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招飞预选初检日程安排
2023-02-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招飞预选初检工作已经开始,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2023年在辽宁开展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飞行教员招飞初检工作,日程安排如下:

初检地区初选日期(2023年)报名初选地点所在位置
朝阳市3月7日
8:30-11:30
朝阳第一高级中学朝阳市双塔区新华路一段151号
锦州市3月8日
8:30-11:30
锦州市教育发展中心锦州市古塔区人民街五段14号
阜新市3月9日
8:30-11:30
阜新实验中学二部(北校区)阜新市细河区海州街阜新实验中学(北校区)
沈阳市3月14日
8:30-11:30
沈阳民航宾馆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3号

注意事项:

1.报名当天需携带:初检报名表(加盖学校或教务部门章)、智能手机、黑色签字笔、眼睛近一个月内机打验光单(医院或正规眼镜店开具)。

2.其他市考生可就近参加本校招飞初检,本市生源如错过当地初检安排,可就近选择初检地点。

3.身体自荐标准:任何一眼裸眼远视力不低于C字表0.1,单眼近视加散光不应超过450度(近视)、300度(远视),单眼散光不得超过200度,双眼屈光参差不应大于250度,无色盲、色弱、斜视;会普通话,口齿清楚,听力正常;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符合招飞体检鉴定医学标准。

4.考生需在“中国民用航空招飞信息系统”注册报名,填报招飞组合为:招飞院校:中国民航大学,送培单位:本校。

5.招飞预选初检过程实行单项淘汰,无需空腹,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交通、食宿自理。中国民航大学从未委托任何培训机构或个人开展招飞工作。

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飞行技术专业招生简章(辽宁省)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的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校址。学校设有天津东丽校区、宁河校区两个主校区,以及辽宁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有限公司3个飞行训练基地。

历经70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一所民航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对飞行人才的培养与中国民航的成长同步,其教育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自2003年恢复设立飞行技术专业后,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多家航空公司开展合作,累计为中国民航培养飞行员8000余人。我校内蒙古飞行学院作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内蒙古飞行培训专属基地,还是国内首家开展PBN训练的 CCAR-141飞行院校。

飞行技术专业先后被授予“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品牌专业”,加入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又被教育部列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两年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一。

一、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工程技术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民航飞行职业所需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系统掌握民用航空器飞行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达到符合国际民航标准的英语语言能力水平,初步具备现代民用航空飞行技术应用及管理能力,能够在民用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领域从事航空器驾驶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为委托培养单位订单式培养飞行员。基本学制为四年,最短修读年限三年,最长修读年限六年(含休学)。学生在规定的修读年限内完成飞行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含飞行驾驶技术训练),考试合格,达到毕业条件者,由学校颁发飞行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我校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者,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飞行领航学、飞行气象学、飞机飞行原理、飞机机体与系统、飞机动力装置、航空仪表与电子电气系统、飞行员陆空通话、仪表飞行与航图、飞行性能计划与载重平衡、飞行人为因素与机组资源管理、飞机私用驾驶员执照飞行训练和飞机商用驾驶员执照飞行训练等。

(三)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期间必须遵守学校、委托培养单位、飞行训练机构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学校设置飞行学员队,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一日生活制度化;学生在飞行训练期间享受每月900元的空勤伙食补助;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用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优秀学生可获得国家级、市级、校级等各类优秀学生奖(助)学金以及荣誉称号。此外,国内外民航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还在我校设立了20余项奖(助)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生在学期间须按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参加社会保险,相应的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条款执行。在国内接受飞行训练的学生,飞行训练期间的航空器机组座位险由国内飞行训练机构负责购买。

(四)就业政策

学生在入校前需与委托培养单位签署委托培养协议。学生毕业后达到委托培养协议约定的入职条件,由委托培养单位安排从事相应的民用航空飞机驾驶岗位工作。

(五)淘汰机制

鉴于飞行技术专业的特殊要求,学生可能因政治条件、身体条件、学习成绩、英语水平以及飞行技术等原因导致被终止飞行技术专业学习,根据《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终止飞行技术专业学习实施细则》和《中国民航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执行。符合学校转专业标准者,转到其他专业,毕业后自主择业。

(六)收费标准

本专业学生每人每年学费人民币5800元,飞行驾驶训练期间的相关费用按委托培养单位的规定执行,住宿费、服装费、被装费、教材费等其它费用标准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二、招生录取

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教育部《普通高校飞行技术专业招收飞行学生实施办法》(民航发〔2019〕75号)和《关于深化民航招飞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民航综人发〔2017〕2号)要求,我校与国航、东航、南航实施校企合作招飞。同时,本校自招送培国内其他运输航空公司或本校飞行教员。

