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省2011年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工作稳步推进
2008-12-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省高招委、省教育厅统一部署下,省高招办结合我省教育实际,本着“平稳过渡,稳中求进,有所创新”的原则,制定符合素质教育方向、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具有江西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

根据新高考方案制定工作计划,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工作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省高考改革工作。同时,还成立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课题研究组,聘请高校、中学、教研部门等各方面的专家为我省高考改革工作建言献策。9月17日,省高招办组织召开了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工作研讨会,拉开了我省高考改革工作的序幕。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南在会上对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二阶段,赴兄弟省市考察学习阶段。

9—10月,省高招办组织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及普通高考改革课题研究组成员赴部分已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省(市、区)进行考察学习。目的是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制定和实施新课程高考方案的成功经验。通过对各省(市、区)新课程高考方案的考察学习,随行专家结合我省教育实际,对如何制定我省新课程高考方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第三阶段,赴我省部分设区市调研阶段。

11月,省高招办唐南副主任带领普通高考改革课题研究组成员及省高招办相关人员赴我省部分设区市进行调研,充分听取民意,广泛征集一线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奠定群众基础。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抚州一中等13所学校,与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学校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及中学教师进行了座谈讨论,并对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的主要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50余份。

第四阶段,方案草拟阶段。

11—12月,省高招办拟组织有关专家开始《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草拟工作。在立足我省教育实际,充分借鉴兄弟省(市、区)成功经验,综合调研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反复研讨,充分论证,完成我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的草拟工作。

第五阶段,进一步征求意见阶段。

12月底,拟将《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报请省高招委、省教育厅批示,之后向全社会公布。公布后,进一步征求意见,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再经省高招委、省教育厅批示后报教育部核准备案。

