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20年全国联招考试成绩查询、志愿填报及录取安排的公告
2020-08-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以下简称全国联招)入学考试成绩将于8月20日公布。现将考试成绩查询、复查,网上填报志愿及录取安排公告如下。

一、考试成绩查询

8月20日10:00起,考生可通过以下2种方式查询考试成绩:

(一)官微查询

考生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ID:gdsksy),底部选择“小程序”栏,点击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即可查询考试成绩。

(二)网上报名系统查询

考生可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查询本人考试成绩,网址为:http://www.eeagd.edu.cn/lzks/。

二、考试成绩复查

考生如对本人某科考试成绩有疑问,可按复查科目填写《2020年全国联招入学考试成绩复查申请表》(见附件),于8月22日12:00前,将申请表和准考证一并传真至联招办,传真号码:020-38627826.复查内容为成绩统计是否有误、是否漏评及答卷扫描是否有误等,不涉及评分标准的掌握宽严问题。联招办将对考试成绩进行复查。对复查后发现分数有误的考生,联招办将对其分数进行更正,更正后的成绩由联招办通知考生本人,分数无误的则不再另行通知

三、网上填报志愿及录取安排

(一)网上填报志愿安排

1.时间:8月24日9:00-8月26日17:00.

2.注意事项:考生在上述时间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填写并确认本人志愿信息,逾期不得再填写或确认。只保存志愿信息但未确认的志愿信息无效,网上填报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不得再进行修改。考生填报志愿前应仔细阅读报名系统首页的填报志愿须知及流程。

(二)录取安排

1.时间:录取工作将于8月27日开始,8月30日安排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本科院校征集志愿,8月31日完成所有录取。

2.注意事项:考生可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查询本人录取结果。本科批次未被录取的线上考生请留意官网征集志愿公告。

