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第二批本科计划招生45544人 省内设区市院校缺额较多
2012-07-2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大江网讯 记者朱正、实习生王琼报道:7月24日,大江网记者从江西省2012年普通院校招生录取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江西高招第二批本科招生计划总数为45544名。在第二批本科录取中,外省院校多按105%比例投档,本省院校投档比例均为100%。据统计,京津沪以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生源优势明显。考生将于7月27日进行二本网上征集志愿,届时,大江网将及时公布该批次缺额信息,请广大网友予以关注。

  第二批本科招生总计划为45544名

  第二批本科院校总的招生计划数为45544名,其中外省院校计划数12297名,本省院校计划数33247名。

  二本批次外省院校只有文、理两大类招生计划,其中文史类3340名,理工类8957名;本省院校则有文、理、艺、体四大类,其中文史类9208名,理工类22001名,艺术类1009名,体育类1029名。

  第一批本科完成招生计划101%

  此外,大江网记者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还了解到,第一批本科院校的录取工作于昨天顺利结束,一本批次共录取考生23978名,完成招生计划数101%,其中录取:文史类4145名,理工类19833名。

  外省院校多按105%比例投档 本省院校投档比例均为100%

  今年江西省第二批本科院校继续实行平行志愿,为确保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顺利实施,7月22—23日先后进行了3次模拟投档,测算各院校的生源投档情况。第一次测算按各高校原始计划的100%和105%同时进行(本省院校均按100%进行),后两次测算均按高校上传的比例进行,各高校在每次下载测算数据3小时后反馈下次测算投档比例和计划增加数。

  在7月24日的正式投档中,是根据各高校最终确定的调档比例向他们提供考生电子档案。外省多数院校按照招生计划数的105%的比例投档,本省院校的投档比例均为100%。

  京津沪等发达省份生源优势明显

  从缺额情况来看,北京、上海、天津大都市以及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的院校生源优势明显,投档线超过一本线的院校大都集中在以上地区。

  西部边远地区以及内陆中小城市的院校生源相对欠缺,民办院校缺额较多。

  省内设区市院校缺额较多

  此外,江西本省院校生源质量进一步好转。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院校生源充足。

  除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外,其他院校的软件学院均有缺额,大部分地处设区市的院校,缺额比较多。

  二本批次艺术体育类均为本省院校

  另外,列入二本批次录取的艺术、体育类均为本省院校,除音乐类仍然按照梯度志愿投档外,美术类和体育类均实行平行志愿,其中美术类是在达到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线和本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依据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和招生计划数1:1比例向学校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

