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高考志愿6月27日开始填报 分三阶段进行
2010-05-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今年志愿填报的具体时间。今年我省所有批次均实行知分填报志愿,并在网上分三个时段填报。

  2010年我省有高考考生56.2万人,其中文史类考生27.2万,理工类考生28.8万人(另有少年班考生0.2万人)。我省今年所有批次均实行知分填报志愿,并将继续在所有能够实行平行志愿的类别和批次实行平行志愿。志愿填报实行网上分段填报,文理科提前批次、自主选拔录取的院校和艺术、体育类院校为6月27日~28日;文理科第一、二、三批本科院校为7月2日~4日;文理科高职(专科)院校为7月28日~31日。(张晓嵘)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科技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历经安徽农学院凤阳分院、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安徽科技学院。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一代代安科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学校事业长足发展。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7226人,已累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学校现有凤阳校区和蚌埠龙湖校区,凤阳校区位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明朝中都古城,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环境幽美;龙湖校区位于蚌埠大学城,毗邻蚌埠大学科技园、高铁车站、龙子湖风景区。学校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亿元,现有5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6个专业群实验中心(室)和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馆藏纸质图书137万册,电子图书128万册。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农、工、理、管、经、文、法、医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优势农科和新兴工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承担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一流(品牌)专业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6个,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63人。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1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柔性引进微纳分子传感器团队等省级领军人才团队。省级“115”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3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65人。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余篇,获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获批专利1055项,其中发明专利255项,连续多年稳居省内高校前十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开展校企、校地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学校大力实施“国(境)外合作办学工程”,精心组织优秀大学生留学游学计划。先后与美国、韩国、英国、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等26所高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拥有3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省级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项目。先后有255人赴美、韩攻读本科双学位,94名毕业生出国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良好教风和“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在校生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和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学生考研率一直保持较高比例,部分专业考取率达60%。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多次被评为“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并先后被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称号。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获得者杨俊森,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在凤阳县小岗村开展科技创业的苗娟,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并被评为“全国自主创业典型”。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3年又作为教育部遴选的全国首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单位接受了审核评估工作,受到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2017年,学校获批省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并顺利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项目验收,跻身安徽省“双一流”大学行列。迈向新的历史征程,新一代安科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承“明德、致知、笃行、创新”的校训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安科精神,认真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五大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早日建成现代化全国一流应用型大学。
  • 学校简介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审计”命名的职业高等院校,因审计而立,依审计而兴;行政上隶属安徽省审计厅,业务上接受安徽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始建于1984年4月,历经安徽省审计干部培训班、安徽省审计干部学校、安徽审计学校等办学阶段;2000年,与安徽大学联合办学招收专科班,开始专科教育;2004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审计职业学院。2020年3月,立项为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并先后与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合作办学,联合招收专升本学生。现有在校学生8200余人。 学院位于科教名城合肥,拥有包河、方兴两个校区,方兴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合肥滨湖新区,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和安徽省政务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学院占地353亩,建筑面积124723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82万册,中文纸质报刊301种,电子期刊26367册。学院拥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场、各类球场、餐厅等,教学生活运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现有教职工296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71名、教授11名,全省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教坛新秀15名,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13项。学院注重文化育人,构建和谐美丽校园,2016年、2019年分别被评为安徽“省直文明单位”。2020年,学院立项为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学院成功入选为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审计系和会计系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图书馆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2021年,学院成功获评安徽省第二批校企合作示范学校。 学院设有审计系、会计系、工程管理系、商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教育学院等6个教学院系,目前开设大数据与审计、大数据与会计、会计信息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财税大数据应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智能检测与估价、现代物业管理、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商务管理和大数据技术等21个专业,形成以审计专业群为引领,工程造价、资产管理、商贸流通等专业群动态协同发展的格局。审计(大数据与审计)专业为安徽省首批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审计(大数据与审计)、资产评估与管理2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审计、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8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含特色、骨干、综合改革试点、特色高水平等)建设专业。学院还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开展审计学、会计学等17个专业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 学院牢固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围绕建设“审计人才培养的阵地、审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阵地、审计理论研究的阵地”,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安徽乃至全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多年来,学生文科录取分数线居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升本录取率逐年上升,2021年报考录取率达73.88%,毕业生升本率达41.63%,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十四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学生主体建设、教学质量建设、机制建设及风险评估和防范建设, 秉承“笃学、诚信、求实、创新”的校训,围绕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奋力推进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朝向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财经类职业高等教育名校奋进!
