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
2024-07-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有关普通高校,各设区市教育考试中心(考试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4〕2号)《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3〕10号)和《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赣教考字〔2024〕1号)、《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赣教考字〔2024〕2号)、《关于做好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赣教考字〔2024〕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以下简称“高招录取”)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录取地点

江西教育发展大厦。通讯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省教育考试院,邮编:330038。

二、录取批次和时间

(一)提前本科批次:7月10-18日(艺术类15日结束);

(二)本科批次:7月19-30日;

(三)提前高职(专科)批次:7月31日-8月3日;

(四)高职(专科)批次:8月4-11日。

三、网上录取联系方式

(略)

四、录取工作机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录取工作实行“学校负责、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分批次依次进行。

考生志愿是省教育考试院投档、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教育部和江西省有关规定,凡按志愿投档且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不得以“自愿放弃”为由要求退档;招生高校也不得以“考生自愿放弃”为由允许退档。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作出解释以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

五、关于平行志愿投档

江西省今年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包括:普通类(包括历史科目组、物理科目组,下同)的提前本科军事类、提前本科定向、本科(含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预科班)、提前高职(专科)定向培养军士生、高职(专科);艺术类的本科、高职(专科);体育类的本科、高职(专科);三校生类的本科、高职。

(一)普通类总分相同考生投档顺序

根据教育部有关数据管理要求,我省考生文化考试各科目单科成绩均按照四舍五入办法取整计分,并作为考生投档排序及录取的依据。

平行志愿投档时,只有总分相同且单科分数都相同时,才视为相同名次;否则总分相同名次并不相同。总分相同的考生投档时按以下规则排序:依次按考生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则同时投档(此排序是否作为录取依据,由高校根据招生章程确定),高校录取专业时应按照招生章程公布的有关规则执行。

平行志愿投档后,高校获得投档考生的志愿信息,只显示考生本次投档的志愿,不显示考生平行志愿填报的其他高校志愿信息。

(二)平行志愿投档规则

每个平行志愿栏只进行一轮投档,不进行后续投档。对高校未完成的计划进行网上征集志愿。

1.普通类

依据排序名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即按照各高校确定的计划执行数1:1比例,按考生高考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对考生所报高校志愿的顺序(1→2→3→…→最后一个)逐个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向该高校投档。

2.艺术类

按《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赣教考字〔2024〕2号)规定的投档规则执行。

3.体育类

对专业、文化分别达到对应批次专业合格线及文化控制线的考生,依据体育专业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按计划执行数1:1的比例投档。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总分(不分历史、物理组)排序;文化成绩总分也相同时,依次按考生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次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4.三校生类

依据总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按计划执行数1:1的比例投档。总分相同时,排序的科目顺序依次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

六、关于单志愿投档

(一)普通类。在高考总分达到同批次文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考生志愿,按高校确定的招生计划1:1的比例(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从高分到低分投档。单志愿投档时,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名次不分先后,一同出档,由高校择优录取。单志愿可以进行后续投档,在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投档录取未满的,进行网上征集志愿。

(二)艺术类。按《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赣教考字〔2024〕2号)规定的投档规则执行。

七、关于征集志愿投档

(一)在征集志愿时,凡未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各批次征集志愿投档时,只对考生填报的本次征集志愿进行投档,此前填报志愿均无效。

(二)征集志愿原则上按缺额数1:1的比例投档(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平行志愿只投档一次,不进行后续投档。单志愿可以进行后续投档。

(三)普通类各批次高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时,在控制分数线上投档不满额的高校,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内,对征集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艺术、体育类专业,在各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时,不降低初次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包括专业合格线和文化控制分数线)。少数校考高校可按经批准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的文化成绩破格录取办法执行。实行省际联考的高校戏曲类专业按有关规定执行。

八、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

(一)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考试招生工作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考试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要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招生程序,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规定。高校不得违反规定的招生程序录取考生,不得降低标准录取考生,不得拒绝录取符合条件的考生。严禁参与招生工作人员以任何形式进行有偿招生。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指导服务谋取利益。

(二)严格落实信息公开。严格执行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并按照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自觉接受监督。招生录取期间,各地各校要向社会公开违规举报电话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访,及时妥善处置招生信访问题。加强招生信息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提高信息系统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取的能力。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加强系统和数据备份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强化考生志愿填报等环节安全管理,教育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学生个人及招考信息安全,严防信息泄露或被他人操控。

