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为确保今年高考严密性真实性高考共有4大变化
2012-05-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昨日获悉,为确保今年高考的严密性、真实性,今年的高考共有4大变化。其中遏制高考移民力度今年将加大,北大清华今年将在辽宁招飞行员。而考试作弊一经发现,则要停考1至3年。

  变化1

  遏制高考移民力度加大

  今年,辽宁普通高考政策总体上保持不变,个别政策和办法做了微调。报名政策有调整,遏制高考移民的力度加大。2012年,是对外省迁入辽宁的考生增加户籍、学籍年限要求的第四年,其中对单人户口考生要求是户籍迁入时间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为三年以上、高中学籍为三年;对全家户口(含和父母一方)考生要求是户籍迁入时间须在辽宁省高考报名工作开始前,应届考生普通高中学籍截止到报名开始之日须为一年以上,而以往是具有中专、职高、技校学籍也可;往届考生或社会青年须具备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以往则是具有中专、职高、技校毕业证也可报考。

  变化2

  北大、清华在辽招飞行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空军飞行员班招收对象为男性,理科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不超过19周岁(199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符合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政治、身体、心理素质等基本条件,具有所在考区正式户籍和所在学校正式学籍。

  其中,北京大学录取时参照北京大学统招生调档线执行。如出现志愿不足的情况,可在北京大学统招生调档线下降20分录取。如仍出现志愿严重不足的情况,经北京大学国防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放宽标准,但最多不得低于北京大学统招生调档线下60分。

  清华大学飞行员班与报考普通专业不同,不提前编制各省市的招生计划,录取时综合参考考生参加空军预选结果和高考成绩择优录取,高考成绩不能低于清华大学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次理科最低调档分数线下60分。

  变化3

  外语听力磁带变光盘

  播放光盘设备统一使用计算机,通过考点的有线广播进行。日语,俄语等人数较少的考场,在不影响有线广播的情况下,可使用CD机在考场内播放。外语听力30分,不计入高考总分,录取时提供给录取高校。