  专业分相同时,按文化成绩总分排序,文化成绩总分也相同时,按考生文化成绩排位排序(考生文化成绩排位执行文科成绩排位顺序)。

  7月27日进行二本网上征集志愿

  二本平行志愿录取后的缺额院校及名额将于7月27日公布,凡是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在当天上午8:00至下午6:00进行网上填报征集志愿。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置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所在地江西省鹰潭市,是华东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被誉为“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历史沿革学校以江西师大鹰潭学院为基础创办。2001年5月经鹰潭市委常委会研究,鹰潭师范学校与鹰潭教育学院筹建处(与“江西师大鹰潭专科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实质合并,成立江西师大鹰潭分院委员会。鹰潭师范学校前身为1960年创办的上清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鹰潭师范学校。江西师大鹰潭学院由江西师大鹰潭分院更名而来。1987年6月经省教委批复,同意举办江西师大鹰潭专科班;1988年3月经省教委批准,同意筹建鹰潭教育学院。1994年经省教委同意,江西师大鹰潭专科班更名为江西师大鹰潭专科部,2001年4月更名为江西师大鹰潭分院,2001年11月再次更名为江西师大鹰潭学院。2002年4月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后,与江西师大鹰潭学院合署办学。2015年2月,在江西师大鹰潭学院基础上设置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定位学校以培养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基本定位,服务区域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特色产业发展,培养适需对口人才,是江西省师资培养基地之一和江西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质校”。办学目标学校秉承“自强、厚德”校训,弘扬“仁、智 、信”校风,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对标对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努力在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上“勇争先”。专业建设学校现设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护理与视光学院、物联网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教师教育专业10个、职业教育专业24个。学前教育专业被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英语教育被认定为为“省级骨干专业”。建成5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被认定为国家第二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8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9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62余人,在职博士5人,在读博士15人,双师型教师89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2人。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250亩,建筑面积3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63.09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5万册。建有11个教学实训中心,200余个实验实训室。建有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早教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是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孵化基地、江西省普通话测试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工业机器人职业能力考试站”,是省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双职业资格能力考试站。人才培养建校以来,共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现有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1228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证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通过率。近五年,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获省级各类奖项200余项。科学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00余项,公开发表省级以上论文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专利授权150余项。学校现为“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海外汉字文化研究中实践基地”。学校现有鹰潭市物联网“学科带头人”1人,教师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1项,江西省高校第一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办学荣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人事管理先进单位”“江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学校育人体系完备。现设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557人。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1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在职教职工18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以上。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80人,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28人次。拥有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创新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共计18个。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鲜明。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1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智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9个。学校办学成就卓著。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5万余人,涌现出7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学校与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十三五”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2项。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率先在江西省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江西省抚州卫生学校。1986年改办为江西抚州中医学校;1998年更名为江西省中医药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和江西省唯一一所中医药类专科学校。学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抚州市人民政府主管。学校的教育形式以全日制专科教育为主,兼顾高、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适应中医药行业和康复保健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获批为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医流派(旴江医学)建设基地、江西省中医药文化传播地基地。现有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中医学、中药)、1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中药制剂实训基地)、1个省级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有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特色专业,有7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共享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1个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优势特色专业。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学生在各类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二、三等奖共12项,获各级单项奖项70余项。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员工485人。专兼职教师总数为315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51人;双师型教师86人。现有国家级名老中医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政府津贴专家3人、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4人、江西省名中医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学校现有在校学生9697人,开设了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医学美容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学、护理、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等13个高职(专科)专业,形成了中医学、中药、护理、康复保健四大专业群。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2017-2018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发展年活动先进集体、江西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安全稳定先进单位、2010—2013年度全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优秀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以传承和弘扬“旴江医学”和“建昌帮传统炮制技术”为己任,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 学校简介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素有“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美誉的景德镇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1月,2010年被确立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被确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7年被确立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确立为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408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设有6个教学学院(部);有32个全日制大专专业和5个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备选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牵头的陶瓷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博士1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另有柔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24人,聘请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10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轻工系统“大国工匠”2人、二级教授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以及省级其他各类人才20余人,省教学团队3个。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4个,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3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5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江西省新材料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成立了陶瓷职业教育集团,聚集全国陶瓷主产区企业和产业关联企业联合开展职业人才培养。先后与江西井冈山等8个市县开展校地合作,与北汽集团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5个规模企业共建校企特色学院,与6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常态化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聘请50余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大师、20余名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和非遗教学。学生在校的德技并修,在专升本、事业单位等招考中考取率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率多年保持良好水平,多次获评江西省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成果展、社团文化艺术节、陶瓷文化周、动漫艺术节、心理健康月活动、大学生思想文化活动日等。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近三年在德国IF设计大奖、德国红点奖、意大利A-设计金奖、法国国际海报设计金奖、美国IDA国际设计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职业院校陶瓷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先后荣获集体和个人奖项多达200余项,充分展示了学校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独特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经常有来自国外专家学者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到学校进行陶瓷研学、陶艺体验、学术交流、创作设计等。学校常态化选派教师到国外开展讲学及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增进中外艺术家的联谊与中外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桥梁。目前,学校已获得外国留学生招录资格,国际化办学正在加速推进。当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厚德树人,强技立身”的校训,抓住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重大机遇期,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行业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转变为学院“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 学校简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培训职业教育教师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估专家也对学校扎实的教学工作、明显的办学成效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江西省管高校。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学科专业 学校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体育学],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药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会计硕士)。拥有ESI世界排名前1%学科1个(化学),江西省十四五“双一流”立项建设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江西省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现有65个本科专业招生,涉及有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13个本科专业实现一本招生。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江西省一流专业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类、课程思政师范类等课程102项,获批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国家级或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76项(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双师型”电子信息类职教师资培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5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项目12项。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人1738人;其中专任教师145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7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96人。享受国家级、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大国·工匠、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双千计划”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江西省金牌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金牌青年教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各级各类优秀人才241人次。办学条件 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59.18亩,校舍建筑面积70.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994.09万元,纸质图书274.6万册。建有校内教学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9个。其中,文科综合、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及金工实训中心等4个为校级基础实验实训中心,电子电工、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及旅游管理教学实训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 共培养了13.3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校生规模2.8万余人,其中专科生831人、本科生26156人、研究生2118人。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研究生及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121项,2021年我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260位。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学校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学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连续六年位于江西省前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热度高涨,每年学生参与数都超过总学生数一半以上。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1金8银22铜,两次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全国先进集体;在全省大赛中获17金27银24铜,连续6年获评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先进集体和优秀组织奖,连年排名江西省高校前列。获评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众创空间”。41个专业参加江西省第一轮(2015—2018)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的专业4个、第二的专业6个、第三的专业9个、第四的专业10个,排名前四的专业占到71%。科学研究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中心(实验室)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委级和省级科研项目1002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35项;获批发明专利131项。学校编辑出版《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三种学术期刊。《职教论坛》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2008、2011、2014、2017版、2020版)、2020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入选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2017版、2020版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9年入选中国社科院期刊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案例选编》,2021年获得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荣誉,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刊物之一。《职教论坛》“继续教育”栏目2020年分别荣获“江西省2020年度期刊优秀栏目”,华东地区“优秀栏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为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栏目2018年荣获第五届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地方文化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职教基地 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截止2022年4月底,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117期,培训职教师资12532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访学和学术交流。积极推进国际中文教育与人文交流,2016年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每年开展“汉语桥”夏令营来华交流学习和在线人文交流活动。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进修汉语、攻读本科及硕士学位。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按照“十四五”时期“一个核心任务、两大趋势、三大建设、四大提升行动、五个更显色”的发展思路,即围绕突破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这一核心任务,把握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建设两大趋势,推进学科水平上台阶、教师教育出特色、资源配置更优化三大建设,实施交叉融合、创新培育、强化团队、探索引领四大提升行动,促进人才培养更显师范本色、科学研究更显应用特色、社会服务更显教育担当角色、文化传承创新更显红色基因底色、对外交流合作更显双向开放成色,开启具有鲜明职教特色、引领全国一流职教师资培养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新征程,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再作新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