(三)严格执行招生宣传“禁令”。各地各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分考生”“重点率”“升学率”等。各高校要规范招生宣传管理,招生广告或者宣传的表述应当严谨、规范,不得采取贬损、夸张、低俗以及其他不适当的语言或者方式开展招生宣传,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违规承诺录取(含承诺录取专业、本硕博连读或贯通等)、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争抢生源,不得以优质生源登记表、志愿填报意向书等形式吸引、误导学生。志愿填报期间,要逐步减少外派招生宣传组的数量,进一步扩大线上咨询服务渠道。严格加强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志愿。制作录取通知书应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避免铺张浪费。省内高校录取通知书印制、寄递工作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递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0〕23号)、《关于严格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印制发放寄递工作的通知》(赣教办函〔2022〕29号)执行。

附件: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有关政策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2024年6月25日

附件

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有关政策

第一条 下列考生,经审核认定公示后,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分数投档。同一考生符合多项条件的,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均不得用于高校不安排分省招生计划的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等招生项目。

1.烈士子女考生,可加20分;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可加20分;

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可加10分;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台湾省籍(含台湾户籍)考生,可加5分。

第二条 凡符合第一条所列条件的考生,必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所有获得加分资格的考生名单,集中在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示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第三条 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军人的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军人的子女,残疾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雄模范(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一级、二级英雄模范)的子女,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的子女,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5A级青年志愿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四条 普通类(历史、物理组),在各批次院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时,在控制分数线上投档不满额的院校,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20分内,对征集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逐分下降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艺术、体育类专业,在各批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时,不降低初次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包括专业合格线和文化控制分数线)。少数校考高校可按经批准并在招生章程中公布的文化成绩破格录取办法执行。实行省际联考的高校戏曲类专业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部分高校招收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特殊形式的招生办法,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招收定向培养士官生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办学历史:江西财经大学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2.办学特色: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红土地上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新路子。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学校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两个目标,努力建设“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朝着“百年名校”江财梦奋力迈进。  3.办学条件:赣江碧水,滕阁夕霞。有校江财,立于豫章。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四个校区(不含独立学院共青校区)。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862万册(含电子图书189万册)。校园幽香雅静,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  4.机构设置: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共17个教学学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  设有《当代财经》杂志社、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财政大数据分析中心、生态文明研究院等7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等7个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等3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法治政府研究中心、现代金融研究院等与学院合署或挂靠学院的科研机构。  5.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A-等级(全国前10%),工商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20%),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30%),公共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40%);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入选“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1998年获批江西省首家MBA办学权,2009年获批江西省首家EMBA办学权,2017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2018年通过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认证并获评“A级成员单位”;拥有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政学、法学),1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一流专业;学校自2015年以来共有38个专业参加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23个专业排名全省第一,7个专业排名第二,4个专业排名第三,排名前三的专业数占参评专业数89.47%。  6.教学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均获“优秀”等次,201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1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1个,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拥有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于1994年(全国较早)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修双专业(学位)。2007年学校获得普通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7.科研工作:2009年至今,学校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1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1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10余项研究成果编入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321篇研究成果、调研报告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立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4项,在国际一流刊物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近3150余篇,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60余项。学校现有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西省级重点智库1个。主办的《当代财经》入选新闻出版总署首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入选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两刊均为CSSCI来源期刊。  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紧密联系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提供具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相关论文成果多次获得省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充分发挥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智囊团”与“决策库”的作用。学校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传统成人教育向现代继续教育转型,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每年承办国家部委以及全国各地财务、财政、税收、金融、银行和保险系统等政府、企业以及各行业的培训业务,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8.师资队伍:师德巍巍,师艺煌煌。信敏廉毅,誉满西江。学校共有教职工2313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8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25人;具有博士学位855人;博士生导师159人;硕士生导师843人。国家级人才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5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人,国家级教指委委员12人,自科、社科基金会评专家7人;江西省“双千计划”16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员20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等担任学校顾问;国内外330余名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受聘为学校客座教授。  