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课成绩及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
2018-05-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我省2018年体育专业考试人数和考生体育专业课测试成绩等情况,经研究确定我省2018年体育专业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5分。按四舍五入原则,控制分数线下0.5分以内的考生成绩认定为合格,现予以公布。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网站“查询中心”于5月15日15:00时开通体育专业课成绩查询系统。考生体育课测试成绩小数点后保留1位小数。考生体育专业课成绩一分一段表同时公布。

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2018年5月15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时尚大连、浪漫之都——滨城大连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贸易、港口、工业和旅游城市,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是著名的服装城、足球城、旅游城和宜居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拥有五十七年职业教育辉煌历程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位于钟灵毓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连市金普新区。她的前身为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8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独立设置,成立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是辽宁及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轻工类高等职业院校,大连地区唯一一所省属公办高职专科院校,辽宁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大连市高水平学校、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辽宁省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兴辽卓越专业群“双A校”建设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占地面积20余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293人。拥有各类专业工作室、教学实训中心共141个。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307个。馆藏纸质图书55万余册,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900余万元。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质量一流”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根据辽宁省及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特色,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结构,明确培养方向,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辽宁省轻工和消费产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现有六系三部。即纺织服装系、艺术设计系、经贸管理系、航空服务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体育部。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人物形象设计、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管理)、服装表演、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商务英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休闲服务与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连锁经营管理、移动商务、空中乘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艺、文、工、管四大类37个专业,已形成纺织服装类、艺术创意类、现代服务类、电子信息类、先进制造类五大专业群。学院现有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2个,数字升级改造示范专业2个,省级产业学院2个。现代纺织服装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被批准为辽宁省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服装与服饰设计三个专业被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试点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获批辽宁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获批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酒店管理等8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或品牌(特色)专业,这些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学院现有教职工403人,专任教师3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余人。现有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级青年教育科研骨干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2人,国家青年服装设计师1人,辽宁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十佳版型师14人,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师4人,大连市十佳服装设计成就奖4人。学院拥有省级实训培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的质量提升项目2项、辽宁省财政支持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项、辽宁省发改委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项、辽宁省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6项;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2项;主持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260余项;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4项,6项服装类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通过国家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鉴定;获辽宁质量技术监督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经济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参与的科研项目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大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与企业签订协议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技术服务项目66项;获国家专利250余项,软著10余项。教师主编国家级精品教材、省级精品教材及国家级规划教材23部;教师参加信息化大赛、课件大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30余项。学院独立办学以来,有500余人次的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竞赛一等奖、金奖共计40余人次,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省级奖项70余项,其中第五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职教赛道银奖、第六届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金奖、主赛道银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铜奖、入围产业命题赛道国赛1项;“挑战杯”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辽宁省特等奖2项、辽宁省一等奖8项;在“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4项。我院服装专业学生在大连服装节举办的省市服装院校擂台赛中已连续7年获得团体冠军,实现“七连冠”。获得“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别组织奖”、“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奖50余项。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整体实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超过96%,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平安校园、环境友好学校、辽宁省花园式单位、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服装行业优秀人才培养院校奖、辽宁省高校文明食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未来的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秉承“自立自强、砺能笃行”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善学,务实创新”的校风,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在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示范性轻工高职院校征程中,扬帆远航,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 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市苏家屯区
    学校简介沈阳城市学院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一所新型大学。面向城市未来,服务城市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国际视野、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不懈追求。沈阳城市学院面对全球产业升级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BIM技术与智慧建筑、媒介融合与数字影视产品创意制作、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智慧酒店与特色旅游、互联网金融与现代商务、生命信息与健康管理等学科专业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沈阳城市学院以优美的湖光山色营造中国最美大学环境,培育学生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操,以“我行我能”的校训精神锤炼学生自信担当的意志品格,以“爱好体育、崇尚艺术、关心时事、追求时尚”的人文气息塑造学生卓越不凡的人格气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尽显大学的使命担当。 沈阳城市学院融入全球教育体系,引进先进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加入“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与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利兹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物浦大学等英国北方大学联盟成员合作开设硕士预科课程,为学生进入世界名校继续学习和高质量就业赋能。沈阳城市学院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荣获中国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学校、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辽宁省文明校园、中国最美大学等称号。在艾瑞深校友会网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六名,被评为中国顶尖民办大学。新时代,新气象。沈阳城市学院永葆育人初心,在建设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上,阔步向前,走向未来!