  • 学校简介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政府举办的一所老牌、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职称11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校内专任课教师中各级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学校占地面积803亩,共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与制药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共有各类在校生合计17118人,其中,普通高职类学生10728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1894人,电大和成人教育学生4496人。学校共有43个常设专业,涉及12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科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法律事务、护理、工程造价、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专业设置与淮南市及周边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先后牵头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联盟”、“淮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淮南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淮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为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和功能日益完善,共建有医学、财会、物流、电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语音、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31个。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其中,建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学前教育等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紧密对接淮南市智能制造、康养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南市文明校园”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11月)
  • 学校简介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9977人,硕士研究生3285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8869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以2个A+专业、10个A专业、17个B+专业、23个B专业的成绩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10、安徽省属高校第1。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5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6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博士化率近9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5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 学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拥有5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8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底蕴和优势,凝练学科特色和方向,设立学科特区,创新学科建设平台,形成了多门类、结构合理、相互支撑、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经管类学科群。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立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和Ⅱ类高峰学科。工商管理、统计学入选安徽省Ⅲ类高峰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三个学科获B-级。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现拥有“合作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棉花工程研究所”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经济预警、运行与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省部级重点智库4个,“中国小岗研究院”等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立项层次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及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领域新型高端智库,尤其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为代表的研究成果政策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特色品牌日益凸显。学校主办的《财贸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评“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学校占地总面积891329.56平方米,其中龙湖东校区661005.79平方米,龙湖西校区230323.7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44864.9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3亿元。图书纸本馆藏223.17万册,电子馆藏120TB。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路径,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安徽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安徽省唯一入选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安徽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安徽省“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院校,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学校创建于1983年,原名芜湖联合大学。1997年5月,更为现名。2000年8月,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芜湖农业学校并入。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验收。2012年5月,学校与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合并,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校现有文津、银湖、南陵等校区,占地2000余亩;总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4亿余元,设有17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1个附属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所(下辖全资“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1个)。学校现有招生专业73个,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成教各类高等学历教育学生4500多人。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超过30%,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超过80%。现有教授49人,副教授171人,非高教系列副高职称2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25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6个。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省模范教师1名、全省优秀教师1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10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课程思政教学名师、3名线上教学名师,22名省级教坛新秀,3名线上教学新秀,25名省级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29个省级青年人才基金项目,5名教师获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资助,10名教师获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32名教师获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5名教师被评为芜湖市首席技师。作为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紧密把握地方经济发展脉搏,按照“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办学思路,围绕芜湖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国际化,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主动融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全市各大开发区和经济园区,立足芜湖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以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内容,提升校企合作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学校在与开发区同步建设、互动发展中,创新并推广了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特色发展道路。近年来,学校与联合汽车电子、奇安信、奇瑞新能源、奇瑞汽车、海螺集团、芜湖运达轨道、浙江中一检测、南京应节科技、腾讯等近600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与阿里巴巴、西门子共建数字商业、数字工业产业学院,培养一批区域创新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与途虎养车共建产教融合型校园实训基地,促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等领域共同发展;与安徽建工集团等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埃夫特等共建人工智能产教联盟。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的联系,不断拓展“政企行校”合作新路,在创新“点线面体”人才培养新机制,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3月,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项目2项,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在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及教师教学竞赛中,共获一等奖32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95项;在各类省级学科竞赛及教学竞赛中,共获一等奖290项、二等奖429项、三等奖591项。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来,立项各类科研项目1521项,其中省部级18项、厅级255项、市级81项、校级343项、专项课题66项、科技服务758项,共培育校级科技团队15个、校级科技平台11个,其中省级平台5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学校作为起草或参与单位的6个芜湖市地方标准获批立项。