9.招生就业: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长期以来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列江西高校前列。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生源质量”排名中学校列江西省第一名。全日制本科生2.1万人,各类研究生6千余人。就业工作保持良好态势,普通本科生升学率连年创新高,一批毕业生进入全球排名前20的著名高校深造,其中不乏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高校。学校获2016-2018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2年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校友会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列第99位;武书连《2020中国大学本科生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列第138位。2016年江财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江西省科技厅首批“江西众创”,2017年江财众创空间获批共青团中央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9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  10.国际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芬兰、丹麦、葡萄牙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先后加入国际交换生组织、国际商学院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国际社会工作教育联盟、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联盟、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亚太旅游协会、中泰高等教育联盟和北美案例协会等11个国际组织。2013年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获批商务部国际商务硕士项目,2014年以来陆续获批国家留基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1998年获批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MBA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5年获批与瑞典达拉那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双学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获批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自主招生项目。2016年5月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运行。获批为全国托福考点、GRE考点、GMAT考点、ACCA考点、CIMA考点、FRM考点、HSK考点。学校2002年成立国际学院,开办本科教学试验班,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CITF方向)、金融学(国际投资与金融)、金融学(CFA方向)四个专业方向,长期聘任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知名高校的教师授课。学校还在相关学院开设了会计学(ACCA方向)、会计学(CIMA方向)、金融学(FRM方向)、国际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涉外专业,教学方式和资源与国际接轨,目前初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自1997年招收第一批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的留学生,目前开设了各层次的全英文授课专业,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层次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和获批HSK考点。自2013年以来,有2000余名学生于在校期间分赴英国、美国、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等国高校长期学习,有1000余名学生毕业后赴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百余名学生进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20的高校深造。  11.党建团学工作:学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学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学校扎实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完善“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人才培养机制;“国旗日日升,党课周周讲,好事月月评,新苗季季育,红歌年年唱”成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品牌,现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  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全球ACCA(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课程统考全球第一名和大陆第一名、“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特等奖、“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一等奖、全国包装设计大赛学生最高奖、“世华杯”全国股王争霸赛冠军、香港AIA国际双语求职王语文大赛冠军等荣誉,学生社团绿派社获全国“百佳学生社团”、团中央“保护母亲河”项目等荣誉,学生自强社获全国“优秀百强社”,大学生网球队获评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  12.社会声誉:学校连续21年被评为“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军训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大学生思政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江西省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江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西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毕业生中涌现出了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等大批知名企业家;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国务院副秘书长陆俊华,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荣发,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许宏才,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陈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蒋希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青海省委副书记吴晓军,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菊生、胡强、陈小平、罗小云,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谢茹、汤建人、张勇,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荣灿,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焯,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仚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员会主任艾俊涛等优秀党政干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著名会计审计学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著名会计学家、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樊启淼等知名学者。  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第99名;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第109名;A股公司财务高管毕业院校排行榜校友总排行榜第11名、本科毕业校友排行第4名,硕士毕业校友排行第32名;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数排行榜第28名;中国高管校友大学排行榜第30名;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行榜第45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66名;高考生最喜爱的百强大学榜第71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71位;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第81名;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第88名;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全国第62名;2016—2020年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全国第6名。近三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 学校简介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二本)高校。1999年5月创建;2001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江西省首批民办本科高校,定名为南昌理工学院;2009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江西省首批民办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江西省首批第一所一次性通过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专家组一致评价:南昌理工学院是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16年4月,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7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1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南昌理工学院是全国示范性民办高校,国防教育特色鲜明,军魂育人成效显著。2021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立足江西,面向全球,着眼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关注社会人才需求,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南昌理工学院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下设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航天航空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经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科技学院等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1万人。