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2014-04-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辽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71.47亿元,设备总值30.98亿元。实体藏书285.3万册,电子馆藏172.68万册,数据库资源59种。现有二级单位50个,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3个、管理部门20个、教辅部门6个,独立学院1个。现有附属医院15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现有本科招生专业24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9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20余人、副高级职称116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80余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16个。现有国家级各类人才63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有省部级各类人才260人次,其中,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0人,省优秀专家12人次,省教学名师31人,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0人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57人次。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900人,其中研究生近6000人,本科生近7900人,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6个,省级教学平台30个;国家级课程5门,省级课程8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高等教育类教材建设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冠军(金奖);另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4次、一等奖2次,获奖数量全国领先。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理论考试通过率连创新高,2020年高达82.95%,超出全国平均总通过率最高达18.80个百分点。学校是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以来,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4项;2014年以来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8项,省级项目301项。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共有17名学生成功完成捐献,是东北地区捐献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有部级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以大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3760余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39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0项。学校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700张,总诊疗人数近50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25万人次/年。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肿瘤和心血管两个学科获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附属一院、附属二院均入选“中国顶级医院100强”,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涌现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最美医生”“杰出护理工作者”等诸多典型。附属三院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学校把援藏、援疆、援青、援外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多年来,共派出医疗人才300余人次。切实担负起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牵头单位的职责,援建的那曲市人民医院已创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学校援藏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健康卫士”“最美医生团队”等荣誉称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号召,共有近2万余人次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学校先后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进驻雷神山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全力守卫滨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战在大连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867人次、28个集体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其中,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个;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全国“时代楷模”称号。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医科类高校前列,被评为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自主招生资格和教育部“丝绸之路”、“高校研究生”,“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2018年通过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2022年获批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高校。生源累计覆盖五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日本顺天堂大学、冈山大学等开展科研合作、研究生交流项目,与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开展本科生学分互认项目;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了“中美公共卫生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MPH)”。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全校师生秉承“甚解、敏行、明仁、济世”的校训和“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建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辽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整合辽宁教育学院、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等教育资源,于2019年成立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招生。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等四个学院。现有教授41人、副教授120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其中,千层次人才4人、万层人才12人;辽宁省特级教师4人。现任党委书记高向辉、校长孟宪彬。
  • 学校简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农林牧渔专业大类为主体的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更为现名。七十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高职办学之路,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特别是服务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拥有充分满足教育培训需求的基础设施学校占地1108亩,建筑面积30.4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38亿元。校内建有教学服务型、科研主导型、生产实训型、自主创业型系列化实训基地75个,具有承载项目功能的实训室、工作室91个,建有53间智慧教室、148个多媒体教室、300T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储空间及万兆泛在网络。校外建有紧密型实训基地231家,与59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拥有1000余亩的校企合作共建的农业科教园。——拥有覆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优质专业学校设有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农业装备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学院、园林学院、智慧农业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院、朋朋宠物科技学院8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扩招教育学院)、素质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43个专业,涉农专业比例70%以上。现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和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骨干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5个,省级示范、品牌专业17个。在籍学生14437人。——拥有德技并修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53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278人。 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6%。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辽宁最美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及行业职教名师28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1人、万人层次1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从企业和科研院所柔性引进专业和科研领军人才8人,已聘请11名行业大师入驻学校大师工作室。常年从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280人,已建成由436名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等组成的兼职教师库。初步形成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长效机制。——拥有以人为本、以农为魂的特色学校文化七十三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学校极具农业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体系。