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一本录取今日开始 提前批次录取已结束
2010-07-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晚,记者从省招办获悉,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提前批次录取结束,一本录取今日开始。录取现场信访接待室电话为:029-68899789,每日8:00至12:00和15:00至18:00有人值班。

  体能面试合格太少 公安专科生源不足

  今年提前批次仍采取梯度志愿的投档录取,至昨日21时30分截稿时为止,除体育、艺术类和空军招飞录取尚未结束,其他院校都已基本完成录取。文、理科共录取新生3854人,比原计划超录58人。其中国防生491人、军校1002人、公安院校308人、免费医学定向专业270人、其他院校1783人。

  参加提前批次录取的公安专科院校由于体能测试与面试体检合格人数太少,导致生源严重不足,难以完成录取任务。

  167所一本院校 计划招生28410人

  一本录取今日正式开始。今年共167所院校在陕参加一批本科招生录取,招生计划为28410人,其中文史类4648人,理工类23762人。今年我省从一批本科开始,文、理科各批次(包括征集志愿)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在录取过程中继续坚持“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省招办将继续实施“阳光工程”。

  省招办发送高考短信所使用的特殊服务号码,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均为:10639000。

  到目前为止,军队、公安院校和国防生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录取现场之外任何还在以“军校招生”等名义蛊惑考生和家长的行为,毫无疑问属于非法诈骗活动,请考生和家长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谨防上当。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历史概况】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陕铁院)创办于1973年,前身是铁道部渭南铁路工程学校,位于陕西省渭南市。2002年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改制升格为高职学院。学校先后经历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省级示范校、国家骨干院校、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新校区建设等重大项目,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学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全国高职诊改试点复核“有效”院校、教育部“ 百千万交流计划 ”中方项目院校。学校因铁路而建、倚铁路而长,坚持铁路特色办学,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余名,是我国铁路和城轨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临渭、高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68亩,建筑面积4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亿元,学生规模17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18亿元,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室)133个、校外实训基地315个,其中测绘教学实训基地占地349亩,高铁、隧道、房建等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全国领先。两校区均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文体中心、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齐全先进。学生食堂被教育厅授予“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称号,学生公寓实行标准化管理,多次荣获“陕西高校学生公寓先进集体”称号。【标志成果】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1个、教育部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制定专业国家教学标准4个,编写国家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15部,国家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主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1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院部专业】 学校专业以铁路工程类为主干,以铁道运营管理及轨道装备制造为两翼,培养高铁、城轨、公路、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铁成(创新)学院、萨马拉交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个特色学院,高铁工程学院、测绘与检测学院、城轨工程学院、道桥与建筑学院、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铁道运输学院、铁道动力学院、铁道装备制造学院8个二级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设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物流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机车等4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高级职称以上19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92%以上。有全国优秀或先进教师5人、全国行业名师4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陕西三秦工匠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32名教师在全国行指委、教指委担任职务。近五年,教师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24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竞赛成绩排行榜中位居41位。【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紧抓学生专业技能。近五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测绘赛项一等奖;获得第三届高速铁路精测精调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4年获得铁路类信号大赛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生获奖总成绩位居全国铁路院校前列。在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文体竞技比赛中多次获得省级冠军,并代表陕西参加国赛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男团季军、第六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乒乓球锦标赛季军、中国高等职业院校DMS冠军杯健身健美锦标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优秀毕业生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中省主流媒体报道,涌现出了最美奋斗者、全国双百人物、全国劳模窦铁成,全路铁路工务(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冠军张戈亮,“两省劳模”唐昭平(福建、江西)和贺琪(陕西、新疆)等一批先进典型。八年7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招生就业】 学校就业畅,招生旺,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单独招生报考率、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均位居省属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是全国工程局招聘的首选学校、18家铁路局集团招聘的指定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95%以上,第三方西安交大高校研究中心发布全省高职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学校就业质量获评A+,平均月收入位居省属高职第一。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7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薪酬待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00余元。据《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平均月薪达5124元,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八位、陕西省高职院校首位。【国际合作】 学校是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欧亚交通大学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联盟、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等成员单位。立项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1项。与俄罗斯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创办萨马拉交通学院,办学规模1200人。主动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承担肯尼亚蒙内铁路员工培训,三年培训5.1万人日,培训质量得到肯方高度赞誉。“引进来”为菲律宾国家铁路局及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开展铁路技术培训。每年选派师生赴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境)外研修学习。【校企合作】 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300余家企业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和人才供求关系,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先后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133个,联合培养学生6532人。