学校总资产达3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3个,建有244个实验室,255个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为5.3万平方米,其中图文信息中心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5426席,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05万册,电子图书190万种,有中国知网、超星、万方、Emerald等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图书及数字资源丰富。科学规划学科专业布局,突显特色发展。学校以“科教兴赣、科技强省”为目标,主动对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6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学校为了错位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申报了直升机驾驶技术、飞行技术、航空航天工程等航空类专业,我校飞行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特色建设专业;学校为了特色发展,积极申报了一批新兴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新工科专业,金融科技、金融工程等新商科专业,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新医科专业。目前,学校形成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支持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5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军事法学2个学科被列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有近百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注重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培养质量。学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构建了“3平台+接口”的培养方案,设计了“课程实验+每学期的集中职业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实践+第二课堂实践”的“四实”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校长总管,副校长分管,三线监控,多点支持,基层落实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监、评分离的三线质量监控体系”。近5年来,学生在全国和全省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3200项,其中国际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2项;国家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25项,二等奖261项,三等奖569项;在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中,我校师生代表中国队夺得四金一银四铜的好成绩,特别在火箭高度纪录项目和回收项目上,完胜俄罗斯队和美国队,赢得冠军。由于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强,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符合度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高出全省毕业生就业平均水平,连续5年被评为“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办学20余年来,我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9.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部分毕业生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和华为集团等军事单位和企业工作;学校还培养了江西中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雍芝君董事长,上海赚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张其一董事长,维珍天使集团黄平新董事长等一大批资产过亿的优秀创业者。近年来,学校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中间质量有保障”的喜人局面。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彰显强校战略。结合学校战略发展的目标,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兴校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科研能力强、能够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专任教师近16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2%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33%以上。学校专任教师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人,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专家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9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还聘请了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为学校荣誉校长,中科院王梓坤院士为学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南昌理工学院坚持以专家治校,专家治学,专家治教的理念,学校校领导中,博士8人,教授11人;现任党委书记、督导专员许基南博士、教授是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校长傅修延教授、博士是原江西师范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各专业带头人均为高级职称,具有20年以上教学管理经验和优秀教学经历者担任。同时,还聘请一批来自行业、企业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来校任教,为我校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搭建科研产业对接平台,加强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科研水平快速提升,科研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成果转化卓有成效,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现建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太阳能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文化艺术科学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赣剧音乐研究中心),省级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所(院)20个。特别是江西省太阳能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会议答辩和实地考察验收,获得“江西省十佳省级重点实验室”荣誉称号,是全省民办高校零的突破。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全国重大研编出版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近百项;江西省“双千计划”长期人才项目1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省部级以上立项680余项,国家专利500余项,教师共出版专著和教材580部,发表学术论文9480篇,其中中文核心656篇,被SCI、EI、ISTP和CSSCI收录412篇。2019年,我校邱小林教授和张传军高工共同编著的《嫦娥巡天看中华》科普作品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江西省唯一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民办高校;傅修延校长申报的《The ante-narrative on bronze wares and the Chinese narrative tradition》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也是全省唯一获得一等奖的民办高校。学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和专利的转化,紧紧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机器人、航天食品等重点产业,建设了50余项前沿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及技术成果库。我校研发的通讯通信、音视频系统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品定点采购,成为各军种列装的首选品牌及航空航天系统等项目的配套产品;我校研究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石墨烯导电剂浆料项目,获得江西省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本项目完成后,将推动石墨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价值;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平台和设备,已实现成果转化;研发的光伏电站可调控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光伏电站电路智能检测装备、光伏电站检测漏电设备开发、可清洁防风智能型支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太阳能电站装备相关器件已实现转化,我校科研成果和专利不断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创始人邱小林、杨秀英夫妇,两位教授热衷教育,为国担当,倾力办学,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率领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创造了民办高校的辉煌,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的办学成就,受到中央、省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的肯定,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莅校视察,称赞学校办学方向对头、宗旨正确、思路清晰、理念好、特色强、带头人好。时任江西省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朱虹莅校视察,称赞学校有一个好的办学法人、有一个好的办学理念、有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学校发展得很好、很健康,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好的、新鲜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莅校视察,称赞学校“神奇美丽,很有特色”,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南昌理工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将继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为把南昌理工学院建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民办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是全国第一所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由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先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创办,成立之初就成功入选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12月18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成为全国首批15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校之一。