(一)招飞省份

2023年拟将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浙江、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广东、山东、宁夏、广西、福建、辽宁、新疆18个省份开展招飞。

(二)招飞计划

2023年飞行技术专业招生计划预计约330人左右,学校将按照各省飞行合格生源的分布情况和各航空公司委托培养计划来编制确定分省计划,正式招生计划将以2023年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最终公布的为准,实际录取学校将视情根据各地区上线合格生源进行调剂。其中,辽宁省预计划招收飞行学员6人,其中历史类1人、物理类5人。

(二)送培单位

2023年委托培养单位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长龙航空公司7家航空公司以及本校飞行教员。其中,辽宁省本校自招预计送培本校飞行教员。

(四)招生对象

在开展招飞的地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能够参加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秋季)的高中毕业生(限男性)均可报考,限英语语种,文理兼招、应往届不限。根据委托培养单位需求,年龄限制为16至20岁(2003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未婚,要求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各科成绩均在良好以上。浙江、北京、天津和山东四省(市)招考模式为“3+3”,选考科目为物理或化学;河北、湖南、广东、辽宁、福建、和重庆六省(市)招考模式为“3+1+2”,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为化学。

(五)报名基本条件

政治思想素质: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报考条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热爱民航事业,热爱飞行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社会的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记录,符合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要求。身体自荐标准:五官端正,身心健康,生理功能正常,无传染病史和精神病家族史,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根据委托培养单位需求身高168cm(含)-185cm(含),校企合作招飞满足送培单位身高要求的我校予以认可,体质指数BMI 18.5(含)—24(含),无“O”、“X”型腿;任何一眼裸眼远视力不低于C字表0.1,接受角膜屈光手术者须满足局方规定,无色盲、色弱、斜视;会普通话,口齿清楚,听力正常;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符合招飞体检鉴定医学标准。

(六)报名方式

2022年10月28日起登录《中国民用航空招飞信息系统》仔细阅读政策文件和考生手册后进行考生注册,填报招飞组合,报名网址:gaokao.chsi.com.cn/gkzt/mhzf,点击民航飞行员“报名入口”。参加预选初检前须完成网上报名。

(七)录取方式

考生须经过《中国民用航空招飞信息系统》注册报名、预选初检(视情部分省份增加英语测试)、体检鉴定(含心理测试)、确认有效招飞申请以及民用航空背景调查。体检鉴定按照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颁布的《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规范》执行,民用航空背景调查按照中国民航局颁布的《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和委培航空公司要求执行。以上过程均合格者方能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填报高考志愿时报考本专业,并且要求按提前录取批次第一志愿填报。根据教育部和民航局相关规定,我校2023年飞行技术专业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当地当年高考文化课总分的60%执行,英语单科原始成绩须达到95分(含)以上。按照高考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招生计划录满为止。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认可我校录取规则的情况下,高考总分相同按照英语单科成绩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最终录取原则以我校公布的《中国民航大学本专科招生章程(2023年)》以及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投档规则为准。飞行技术专业按本科提前批次录取,我校认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相关考生的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分值。但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加分不得超过20分,合格考生按高考投档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

三、郑重声明

我校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从事招飞活动,请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各种谣言传言,谨防上当受骗。招飞全流程各环节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凡是冒用“中国民航大学”进行招飞活动的,欢迎广大考生及家长举报,我校将保留依法追责的权利。

四、联系方式

(一)学校地址:天津市东丽区津北公路2898号 邮编:300300

(二)咨询电话:022-24092508、022-24092126(工作日:08:30-11:30;14:00-16:30)

(三)通知公告发布方式:《中国民用航空招飞信息系统》、中国民航大学招飞信息网或微信公众号:“中国民航大学招生”