热门院校

  •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萍乡市安源区
    学校简介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坐落于素有“赣西明珠”“湘赣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萍乡市。萍乡自古崇文重教,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赣西文化堡垒”的美誉。萍乡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中国近代工业、工人运动发祥地——安源,著称于世;云中草原、户外天堂风景区——武功山,名扬天下。学院位于萍乡市武功山中大道333号,距长沙黄花机场仅120公里,距高铁站和高速路口仅1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学院按照“特色校园、山水校园、智慧校园、百年校园”概念规划建设,是江西省唯一一所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高等院校。校园环境优美,湖光山色,绿树成荫,碧瓦红墙,楼林掩映。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21.82万平方米,建有高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十多个球类运动场。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7000余万元,有国内最先进的医学教育实验实训室,其中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体检中心、VR/AR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训场馆一应俱全,远程医学教学系统可与南昌大学二附院、萍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实时视频连线教学。馆藏图书36.8万册,建有数字图书系统、电子阅览系统、期刊资源系统等各种数字应用资源。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已初步建设完成以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校园无线WiFi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多媒体数字教学系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为基础应用,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一体化环境的智慧校园。学院加快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把握育人核心关键,致力于打造“医香、书香、药香”三香校园,全面加强医学生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人文精神;坚持文化强校,与市文联签订战略合作“文艺进高校”活动,承办了市“世界读书日”活动及“书香萍乡”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引导师生进入“全民阅读”时代;着力将中药文化根植于校园,继续丰富校园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加大药用植物在校园绿化中的应用,达到美化校园、科普教育、宣传中华民族瑰宝的效果,在校内药用植物园,师生积极参与药园丹参、苍术等中药材栽培,校内药香、医香、书香氛围浓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69人,专任教师275人,其中正高、副高职称7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02人。2020-2021年,教师在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国家级三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1个,省级三等奖2个;各类技能比赛个人及团体获国家级、省级17个,在指导学生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国家级、省级13个,学生23人次在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近4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SCI3篇,核心期刊10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3项,省市级课题结项59项,立项各类课题共计142项,其中《骆驼蓬草喹唑啉类生物碱抗阿尔茨海默症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课题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学院设有护理学院、药学院、临床医学院、康养管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学督导办公室、图文信息管理中心、图书馆、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健康管理、智能医疗装备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为国控专业。学院有广泛的国内、国际实习就业渠道,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20个。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3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上海浦东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中医院、南昌大学一附院、南昌大学二附院、萍乡市人民医院、扬子江药业、江中药业、江西汇仁堂药业、深圳和顺堂、广东伊丽汇集团、浙江静博士集团、江西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江西昌盛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扶阳堂、美年大健康等知名医院和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合作关系,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就业提供强劲保障。学院荣获了“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江西省红十字博爱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本着“厚德、精业、仁爱、笃行”的校训精神,立足赣西,服务全省,辐射全国,培养服务“健康中国”、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实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努力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赣州市章贡区
    学校简介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19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赣州市政府直属综合性高职院校,管理赣州农业学校和江西赣州技师学院两所学校。赣州农业学校创办于1915年,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9年,在第五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强》活动中被评选为“全国中职50强”学校。江西赣州技师学院创办于1986年,是我省创建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技工院校,是赣州市唯一一所技师学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职教工作先进单位”,现已进入全国技工院校第一方阵。2022年4月,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赣州职业技术学院、赣州农业学校、江西赣州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三校融合发展,按照“三个机构、一套人马”管理体制组建新的管理机构。一流的办学条件。学院现有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校区和沙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30余亩(其中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校区占地面积860余亩,沙石校区占地面积170余亩),在校学生16000余人。现有9大系部30个高职专业和45个技师、预备技师、高技及中职专业,建有校内外实验(训)室223间,图书藏书47万册,电子期刊8000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亿元。强大的师资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656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06人,硕士以上198人,“双师型”教师107人,高级技师5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省级高层次人才8人。有省级以上大(名)师工作室3个,市级“大师工作坊”16个。有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和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32人、江西省科技特派团成员7人。较高的培养质量。学院遵循“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中心工作,近三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师生共获得各类奖项1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余项。丰硕的办学成果。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成效明显。近三年来,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立项80余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50余部,拥有专利40余项,先后有30余名教师被聘为省市级各类专家,180余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西选拔赛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集训基地、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江西省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1+X联盟牵头院校、赣州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基地、赣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落户学院;学院还当选为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和第三届广东宠物行业职业教育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央视新闻、学习强国、人民周刊、中国教育报、凤凰网、大江网、赣南日报等国家及省市级媒体对学院发展竞相报道。步履不停,奋斗不止;乘风破浪,未来可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委市政府“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及“1+5+N”产业布局,努力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区域化、区域职业教育产业化、产业职业教育集群化,与当地产业需求对接的新路子,致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职业院校的标杆,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赣州样板”。
  • 学校简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系一所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中国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江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学院座落在工人运动的发祥地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江西萍乡,拥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学院前身为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创办于1922年1月,老一辈革命家李立三任第一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恢复了工人补习学校,大力开办了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学院虽数易校址,经过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萍乡分校、工人技校、七•二一工人大学、萍乡煤矿职工大学的变迁,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学院占地总面积410亩,教学仪器设备价值5000余万元、馆藏图书52万册。设有能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工程系、思政基础部等教学系部,拥有24个大专专业,8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现有专任教师179人,其中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101人,初级职称43人,有108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办学特色,形成了 “以终身教育为目标、职业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学院以工科为主、兼顾文理,现有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设立的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基地、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安全培训中心以及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等多个基地,为广大学子取得各专业国家级技能等级证和从业资格打造了良好的平台,是就业、培训等方面皆具雄厚实力的院校。求实创新、扬帆远航,在新时代的奋进中,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承扬传统,开拓新天。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将始终肩负培育国家金蓝领人才、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现代职业教育大学继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理想融会的新篇章!
  • 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市青山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农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学校原为水利部直属高校,2008年实现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1978年恢复办学,历经江西省水利水电学校大专部、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江西水利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4年更名为南昌工程学院,2005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先后被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被总参谋部、教育部批准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成为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0年以来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学校开启“更名升大”奋斗新征程。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学校拥有瑶湖和彭家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46.9亩,校舍建筑面积69.4万平方米,另外在金溪县建有面积达1000亩的科教基地。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士官学院和瑶湖学院等17个教学院(部),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合作培养本科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69人、留学生15人。学校拥有水利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土木水利、林业、机械、能源动力、电子信息、工商管理、应用统计、出版、艺术、翻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57个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计划”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6个(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5个、省“卓越农林计划”专业1个)、国际合作教育专业2个、一本批次招生专业7个。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43.2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9.38%。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二级教授9人,全国水利高等院校水利类专业带头人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省级人才100余人。聘请1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柔性引进杰出人才8人。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140万册,各种中外文数字资源库9个。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近五年,学生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等国家级奖励492项。建校60多年来,学校面向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13万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社会和水利电力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赢得良好社会声誉。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36个,其中国家级科技平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学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江西省电子学会挂靠我校。《南昌工程学院学报》在全国工程类院校学报中排名靠前。学校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建设团队4个。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96项、省部级项目908项,累计科研经费4.7亿元;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92项;发表学术论文3187篇,其中SCI/EI类检索论文507篇;获省政府科技奖12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省教学成果奖励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2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学校先后承办首届国际水土保持青年论坛、第三届全球森林生态经济论坛、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珍贵树种学术研讨会、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学术年会等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响应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浙赣粤大运河工程,积极参与特高压入赣工程,在水工程安全、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智能电网等领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推广,社会服务经费达8000余万元;推动樟树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在江西、广西、云南等地推广种植,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积极参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对口支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与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厅、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更名升大”奋斗目标,秉承“自强不息、格物致知”的校训,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着力深化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水利电力特色大学建设,谱写南昌工程学院发展新篇章。
  • 学校简介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南昌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毗邻“山势嵯峨,层峦叠翠,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的梅岭风景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生活、交通极为便利。学院立足南昌,辐射江西,坚持立德树人,传承红色文化,重点打造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健康技术、中医药健康四大专业群,力争建成一所办学目标明确、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健康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人,博士、硕士以上教师61人,双师型教师63人;校园总面积567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拥有实验大楼、图书馆大楼、音乐大楼、学生公寓等现代化楼群;学院根据学科和专业大类设置“四系三部”,四系——中医康复系、护理系、健康技术系、中医药健康系,三部——思想政治部、公共文化部、基础医学部;目前主要设置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和药学等5个精品专业。学院的校外实习教学基地50余个,配备了1所二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特色育人模式和完善的产教研合作育人机制,坚持主动入市、引企入校、校企联姻等协同育人,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使毕业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