与中铁一局等5家央企单位共建“轨道交通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基地”“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基地”“省级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验室”和“城市轨道交通新材料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率先在全国成立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近五年,已为中国中铁马来西亚公司、中铁一局等30余家企业开展BIM技术服务,合同总额达5000余万元,BIM技术成果获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学校被评为“推动陕西省BIM发展先进单位”。【主要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特别奖”“全国首批技能鉴定站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官微年度十强”“国际影响力50强”“育人成效50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创新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等国家级荣誉70余项,以及“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120余项。八次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国家级校园文化成果奖。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五次在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党委连续四次获得高校先进校级党委。【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示范、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优质高职院校。中长期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铁路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院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占地面积54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实验实训条件在同类学校中领先。大型图书中心、体育场、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室集群、信息化公寓,结合现代科技新发展,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校园将引领学院向国际化大学标准迈进。 学院传承西安理工大学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包装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财务管理、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审计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按国家规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学院秉承西安理工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教育教学,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加大了实践环节,大幅度提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严格教育教学督导环节,有力地保障了教学质量。学院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法,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就业综合竞争力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每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线人数达到在校生的13%,达到参加考研人数的51%。学院秉承了西安理工大学多年的文化积淀,共享理工大学优质教学资源,一大批理工大学著名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担任各学科和专业的建设负责人,一线教学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70%以上。学院目前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五项年度奖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在我校设立的“万信励志奖学金”、“理工晶科励志奖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为品学兼优和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各种奖励和资助。学院现有30余个院级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完整大学生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与当地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多个经济开发区的数十家企业签署校企就业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就业基地建设合作,为我院学生就业开辟了广阔的新途径,学院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学院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学院正在为实现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独立本科院校中具有示范性、推广性、辐射性的高校。
  • 学校简介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创建于1957年,西安技师学院创建于1954年,两校一体,共同隶属于中央企业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唯一以输配电装备产业为主业的集科研、开发、制造、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学院依托中国西电集团,面向社会,现己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学院专洼服务于输配电装备制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优秀品质与职业技能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学院主校区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咸大道东段,总占地面积230余亩,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教职工260余人,目前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建有智能制造、高压电器、自动控制、智慧物业、汽车维修等校内专业实训基地(教室)80余个,教学实训设备3000余台套。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校企高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中95%以上就业于陕西省各企事业单位,许多毕业生己经成为企业的技术技能骨干或中高层管理人员。其中,不乏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以及西安市劳动模范、省市技术能手、西安工匠等高技能领军人才及优秀代表。多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机械行业骨千职业院校、陕西省改革开放三十年-陕西职业教育成就奖、陕西省及西安市技工教育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业训练院(试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项目中国训练基地、陕西省职业技能培训竞赛基地等。
  •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碑林区
    学校简介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学校坚持“求实学,务实业”办学宗旨,强调“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学问、创一等事业、成一等人才”办学目标。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抗战时期,学校移至租界,内迁重庆,坚持沪渝两地办学,为抵御外侮,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师生积极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争,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是“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单位,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A类建设高校,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是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设有27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在编教工6538人,其中专任教师3729人。师资队伍中有两院院士4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29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1名。 现有学生48082名,其中本科生21141名,研究生26941名。本科专业9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148个。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学校16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4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一。 