2019年5月27日,教育部批复更名为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的属性和特色,牢记“学好软件、报效祖国”使命,秉承“创业创新、知识管理”校训,坚持“校企融合,产学互动”办学模式,实践“三好一专、十一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用企业家育人理念培养学生”“请工程师当老师”“拿真实的项目进行实训”的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思路。学校以国产软件为核心,在交通、能源、卫生、教育以及智慧城市等领域为社会累计培养了五万余名软件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职业本科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首批江西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等级学校等多项荣誉。学校座落在南昌市湾里,占地面积1732亩,现有在校大学生16000余人,专职教师800余人。设有区块链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网络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VR与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智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创业学院等二级学院以及公共基础课教学部等教学单位。设置了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和32个高职专业。我校坚持职业教育属性,牢牢把握专业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软件职业大学。举办主体特色--软件企业办软件大学。先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拥有20多年的软件研发、数据挖掘和软件教育经验。在区块链、国产软件、服务外包、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和IT教育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连续十六年入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建有南昌软件研发中心、北京研究院等软件研发机构。我校与公司在智慧交通、能源互联网、区块链技术应用和VR技术等众多行业进行广泛合作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校企深度融合,产学无缝对接。我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企业家的育人理念来培养人才,坚持走校企融合、产学互动、协同育人的发展之路,请工程师当教师,让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用真实的项目给学生做实训。由我校师生研发并推广应用的学校OA系统、学校收费系统、教师考核系统、十一个工程考核系统、网络考试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校园资源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校宿舍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均获得软件著作权和软件产品登记。学科专业特色--信息技术类专业优势突出。我校专注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安全的技术开发,所设专业学科始终围绕信息、软件、网络等IT领域而设置,学生在国内及省内众多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得200多个奖项,成为业内较有名气的“黑客”先锋。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置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专业,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块链学院,为进一步推进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今年9月学校与蚂蚁集团共同成立了蚂蚁区块链大学、蚂蚁区块链(江西)研究院已落户我校。社会服务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校投资建设的先锋小镇,以军民融合为核心,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引进中节能、华为、北斗科工等一批在智慧能源及军民融合领域的领军企业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评为江西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在互联网经济领域,构建了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电子竞技人才培养基地和数字出版人才基地。同时由我校主导成立了江西省区块链学会、江西省区块链行业协会,助推江西区块链产业发展。劳动教育特色--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教育。学生通过参与花园式校园建设、宿舍自我管理、校园网格化自我管理以及学生亲手种植郁金香,举办南昌市郁金香花展等多种途径树立劳动意识。
  • 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景德镇市珠山区
    学校简介学校概况: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统招本科高校,是省教育厅主管,国有企业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举办的非营利性职业本科大学。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的基础上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学校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瓷都——景德镇。学校新区占地1404亩,建筑面积约90余万平米。2022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建设投入60亿,是一所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花园式高校,是同学们求知求真、创新创业的胜地。专业特色:学校以应用艺术为待色,紧密对接陶瓷文化、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9个,职业本科28个,高职专科专业4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37个。本科专业具体包括,艺术学14个专业:动画、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职本)、数字媒体艺术(职本)、视觉传达设计(职本)、公共艺术设计(职本)、产品设计(职本)、建筑设计(职本)、音乐表演(职本)专业;工学17个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木材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本)、计算机应用工程(职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职本)、建筑装饰工程(职本)、新材料与应用技术(职本)、虚拟现实技术(职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职本)专业;文学4个专业:英语、日语、网络与新媒体(职本)、数字动画(职本)专业;管理学13个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职本)、电子商务(职本)、社会工作(职本)、现代物流管理(职本)、酒店管理(职本)、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职本)、物流工程技术(职本)专业;经济学3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职本)专业;法学2个专业:法学、法律(职本)专业;教育学4个专业:体育教育、应用日语(职本)、应用英语(职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职本)专业。学科涵盖艺术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形成了工、管、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根植江西、辐射全国,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多、能力强。目前学校拥有一批具有“百千万工程人才”“赣鄱先锋”等荣誉称号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订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协议书》,学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实现了师资共享,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验实训:学校依托国企办学的背景和优势,根据职业教育的定位,着力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前拥有中德(景德镇)工业 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陶溪川文创街区、邑山陶瓷智造工坊、陶溪川大剧院、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凯悦酒店等一大批建设起点高国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学校(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与国内知名高校展开合作,不断提高产学研水平。办学成果:建校20余年,学校坚持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重视赛事活动,以赛促学,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是省内同类院校获得的最高且唯一的奖项;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每年平均获奖100余项,成绩斐然。学校毕业生(创)就业率长期保持在省内本科院校前列。学校获得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高校,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全省实验室管理先进团队单位等荣誉。 发展规划:弦歌不断,薪火相传。学校坚持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十四五”发展期间,学校将依托国企办学的背景和优势,校准航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组建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3-5个紧密对接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一批高水准应用型实验实训基地,形成一批高规格的教育教学成果,逐步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成具有“艺术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 学校简介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人文深厚、风景秀丽的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试点学校之一。