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史上最难艺考将开锣 文化分提高
2014-01-1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实习生陈娇、记者黄小路/文

春节假期之后,全国230多所高校将陆续在我省规定的考点组织艺术类专业校考,相比往年,校考考点减少,来赣组织校考的院校数量也相应减少,这意味着今年艺考有了新变化。

最近一段时期,“2014年艺考改革”成为广大艺术考生和家长的热门话题。记者了解到,新政策虽然尚未最终确定,但大规模的省外艺考,今年将可能是改革前的最后一年。

外省院校来赣校考规模缩水

2014年全省艺考生比往年增加,艺术统考时间提前,艺术类专业统考分类方式调整,校考考点以及来赣组织校考的外省院校数量均相应减少……2014年我省艺术类考试有一系列的变化。

据介绍,省统考成绩达到资格线的考生(特殊专业除外)才能参加外省高校组织的相应专业的考试(校考)。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艺术类校考相比以往有一些更为细化的要求。其中,对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风景园林、文化产业管理等4个非艺术学门类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要求不得低于本校非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

此外,对艺术史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表演(不含空中乘务)、戏剧影视导演、录音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书法学、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等我省艺术类专业统考未涉及或未完全涉及的专业,高校原则上可以作为艺术类特殊专业对待,但是当高校对考生的艺术统考成绩有要求时,考生应当遵照高校的要求执行。

新政出台,考生戏称史上最难

2014年艺考改革除了取消部分校考考点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对考生的文化录取线作出了新规定。从整体格局来看,艺考生文化分数的提高,已经成为国家提高艺术类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不少考生戏称,2014年是史上最难艺考年。而这些“难”,被教育专家总结为“惯性与新政的冲击波”。不过,从长远角度考虑,新政出台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针对这一变化,省内一高校招生办老师解读说,首先,艺术院校的教育惯性,导致文化课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发生偏差。由于多年来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文化”的教学特点,导致了很多专业成绩过硬的考生,文化成绩并不理想。而历年来以专业成绩作为录取重点的招生惯性,也对文化成绩没有过高要求,这就造成了从学校到考生不同层面对文化课的忽视。新规出台,尤其对这些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不成正比的考生影响最大。

补习班渐热,效果多不理想

说到底,应对新政的最好办法就是文化课分数的提高,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据了解,家长针对考生文化课成绩提升,往往采用报读补习班的方式,这就导致了不少唯利是图的补习机构开出天价,一个月收费从几千到几万元都有,但是考生的补习效果却并不理想

艺术类考生考前考后投入不菲,专业培训的费用也在万元之上,大学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是普通专业的2~3倍,但仍有不少考生投身艺考大军的行列中。

2014年,我省在320153名普通考生中,兼报艺术类考生26429人,较上年增加3131人。记者走访中了解到,报考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文化课成绩一般的学生,主要为了能考上大学而投身艺考大军,这其中约占85%左右;第二类是从小对艺术有追求的学生,但近年来,这类考生比例有所下降,约占10%左右;第三类为其他因素影响的学生约占5%左右。虽然近几年来艺考报考人数相对稳定,考生选择也日趋理性,但因为梦想不一、目的不同,“半路出家”的考生仍然占据着艺考大军的主流。

信报家长会

什么是艺术统考和校考?

对艺考生家长们在群里提出的这一问题,省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说,艺术高考即艺术类考生报考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除了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外,还必须参加所报考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级统考”)和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种形式。

今年艺考主打“减负”牌

记者从已公布的各大艺术类院校招生简章看到,今年不少院校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减负”号召,在招生和考试环节打出“减负”牌,其中,以北京电影学院减负力度最为明显。今年该校备受追捧的表演专业测试从往年的三次测试减少为两次,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多所知名艺术类院校均对专业进行了“减负”。

录取原则各校不同

在2014年招收艺术类专业的高校中,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本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分数线和文化课考试录取控制分数线。