  变化4

  作弊停考1至3年

  今年高考是执行修改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第一年。《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增加了对“故意损坏考场设施设备”、“组织或参与团伙作弊”、“向考场外发送、传递或接收试题信息”、“伪造、变造证件及其他证明材料”、“弄虚作假获取加分资格”、“违纪、作弊通过视频或回放录像被发现的”等违规行为的处理条款,增加了“视作弊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乃至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条款,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院占地3678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0万册,在校生6700人,教职工68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3人。现有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辽宁职业学院坐落在辽北文化名城铁岭市,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始建于1956年,是辽宁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名师及专业带头人9人,市级教学名师及教育教学专家24人。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农艺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商贸学院、信息科技学院、高尔夫学院、财经学院9个二级学院,现有29个高职招生专业。多年来,学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特色办学模式,先后与40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了辽西北职业教育联盟,构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教学科研生产零距离对接、人才培养和职业要求、社会需求统一的职业教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院是中国大学生高尔夫球国家集训队训练基地、国家汽车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辽宁省中高职青年教师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等等。建校60年来,学院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培训各类人员10万余人,取得国家、省级科研和教学成果260项,校企共同研发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援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300余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立足辽西北地区、服务全国、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领军式职业院校。
  • 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市沙河口区
    学校简介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大铁精神、“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学校现有沙河口校区、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6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31.05万册,电子图书151.1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427种。 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是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10个五年制双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074人,其中,本科生1515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917人。 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等建设点42个。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以上本科精品类课程35门、省级一流课程61门。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131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8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8人,其中教授169人、副教授3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14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90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新人才3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23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其中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学校是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发起成立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连续挤压产业创新联盟”。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社科基地、智库等39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6项,获批省部级项目64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次,出版学术著作20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58项。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学校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成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牢“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高铁“走出去”等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全面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学校“五大战略”“三大工程”,凝聚发展力量,切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 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市沙河口区
    学校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坐落在中国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是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学校、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咨询基地、高校师资培训基地、适应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研基地,现已成为辽宁省最大的、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教育中心。 作为新中国诞生后首批建立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建于1951年9月,初建时为旅大师范专科学校。1953年4月,更名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7月,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和大连外国语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 70年来,学校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砥砺耕耘,自强不息,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5万余名合格人才。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秉承“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校训,秉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办学理念,在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现代教师教育,着眼于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的长远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正向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学校现有教职工1862人,专任教师1189人。普通本科在校生13000余人,硕士、博士在校生620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特聘教授15人次,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人次,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四个一批”人才5人;大连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大连市优秀专家21人次,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6人,大连市领军后备人才6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项目支持计划16人。 学校校园现有两个校区(包括黄河路校区、西山湖校区),设有21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和创新创业学院。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一级学科),其中有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8个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校现有60个在招本科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示范性专业9个,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优势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7个;国家级各类精品课程3门、一流课程1门,省级各类精品课程34门、一流课程75门,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4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省级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2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部;省级精品教材7部、教材建设奖8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5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2项;获评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6项;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4项,基础教育成果奖2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2项,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5项。 学校现有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共建)、海洋基因工程药物与天然活性产物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现有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智库,1个市级智库,18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1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另参与筹建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9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建设8个校级新型智库;设有高校社科联、科协;创建了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和宗教问题研究院。“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1605项;出版专著371部;发表论文7749篇,其中被SCI收录923篇;获授权专利16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6项;签订“四技”合同130项;咨政建议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9项。 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合作建设国际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我校专门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和华侨学生的二级学院,是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之一,是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和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每年接收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与意大利米兰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多次获得“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高校物业管理先进单位、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先进单位、计划生育系统质量管理QC成果先进单位,教育部青少年犯罪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普通话水平测试先进测试站。先后获评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辽宁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籍管理工作、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工作、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青团工作、依法治校工作、来华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党委、文明单位。
  •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市浑南区
    学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 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高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建设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造价等1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9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 学校设有15个学院(教学部),19个直属科研机构和直属科研平台,现有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716人,教授211人,副教授428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0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 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5个专业类,共53种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落户我校。学校本科招生实现了国内一批次省区全覆盖。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就业特色显著,国企就业和世界500强就业状况良好,考研升学率连年新高,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态势稳定。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5.6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5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3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校在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名。我校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马赫西国际大学开展了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校园底蕴深厚、优美宜人。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大连大学大连市金州区
    学校简介大连大学以城市命名,是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诞生的高等学校。70多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因大连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立,在与城市互动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省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学校。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多年来,大连大学在先进大学文化的引领下,坚持“城市大学服务城市、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核心理念,发扬“立德树人、崇学笃行、兼容并蓄、创新超越”的连大精神,倡导“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优良校风,团结奋斗,坚持“以贡献求支持、求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历史、理学、工学、医学、管理10大学科门类,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进入辽宁省高校前列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单中,大连大学位居166名。学校现有教职工590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600余人,正高职146人,博士生导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4人,专任教师998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目前,学校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4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大连大学现有19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共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临床医学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软件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学校设有29个学院,65个本科专业,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200余人(含研究生1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10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藏书157余万册。由综合体育馆、中心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等组成的体育场馆面积达2.1万平方米,体育设施达到国际比赛标准。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新工科建设及卓越计划项目2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教材建设奖1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学校以科研创新推进事业发展,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各1个,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辽宁省创新团队7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3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标志性科研项目,获辽宁省首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达到2.24亿元;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2021年一项科研成果入选首届辽宁省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8年以来,学校再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辽宁省第六、七、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授权发明专利776项,国际专利授权4项,2021年获批辽宁省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中心,并成为全国首个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开放许可的单位。学校发挥综合性地方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为引领的优势学科群,积极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推动了信息、软件、制造、材料、医药、旅游、自贸、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为智慧大连、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校注重智库建设,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百人担任国家、辽宁省及大连市各行业的智库专家,每年均承担一批政府委托项目,提交的资政建议获得中央、省、市等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采纳。在送文化下乡、科技扶贫、科学普及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19个国家的140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智库等合作。每年均邀请一批**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与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助力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面向未来,大连大学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全面开启建设“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新征程。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与“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证,以“调结构、建特色、强管理、促服务”为核心,全面实施“文化铸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方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五年,学校将力争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的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