月3日早上8点刚过,杭州退役士兵小楼惊喜地收到了今年我省第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与他一样幸运的,2011年我省共有近两百名军人在退伍后圆了大学梦。作为全国试点,我省首推示范性高职院校招收退役士兵(免学杂费并享月补贴),为楼凯这样的“跨出绿色军营”者铺就一条升学快车道;另外,今年继续在工商大学人武学院招收优秀退伍军人。两者招生共数百人。此举深化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促进其就业创业,受到普遍欢迎。而此前三年,每年全省高考退役士兵仅能录取数十人。

  这不,“不花一分学费,走进高校课堂”,还包括农村社区医生定向(由用人单位落实就业)招生,今年我省扩大到11各设区市均参与试点,录取1062人。为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今年浙江高职招生综合改革已进入快车道。我省调整高职单考单招分值以强化专业考核;省内24所高职试点自主招生,共录取6278人;为提高干警队伍的专业化、复合化程度,首次开展浙江警官职院招录体制改革,安排计划150人。

  新高考三年,近80万学子上榜

  按“分类测试、分批选拔”模式,浙江新高考平稳实施迄今已有3周年,全省近百万考生参加高考,近80万人梦圆高等学府。

  今年首轮平行志愿投档前,高考成绩535分的宁波理科生小朱已被浙江工业大学录取。原来,在高中阶段他会考成绩12门科目全A,参加了该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凭出色的面试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得了专家评委组的一致认可,提前被该校的建筑学录取。若按该专业统招分数线(最低为605分),其根本进不了。像小朱一样,还有大量综合素质高的考生被该校录取。

  2011年,新高考趁势“潜入深水区”。浙工大、杭师大以部分专业计划,率先尝试深化完善“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将成长性评价和一次性评价相结合,探索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按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报名与录取比例,浙工大超3:1,杭师大超13:1。率先破冰“一考定终身”,我省此举再次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

