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2019-06-0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关于印发《湖南省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详见附件: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保险职业学院创办于1986年,前身为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2003年改制为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央企办学,底蕴深厚学院隶属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教育业务由湖南省教育厅管理,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保险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制定副组长单位,保险事务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制定主持单位,中国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金融五四红旗单位,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中国保监会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第一批“平安高校”建设单位。学院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办保险专业的公办院校,是中国人寿集团党校和集团直属教育培训机构。集团党校纳入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机关分校统一管理。学院以“进德砺能、修身报国”为校训,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党校教育、培训教育”三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办学格局。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社会尊重的高价值职业大学!师资精干,结构科学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55人。政治素养高,中共党员占比68.7%;年龄结构合理,30—49岁教工占比77%;专业技能突出,高级职称占比26%,中级职称占比52.7%。学院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保险系统劳动模范1名,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团干部2名,湖南省专业建设与评估咨询专家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中国保险业金牌讲师2名。学院还聘请了150余名行业高管、专家教授担任特聘专家和兼职教授。特色育人,德技双修学院在校学生近4000人。开设了5个全日制学历教学系(院、部),12个精品专业,7个专业方向,坚持和发展以金融保险专业群为核心,以财经商贸、康养护理专业群为两翼的“一核两翼”专业发展格局。学院教学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保险学概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保险原理与实务》,省级特色专业“保险实务”,省级精品专业“营销与策划”,省级精品课程《财产保险》等。学院创建订单育人机制。与国寿股份、国寿财险、国寿投资、国寿健投、太平财险、亚太财险、阳光财险、吉祥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中安公估等公司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校企双方按需招生、定向培养、协同育人、对口就业,为订单公司培养了一大批“好用实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创建引企入校机制。引进国寿电商长沙(区域)分公司落户学院,并与多家公司共建了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育人生产合一“五合一”特色育人模式。学院创立中外合作办学机制。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有200余位毕业生赴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近10个国家著名高校深造,部分学生已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拉筹伯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学士、硕士学位。学院是英国皇家特许保险学会(CII)、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保险学会(ANZIIF)等国际知名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中国区考试中心,历年来,已经为近1000人次提供了国际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服务。学院创立德技双修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金融保险行业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职业品格和职业技能教育,培养了湖南省道德模范、雷锋式优秀大学生、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毕明哲,“湖南省雷锋式大学生”苟罗安,共青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张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一等奖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被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省巾帼建功标兵”、“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的翟浩霖等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近三年来,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大赛中表现优异,获省级以上奖项近60项。学院年培训30000多人次,开设了4个面向在职员工的教育培训服务机构,打造了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素质提升系列20余个精品培训项目,涵盖司局级、处级、省级、地市公司一把手、基层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以及经营管理干部、骨干员工、讲师组训、车险查勘定损、新员工等;开办了“网上党校”“线上培训”,全面开启“线上+线下”、必修+选修的灵活培训服务模式;建立了红色教育现场教学10余条线路;创新了家庭财富管理培训以及专业保险师、金融理财师、健康风险管理师等认证及培训服务。
  • 湖南大学长沙市岳麓区
    学校简介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学校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历经千年变迁,弦歌不绝,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罕见奇迹。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全国16所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担任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亲笔题写“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大科学论断。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学校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师生中涌现出39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学校下设27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拥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1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建有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7项;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金奖、银奖20项。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级特殊人才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9个。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100人次,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突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9项。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33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在多个方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系列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列车、国防航天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2000家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服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校园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典雅厚重的古建筑群与时尚新锐的新建筑体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被誉为“中国最诗情画意的高校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从古代书院到近代学堂再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坚持追求卓越,始终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矢志一流目标,为把湖南大学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进。