据了解,北影的表演专业录取政策有较大调整,专业考试成绩男前8名、女前8名的考生,文化考试成绩达到该校划定的分数线后,优先被录取;其余专业合格考生按高考文化考试成绩与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分数比值排序,择优录取。(记者黄小路)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调整、升格、合并、更名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整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学校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现有二个校区和一个基地(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共青城产教融合基地)。各校区生活服务与运动设施配套齐全,尤其是瑶湖校区位于南昌市昌东高校园区内,毗邻风景秀丽的艾溪湖和瑶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是莘莘学子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目前,学校占地面积共计872418.89平方米;其中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70448.38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20668.78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61775.2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064.53万元。学校在基础建筑与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同时,以图书馆、电子媒体和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着力完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学校现有馆藏图书80.61万册,电子图书35300册,阅览室座位1836个,计算机2894台,校内外实训与实践基地163个,良好的教学及实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学校下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轻纺服装学院5个二级学院,共50个专业(方向)在校生规模15000余人。其中,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自动化类专业在校生规模较大,基本形成以轻纺服装和机电为特色、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为主体,重点突出,整体优化的专业结构布局,充分体现学院历史沿革和发展潜力。学校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截至2021年8月底,学院共拥有教师总数739人,其中专任教师484人,双师素质教师293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2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93人,中级职称17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7.93%,高出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评估标准15.00%,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了优良的师资条件。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平台、江西教育网、江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先后被各级政府部门授予“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南昌市精神文明单位”等30多项省、市、厅级荣誉称号。学院持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先后涌现出江西卫视都市频道主持人亚芝、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吴勇波等众多优秀毕业生,许多在校学生在省内外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现出我校学子的职业技能风采,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遵循“秉承传统、立足行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践行“经纬有序、德技双馨”的校训,致力培养适应各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力争使学校成为“轻纺人才的摇篮、职业培训的中心、技术服务的基地”,为加快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 学校简介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具有颁发国家统招专科学历资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下设非遗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6个二级学院, 设置了书法艺术、陶瓷设计与工艺、游戏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软件技术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网络主播方向)、电子商务等22个专业与方向。学校的目标定位是打造一所高水平的陶瓷职业大学,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 学校名师、大师、非遗传承人、技术能手汇聚,教学管理规范、办学特色鲜明。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学校建有高标准的运动场、星级宿舍、图书馆、超市等,为师生提供了完善的运动和生活设施;建立了陶瓷艺术实训中心、创意设计中心、商务实训中心,为学校办学、专业建设、学生实操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大力推进“校企联手,强强合作”的办学模式,联合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发达地区和景德镇本市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前顶岗实习,毕业后双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就业保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批准我校为全国陶瓷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中高级技能工种等相关考证,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历届毕业生有不少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陶艺行业和“景漂”的中坚力量,在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产瓷区大显身手,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 学校简介学院性质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江西省唯一公办信息类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学校起源于1956年10月江西省气象局举办的气象干部培训班,1977年设立南昌气象学校,1980年学校归中国气象局管理,2000年划归江西省气象局管理,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中专。2002年南昌气象学校成为省内首批升格为大专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解放军定向直招士官试点院校。2021年与江西农业大学联合培养专升本学生。办学理念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秉承六十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特色立校,凝练形成了办学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坚持“诚信、博学、创新、求实”的院训,坚持“育人为本,铸造精品”的办学理念,以及“文明、和谐、创业、奉献”的校风,“厚德、严谨、协作、躬行”的教风,“明理、勤奋、励志、践行”的学风。学科设置学院设7系1院,共开设33个面向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等六部委确认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财政支持项目。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师资队伍学院现有青云谱校区和共青校区两个校区,共占地71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多人,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1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余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45.9%,有兼职教师200余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国际交流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加拿大社区学院、日内瓦WMO、韩国全州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等机构,在师资培训、互派学者、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长期合作。基础设施学院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3个,其中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能与市场接轨的高水平的实训室;图书馆藏书40余万册,配有多个电子阅览室。学院拥有稳定高速的校园网,出口带宽充足,运行有学院网站及处系网站、数字教学资源库、教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应用系统。近年来,学院又新建多栋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校园全方位进行美化亮化改造,校园环境卫生常年保持良好状态。