  当然,与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也引人关注。平行志愿新办法凸显奇效并在全国推广,加分项目与分值的调整顺应民意、彰显公平。另外,推进完善高考“三项考试”、高职招生综合改革。一位从事高教近30年的资深专家指出,浙江这一系列举措,扩大了考生和高校自主选择权,利于减轻考生学业及心理负担,提高了选拔与培养的针对性和吻合度,符合省情社情,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热门院校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绍兴市越城区
    学校简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江南水乡、鲁迅故里——浙江绍兴,始创于1981年,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17年被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列为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稽山、镜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300亩,校园建筑面积44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204万余册,其中,原版外文纸质图书22万册;电子图书114万余册,数据库51个。学校设有英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西方语言学院、国际商学院、数字贸易学院、网络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酒店管理学院、东部理工数据科学与传播学院(国际学院)、应用外语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6500余人。目前开设43个本科专业,涵盖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捷克语、土耳其语、波兰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15个外语语种以及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教育学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英语+辅修(微专业)”“小语种+英语+辅修(微专业)”“非通用语种双外语+辅修(微专业)”“非外语类专业+英语(或小语种)+辅修(微专业)”等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浙江省外语语种最多、特色亮点鲜明的本科高校。学校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已形成以外语为特色,文学为主体,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布局。外国语言文学是浙江省一流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4个学科是绍兴市重点学科。根据武书连中国民办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我校文学学科连续多年位居第1名,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年位居全国民办高校前20强。翻译、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语、朝鲜语、日语、编辑出版学、国际商务、酒店管理、翻译、汉语国际教育8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朝鲜语、英语、法语、传播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酒店管理、国际商务8个专业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英语、商务英语、西班牙语、电子商务专业为绍兴市重点专业;《东方遇见西方——跨文化交际之旅》课程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42%。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师国境外研修计划”、设立“张巨昌教育奖”等,为教师发展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平台,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拥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00余名。学校是“联合国学术影响”组织成员,科研、教研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教师主持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43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2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获各类科研奖80余项。东北亚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十三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文化创新团队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新型智库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培养数字经济人才。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在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浙江高校国际化水平排名中,学校有5年位居全省非硕博高校国际化总体水平第1名。目前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每年派出700余名学生出国(境)进行长短期语言文化交流,开展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等留学项目,部分专业学生出国比例达到100%。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名左右。学校现有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学校办学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与肯定。在武书连、中国校友会等相关排行榜中,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民办大学前20强,被评为“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至今,学校毕业学生已累计超过5万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5月,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来学校调研办学情况时指出:“越秀很有活力,学校的办学目标很清晰,办学思路很明确,祝愿今后在创新、特色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既是对学校办学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今后发展的殷切期望。当前,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双高”“两强”(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应用型人才,并朝着创建中国民办大学“双一流”、 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的目标砥砺奋进。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杭州市上城区
    学校简介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国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办学近70年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经批准增挂“浙江公共文化管理学院”办学牌子。学校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全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基地、浙江省文明单位,也是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教学水平较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异,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高职艺术院校,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表演艺术专业目录和配套专业简介、教学标准拟制工作的总领衔单位。学校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7年被列入“浙江省优质高职校”建设计划。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30多亩,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设有戏曲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设计学院、手工艺学院、文化管理与教育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学部(公共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浙江艺术学校(学院附中)4个教学单位,开设29个专业,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舞蹈表演、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教育部验收),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有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和5个特色专业。戏曲表演专业群是国家高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舞蹈表演专业群是浙江省高职“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表演艺术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和影视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践教学基地,戏剧影视与舞台美术综合性实训基地、舞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非遗文化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音乐表演实训基地、影视科技实训基地为省级“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中专到高职的办学过程中名师荟萃,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竹笛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并常年聘请大批文化艺术名家来校任教。学校被誉为“明星摇篮”,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戏剧导演杨小青,央视主持人董卿,影视演员周迅,舞蹈家山翀,歌唱家钟丽燕,民族器乐名家詹永明、吴蛮,形象设计师毛戈平等。学校积极面向浙江建设全国文化发展示范区需要,秉承“大文化视野、特色化办学”理念和“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校训精神,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专业结构与行业产业发展融合度,着力建设表演艺术类、广播影视与艺术设计类、民族文化艺术与文化服务类、艺术特色教育类四大专业群,巩固深化“教学与舞台实践相融合,教学与创作研究相融合,教学与学生职业素质涵育相融合”办学特色,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力争打造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浙江加快文化浙江、诗画浙江建设,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培育更多“文化浙军”。
  • 学校简介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于1998年。学院地处钱塘江畔的下沙高教园区,现有民航交通、信息技术、数字商贸、智慧旅游、创意设计、继续教育6个分院,社科部、体艺部2个部。学院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为校训,立足钱塘新区,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面向浙江全省,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职业人,开设了空中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等28个专业,在校学生7000余人,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毕业生30000多人。学院围绕培养具有优势职业品质与技能“职业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服务区域支柱产业、主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深化高校与政府、企业、社区全方位合作,以技术服务产业持续发展,以培训服务公民终身学习,以文化服务社会文明进步,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与发达国家(地区)高校交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人文、精致、开放、活力”特质学校,逐渐形成专业建设、人文教育、体育运动、社会服务和党的建设等优势特色,办学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5A级社会组织、浙江省高校平安校园、浙江省无偿献血促进奖、浙江省高校无偿献血爱心集体、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以及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市教育系统党建“双强”示范点、杭州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学生获得主要成绩有: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天梯”赛特等奖、“挑战杯”全省高职高专学生创业创新大赛特等奖和最佳风采奖、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专组特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总团体冠军、全国大学生全明星篮球团体赛亚军、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游泳、武术、网球、舞蹈等比赛团体冠军等。 地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号大街16号邮编:310018传真:0571-86910710电话:0571-86913866;86912828