(四)中国民航大学监察处投诉电话:022-24092242(工作日:08:30-11:30;14:00-16:30)。

附件: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招飞预选初检报名表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铁岭师范学校、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铁岭职工大学合并而来,从1949年建校至今已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学校原校址为银州区岭东街,2009年9月搬入现校区,校区占地面积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实验室72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元。学校现有46个专业,涵盖了11个专业大类,23个专业类,设有管理学院、文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683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4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教授84人、副教授106人,具有硕士学位183人,博士学位2人。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全国教育科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4个。学校夯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基点,创新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会计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新道会计学院”;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二级学院——“铁岭师专达内信息学院”,努力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企业需求端的无缝对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承载着铁岭三百万人民的厚望,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修德、博学、勤奋、创新”校训,为实现内涵发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和哲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是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71.47亿元,设备总值30.98亿元。实体藏书285.3万册,电子馆藏172.68万册,数据库资源59种。现有二级单位50个,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3个、管理部门20个、教辅部门6个,独立学院1个。现有附属医院15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2所。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现有本科招生专业24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10个。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9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20余人、副高级职称116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7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80余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16个。现有国家级各类人才63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有省部级各类人才260人次,其中,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0人,省优秀专家12人次,省教学名师31人,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1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0人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57人次。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4900人,其中研究生近6000人,本科生近7900人,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6个,省级教学平台30个;国家级课程5门,省级课程82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国家高等教育类教材建设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学校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五年制赛道)全国总冠军(金奖);另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4次、一等奖2次,获奖数量全国领先。本科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理论考试通过率连创新高,2020年高达82.95%,超出全国平均总通过率最高达18.80个百分点。学校是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以来,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4项;2014年以来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9项。“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38项,省级项目301项。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共有17名学生成功完成捐献,是东北地区捐献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个。有部级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48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2000项,以大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3760余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39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0项。学校现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700张,总诊疗人数近500万人次/年,住院人数25万人次/年。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肿瘤和心血管两个学科获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附属一院、附属二院均入选“中国顶级医院100强”,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涌现出“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好医生”“中国好人”“最美医生”“杰出护理工作者”等诸多典型。附属三院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进入试运营阶段。学校把援藏、援疆、援青、援外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多年来,共派出医疗人才300余人次。切实担负起辽宁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牵头单位的职责,援建的那曲市人民医院已创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三甲医院”,学校援藏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健康卫士”“最美医生团队”等荣誉称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号召,共有近2万余人次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学校先后派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进驻雷神山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全力守卫滨城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奋战在大连抗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867人次、28个集体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其中,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1个;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全国“时代楷模”称号。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医科类高校前列,被评为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自主招生资格和教育部“丝绸之路”、“高校研究生”,“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2018年通过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2022年获批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高校。生源累计覆盖五大洲118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日本顺天堂大学、冈山大学等开展科研合作、研究生交流项目,与美国恩波利亚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开展本科生学分互认项目;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了“中美公共卫生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MPH)”。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全校师生秉承“甚解、敏行、明仁、济世”的校训和“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为建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大连市甘井子区
    学校简介  学院坐落在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学院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学院现有综合教学主楼一座、专业教学楼2座、学生公寓3座、星级外教楼1座,并有草坪足球场1个,标准蓝、排球场10个   学院下设10个系部、48个专业;4个培训中心,2所附属学校。拥有国家学历考试试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学生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的专、本科学历文凭。学院与国内外众多名牌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 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合作办学,学员前两年在本院学习,后两年到美国学习(98届学生正在办理出国手续),修完全部课程,取得学分后,即可获得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学士学位,并可申请攻读硕士学位。 另外,学院与中央电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艺术学院及其他有关院校建立了密切关系,有很好的合作项目。学院还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MBA)研修班,为各类企业、公司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并可申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   学院与省内外的劳动人事部门、企事业单位取得了广泛的联系,加强就业指导推荐安置力量,并与一些单位如:中国电子租赁公司、旺豪集团、哈尔滨对外贸易集团公司,签定了用人合同。 学院对达到高考分数线的学生,入学时将免收30%的学费;学院还设立奖学金(旺豪集团奖学金、大连国际投资公司助学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院成立“勤工助学中心”,为学生勤工俭学、认识和适应社会创造机会。 大连国际商务学院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原则,独特的办学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博得了众多同行的赞誉,正身于全国著名高校的行列。国家教育部、省教委和省、市领导对学院都很重视,并将学院确定为窗口单位和试点院校。 这就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连国际商务学院!欢迎学生及家长参观指导!
