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2013年高考报名办法问答
2012-11-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报名条件

  1.考生报名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本市户籍在沪报考对象:具有上海市常住户口的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含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非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其他符合市教委文件(沪教委学〔2012〕65号)规定的非本市户籍考生。

  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211/420032012018.php

  (4)18至24周岁男性公民须经查验兵役证(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除外)。

  2.哪些人员不能报名参加高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中阶段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中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利用通讯工具、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报名办法

  3.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2013年上海高考的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考生到现场办理报名信息确认的方式进行。2012年11月26日—11月29日进行网上报名,按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先期提交的报名信息有效)。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报名信息确认工作由考生学籍所在地的区(县)高招办于12月1日起向所在中学统一布置安排进行。

  4.社会考生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社会考生(非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校,在2012年11月26日—11月29日(每天9:00—18:00)进行网上报名,并在2012年12月1日—12月2日(每天9:00—11:30,13:30—16:00)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单位(就读中学、街道、乡、工作单位)出具的报考证明及其他需要出具的有效证件、证明和报名考试费,到报名区(县)(往届生、退伍军人在户口所在区(县),在职人员在工作单位所在区(县))高招办办理网上报名信息确认手续。

  5.父母持引进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的学生,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持有引进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A证)(有效期1年及以上且至2013年6月7日仍在有效期内)人员的子女,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可凭家长的上海市居住证(A证)、就读学校证明、相关人员办理上海市居住证通知书(副联)及主证人身份证在沪报考。在网上报名时必须填写主证人的姓名、居住证号、副证号(随员证号)和身份证号码。

  持有引进人才类《上海市居住证》(B证)(有效期1年及以上且至2013年6月7日仍在有效期内)留学人员的子女,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可凭家长的上海市居住证(B证)的主证、护照和随员证、就读学校证明在沪报考。在网上报名时必须填写主证人的姓名、居住证号、护照号和副证号(随员证号)。

  有上海应届高中学籍号的考生报名办法同上述第3点,没有应届上海高中学籍号的考生报名办法同上述第4点。

  6.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现属或原属上海市常住户籍,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父母双方或一方现属或原属上海市常住户籍(含上海支内、支边、支疆职工或知青),参加本市中考且被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后具有学籍的应届或2012年列入高考报名库的历届毕业生,可在上海参加高考。应届毕业生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开具就读学校证明、父母单位证明、父母一方现属或原属本市户口的户籍证明。历届毕业生须提供参加2012年高考的相关证明,经区(县)高招办审核后,才能准予办理报名信息确认手续。

  有应届上海高中学籍号的考生报名办法同上述第3点,没有应届上海高中学籍号的考生报名办法同上述第4点。

  7.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的外国侨民,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在上海定居并持有上海市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的外国侨民,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办理报考手续。

  8.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在沪高校、科研机构博士后流动站人员的考生,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可持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具的证明办理报考手续。

  9.持有上海市蓝印户口的本市高中阶段应届毕业生,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持有上海市蓝印户口的本市高中阶段应届毕业生,须由区(县)教育局(高招办)汇总名单后送本区(县)公安分局进行比对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报考手续。

  按照市教委报名文件规定,持上海市蓝印户口的非应届高中阶段毕业生不得报考。

  10.中等职业学校本市户籍生源应届毕业生参加6月份高考有什么规定?,怎样办理报名手续?

  2013年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三校生”在6月份高考和5月的“三校生”高考中只能选择其中一次参加考试,不得兼报,但均不影响参加高职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考试。另外,符合报名条件的往届“三校生”只能参加2013年6月份高考,不能参加2013年5月应届“三校生”参加的高考。“三校生”参加6月份高考个体报名办法同上述第4点。

  11.没有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口试成绩的考生如何报考高考外语口试?

  根据市教委文件规定,本市高考外语口试不单独进行。高考录取过程中,凡对外语口试有要求的学校与专业,均使用当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口试成绩等第。凡参加2013年外语口试的社会考生(无上海市应届高中学籍考生)须在高考网上报名的同时报名参加外语口试(免收外语口试考试费)。具有上海市高中学籍的应届毕业生须参加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外语口试报名。外语口试考试日期为2013年1月9日,考试时间为20分钟。

  网上报名

  12.不参加6月份高考直接办理录取手续的保送生等也要参加此次报名吗?