  • 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0739人、国际学生5596人、教职工9674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4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十二五”以来,学校多项科研创新指标保持全国高校前列,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6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学校简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1999年由浙江工程学院(后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创办,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发[1999]255号)成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于2000年8月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开始招生。2004年11月,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秋季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2011年11月,经浙江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评议组评审、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由浙江理工大学与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共建,与绍兴市上虞杭州湾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上虞新校区。2017年9月,学院整体从杭州市余杭区迁址至绍兴市上虞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办学。2019年4月,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上虞区是绍兴市辖区,位于杭州和宁波两大都市区中间,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以及浙东新商都。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山水唯美、经济发达。曾获2013年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县级市,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17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当选中国百强区。201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3.82亿元,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8”行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双抓双优双突破”行动,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列入全省试点;全域推进新时代八大“美丽行动”,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检复评。一、办学设施完善学院坐落于绍兴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50亩,按照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的要求进行规划,以“省属高校先进水平”的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校区内的主要单体建筑包括图书馆、训练馆、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楼、报告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艺术楼、钟楼、校史馆、公寓楼等。图书馆舍总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期刊、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3D艺术空间、研讨室、休闲书吧等特色服务区,现有纸质藏书76万册,共享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45个,可在线阅读电子图书180余万种。教学区设有122个多媒体教室,1个录播教室,总座位数12521个;5个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175个,15个通用机房、1个苹果机房,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在内的9个实验中心(室),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以及活动场馆齐全,有室内训练馆、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教室、武术教学房、体育舞蹈教室等运动场地及设施。后勤保障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健全。学生公寓设计新颖,设施齐全先进,明净舒适,建有独立洗衣房、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独立的直饮水系统、智能化门卫管理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与校园西侧杭州湾新区派出所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切实保障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优美校园环境和完善的办学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机构设置健全学院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党委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支持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和院长开展工作,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办公室、审计办公室、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建工作部(机关党总支)、人事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学工部(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团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科研与社会合作部、财务部、信息化办公室、综合保障部、工会等12个职能部门,设有纺织服装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训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及图书馆1个直属单位。三、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46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高级职称122人,博士学位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89%。近年来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2名教师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四、学科门类齐全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母体良好的学科基础、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设置学科专业。现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艺、经、管、法、文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学院依托地方,立足本省,面向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办学规模8000余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动画为省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为省新兴特色专业,艺术与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省一流学科B类,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五、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院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期限为3至6年。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和学位授予条件要求,颁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设置创新创业模块,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增加实践教学、选修课和分层分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学分,开展导师制优秀生培养工作。学院作为“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成员院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与日本上智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交换生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培养了近2.5万名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六、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体系。学院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均过百,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奖成绩多次在全省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艺术体育成绩斐然,院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全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列中上水平。七、校地合作成效显著学院迁建上虞以来,以服务上虞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包括从机构建设、机制创新、“六加一”行动计划(即以专业系为单位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乡镇街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上虞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转型合作工作”,“争取横向课题或有偿服务合作项目”,“争取地方科技局及社科联的专利申请或纵向科研课题”,“在上虞主办或协办有影响的公益性活动”,“引进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从事专业转型教学”等六项合作活动以及“毕业生留虞就业比例”排名活动)、学科及专业方向调整专项经费、服务政府部门决策等多形式全方位加强校地合作工作。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优势,在多个方向与政府及企业开展合作,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陈溪乡人民政府、绍兴市上虞公证处、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9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让师生走进上虞、融入上虞、服务上虞、扎根上虞。八、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学院新校区一期由上虞方投资约13亿元建设完成,为“交钥匙工程”,新校舍二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为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支持学院发展,上虞区委区政府在专业学科转型建设、人才引进、研究院建设、购房补助、交通补贴、教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学院正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遵循“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培育特色、塑造品牌”的办学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特色办学,深化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学院。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