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军队院校、国防生6月26日开始网上填报志愿
2011-06-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如果你想读军队院校,或者想做国防生,不要错过2011年军队院校招生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的机会。6月8日,记者从市教育局招生处获悉,今年军队院校、国防生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已经确定,第一批为6月26日。同时,各院校具体专业招生计划,在6月份省教育考试院编印的《普通高校招生》中统一公布。(记者周建红)

  报考条件和填报志愿

  军队院校、国防生的报考条件为:本省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在20周岁以下(1991年9月1日后出生),未婚;符合军队院校招生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等相关标准。

  军队院校、国防生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间:

  第一批为6月26日8:30至6月27日17:30;

  第二批为7月17日8:30至17:30。

  考生在每批次中分别可填报五个志愿,另设服从志愿,每个院校志愿下可填三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后,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因考生填报错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录取时间和录取办法

  军队院校、国防生录取时间:

  第一批院校为7月9日-7月12日;

  第二批院校为7月27日-7月29日。

  实行远程网上录取。省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按招生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20%,分男、女从高分到低分向院校提供政治考核、面试、体检合格考生的电子档案。

  院校不得拒招符合录取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不得在《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章程》之外附加录取条件。列入第一批院校划线的指挥类专业经过调剂生源仍然不足,由有关院校提出申请,省教育考试院根据生源缺额情况,在第一批录取控制线下20分以内、依据考生志愿依次扩大提供军检考生名单。