建校120余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的优秀品格,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张元济、蔡元培、蔡锷、黄炎培、邹韬奋、陆定一、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江泽民、黄旭华、侯宗濂等,为校友中的杰出代表。 西迁以来培养了林宗虎、蔡睿贤、曹春晓、蒋新松、李鹤林、叶尚福、李佩成、姚穆、陈国良、雷清泉、熊有伦、涂铭旌、李伯虎、苏君红、孙九林、陈桂林、程时杰、孙才新、韩启德、谭铁牛、丛斌、郝跃、陈政清、江松、房建成、王华明、汤广福、郭万林、吴宜灿、罗琦、严新平等43位两院院士;高华健、锁志刚、姜晶、刘奕路、梁平、陈掌星等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等海外院士。 迁校65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8万余各类人才。2020年在中西部工作毕业生比例已达55%以上,为国家的西部发展战略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声誉,涌现了杨嘉墀、陈惠波、温熙森、肖胜利、马德秀、雷菊芳、崔殿国、孙来燕、张国宝、贾全喜、王珏、连维良、温枢刚、汪建平、辛保安、江小涓、蒲忠杰、于杰、何金碧、张月娥、桂生悦、卢雷、张雅林、葛红林、赵欢、仇建平、梁海山、冯兴亚、周鸿祎、陈曦、刘光斌、郑海涛、路一鸣、樊登、刘烈宏、张冬辰、王东峰、刘奇、郭文珺、景海鹏、陈冬、薛莹、张新等一批知名校友。 学校落实“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2006年,实行了“书院制”,书院、学院“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2017年,学校成立本科生院,落实“校-院-系”三级教学责任,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贯通、教书和育人统筹协调”的本科生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从1985年开始,先后创办“少年班”“钱学森试验班”“侯宗濂试验班”“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试验班”“人工智能试验班”等,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把钱学森精神和智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备受学生和家长好评。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8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50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9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迁校以来,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产生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2000年至今,主持“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832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的文科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37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中央编译局等共建17个高端智库,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纳应用。 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67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九州名家”“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新港报告”“创源论坛”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历年来,交大学子在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世界大学生赛艇锦标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与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国际国内大赛中屡获佳绩。 国际交往广泛。2000年至今,已邀请25位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更高达2万余人;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2.8万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逾32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现有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48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图书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794平方米,阅览座位3604余席;累计藏书576万册(件),中外文报刊10175种,中外文现刊1307种。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132个平台约72个子库;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5.9万余种,中西文电子图书175.9万余种。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在4个领域上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基地,将服务学科交叉、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科学研究,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 领衔成立的“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吸引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大学加盟,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智库和研究平台,致力于为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服务。 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希望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期间,赴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亲切会见了14位西迁老教授,并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对西迁精神的核心、精髓等进行深刻阐释,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进。 校 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办学定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西迁精神: 内涵: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核心:爱国主义 精髓: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使 命: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传播知识,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愿 景:把学校建成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文化影响广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 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具有国家计划内统招资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秉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办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以职业群为导向,产教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全新教育体系,重点致力于培养健康产业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学院下设健康管理学院、慢病医学院、康养学院、养生学院、Cloudera大数据学院、航空信息学院、智能技术学院、新能源交通学院、新媒体商学院、生态建筑学院、计算机学院、新丝路国际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有30多个专业方向。学院位于风景秀丽,交通便捷,文化氛围浓郁的西安市南郊大学城。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相邻。三星科技产业园、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和万亩现代农业园举目相望。校区占地面积580亩,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投资6.2亿元人民币,投入近3亿元人民币建设专业实训基地,有上百个实训工作室,并配置新型智能化设施设备。教学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信息中心,智能化图书馆,国际交流中心,孝悌文化体验馆,标准化运动场,庆典广场,休闲景观区,生活服务中心等教学,实训,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实现以毕业生就业市场为导向,学生入学即就业、毕业能择业的办学目标,学院组织教育、企业、人才市场多方专家,分析研究人才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论证学院的办学特色定位。“中国梦,我的梦”。为实现莘莘学子的幸福梦想,使人人都有出彩机会,学院实施战略调整,专注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以“就业即是质量”的理念,定位改革红利释放点,经济发展朝阳产业的职业空间,打造培育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走以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塑造品牌,以鲜明特色凝聚核心竞争力的办学之路。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