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关于推荐优秀退役运动员免试进入大连外国语学院本科学习的通知
2009-12-2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体人力字〔2009〕3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体育训练局、总政宣传部文化体育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体人字〔2002〕411号),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继续招收优秀退役运动员于9月免试进入该院英语、法语、日语、韩国语、俄语、德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11个本科专业学习。现就有关推荐报名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运动成绩优异,曾获得全运会以及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全国年度最高水平比赛前3名;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前6名;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前8名或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田径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三)具有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历;

   (四)身体健康;

   (五)年龄原则上不超过25周岁,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退役运动员可适当放宽至28周岁;

   (六)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七)在符合免试入学政策,报名参加学习的退役运动员中优先选择: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桥牌、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艺术体操、健美操项目的退役运动员;
   
  二、推荐录取程序

   (一)所有报名参加免试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习的退役运动员,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参加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取得报名号,以便于办理录取手续。

   (二)符合条件的退役运动员自愿报名并填写《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审批表》;

   (三)各省、区、市体育局按照运动员免试入学规定进行推荐;

   (四)体育总局初审运动员成绩,由大连外国语学院提出拟录取人员名单;

   (五)体育总局汇总全部材料,报教育部审批,由大连外国语学院下发录取通知。
   
  三、学制及学费
   
  本科学习学制为四年,学费参照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度新生收费标准。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可申请退役运动员助学金。
   
  四、有关事项

   (一)运动员被录取后,由大连外国语学院按照全日制本科学生进行管理,户口和档案关系脱离原单位,毕业后通过高校毕业生渠道就业。

   (二)推荐优秀退役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是加强运动员保障、解决运动员安置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将此通知转发或张贴,并严格按照条件做好人选的推荐选拔工作。

   (三)各省(区、市)体育局人事部门务必于2010年3月3日前统一将推荐报告、《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审批表》、毕业证书复印件、运动成绩证明(由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中心出具)、身份证复印件、体检表(县级以上医院)等材料(一式三份)报送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5号(100763)
   
  联系人:张欣芳  刘光涛
   
  电话:(010)87183970  87183097
   
  大连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于金龙
   
  电话:(0411)82803121-6432
   
  本通知及附件可从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网站(中国体育人才网,网址:www.tyrc.gov.cn)查询、下载。


   附件: 

 

 