  • 学校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冶金工业学校。1948年始建,1949年组建鞍山工业专门学校,1950年改为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鞍山钢铁学院,1998年由冶金工业部划转为辽宁省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经教育部批准,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2006年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建校70余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成绩。学校坚持“创新为先、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坚持既为冶金行业服务,又为辽宁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定位,打造出“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许多校友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拔尖人才、学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五矿、宝武钢铁、鞍钢、河钢、宝钢、包钢等国有企业均有我校毕业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  学校坐落在祖国钢都辽宁省鞍山市,占地184余万平方米。设有学院19个、教学部1个和工程实训中心1个,共办本科专业66个。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权、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工程硕士以及研究生推免权,有“直博生”“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资格。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2730人,其中,本科生19711人,全日制硕士2586人,博士188人,留学生245人。此外,另有非全日制研究生281人,函授生7300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171人,其中教授197人、副教授388人,博士生导师125人、硕士生导师40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9.9%。在领军人才方面,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25人,辽宁省优秀专家6人,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千人层次人选39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5人。  学校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和辽宁省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51项。学校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2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省重点支持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等89门。获批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7项、省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产业学院4个;国家、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2个。获评国家、省级规划教材13部,省级优秀教材、精品教材16部,冶金优秀教材28部。省教学团队9个,省级本科教学名师17人。  学校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钢铁冶金学科体系,首创的焦化、耐火材料学科填补了中国冶金教育史上的空白,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冶金工程学科为辽宁省特色学科。“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5项,科技经费5.4亿元。授权专利1044件,获评第二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86项,其中,学校参与的“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高影响力论文2838篇,其中,2017年青年教师孙呈郭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发表。2019年《辽宁科技大学学报》影响力指数位居学科136名,第一次进入2区(Q2)。获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成绩突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成果转化。学校科技园成立于1996年,2002年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15年技术转移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园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7年、2019年科技成果转化率排名省属高校第一;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百强;2020年学校入选“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成为国家首批40家、全省首批2家试点单位之一。目前,科技园拥有5处孵化器,园区具备商务、法律、金融、财务和市场等5大服务平台,在园企业77户,在孵企业62家,累计成立公司51家,毕业企业累计25户,成功孵化上市公司5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核评价中获评良好(B),在全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中排名第34位,在省内技术转移机构中位居首位;获批“省高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A类基地,为获批建设的5所A类高校之一。学校坚持“校企融合、共兴共荣”,牵头组建辽宁省冶金产业校企联盟和冶金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鞍钢、河钢、聚龙等百余家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同承担和开发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学校与科大聚龙集团联合建立国家金融安全及系统装备行业唯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成果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领航者。学校与辽宁奥克集团合作开展的“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材料项目”是近年来我省高校最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该项目将解决国内在高端聚酰亚胺和宽幅CPI薄膜生产领域的“卡脖子”问题。2020年,CPI薄膜作为“天问一号”和“嫦娥五号”的关键组件,与探测器一同飞向火星和月球。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目前与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的6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45所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自1996年招收来华留学生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类型与学历层次逐步提高,2009年获批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培养单位,2014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硕士)培养单位,2021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学校现招收汉语授课本科专业53个、英语授课本科专业7个,研究生专业15个,实现了本、硕、博学历人才培养全覆盖。历经20余年的发展,我校的国际教育逐渐形成了“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工科教育为主、人文教育协同”的新局面,先后为近40个国家培养了高水平专业人才和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地缘优势,传承冶金文化,积淀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育人体系。发挥“两代雷锋”出在鞍山、就在身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跟着郭明义学雷锋”育人品牌,先后获省教育系统雷锋式学校等称号110余项,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辽宁省最美大学生等先进典型。发挥艺术专业优势,凝练出工科院校特色美育文化,形成了相声俱乐部、星期音乐会、“第舞频道”等富有曲艺、声乐、舞蹈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打造出国内首部钢铁题材原创音乐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校园体育文化精彩纷呈,两次入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百强榜”,桥牌队四次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桥牌锦标赛,田径队连续四届蝉联辽宁省大学生田径比赛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近3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73项,国家级奖项860项,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处于前列。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辽宁省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最美校园、辽宁省先进团委、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定必胜决心,狠抓执行落实,努力开创内涵提升新局面,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 学校简介大连外国语大学地处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时名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4年开办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拥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2016年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并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0名,百分位段全国前5%。学校拥有旅顺校区和中山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6.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3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万册、纸质报刊700余种、电子图书90余万册。学校下设20个教学单位,设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博士培养项目1个,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拥有43个本科专业,覆盖15个外语语种。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5个,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学校获批辽宁省翻译学领域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1个、辽宁省外语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培育基地1个、辽宁省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单位1个、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3门。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5万人。全校在职教职工千余人,聘请近百名外籍教师。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9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3人。学校拥有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258人。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9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比较文化研究基地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声传译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34个科研机构,其中在教育部备案的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12个。2012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1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近500篇,32部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8部(套)教材获批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 300余项学术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学校设有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学校同时主办省级杂志《语言教育》和《东北亚外语研究》。近年来,学校学生共有94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及地区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奥运会、残奥会、夏季达沃斯、亚欧经济部长会议等重要国际大型活动上都活跃着学校志愿者的身影。学校围绕以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中心,建设就业指导和就业市场两个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6万余名高水平人才,毕业生以良好素质活跃在外交、外事、外贸、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先后有百余名毕业生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学校是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设有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与世界俄语基金会合作建设俄语中心。学校还设有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等多个国际化平台。以交换留学、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多语种交流、国际实训等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年均执行国际交流派出项目150余个,派出近900名学生赴20余个国家的国外友好院校学习和参加实践项目。其中,学校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8大类公派项目每年派出学生近150人赴海外留学。截至目前学校在海外10个国家设有10所孔子学院,共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学员67300余人次,共派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师及志愿者400余人次。每年接收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70个国家的1500余人次国际学生来校学习。学校遵循“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近年来,学校响应国家和辽宁省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和要求,积极向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正朝着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