热门院校

  • 衢州学院衢州市
    学校简介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2013年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2015年获批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被列为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院校。学校获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省高校平安校园、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坐落于素有“南孔圣地”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校园占地863亩,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业学院、体育工作部等10个学院(部),开设涉及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29个,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近8000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78门,入选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专业1个。校舍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3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03万余册。设有附属学校教育集团1个。近年来,学校立足“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发展定位,致力于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员工700人,专任教师5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7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1人。柔性引进院士团队2个、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引才计划”人才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22人次,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8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人选1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人选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省“钱江人才计划”D类项目择优资助人员1人 ,市拔尖人才8人(含青年2人),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计划)”228人次,市级重点创新团队4个,“双师双能”型教师320余人。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学科竞赛累计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3600余项,其中全国三等奖以上奖项460余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22名,获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和省众创空间,累计成功孵化创业项目51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近五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录取率实现五连升,2021届达22.5%。根据武书连2021年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排行榜,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了本科新生质量等级E+到毕业生质量等级C的显著提升,进步程度居全省高校第一名。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与美国、乌克兰、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与企业共同完成成班建制的南非留学生培养项目。“南孔文化”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累计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获省级“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以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115项。科研创新逐步增强。拥有“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4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个。获省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奖和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师均外来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7万元。目前,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服务社会成效彰显。强化“融入衢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连续举办服务发展大会,实施服务区域发展专项行动,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研究院等开放融合平台。开展“双走进、双服务、双促进”活动,与市委人才办、企业共建77家博士工作站和19家博士创新站。推进与浙大衢州“两院”、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和绿色金融研究院的共建共享,借力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西南政法大学等的赋能升级,牵头联合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和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助推衢州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学校将紧扣“抓改革、增动能、促升级”的主基调,聚焦“1455”战略任务,奋力打造城市发展的名片、省际高校的名牌、产教融合的名校,力争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窗口”,加快推进学校上层次上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学校简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机电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学校坚持“开放、合作、服务”的办学理念,秉承“求实、求精、求新”的校训。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教育部53所“国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院校之一。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育人成效50强”。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学院;2016年,获评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院奖和“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2018年,荣获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高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金奖。2019年,获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前十)。学校有滨江和海宁两个校区,占地918亩,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1人,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500余人,其中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60余人,正高职称50余人、副高职称136人,双师素质比例90.4%。目前,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优秀教师2名,国家级技术能手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浙江省151第二层次2名、第三层次15名,各项人才队伍标志性成果名列全国示范性高职前列。学校具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与技术服务、生产”五位一体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25个,各类实训室266个。拥有“国家级示范性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智能制造及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浙江智造’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另有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3D打印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等6个浙江省“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1亿元。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数字商贸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增材制造学院、智慧交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28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有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建设专业6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类2个、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7个、特色专业5个。学院实施“二三+X”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技术技能双层次人才培养;鼓励各专业分方向对准X个核心岗位,实施“3X5”课程体系,取得与岗位核心能力相配套的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重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权,目前学校共有80个专业方向。有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5项。学校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学生的技术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100%。坚持以赛促练,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各类奖项450余项。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达98%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学校承担了国家863项目《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及其相关工艺(国家863计划)》、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五轴联动数控卷簧机研制》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热流道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环保型抗氧化铜基复合触头材料的研制及其产业化》获浙江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基于激光干涉计量法的水凝胶聚合过程的监测》,(一种高精度失真度测量仪的研制》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三等等奖项。《高精度中小型SLM工艺与装备研发及应用》被立项为2019年度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环境感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被立项为2021年度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学校已累计授权专利3164项,其中发明专利135项。已有44项发明专利、283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软件著作权成功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学校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交通运输部“国家级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中心(杭州)”。培育“高端数控装备创新团队”、“协同控制与工业网络技术创新团队”、“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柔性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成型技术与智能控制创新团队”、“大数据应用技术科技创新团队”等18支科技创新团队。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努力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和社会培训。是全省最大职教师培训基地,电力行业许可培训项目门类最全培训单位。2012年,“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职工教育分会”秘书处设在我院,教育部批准我校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16年,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不仅开展电工、车工等职业(工种)的初、中、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鉴定,同时还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西门子数控系统、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心理咨询师等各类培训。近五年来,培训83136人、鉴定(考核)61606人次;承办世界技能大赛邀请赛、国家级和省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89次270余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素质教育,打造“风雅机电”文化育人模式,建成“双休日工程”、“金石文化”等2个浙江省级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学校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向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进。
  • 学校简介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5年的宁波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主动顺应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卫生健康双领域服务”办学定位,秉承“仁爱、健康”的校训精神,坚持“合力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对接健康服务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促进课岗融合;对接职业素养要求,促进仁术融合”的“三对接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获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辖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奖;2个党建品牌项目入围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8%,“双师型”教师占83%,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3人,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委员12人。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1个附属口腔医院、2个附属中医院,开设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招生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组建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2个专业群,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专业全国引领优势,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全国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贯标活动,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及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主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国家、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8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六年来,全校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被SCI/SSCI/EI/CPCI收录68篇,被CSSCI收录3篇;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立项课题41项;获批省级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通过教育部认定;相关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0余次,其中获省委、省政府批示2次;获各级奖项151项;累计授权专利数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仁爱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下属的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三全育人”(网络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入选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三项工作育人成效入选浙江省教育厅主编的《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学校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健康产业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依托专业优势,率先成立区域卫生行业和健康服务行业两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体推进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接区域新兴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与宁波市商贸委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在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学院。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校推进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共赢互助的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合作。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整体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承担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工作。学校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宁波分中心、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宁波分校、宁波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等,已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老年人公益性终生教育基地,年社会培训10000余人次。作为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校办学近百年年来,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业界好评和欢迎。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精英、医学院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更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能手。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项100余项。毕业生考证率超过80%,其中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二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三年后就业竞争力始终居全省前五,专业就业相关度居全省前三;毕业生一年后职业稳定度居全省前四,离职率(最低)保持全省前四。学校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及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行业指导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点名肯定,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典型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在“金平果”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有76.47%的专业排名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前20,其中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位列第一。学校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上升到全省第16名(A等)。办学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国家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28日)——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委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单位地址: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学府路51号邮编:315100Add: No.51,Xuefu Road,Yinzhou,Ningbo,315100 P.R.China电话(Tel):86-574-88126008;86-574-88126009传真(Fax):86-574-88126127网址(Web) :www.nchs.edu.cn
  • 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拱墅区
    学校简介兴学源起。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2020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超常规支持浙大城市学院十年创百强跨越发展。办学规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毗邻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校园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51万余平方米,与未来城市实践区相适应的千余亩新增校区正在选址规划中。设有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等12个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4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历史、理、工、医、管、艺术等九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100余名,与浙江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90余名。建有一支由院士领衔,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为骨干的学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计有教职员工10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者比例近50%。人才培养。学校秉承求是创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7个,省一流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17个,省工程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各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获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23门,入选省课堂创新校,教改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立“求是雏鹰班”(与浙江大学合作)、“口腔卫生国际特色班”(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合作);全国首创“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开设“数字治理”“数字贸易”“数字文旅”等产业特色班,着力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科学研究。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积极推进科教创新综合体建设,设有院士、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领衔的城市大脑研究院、幸福城市研究院、脑与认知研究院、未来城市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京杭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智慧交通运输工程研究中心、超算中心、低温中心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53个。获批认定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培育)1个。“十三五”期间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8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量超过4.4亿元。社会服务。学校坚持立足杭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推进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社会服务。先后与拱墅区、富阳区、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交投集团以及中科曙光、浙江中控研究院、宇视科技、浙江大华、米奥兰特、京东方艺云、华为终端、浙江和康医疗集团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了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教育培训。文化传承创新。学校秉承百年求是文脉,汲取杭城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精神禀赋,形塑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涵育了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城院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初步打造了城院大讲堂、城市理想、星光文化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品牌。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现有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日本长崎国际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等合作的课程项目6个,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境)外的近70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罗马琳达大学等共建国际健康科学中心,开创了国内口腔卫生本科人才培养的先河。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浓厚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条件,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海外深造率达到10%,其中QS百强大学平均录取率超过60%。
  • 学校简介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艺、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是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10年9月从杭州市文华校区迁址至浙江省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长安新校区。学院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5年获批浙江省首批十所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本科高校之一,2016年当选为浙江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7年顺利完成省教育厅高校教学巡回诊断检查,2018年通过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获评“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2020年获批浙江省“五个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现代皮革之都、著名观潮胜地——海宁,交通便利,紧临沪杭高速公路和杭浦高速公路,在建的杭海城际铁路直达学院,离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杭州临平直线距离10余公里。学院占地938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10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教学设施齐全,生活设施优良,校园环境幽雅,是“浙江省十大最美校园”之一。undefined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有11个教学单位,即金融与经贸学院、财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信息学院、法政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创业学院、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0余人,外聘教师1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约占总数的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约占总数的85%。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000余人。学院专业设置紧密结合浙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现有36个本科专业,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现有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财税理论与政策等应用型学科方向。学院教师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课题,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人才培养。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和实践育人,加强校地校企合作,与海宁市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14个行业学院和研究院,建有11个实验实训中心(含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与省内外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300家,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构建了凸显经管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明显,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就业率近三年均在96%以上,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前列。用人单位综合满意度指标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指标多年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留学深造打造平台。开展学生游学、带薪实习和交换学习,攻读MBA和国际硕士等多形式的合作交流项目,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20多所院校建立合作机制。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国际化办学走在全省独立学院前列。学院实施学生转专业制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设有东方学苑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对外交流奖学金等近20项各类奖学金,获奖面达50%以上。当前,学院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的校训,遵循“立足浙江、依托母体、创新发展、塑造特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德才兼育、产教融合、开放协同”的办学理念,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正朝着经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不断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