学校确立的“立足北方大农业,对接区域产业群,服务国家新战略,建设一流高职院”的办学定位、“为农业提供生产模式,为农民提供生活模式,为农村提供发展模式”的基地建设理念、“走出教室练,进入项目干,跟着企业走,随着季节转”的教改理念、“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的育人理念等系列办学理念,有效引领了学校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形成坚定的农业文化自信。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创新的办学模式全面契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对接东北区域需求,创建出全新的农业类专业架构及其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要求,聚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破传统农业的专业结构布局,优化形成农学园艺、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农业装备工程、食品药品、农业经济管理、智慧农业七大特色专业群体系,突出了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彰显了集群化特色,形成了适应辽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专业体系结构,催生了一批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国家级骨干专业。——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实施“育训并举”策略,创建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校企“二元”主体,强化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探索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校企贯通“4-1-1”人才培养模式和产教融合“二元三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其总体框架下系统化构建了种植类专业“双线双循环”任务导向式、养殖类专业“双班双基地”工学交替式等教学模式,全面实施了企业主修课、职业导师制、校企双导师制、双学籍制、企业学徒制、课程考评个性化、技能大赛免考制等系列配套的育人机制,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得到了极大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已获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和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创建出共建共享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通过创建校企战略联盟、职业教育集团、校企深度融合等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资源共享。与大北农、北京伟嘉、大连三仪、中联重机、大顺国际、葫芦岛玄宇等有规模、有影响、有文化、有情怀的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及合作订单班。充分发挥双主体育人优势,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与中泰实业集团共建忆江南农业科教园,扩展实训培训基地1000亩。以朋朋宠物科技学院为代表,创新了公办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机制,《中国教育报》对此作了典型报道。——瞄准区域产业需求,构筑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创建出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新模式依托省级动物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蛋鸡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构建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获批省级以上研究项目229项,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熊杂1号”至“熊杂8号”系列高粱新品种,元钰66、大民99玉米新品种,熊豆2号、辽农职黑豆1号等大豆新品种,熊岳圆葱、熊岳紫长茄、裸仁金瓜、星辰一号黄瓜、熊岳长绿苦瓜等蔬菜新品种,熊岳白葡萄、早醒艳桃等果树新品种,葡萄避雨配套栽培技术,南果北移新技术,猪兔胚胎阶段胃肠道菌群的研究等99项省级科研成果及197项国家专利及软著。其中,获国家农林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7项,厅局级奖励23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81项,其中,一等奖5项。——坚守农业本色,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创建出立体式网络化服务“三农”新模式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县域经济,助力扶贫攻坚。依托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取得的系列成果广泛开展社会服务。率先开展日光温室的研发、培训和推广,熊岳I、II、III、IV型日光温室及其配套的蔬菜、果树栽培技术,推广至东北、华北和西北16省,受农业部委托培训农业科技人员万余人。可移动内保温节能组装式日光温室推广至北京、青海等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熊杂”系列高粱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为辽宁不同时期种植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辽峰”葡萄新品种栽培技术已推广面积20余万亩,使果农获得丰硕的收益。动物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已累计为企业检测样品10余万份次,为动物疫病防控和企业技术改造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与技术优势,以党建引领、项目入村、创业带动等措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以营口东部山区、辽西北干旱地区为中心,积极参与“千名专家进千企”“百名专家对接百个乡村”活动,每年派出技术专家600余人次,足迹遍布320余乡镇,直接惠及贫困家庭3410余户,驻盖州市万福镇苇塘村扶贫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工程、青年农场主培训工程、进村入户培训工程和西部对口支援工程等五大工程,先后为省内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农村实用人才16万余人日。学校作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与沈阳和营口等市区的中小学校联合,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生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年接待沈阳东北育才教育集团和营口市区的中小学生13000余人,通过学农实践夏令营活动,有效培养了广大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团队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多方联动,创建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工作新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以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培育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程,创建了“二级双线两段延伸式”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突出思政课主渠道和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网络阵地等育人功能,形成了相关部门和各专业系(院)多方参与、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逐步构建了“导师+项目+团队”双创教育模式,形成了“课程+双创+思政+素质教育”相融互促、“1+N”多元协同育人特色。校内创业孵化基地成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荣获“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高水平的办学成果赢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高比例基层就业为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作用七十四年来,学校为我省农业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技能人才达7.2万人,广泛分布在我省900多个乡镇的农业生产一线,在新农村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奖项凸显了优质人才培养的成效和水平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27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8项;获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8项。毕业生一直以“职业素质好,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受到社会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7年保持在90%以上,近5年均达96%以上。——高层次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彰显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水平学校实施以教研促教改发展、以科研促产教融合的“双研驱动战略”,2000年以来,取得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成果129项,并连续4届荣获5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荣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3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主编“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6部,主持国家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1项、辽宁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1项。——高影响力的社会兼职与荣誉体现了国家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为辽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农机装备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和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4个国家级职教集团的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学校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辽宁省政府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学校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驻村工作队)、国家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和辽宁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辽宁省最美校园等数十余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 辽东学院丹东市振安区