  • 学校简介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学校,由原铁道部创建于1956年,原名株洲铁路机械学校。2004年铁路主辅分离,学院由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移交株洲市政府主办、湖南省教育厅业务主管,2005年3月升格为全日制高职学院。2013年8月,学校首批搬迁至云龙示范区职教大学城,校区占地面积514亩,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拥有师生13000余人。是一座生态宜学的“两型”校园。学院按照“重点走好两条钢轨、重视走出两条钢轨、加快走向国际市场”的“三走”发展战略,根植铁路办专业,对接需求育人才,围绕轨道交通产业链,设有铁道机车学院、铁道车辆学院、铁道运输管理与经济学院、铁道工程与信息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学院5个二级学院和基础课部、思政课部、体育部3个教学部,招生专业共26个,拥有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央财支持的建设专业,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群。学院聘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丁荣军、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黄志辉在内的行业领军人物、客座教授、技能大师等16人;拥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湖南省技术能手2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省级芙蓉青年学者1人,省级芙蓉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黄炎培杰出教师1人,湖南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6人,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1人;全国铁道行指委专指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2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市级名师大师工作室9个。学院建有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实训中心7个、专业实验实训室106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正在打造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产教融合型的“轨道交通国际共享实训基地”。学院采取与用人单位“双主体”育人方式,实行“订单”或者“定向”培养,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推行“毕业证+技能证”双证毕业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95%以上,连续7次获评“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院是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单位、国家首批物流管理和第二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湖南省首批大学生示范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和株洲市产教联盟发起学校。学院是全省高职院校唯一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单位,是湖南省文明校园、湖南省平安高校、湖南省党建先进高校、湖南省创先争优示范单位、全国诗词进校园优秀学校,入选湖南省高职院校服务贡献10强、学生管理10强、教学资源10强、文化建设10强。入选2019年“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2020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治理体系建设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中非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优秀单位”。近年来,学院紧密对接轨道交通产业,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积极开展员工培训和社会公益培训,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项目建设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融合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
  • 学校简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中南林涉外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现设信息与工程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课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专业基础以及较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教育教学示范院校”“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品牌实力独立学院”和“综合实力独立学院”。 学校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强化教学环节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打造优秀教学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能力优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注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特长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特长型学习和创新性实验。 专业建设;学院现设风景园林、视觉传达设计、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英语、汉语言文学电子商务等22个本科专业,分属工、理、文、法、管理、经济、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所设专业立足学校办学定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本,树立精品意识,充分依托市场,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重点专业实现用人单位与学院人才培养对接。 基础设施;学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逐步提升育人环境,积极满足师生学习和工作上的需求,实现各项工作均衡发展,使学校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舒心工作,愉快学习。学院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同声传译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体操房、跆拳道室等现代化教学文体设施齐全。校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实现了全校教学、实践、文体等软硬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了资源共享性和设备利用率。 实践特色;学院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通过各种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研讨会、辩论会、英语角、学术沙龙等校园活动,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2020年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荣获省级立项多项。国际化办学;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努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现代思维、健全人格的应用型人才,国际教育着力打造“本硕直通,国际名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坚持“环境模式高端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学培养个性化、教育成果国际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建立了中外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关系。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分别建立了海外课堂学习实践基地,开展“青年领袖海外训练营”“英伦大学堂”等微留学项目,帮助和引领学生开阔国际视野,提升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将围绕“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办学方向,为青春筑梦,为梦想引航,助力广大学子从涉外走向世界,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力争成为区域优势明显、国内声誉较好、特色鲜明的新型大学。
  • 学校简介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脱胎于1551年创建的龙洲书院,筑基于1925年更名的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起始于1949年10月1日定名的湖南省益阳师范学校(由益阳县立龙洲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合并成立)。2020年9月,益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以益阳师范学校为主体,建设一所培养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教师的高标准、现代化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置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1月,学校正式通过教育部备案,纳入专科类高等学校序列。学校新校区选址益阳市赫山区益阳大道西238号,办学规模拟定为5500人,规划建设用地450余亩。学校设有附属学校1所,挂牌实习单位102个,合作实习单位102个。学校专业丰富,开设有幼儿保育、社会文化艺术、音乐表演、绘画、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拟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书画艺术等专业。学校与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部分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可择优实行5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就读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师范教育经验丰富,艺术教育特色鲜明,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在中职文明风采、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艺术展演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一二等奖,参与省、市大型文艺演出20多次。毕业生长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64人,专任教师19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81人,“双师型”教师39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省特级教师2人,市级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3人,2人荣获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果丰硕,斩获国家及奖励3项,省级奖励33项。教学论文、设计、案例、课件等获国家与省级以上奖项252人次;共有1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编写教材或著作31本;取得课题26项,有2个国家级规划课题、16个省级课题成功结题。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立足益阳,面向湖南,辐射周边省市,以提升办学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标准师范高等学校为目标,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优质计划”、专业建设“分类发展计划”、师资队伍“团队培优计划”、内部治理“高效能改革”计划、校园建设“稳基赋智”计划,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致力于将学校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