附件:《2020年全国联招入学考试成绩复查申请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

2020年8月19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是百年历史名校和现代医护摇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培训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占地面积683亩(含非产权面积约25亩),分白云、从化、天河、越秀四个校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各类在校生7200余人。开设有护理、助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医学美容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等18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4个专业为国控专业。学院拥有1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及多家教学医院,建有护理、药学、检验、口腔、临床、康复保健、公共基础、基础医学、创新创业九大实训基地。学生技能水平高,在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各类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在长期办学历史中,学院以培育服务生命健康人才为己任,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敢于担当,贡献突出。1927年,端拿护校教师王德馨和毕业生韩日修冒着生命危险护送邓颖超同志脱险。2003年抗击非典表现突出,被评为广东省抗击非典嘉奖单位、广州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1个护士班被教育部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的称号;7名师生获得省、市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称号。2020年,学院在疫情防控中敢于担当奉献,工作得到钟南山院士的关注,称我院是“中国健康事业的中坚力量”。学院被评为广东省抗疫先进集体,“海珠区社区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被评为2020年度广州市直属机关评为“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共产党员先锋岗。  学院是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老年照护证书项目试点院校、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考点、国家职业资格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国家卫健委卫生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试点院校、教育部全国医护英语等级水平考试(METS)培训点及定点考场、广东省高考“3+X”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生物技术基础》《护理技能》考点、广州市卫生护理专业继续教育基地等;学院是13家广州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之一以及广州市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领跑”学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应有的服务。  学院与美国、新加坡、芬兰、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港澳台等境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师资培训,并搭建了境外实习、升学和就业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实施“质量建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管理治校、文化立校”五大战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建设高水平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肇庆学院肇庆市
    学校简介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创建于1970年,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距广州90公里)。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学校坐落其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佳境。办学五十年来,肇庆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章,共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融合历史底蕴,扎根地方办学。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肇庆学院弦歌不辍、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学校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凝炼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校训,传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致力于规模扩大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无烟单位、肇庆市森林学校等称号。引育优良师资,增强核心实力。肇庆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区)(注:不含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2.6万人,联合培养硕士600多人。目前设有19个教学机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高级职称5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400多人,双聘院士1人,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教学、科研职务。学校重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选送近300名教师到企业、行业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师的应用能力。凝练学科特色,推进专业建设。学校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大力推进省市共建学科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设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点扶持学科1个,“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1个,市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学科为珠江学者岗位学科。按照“做优新师范、做强新工科、提升新文科、发展新农科”的建设思路,学校设立了7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3个,省级以上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化学专业已完成第二级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入校考查工作。2021年10月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教育、电子信息、艺术三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夯实办学条件,提升育人成果。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亿元,纸质藏书181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电子期刊近3.3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33个。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OA办公系统、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我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立项。2019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特邀我校参加,介绍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推进“新师范”建设的经验和亮点。2020年9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我校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勇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的文章。2020年11月,我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称之为“肇庆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现有数十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超50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近700个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获新华社专题报道,学校获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奖,学校就业指导课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突出协同创新,加强产教融合。学校以行业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为推手,汇聚项目、人才和资金,建设创新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智库,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学校建有省市级科研平台38个,建设肇庆市协创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肇庆高新区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智库12个,建有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服务平台(肇庆学院智能产业研究中心、肇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约集聚公共服务平台、肇庆学院重要基础件产业服务平台、肇庆环保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肇庆学院高端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固废综合利用装备及其应用技术服务平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服务肇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节能环保、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发展,为地方环保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省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广东省专利技术创业孵化器,被省版权局认定为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建有农业农村部、省重点科研平台12个。学校双聘院士傅廷栋牵头在我校共建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广东)示范基地和西江流域油菜实验基地;农业部在我校建立广东省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实验室”获批为省重点实验室,实现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共同承担西江实验室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达成共识,共同完成了《西江实验室绿色植保技术及投入品研究所建设方案》等重大文件,共同申报了省科技厅的实验室专项并通过答辩。获批准在我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与广佛肇(怀集)合作区管委会签约共建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依托“中国砚都”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王府掐丝画”团队获得专利和版权保护150多项,在G20峰会被选为国礼,同时被选为60多个国家驻广州总领事馆的专用礼品,是“肇庆文创龙头品牌”。打造校园文化,树立特色品牌。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竞赛活动,并屡获殊荣。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赛事中,共获得国家级荣誉和省级一等奖上千项;在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奖牌总数排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学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近年来学校无偿献血工作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肇庆市大中专院校无偿献血促进奖等多项荣誉。响应国家号召,赓续援藏精神,选派的前七批共计48名大学生均获评“墨脱县优秀援藏人才”,我校被授予“援藏事业功勋单位”称号。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筑牢网络思政“新阵地”,学校易班发展中心荣获广东高校“十佳易班发展中心”“全国优秀易班辅导员(公共号)”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十三届全国美展、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双年展、全国青年漆画展等国家级、省教师双年展等展览入选、获奖30余项,其中在全国美展中入选5件作品,1件获得铜奖(广东唯一获奖),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艺术成果。学校合唱团在“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第十三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获合唱类银奖。学校获批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先后共19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团委被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确定为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示范点,多次获评广东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国家级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如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全国大学生百佳理论学习社团和百优理论文章、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基层优秀项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入选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党建思政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力争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市天河区
    学校简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57年,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2002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学校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主要学科门类,民族学、职业技术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会计、机械、能源动力、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21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现设有24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普通在校生37000多人;开设有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6个,文科类专业36个;师范类专业32个;建有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7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400多项、省级奖励9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94人,具有博士学位631人,有双聘院士、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逾3.5亿元,建设有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建有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13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0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研究院。近三年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45项(自然科学30项,人文社科1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自然科学8项,人文社科3项)。学校突出特色发展。学校是职业教育研究和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镇,先后被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发挥培养培训职教师资母机作用,深化“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成为广东职业教育的龙头,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不改初心,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精神,坚持“面向职教、服务职教、引领职教、特色发展”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为使命担当,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9月更新)
  • 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广州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毗邻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交通便利。学院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院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自创办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专任教师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1%。兼职教师170人。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教师有来自公办高校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还有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学院携手国外大学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百所知名大学联合实施“本硕连读”留学计划和交流计划。学院的教学紧贴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沿,同国内国际顶尖的IT企业合作及课程嵌入,同微软合作校园IT计划,IBM合作课程嵌入,软件测试巨头Parasoft合建软件测试实验室,苹果公司共建iOS开发实训基地,华为合办“华为创新实验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经过18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引领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学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省级特色专业, 73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化大赛,获奖数量与层次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校园景色秀美、书香浓郁,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120余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热水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体育设施完备,后勤保障有力,是师生治学读书的理想之所。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和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秉承“明德日新、知行合一”的校训,广州软件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自身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广州软件学院建成一所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品牌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2021年1月更新)
  • 学校简介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由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联席主席杨惠妍女士建立的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创办,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座落在环境优美的距离广州市半小时车程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市,校园占地300亩,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学习生活条件优越。碧桂园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企业校园。集团拥有1300多名博士、近20万员工、2000多名企业培训认证星级讲师、60多家五星级酒店、2000多个主体项目,业务覆盖地产开发、建筑装饰、物业管理、酒店管理、长租公寓、产城发展、现代农业,以及智能机器人产业等众多领域,产业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实力强大。学院开设智能技术类、土木建筑类、管理服务类、教育艺术类等10个优势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随着碧桂园集团向智能化建造转型升级,学院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融入各建筑类、管理类专业,实施原有专业的智能技术改造,旨在培养兼具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建筑类、管理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需求。学院确立“经济大潮中黄埔军校”的办学定位,明确“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聚焦培养目标对素质、知识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全力打造“会做人,会做事”“对人好,对社会好”的用人单位抢聘人才。学院通过资源共享、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突破,构建了“三段递进,校企共育”育人新模式。学院通过大思政改革,导师制育人,以及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学院2017-2021连续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近100%,毕业生一毕业即成为企业的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占比78%;毕业即月薪过万的优秀毕业生119人,占毕业生比例6.4%。学院设立“思源助学金”,坚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审核认定,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无偿给予5000-8000元/学年不同程度的资助。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