                       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大连外国语学院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辽宁科技学院坐落在辽宁省本溪新城,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0公里,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的前身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成立于1907年的本溪县立师范传习所。1948年东北解放后,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溪钢铁学院。1991年,本溪大学更名为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1996年,本溪市师范学校并入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变的本科试点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重点支持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试点院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2017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科学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全国首批试点院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首批试点院校、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校。2018年,被确定为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单位,国家发改委“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单位。2019年,教育部新工科项目获评中期优秀项目。2020年,获评教育部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优秀结题项目单位、辽宁省“1+X证书”试点院校、第二批省军民融合单位。学校占地87.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2.24亿元。图书馆藏书105万册。现有校内实验室(中心)4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3个,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学校设有15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以工为主,涵盖工、管、文、艺、教育等五大学科门类的38个本科专业和8个招生高职专业。有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学校现有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527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9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77人。有博士生导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6人。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教学名师4人。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1239人,其中本科生9932人,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省属高校前列。近年来,学校依托本溪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传承、发扬东北抗联精神,用抗联精神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筑梦空间”展馆先后获批“辽宁省抗联精神当代价值研究基地”“辽宁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中心”“辽宁抗联研究实践基地”“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新型智库研究基地”、“本溪市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面向行业和地方积极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21项,省级以上项目248项。承担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一等奖6项。近年来,学校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搭建“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的产教融合平台,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政务咨询等社会服务。在转型发展重大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获批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获批国家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方案项目。广泛与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集团合作办学,共建“曙光大数据学院”;与新松机器人公司合作,共建“新松机器人应用学院”;与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尔物联网学院”;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ICT产业学院”;与中铁集团共建“中铁学院”;与希杰(CJ)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希杰生物产业学院”;与营口盛海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三征班”;与广州启航物联佳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启航青年管理者精英班”。2020年,“新松机器人学院”“曙光大数据学院”被认定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启动服务地方行动计划,面向辽宁省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提升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省级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个。依靠学校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了大材料应用研究院等13个科研院(所),这些研究机构已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研究咨询服务基地。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百名教授进企业”活动,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牵头组建“辽宁省机器人产业校企联盟”,并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搭建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成为辽宁省钢铁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辽宁鹤腾科技热处理工艺装备产学研联盟等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等30个校企联盟理事单位。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电力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铁建设集团、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神华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北京神州数码、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首钢集团公司、宝武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本钢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通信、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5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东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与韩国新罗大学、泰国博仁大学、格乐大学、马来西亚彭亨大学、博特拉大学、新西兰维特国立理工学院、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日本设备企划株式会社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招收索马里、苏丹、也门、肯尼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加纳、俄罗斯等国家留学生,不断拓宽学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辽宁科技学院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坚持“应用型、地方性、行业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努力建成社会评价高、产业影响大、行业附着力强的区域示范性应用型大学,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东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大连科技学院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学城内,其前身是2002年组建的大连交通大学(原大连铁道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获批为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始终将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作为立校强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建校之初,创办人高智先生就提出“勤劳、智慧、勇敢、意志、信誉、责任、包容、感恩”的校训,经过多年摸索,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即实施“三大工程”,践行“大科精神”;实施PEIM教育,深化协同育人。学校现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哈工信息与智能学院10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3个教学单位。学校现设33个本科专业(2022年获准增设数字媒体艺术、智慧交通、应急技术及管理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目前,学校已成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工信部首批100个“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基地、全国民办学校首批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辽宁省优秀民办高校、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大连市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示范校。近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4项;省一流专业3个,省一流课程15门;省级优秀本科教材7部,省级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就业创业大数据研发中心1个,省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1个。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学校现有土地面积78.88万㎡,建筑面积29.59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295.63万元,馆藏图书100.67万册。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智慧校园,校园网万兆骨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建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实训中心(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103个实验实训场所;与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有103个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者占比36.75%,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91.65%,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专业课教师136人,有30人次分别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级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沈阳市高层次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已获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辽宁省优秀网络育人名师工作室、辽宁省优秀教师团队。学校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有集创新实践和创业孵化为一体的PEIM新教育实践中心等校内训练场所8000余平米,建有同创小镇等校政企协同创业孵化基地20000余平米。拥有专业教授、产业教授、创业导师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130余人,包含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业导师、科技部科技创业导师、人社部创业导师、全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实施“国创计划”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奖励1000余项,曾多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赛区金奖,获奖总数位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持续提升。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共向社会输送25000余名毕业生,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0.6%,位于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学校相继与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大连地铁、大连机车厂等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并作为储备干部。2021年,用人单位对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为100%,94.12%的企业表示仍然会持续录用毕业生。在2021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Cuaa.Net)正式发布最新一轮全国高校排名中,大连科技学院成功跻身全国一流民办大学20强行列。
  • 学校简介大连外国语大学地处辽宁省大连市,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时名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4年开办本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拥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2016年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并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10名,百分位段全国前5%。学校拥有旅顺校区和中山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6.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31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万册、纸质报刊700余种、电子图书90余万册。学校下设20个教学单位,设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博士培养项目1个,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拥有43个本科专业,覆盖15个外语语种。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本科优势特色专业3个,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5个,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2个,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学校获批辽宁省翻译学领域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1个、辽宁省外语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1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培育基地1个、辽宁省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2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单位1个、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3门。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近1.5万人。全校在职教职工千余人,聘请近百名外籍教师。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69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3人。学校拥有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258人。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9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比较文化研究基地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声传译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现有34个科研机构,其中在教育部备案的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12个。2012年以来获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1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近500篇,32部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8部(套)教材获批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 300余项学术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学校设有国家语委科研机构“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学校同时主办省级杂志《语言教育》和《东北亚外语研究》。近年来,学校学生共有94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及地区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奥运会、残奥会、夏季达沃斯、亚欧经济部长会议等重要国际大型活动上都活跃着学校志愿者的身影。学校围绕以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中心,建设就业指导和就业市场两个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工作内涵。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6万余名高水平人才,毕业生以良好素质活跃在外交、外事、外贸、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近年来,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先后有百余名毕业生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学校是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辽宁省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设有教育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与世界俄语基金会合作建设俄语中心。学校还设有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等多个国际化平台。以交换留学、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多语种交流、国际实训等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年均执行国际交流派出项目150余个,派出近900名学生赴20余个国家的国外友好院校学习和参加实践项目。其中,学校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8大类公派项目每年派出学生近150人赴海外留学。截至目前学校在海外10个国家设有10所孔子学院,共培养国际中文教育学员67300余人次,共派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教师及志愿者400余人次。每年接收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70个国家的1500余人次国际学生来校学习。学校遵循“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近年来,学校响应国家和辽宁省关于引导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号召和要求,积极向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正朝着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外国语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 学校简介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2012年,是一所隶属于省教育厅并在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实施高职高专教育的全日制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和辽宁省蒙古族师范学校,两校分别诞生于1952年和1981年。20210914112641752.jpg目前,学校在沈阳校区和阜新校区办学。学校设有18个高等专科专业,还与相关高校合作举办成人本科教育,承担全省少数民族双语学校管理者和骨干教师培训职能,是我省民族教育双语师资和兼通“三语”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20210914112718640.jpg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为辽宁民族教育和经济文化发展培养了民、汉、外兼通的中小学师资及其他专门人才近一万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辽宁省民族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十一五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大赛团体优秀奖”等荣誉和表彰。
  • 学校简介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朝阳师专)有着清晰的历史传承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校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时名为朝阳师范专科学校,以后迁变分合,至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教育、装备制造、矿物、电子信息、生物化工、财经、旅游、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校园占地854亩,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966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确立了“一型两性”(技术技能型、师范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一个巩固两个突出”(巩固师范教育专业集群优势,突出涉工类专业;突出现代服务类专业)的发展布局,坚持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并重,着力打造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现设有学院1个,教学系(部)12个。设置高职高专专业3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1个、涉工类专业12个,服务类专业10个;设置本科专业10个,其中依托沈阳师范大学开设的专科起点普通本科专业3个,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开设高中起点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校内实训中心15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45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国家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1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建有红山文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学仪器设备值6976万元,固定资产5.4亿。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借阅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纸质藏书58万册,电子图书16.2万册。学校有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为一体的现代化陈列馆,并于2013年被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科协授予“辽宁省第八批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称号。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8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6人,副教授16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80人,“双师型”教师19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千层次11人,万层次30人。全日制在校生6827人。学校办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1985年以来连续3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自1991年以来连续24年保持了省级花园式单位称号,自1993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校园称号,自2004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被国家语委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自2009年先后6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平安校园。学校党委先后4次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先进党委。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致用,敬业乐群”的校训,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坚持走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