取得国家专利授权381件,其中发明专利82件,并连续四年获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促进学生“崇德尚能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实施校园文化主题教育三大活动月、社会实践教育三进、思政教育三延伸的“333工程”为载体,积极创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芜职特色”和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多元交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333工程”》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大思政”理念下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格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工作坚强阵地,建有“基层党建活动中心、三全育人实践基地、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00余平方米,有效实施“1234”过程化考核和情景化实践教学;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获批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发起并成立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建有“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网站,搭建全国高职高专思政课交流平台;与长三角域内部分高职学校共建“长三角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协作会”,推动高职高专思政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聘请郭明义为“校外思政课导师”,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分队”;入选全国2017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专业对应职位,技能对应岗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招生就业呈现“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多年来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单位”等称号。学校坚持招生工作类型化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以“文化”+“职业(技能)”为特色的多元评价考录机制,不断优化生源结构。2009-2012年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企业在职员工和退转军人招生试点工作。积极开展本科人才培养探索,力争实现办学层次飞跃。2014年,学校成为全省“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所院校之一;2020年起,学校与安徽工程大学积极开展联合培养专升本人才试点工作。近年来,学校积极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有经济合作的组织,以及华侨、华人设立的经过注册的基金会、行业协会、商会等进行招生宣传。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园区创业孵化项目和已经孵化出园项目近两百家,直接吸纳就业1500余人。毕业生留芜比例高达90%以上。连续举办九届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形式和内容受到业界高度关注,并被誉为高校创业教育的“芜职现象”。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职高专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AA级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孵化基地”等称号和资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2020年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成果特等奖。五年来,师生团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6项,省赛金奖16项、银铜奖58项,2名参赛学生先后受到李克强总理和孙春兰副总理接见。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为芜湖市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校成功承办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中国教育会计学会高职院校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信息员培训会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高职组南区比赛、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研讨会、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成立大会等大型会议,接待了200多所国内外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同仁、教育代表团来校考察交流。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被推选为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会长单位、首届全国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联盟副会长单位、丝绸之路亚欧院校(职教)联盟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校企一体化创新联盟永久性成员单位、安徽省市属高职院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学校坚持和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新加坡、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泰国等多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扎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深化与境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构筑全方位、多渠道、高成效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格局,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合作项目”(“SGAVE项目”)合作院校。借鉴国外优质教育理念,分享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2018年5月,学校正式获得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已招收来自柬埔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国的六十余名留学生,积极打造“留学芜职”品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与美国菲迪大学合作举办的两个办学项目正式获批并实现招生。与韩国顺天乡大学合作举办的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将于2021年正式招生。高度重视教师的海外交流培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队伍,为学校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是安徽省较早开展继续教育的高校,具有函授、业余、自考助学、远程教育等办学形式和专科、专升本办学层次;设有夜大学、自考学习服务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函授站、重庆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和分布皖南区域的多个函授教学站(点)。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等级涵盖国家职业资格初、中、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全部等级。现有国家、省、市级各种培训基地和职业资格考点50多个,培训项目100多个,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服务、职业资格考试与技能鉴定等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和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并举的办学格局,成为皖江城市带和皖南区域全方位、多功能的继续教育中心。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置换和补充,实现校内培训面向社会人群,增强服务能力。创新完善“安徽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芜湖市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及“公共事务培训中心”等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工作机制,发挥专业群建设资源优势,面向长三角地区,广泛开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不断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密团结全体师生员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因办学成就突出,入选首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和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影响力排行榜30强(位列第四)。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高职)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6位、全省第1,其中2019年度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4位、全省第1。在2019-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第21位,全省第1。在武书连2020中国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2位、全省第一。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质量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云教学管理示范校、全国云教学工具示范校、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合作单位、全国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示范院校、安徽省高职发展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和体育艺术俱乐部制教育教学改革标杆校、“双基”建设示范高校、安徽省省级线上教学示范高校等。被授予“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优秀单位”、“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三下乡先进集体”、“安徽省就业再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及芜湖市“先进基层党校”、芜湖市“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芜湖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芜湖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抓手,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奋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早日建成专、本(硕)一体,具有世界影响、全国一流的高水平芜湖职业技术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