  所有符合报名条件、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考生必须按要求参加2013年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包括不参加2013年6月高考而直接办理录取手续的保送生、运动训练等体育单招考生,也必须先办理报名手续。

  13.考生网上报名填写信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所有信息中的数字或字母必须以半角输入,遇到字库中没有的汉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受过何等奖励和处分”一栏若无内容,可以不填写;“起止年月”的输入格式举例:“201001”表示“2010年1月”;学校名称和单位必须输入全称,通信地址和户籍地址等汉字栏不能填写“同上”;个人简历每一行的前三项必须填写完整,其中“任过何职务”一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允许为空;家庭成员关系的四项信息都必须填写完整,不能为空。

  14.考生网上报名填写信息后发现信息填报有错怎么办?

  若考生在填写信息之后发现信息填报错误,可以在规定的报名时限内(11月26日—11月29日)以已注册考生身份再登入报名网站,输入当初的身份证号和密码,修改信息并保存。预先提交的报名考生学籍卡上调用信息不得修改,如果考生发现该部分信息有误,请告知就读中学,由中学与区(县)高招办联系。

  15.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含统考或校考)的考生,须在12月7日前获得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尚未取得艺术类报考证者,须及时到相关的中学或区(县)招办获取艺术类报考证。

  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应注意“是否参加上海市美术类、音乐类、编导类、表演类、体育类专业全市统考”和“是否参加艺术类校考”两个选项。由于各招生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章程尚未公布,建议凡是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在这两个选项中选择“是”。

  参加美术类专业市统考的考生还须在网上报名时,选定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5个考点中的一个考点,如果选择的考点人数已满,则只能在余下考点中选定一个。

  16.照片补拍如何进行?

  网上报名页面上未显示照片或显示与考生不符照片的考生须在12月1日—12月5日(每天9:00—11:00,13:00—16:00,12月5日上午结束)前往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市钦州南路500号底楼大厅)进行照片补拍,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及报名确认时打印的拍照凭证。

  现场确认

  17.考生网上报名后必须进行现场确认吗?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前往所报名区(县)高招办指定地点进行文化考试报名信息现场确认,逾期不再办理。

  未经现场确认的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18.不同类型的考生网上报名信息现场确认地点分别在哪里?

  不同类型的考生网上报名信息现场确认地点分别如下: 

考生类型

信息现场确认地点

应届高中毕业生

考生所在中学统一安排

应届“三校生”

学籍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的区(县)高招办设置的报名信息确认点

往届高中阶段
毕业生

户口所在地的区(县)高招办设置的报名信息确认点

在职职工

单位所在地的区(县)高招办设置的报名信息确认点

  19.参加美术类专业市统考的考生需注意什么?

  已在网上报名参加全市美术类专业市统考的考生除了与普通考生一样要进行文化考试的现场信息确认外,还须持经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后取得的14位报名号、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艺体加试全市统考现场确认凭证,以及2张本人1寸照片(备用),于2012年12月9日(9:00—11:30,12:30—16:00)到网上报名选定专业考点办理全市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的报名信息确认(自行组织艺术专业校考的院校报名时间见各院校招生简章)。

  美术类专业市统考时间为2012年12月23日。

  20.参加美术类、编导类、表演类、音乐类专业市统考的考生需注意什么?

  已在网上报名参加全市美术类、编导类、音乐类、表演类专业市统考的考生除了与普通考生一样要进行文化考试的现场信息确认外,还须持经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后取得的14位报名号、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艺体加试全市统考现场确认凭证,以及2张本人1寸照片(备用),于2012年12月9日(9:00—11:30,12:30—16:00)到网上报名选定或自动匹配的专业考点办理全市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的报名信息确认(自行组织艺术专业校考的院校报名时间见各院校招生简章)。

  统考时间、考点如下: 

 

专业统考时间

专业统考信息确认及统考考点

美术类

20121223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516号)

上海师范大学(桂林路100号)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浦东金海路2360号)

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2271号)

上海行健职业学校(原平路55号)

音乐类

2013112日—13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20)

编导类

201315

上海大学(上大路99)

表演类

201315日—6

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

(华山路630)

  21.参加体育类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市统考的考生需注意什么?

