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2023-06-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批次 填报时间 备注
集中填报 网上填报提前批本科军事类院校志愿 6月24日9时-6月25日17时 填报期间,允许对当次填报志愿修改1次
网上填报提前批非军事类本科(含公安、消防、司法、飞行、航海、小语种、马列理论、定向招生、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综合评价录取、须政考面试的国家专项计划等)、第一批本科(含高校专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等)、第二批本科(含国家专项、预科)、提前批高职(专科,含定向培养军士生等)、(高职)专科,艺术体育类各批次、三校生本科及高职院校志愿 6月29日9时-7月2日17时
征集志愿
填报
提前批本科文理(含定向)网上征集志愿 7月11日9时-15时 提交后,不允许修改
艺术类提前批本科单志愿征集志愿 7月14日9时--15时
艺术类本科平行志愿征集(含苏区专项),第一批本科文理(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体育类网上征集志愿 7月21日9时-15时
第一批本科文理(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 7月23日9时-15时
艺术类本科单志愿(含三校生艺术类本科),第二批本科文理类(含国家专项、预科)、体育类,三校生文理类、艺术类本科网上征集志愿 7月29日9时-15时
第二批本科文理类(含国家专项、预科)、体育类,三校生文理类本科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 7月31日9时-15时
提前批高职(专科),三校生高职艺术类网上征集志愿 8月3日9时-15时
高职(专科)、三校生文理类高职网上征集志愿 8月8日9时-15时
高职(专科)、三校生文理类高职第2次网上征集志愿 8月10日9时-15时
凡在上述时间未填报或未准确提交的,均认定为自动放弃该次志愿填报。

热门院校

  • 赣南科技学院赣州市章贡区
    学校简介赣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赣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理工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赣州市。学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学宜教,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校园占地807.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9.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6.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257.4万元;有建成校内专业实验室118个,教学用计算机3000多台,图书馆藏书87.6万册;各个教学区域以及配套校舍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学校现开设涵盖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聚焦行业和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以工为主,多学科相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3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形成了矿业冶金类、机械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土木类、电子商务类、人文艺术类等六大专业集群,打造了工程实训中心、信息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商科实训中心等四大公共实验实训平台,以及智能互联实验室、移动通信综合实验室、赣南客家文化数字化研究院、BIM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力促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学生参加国际国内数学建模、互联网+创新创业、金相技能、广告艺术、电子电脑科技等各级各类赛事成绩喜人,多次与“双一流”高校同台竞技,近年获国际奖项20余人次、国家级奖项600余人次。在由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Cuaa.Net)最新发布2021江西省一流专业排名中,学校在江西省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位列第七。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工作组发布2020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2016-2020年全国同类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17名,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68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30余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25%以上;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教师16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10余人;教师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2021年,学校获批5个赣州市重点实验室计划,1个市技术创新中心计划。近五年,学校教师发表高质量教研论文120余篇,出版著作及教材50余部,教师在我省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近30项。近十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或教材近百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余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横向课题近百项,到账经费2300多万元、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学校聚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办学20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3.2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众多校友已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所蕴含的“三实”(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品质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将推进国际化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及师生短期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学校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了包含硕士、本科、非学历3+1、交换生留学在内的多种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一批国外高校建立了交流关系,为开展更广泛合作打下了基础。此外,学院积极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海外带薪实习、互惠生、带薪短期工作等合作项目,范围覆盖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和新西兰等国家。“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立足赣南这片红色沃土,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地方重大需求和引领社会发展为导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赣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推动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着力为赣南苏区振兴、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的强力支撑。校 址: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客家大道156号邮 编:341000网 址:http://www.gnust.edu.cn电 话:0797-8312603/0797-8312688传 真:0797-8312691
  • 赣南师范大学赣州市章贡区
    学校简介赣南师范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享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等美誉的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更名为赣南师范学院,升格为省属本科师范院校;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12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评价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 学校现有黄金、章贡、白塔(大学科技园)3个校区,占地近2300亩,校舍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8万余册。设有18个教学单位、1所独立学院、1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1所附属幼儿园,有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一批省一流专业、省品牌专业、省特色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18个本科专业列入一本批次招生,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全职引进和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柔性引进了一批学科学术领军人才,其中“双聘”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30余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了“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个人”“江西省劳动模范”“江西省模范教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批先进典型。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荣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有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获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国家一流(精品)课程、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等多项,形成了以教师教育和文理学科为特色、文理管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17万余名毕业生。近五年,在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屡获大奖,其中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团体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一等奖、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以及伦敦残奥会金牌、田径亚青赛银牌、全国田径锦标赛金牌等全国性奖励200余人次;连续11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在研究生、教师、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各类招考中考取率稳步提升。一批校友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荣誉称号。 学校有2个省双一流潜力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建设高校。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服务平台和21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在苏区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脐橙工程技术、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家具设计、竹基新材料等研究服务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依托江西省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国学研究院和“教授博士服务团”等平台,积极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泰国等10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承建了我国在西非的首个孔子学院——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并获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受国家汉办委派赴亚、非、欧、美等四大洲11个国家的18所孔子学院开展文艺巡演活动。获批建立了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新加坡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江西省首个教育部音乐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近三年招收了来自2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近200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传统,培育形成了“崇德、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以“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基本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文化。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并蝉联这一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发扬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争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总抓手,争创一流、进位赶超,深入实施品牌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四大战略,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区域领先、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奋发努力。