  •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市和平区
    学校简介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院,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1949年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以繁荣民族音乐文化、服务人民为己任,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音乐、舞蹈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等大批极富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沈音人的共同努力,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学院现有三好校区、长青校区、桃仙校区、大连校区4个校区。学院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同时设有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和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拥有艺术学门类中的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本科专业 17个,其中音乐表演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2016年,学院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为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2019年我院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13所重点支持高校之一。 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并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辽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实践创新中心” “辽宁省高等学校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与科研队伍,设有音乐舞蹈研究所等艺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省优秀教师2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示范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优势特色专业14个。 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北方交响乐团、北方民族乐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北方青年合唱团、北方青年舞蹈团和北方流行乐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道路,同国外90余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关系。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等30余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成立了沈阳音乐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专家教学中心。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弘扬鲁艺光荣传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创作排演精品,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市望花区
    学校简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0年始建于大连,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2000年2月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为辽宁省人民政府领导,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0年3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四方签署共建学校协议。 建校71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石油石化为特色,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成绩。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培养基地,是辽宁省石油化工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已培养的13万多名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的管理及技术骨干。 学校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确立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有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占地面积1890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图书馆图书资源总量251.9万册,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学校设有20个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学校是辽宁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高校,拥有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机械、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翻译(MTI)和艺术(MFA)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五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辽宁省属高校中位列第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8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含硕士领域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建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11个、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重点支持专业2个、示范性专业5个、特色专业2个;获批省级实验教学、实践实训等中心和基地29个、资源共享课9门、视频公开课程2门、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2013年以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获批省级优秀教材8本。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广泛开展,近三年学生在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702项、省部级奖励1439项,被团中央确定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KAB创业俱乐部高校。学校建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8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34人。学校引进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现有国家级人才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7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6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9人,黄大年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学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项目。学校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9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7个科研平台被确定为辽宁省高校首批开放的重大科技平台。建有石油化工产业链实训培训基地,投资1亿元的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创新中心获批2021年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项目。与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组建了石油化工联合实验室;与抚顺市人民政府、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建立新型研发机构-辽宁省石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并注册成立了辽宁泓顺石化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学校与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50多家企业和研究院签署协议,形成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实习实践基地群,其中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学校积极参与辽宁“一带五基地”建设、“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先后选派325名教授博士深入全省218家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60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解决了300余项技术难题,突破国家“卡脖子”技术1项,5项成果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一流学科2019年重大标志性成果。辽宁省环保产业联盟工作有序推进,联盟主动对接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深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校地、校企研究院,创新创业平台为载体,聚焦石化产业急需,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成果转化。联盟召开了多场就业招聘会、科技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两届大学生创新大赛,引进企业家进校园进课堂为学生授课,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机制。学校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芬兰、韩国、日本等17个国家的4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开展本科生“2+2、1+2+1、2+1+1”等培养项目;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开展“4+1”研究生培养项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单位。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秉承“问学穿石、修身诚化”校训,传承办学优良传统;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总结凝练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新时代雷锋“五个一”精神,构建起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文化浸润、社会实践、典型引领“五位一体”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育人体系;建成的雷锋精神育人展馆获批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风华青年宣讲团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第一批入库项目、“三下乡”国家级重点理论普及宣讲团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16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创建了“百家讲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建有羽毛球、击剑两个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爱心助人先进单位”、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荣誉称号,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党委、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集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
  •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锦州市太和区
    学校简介一、学校沿革。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辽宁省第一所职业本科大学,位于锦州市滨海新区,依山傍海,风景优美。学校2003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转制为锦州商务职业学院,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学院,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高校,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二、学校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3.8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0.76%,其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44人;“双师型”教师190人,占专业教师总数51.63%,企业一线兼职授课教师1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9.72%。三、办学基础条件。学校现已形成校园占地49万㎡,教学生活用房24.76㎡,教学设备值为6061万元,图书77.7万册,校内实训室15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99个,校园绿化面积40%,基本形成满足8000名在校生规模的花园式美丽校园。四、管理体系。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学校机关下设行政、教学、学生等17个处室;下设四个教学部、六个二级学院。逐步推进“学校管理、院系办学、第三方评价”的管理机制。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政治建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质量立校、创新兴校、安全护校,创建名校”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现代大学管理体系,建立执纪必严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学校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机制,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营造高质量教书育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五、学校类别、属性和特色。学校确定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类型,坚持职业教育属性,明确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能力建设为根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主题,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六、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以新时代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围绕机电、建筑、信息、管理、现代服务等9个专业群的发展方向建专业。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有6个本科专业招生,即:汽车服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大数据会计、工程造价等六个专业,2021年教育部批准增加3个本科专业有:建筑工程、大数据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有15个专科专业招生。七、文化铸校。一是强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持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办学理念。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姓党、信马、爱国、为民”的政治立场,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二是举办者倡导的德恒教育理念和德恒育人目标,德恒教育理念:“听党指挥、自强不息、尊道崇德、以律治世。”德恒育人目标:“人心向党、精神向上、品德向善、事业向好。”三是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形成的校园文化共识有:校训:“自强不息、守正创新。”校风:“风清气正、勤奋务实、和谐创新。”教风:“爱生知生、诲人不倦、引领悟性。”学风:“勤学苦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政治理念:“听党指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工作理念:“勤敏用心、尽职担责,创新发展。”自律理念:“学以致用、严实作风、高尚人格。”团队精神:“团结一心、科学规划、锐意进取、创建卓越。”座右铭: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八、办学规模。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我校办学规模为3000人,2010年省政府批准我校办学规模为5000人。2020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办学规模为12000人。目前学校本专科在校生为7611人,其中本科生2726人,专科生4885人。预计到2025年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2000人。目前已有15届专科毕业生14147人。学生就业率连续13年在96%以上。九、学校获得的荣誉200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学籍管理先进学校”;2011年学校被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辽宁省优秀民办学校”;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辽宁省教育厅专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2014年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学校党委分别被中共辽宁省委和中共锦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7年在全省43所高职院校业绩考核排名中有2项名列前茅,其中内部治理得分排名第一、党建得分排名第六;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高校,被确定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