  已在网上报名参加全市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的考生除了与普通考生一样要进行文化考试的现场信息确认外,还须持经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后取得的14位报名号、201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艺体加试全市统考现场确认凭证,以及2张本人1寸照片(备用),于2013年3月10日(9:00—15:00)到上海体育学院办理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报名信息确认。体育类专业统考时间为于2013年3月31日,地点在上海体育学院(清源环路650号)。

热门院校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徐汇区
    学校简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简称“复旦上医”)地处上海市徐汇区,创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颜福庆出任首任院长。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院训是“正谊明道”,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1939年,因抗战爆发内迁至云南昆明。1940年,辗转迁至四川重庆。1946年,抗战胜利,迁回上海。1952年,更名为上海第一医学院。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1985年,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2017年,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工作委员会成立,是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2019年6月14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领导班子宣布会议举行。上海市委决定,建立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委员会和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建设正式启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本科专业10个: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六年制)、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现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医学门类6个,非医学门类3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公共管理(医)、护理学。截至2021年底,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拥有在校博士研究生3477人,硕士研究生3338人,普通本科生4149人,共计10964人。有专任教师713人、专职科研人员15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100余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设有直属院系所10个: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脑科学研究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科学部、脑科学转化研究院。有附属医院18所(含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筹)、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6个一级学科,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也正在筹建中。其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学科入选为首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3个学科入选上海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有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医学神经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医学分子病毒学、代谢分子医学、智能化递药、公共卫生安全、癌变与侵袭原理;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脑科学;国家卫健委(卫生部)重点实验室9个:糖复合物、抗生素临床药理、手功能重建、卫生技术评估、医学分子病毒学、听觉医学、近视眼、病毒性心脏病、新生儿疾病,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4个:周围神经显微外科、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器官移植、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视觉损害与重建、乳腺肿瘤、出生缺陷防治、老年医学临床、学表观遗传学、肺部炎症与损伤、脑功能重塑及神经再生、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放射肿瘤学。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 学院简介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民远学院)是纳入国家正式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制三年,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 ☉ 基本情况 民远学院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心区域新唐城地区,西邻张江高科技园区,南靠正在建设中的迪士尼乐园。校园环境优美,小桥、凉亭、草坪、湖水,相映成趣;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中心、专家楼、学生公寓,鳞次栉比,矗立在川杨河畔。学院现占地160余亩,建筑面积近62356平方米,在校学生3028人,生源遍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教职工272人,专兼职教师198人,正副教授47人,为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历史沿革 民远学院筹建于1998年6月。1999年5月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参加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点教育(三年制大专),同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设有社区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三个专业, 至2002年已发展成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9个与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紧缺人才相关的专业, 2003年3月,经上海市教委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通过,并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同意民办民远学院正式建校为“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高职院校。☉ 专业设置 民远学院围绕上海“四个中心” 建设,定位在培养国际航运物流、汽车机电、现代服务等专业的应用技能型紧缺人才,设置有国际航运物流管理学院以及现代服务、财政金融、应用技术、外语、艺术等1个二级学院、5个系、23个专业,具体有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航运业务管理、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业务管理、国际航运保险与公估、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社会工作、体育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韩语、艺术设计(室内软装饰设计方向)、艺术设计(广告视觉传达方向)。这些专业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用性、前瞻性,发展前景看好。我院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取得多张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出国留学提供条件,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我院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人才培养 学院着力营造“勤奋、敬业、合作、创新”校风,管理严格、教学规范,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根据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来设定课程,以“新(颖)紧(靠)够(用)实(际)”为准,努力与用人单位的岗位实现零接轨,现已与一批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还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材,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学生毕业后除享有国内院校专升本的机会外,亦可到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
  • 学校简介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7月,学院以“优秀”等第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21年获“上海市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地处上海市有“国际汽车城”之称的嘉定城区,前身是建于1959年的“上海计算技术学校”,目前在校高职生5200余人。学院下设22个专业,其中5个上海市重点专业、3个上海市一流专业(群)。目前已拥有14门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多项市教育科研成果奖及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学院通过校、政、行、企、研多元合作,与上海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每年进入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毕业生比例常年保持在20%以上。学院对外服务功能持续拓展,面向社会以及兄弟院校的辐射作用日益突出。