    学校简介辽东学院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坐落在素有“英雄城市”“北国江南”美誉的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是全省唯一一所具备沿江、沿海、沿边区位特点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辽宁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辽宁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国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三批合作院校、教育部“校企合作创新发展联盟”院校。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办学发轫于1912年私立安东三育国民高等学校(园艺学校),高等教育始于1948年安东省立农业专科学校,陆续有丹师、绸校、财校、卫校、职工大、师专、丹大、大医分校、财专、纺专、丹东高专、职院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院校调整合并,于2003年4月组建辽东学院。学校分为临江和金山两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82.14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0.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9亿元,纸质图书近113.52万册,电子图书59.2万册。先后为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企业、基础教育、财经管理、医疗卫生、农业技术、国际交流等领域输送了近17万应用型人才。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660人,专任教师101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51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2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4人、千人层次8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教学名师8人。学校实施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分两批次建设,遴选第三人才梯队94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493人。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4718人。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设立14个有全日制学生的二级学院,设置49个本科专业、22个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有3个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获批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1项省级教学成果,1个省级虚拟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32门省级以上一流课程,承担了省农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项目。 科研服务发展。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星创空间”、2个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建立了纺织服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满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建有小浆果、杜鹃花、蜜蜂、大果榛子、北虫草、羊肚菌、基质草莓栽培、水产养殖、现代农业等9个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辽东学院工业仪器仪表产业化示范基地、辽东学院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示范基地、2个工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先后加入辽宁(丹东)蓝莓等小浆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7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入辽宁金立智能有载开关、辽宁恒星化工功能纺织材料2个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辽东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被确定为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与东北科技大市场共同建立东北科技大市场工作站、被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为辽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丹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社会研究所、边境民族研究基地等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2015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26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签订横向课题379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97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305篇,授权专利1103项。 国际合作交流。学校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面向亚洲、非洲地区等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英文授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国际贸易等学士学位课程及汉语言本科课程。与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近40所国外高校开展校际和学术交流、举办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学生“2+2”等形式的联合培养交流学习项目。申办并设立“HSK”(汉语水平考试)考试点,申请并获得了招收教育部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资格,并陆续开展奖学金生的招收和培养。2019年与朝鲜平壤外国语大学合作共建了朝鲜第一个汉语中心,学校国际交流工作的地缘特色不断增强。 面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需要,聚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新要求,辽东学院将秉持“知行并重、致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应用型大学定位,深深植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定不移走特色办学之路,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项事业发展工作,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校地址: (临江校区)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临江后街116号 (金山校区)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文化路325号 学校网址:www.elnu.edu.cn 电子信箱: ldxyyb@163.com 联系电话:0415-3789027 传真:0415-3789030 邮编:118001
  • 学校简介辽宁警察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公安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全省公安司法机关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培训在职民警的双重历史重任。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前身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创建于1960年,1985年建立大专,1995年开始独立试办本科专业。建校以来,已经为全省公安、司法等系统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警务专门人才。学院以公安司法机关的改革需要和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警务实战技能,已成为公安教育训练的主阵地,公安司法人才的主渠道,在维护辽宁社会稳定、建设法治辽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平路,校园占地59万平方米,分院位于鞍山市铁东区千山中路,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学院设置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公安视听技术、犯罪学、监狱学10个公安司法类本科专业,交通管理、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2个普通类专业。目前,我院网络安全与执法、治安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有教职工编制580人,其中正高级49人,副高级12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22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335人。学院坚持政治建校、特色立校、创新兴校、改革强校,形成了鲜明的公安办学特色,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学院已建成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公安部外警培训基地、公安部训练科技应用研发中心、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中国民航空中警察训练基地、辽宁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建设了“忠诚课堂”“行走课堂”等“十大思政金课”以及“雷锋文化研究会”“特警方队”“警歌嘹亮合唱团”等“十大特色团队”。已有38门课程实施了实战化教学改革,87门课程实施了实战化考试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被评为“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院校,自主研发的“警务实战模拟训练系统”等项目已在全国公安机关得到广泛应用,完成科技部、公安部重点科技研究计划、应用创新项目20多项,“入警训练培训服务”管理模式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连续两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学院均获团体一等奖,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濒海而居,依山而建。辽宁警察学院以奋斗作桨、梦想为帆,肩负新使命、谱写新辉煌。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