1999年,学校由原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升格更名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8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承船舶军工优良传统,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强力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走出了一条服务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重大建设项目成果丰硕。“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一批重要成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认定,成为全省获批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强力推进,已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00余项、省级标志性成果700余项。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专业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对接船舶行业和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了专业动态调整和组群建设机制,整合形成10大专业群,专业设置更趋优化。推进国、省、校三级重点专业(群)建设,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立项省级特色优势专业5个,教育部认定国家骨干专业7个,3个专业获批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三教”改革成果丰硕,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4个,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入选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工信部“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1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获奖国家级5项、省级35项。开展33个1+X证书试点,牵头省级证书联盟20项,参编证书标准14项。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招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校企双元育人持续深化,联合华中数控等知名企业成立3个产业学院,共建订单班234个,高质量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3项、省级试点7项。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实践扎实有效,“天工坊”等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先后涌现“全国自强之星”“全国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最美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大赛获奖1108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类赛特等奖一等奖36项。毕业生职业证书获取率81%以上,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95%以上。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教师队伍建设提档升级。研究制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22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见效。建立新入职教师师德宣誓、全体教师师德承诺制度,与白鹿洞书院等单位共建师德教育基地3个,选树校级师德标兵27人,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引育结合、校企共育,引进高层次人才237人,选送攻读博士学位10人,培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增至54.51%。获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和“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青年井冈学者,省级技能大师、省级教学名师等14人,教师荣获省级以上各类荣誉45人次。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科技社会服务增值赋能。科研和技术创新水平明显提升,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完成省级以上纵向课题200余项(其中教育部课题5项)、横向课题150余项,累计取得专利208项。“育训并举”职责落地见效,各类社会培训年均1万人次以上,社区教育连续4年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帮扶修水县溪口镇义坑村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政行企校联盟建设成效明显,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入驻园区共建的九江产教融合发展基地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牵头建立的全国机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职教集团影响广泛,牵头成立的江西省职业院校G10联盟已成示范效应。科研和社会服务收入年均到款额1500万元,荣获“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航空产业产教融合育人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等荣誉称号。国际合作交流取得突破。“平台构筑”多维立体,深化与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双边合作,加强与东盟、金砖国家多边合作,加入中外联盟机构16个,建成国际中心3个。“引进提升”多措并举,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引进数字化教育资源1269个,引聘专兼职外籍专家10余人,开展EMI双语教师培训3期。“外延拓展”多元育人,成立泰国“天工学院”、海外员工培训基地7个,培养留学生276人,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30个,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培训15870人日,在校学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4224人日。学生参加国(境)外技能大赛累计获特等奖、一等奖等14项。荣获“教育部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泰国教育部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等国际化奖项13项,国际化办学经验多次在世界职业教育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论坛)上交流推广。办学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更趋完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建有十里、濂溪两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总资产已达15亿元。数字校园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建成两个校区36芯光纤互联、有线无线全覆盖的一体化网络,出口带宽超过40Gbps。建成中高端智慧教室55间,完成校本大数据中心建设,新增业务系统20余个、微服务100余个,基本覆盖教学、管理和服务全流程。荣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中央电教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西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单位”等称号。内部治理水平提质增效。以修订和实施学校《章程》为引领,完善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学术治理、社会参与等现代大学制度90余项,多元参与的学校理事会、院校两级的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凸显,民主管理监督和政务公开持续深化,依法办学治校能力显著增强,荣获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院校两级改革稳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深入,人事分配制度更趋科学,基层部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成,首批通过全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复核,工作经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荣获“江西省平安校园”“九江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发挥船舶军工办学特色优势,制定实施《船舶军工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8-2020)》,“二团四队”“一院一品”建设形成品牌,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周、文化节特色鲜明,“教工之家”“大学生之家”和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受师生欢迎,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影响深远,船舶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基本形成。工业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学校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江西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特等奖2项等称号。党建和思政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扎实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运行体系不断健全,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铺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统战、群团、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成效更加彰显。连续五年荣获“九江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迈入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西工业强省、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以江西“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有利契机,聚焦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现代服务等产业,以在全省“立标杆、作示范”、在全国“勇争先、走前列”为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奋力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致力升格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校,实现“登高”“升级”两大目标。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整体实力跨入世界先进职业院校行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