  • 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海关学院是海关总署唯一直属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3年的上海海关学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1996年4月,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上海海关学院,成为新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5月,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公共管理以及税务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同年海关管理专业成为世界海关组织PICARD标准认证专业。2019年,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学校设立上海海关学院临港国际校区,同时获批国际商务、翻译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纳入上海市博士授予单位培育建设名单以及上海市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筹备单位名单。学校现设有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海关与公共经济学院、工商管理与关务学院、海关法律系、海关外语系、公共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检验检疫技术交流部等八个院(系);设置了海关管理、海关检验检疫安全、海关稽查、行政管理、物流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税收学、经济统计学、法学、英语等11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翻译硕士4个专业学位点,分属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对标海关行业需求,围绕人才强校、关校合作、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立地顶天,依特做特,以特促强,走特色办学的内涵发展之路,培养符合海关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型的高素质海关管理专业人才以及服务口岸物流和国际商务的外经贸专业人才,并积极开展海关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学校同时承担海关系统中、高级干部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等任务;并根据世界海关组织(WCO)的分工和亚太区域国家和地区的要求,逐步承担该区域海关人员培训任务,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学校以建设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高等学府为目标,主动跟进海关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关贡献更多力量。截止至2021年8月31日,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6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比例为4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7人、硕士学位教师5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94%。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校设有海关管理研究所和海关法、海关风险管理、关税、海关公共关系、报关等研究中心,紧密结合海关改革发展和双边、多边、区域海关国际合作中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2009年,学校获准设立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海关与经贸研究》。学校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占地面积521亩。下设苏州分校,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占地133亩。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先进的ATM校园网,教室都具备多媒体授课的条件;并建有数码阅览室、视听室、文娱活动综合楼、网球场、游泳馆、体育馆等配套设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始终凸显以“爱国明志、开放博学”为内涵的“大学精神”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准军事化管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始终以教学、科研、培训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海洋大学是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校训:勤朴忠实,1914年9月1日定立。创校初心: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办学传统:把论文写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国的江河湖泊上。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学校设14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600余人,2019年有来自83个国家和地区在校就读的国际生共计802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20余人,校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00余人。拥有国家级各类人才2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212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职)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等。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市级7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获得IF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专业1个,通过欧洲ASIIN本科工程认证专业1个,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上海市一流课程21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示范性课程等4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立项建设),本科教学实习基地163个,其中海外实习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上海市级13项。2013年以来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入选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校是全国首批“易班”试点单位,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上海市教育改革实验奖一等奖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连续三轮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拥有大学生艺术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90余个;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2017-2019年学生代表队连续3次获得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银奖,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金、银奖。连续10年被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建有校史馆(含三史馆、大学生校园文化展示馆)、博物馆(含水生生物科技馆、鲸馆、远洋渔业展示厅、“彩虹鱼”深海科普体验基地、“中国渔政206”)等文博育人场馆。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三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水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A+评级。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教育部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平台30余个。建有国际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国际合作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研究院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2011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6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遍及全国开展科技服务,助力西藏、新疆、陕西、贵州等地精准扶贫,成效显著,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代表国家全面承担履行区域渔业管理公约任务,为维护我国远洋渔业权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现有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校区、杨浦区军工路校区2个校区,另有滨海基地386亩、象山科教基地56.7亩。其中,主校区沪城环路校区占地约16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8.6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校园网络,建有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和海洋科学超级计算中心。现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近112万册,数据库50余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2016年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opus及美国生命科学文摘索引数据库(BP)和生物学文摘(BA)三大数据库收录。主办的《水产学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学校与美国、日本、韩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加纳等国家(地区)的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洲水产学会(AFS)等国际组织有着密切交流与合作,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9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自2011年以来,通过游学、交换生等派出学生4440余人;与东京海洋大学、韩国海事海洋大学“基于‘中日韩教育一体化’的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共同教育计划”的两期“亚洲校园”、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学分互认Erasmus项目等短期、双学位学习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为中外师生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平台。学校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2035年,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将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特色大学。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