  • 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节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筹办)等一批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历史悠久。作为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南昌师范学院从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出发,六易校名、十迁校址、几更体制,走过了艰难坎坷而卓有成效的办学历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教育学院,新中国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1981年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全国教育学院会议,会后颁布《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30号)。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奠定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师资水平高。建校以来,在逻辑史、书院史、学校管理心理学、古籍整理、训诂学、拓扑学、语文教学论等学科领域涌现了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现有教职工808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0.3%、硕士博士占比68.9%。一大批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聘请欧阳自远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担任荣誉(客座、兼职)教授。大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承担《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意见》和每年《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蓝皮书)的起草等任务。特色鲜明。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以师资培养培训“起家”,以教师教育“兴业”,承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社会责任,肩负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重任,勇担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校训,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全校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比56%,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全省一流专业。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策应江西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战略,打造文旅融合类专业群,现有一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并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育人质量好。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种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建食育基地、共建中国食育研究院,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有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成立的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江西省文旅厅合作共建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与江西省文旅厅、南昌市政府、资溪、金溪、南昌经开区、泰和、南丰、萍乡、赣县区等地方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正邦集团、江西电信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建有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学生屡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等奖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11名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地方彩车最高奖项“华美奖”。师生获2019年教育部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奖数量两年蝉联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演出、受邀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巡演,“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参加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莅校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学校育人成效。培训优势显。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8个省、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培训效果年年获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员、专家的好评。自建校以来,学校集中培训中小幼教师、校(园)长13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中小学校长和教师400余万人次。学校培训过江西90%的中小学校长和80%的骨干教师,连续承担6期江西名校长培训工程。江西2400余名省级特级教师、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800余人在学校参加过集中培训,100%参加过学校远程培训。为江西中小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出重要贡献。社会影响大。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14.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在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的知名校友,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0余人,教授、博导、硕导,高级、特级等名优教师万余人,成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定位,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条件建设,促进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航空工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学校地处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市,现有洪都(东、西)、昌南两个校区。洪都校区位于我国第一架飞机、第一枚海防导弹诞生地——南昌市新溪桥洪都集团大院内,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昌南校区位于南昌市南郊银三角,毗邻风光秀丽的南昌翠林高尔夫花园。一校两区,优势互补。学校设有航空制造学院、航空信息与控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士官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建立了“三航一工”特色专业体系,开设专业30个,涵盖航空设备维修、机械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航空管理服务等职业门类。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指定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000余人。专兼职教师400余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资格的占教师总数的56%。40%以上的专任教师有在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经历和经验。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高校教学名师1人、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中航工业特级专家4人、飞行专家1人、省级首席技师3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2个,国家级“飞机钣铆大师工作室”和省级“飞机维修大师工作室”各1个。聘请航空企业科技专家、国家技能大师担任兼师和客座教授,使教学紧贴生产实际和工程前沿。中国工程院院士、强五飞机总设计师陆孝彭、K8飞机总设计师石屏先后担任过学校副校长、名誉院长。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校内建有32个实验实训室和1个飞机制造综合实训中心,依托航空企业办学优势,建有飞机装配与调试、飞机维修与维护、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数控加工、模具制造、航空物流、计算机技术、机电技术等20个企业实训基地以及面积达5400平方米的世界技能大赛飞机维修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为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其中在“高端装备制造综合技能竞赛”中荣获团队赛全国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一、二等奖,“机械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国际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赛”荣获优秀奖。2019年我校学生叶钟盛在世赛飞机维修项目为中国夺得首枚银牌,创该项目亚洲最好成绩;2020年学生熊岑辉在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以大比分的优势获得飞机维修项目江西省唯一金牌。建校65年来,学校始终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充分利用航空企业背景和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为航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被誉为“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自2007年至今,学校为部队培养士官生2751名。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由中央航空企业、航天企业、装备制造业及航空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组成的稳定的就业基地。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签约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质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2021年,学校将迈入高职教育发展快车道,未来总投资达26亿人民币建设以下项目:总占地面积1500亩的主体新校园;占地面积1000亩的南城实训基地(包括飞机维修实训基地、30米*1200米通用机场跑道);在南昌航空城建设南昌江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服务航空产业,服务地方经济。江航职院源于航空、依靠航空、服务航空,始终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军工、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航空特色与品牌已深入人心。江航职院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抢抓航空发展的黄金期,以培养航空产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把学校打造成一所独具航空特色、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    江西工程学院创始于1983年10月,历经新余无线电培训班、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院、江西渝州电子工业专修学院等办学阶段。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成为普通高职院校。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江西工程学院。2018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3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7.23万册,电子图书185万册。现有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28个实验中心含251个实验室,11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设以工学为主,涵盖工、文、经、管、艺、教6个学科门类的30个本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学生2052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2770人,留学生108人,专科生7642人,函授学生4362人,折合学生数20956.2人。专任教师998人,外聘教师143人,折合教师总数1069.5人。生师比为19.59: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08%;硕士及以上学位65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83%。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0人。    升本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1项;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1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547项;2019年以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中央引导专项资金项目1项;获江西省科技项目立项3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34项;从第一届起连续三届参加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展示和推介我校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为推进成果转化,扩大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做出了贡献。连续8年代表江西参展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2项产品获优秀产品奖,是江西省唯一的获奖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单位和江西省人民政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双促机制构建”项目试点单位。升本以来参加国家和省级技能竞赛获奖2370项,其中国家级竞赛奖236项、省级竞赛奖2134。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江西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    学校秉承“勤朴敏信”的校训,立德树人,造富于民,为国家培养了应用型人才20万余人,造就了数十位亿万富翁。毕业生中,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国平、中国算法芯片行业十大领军人物易海平、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多次上榜人物(2017年江西首富)孙清焕、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标杆李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公仆程广京等杰出校友。七位毕业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学校跻身2016年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100强,排76名(民办高校唯一进100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天工开物》创新品质和工匠精神,逐渐形成了“天工文化”育人特色和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抱石艺术学院直属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报道了学校办学事迹。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