强化了食品卫生安全的量化分级管理,师生就餐环境和餐饮质量大为改善,并获得卫生部门表彰。实行了24小时值班巡逻,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院治安管理。助学体系学院建立院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体系。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力求建设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着力改善校园硬环境,打造校园软环境。在美化、亮化、优化校园环境基础上,积极支持和引导全院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学院现有体育类、艺术类、科技应用类等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日益丰富。每年举办全院范围内的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巡礼周活动,文艺晚会和舞蹈、礼仪、歌手大赛等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科技与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职业生涯规划月、心理健康宣传月、读书节等活动成为学生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能力和素质的平台。继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针对高职生成长发展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和实践锻炼并重的方式,对学生责任意识、价值取向、职业规划、社交技能、管理知识、心理素质、品质意志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阶梯式的塑造和熏陶,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中多人获国家级、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国家奖学金等表彰和奖励。就业渠道学院突出了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与一批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开拓就业渠道,形成就业网络,采取“订单式”培养新模式,为教育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创造良好条件,解除了毕业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学院近年来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办学成效学院办学成果显著。近年来,学院及师生获得厅级以上荣誉、奖项500多项。其中,学院获得的主要荣誉及称号有:国家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兵工作先进集体;解放军总参谋部“士官生”定向培养单位;江西省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首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江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优秀单位等。近年来,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国家级比赛获奖共14人次,省级比赛获奖共732人次。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FLash动画设计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江西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级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团体总杆亚军;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男子个人冠军;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男子个人第三名;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女子个人第三名;江西省历届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多项目、多人次获团体、个人一等奖;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团体亚军;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大专组团体亚军;江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大专组团体冠军;江西省教育系统演讲大赛金奖;三人获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佳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称号 ;23人获得省级教学成奖。
  • 学校简介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赣西历史文化名城、月亮之都——宜春市,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宜春,是座拥有机场、高铁,交通便利,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学校是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优质专科高职院校、江西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院校,是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10万余名。学校新校区投资约22亿元,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宿舍配有空调、洗衣机、热水等生活设施,是一所具有人文情怀的花园式校园,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现有教职工861人,其中正高56人、副高16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87人,“双师型”教师444人;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学校设有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机电与新能源汽车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电商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8万余人。开设高职专业53个,形成11个专业群,其中国家骨干专业5个、省高校特色专业4个、省高职院校优势特色专业2个;建有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1个、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4个;“宜职众创空间”被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作为首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已有16个专业,共17个证书试点。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有1本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近年来,教师获国家级奖励表彰49人次、省级奖励表彰255人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248项,连续三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中获得一等奖,创造了江西省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在第七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4金3银2铜的好成绩。学校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大型企业合作,建有国轩产业学院、几何体电商产业学院等。学生实习、就业覆盖江西省、辐射全国,毕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6%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作为江西省首批实施留学生培养的3所高职院校之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对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等国高校建立友好关系,举办了4届中国—加拿大学前教育合作班、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9名。站在新起点,全体宜职人将秉持“代天工以立人、开万物以昌黎”的办学宗旨,按照“深融合、创特色、铸品牌”的办学思路,坚持“尚德尚贤、惟精惟一”的校训,以“爱生如子”的初心、发强刚毅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争创一流,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高等学校目标奋力迈进!
  • 学校简介江西服装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服装教育为特色,面向时尚行业,以培养创意设计、工程技术、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专业性院校。学校秉承“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确立了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服务面向定位:植根江西,辐射全国;面向行业,服务社会。——学科专业定位:以服装教育为特色,构建艺、工、文、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能力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坐落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千亩校园,绿树成荫,人文景致,相得益彰。近50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欧式风格,雄浑大气,错落有致,功能齐备。霓裳宫、艺术馆、中华服饰博物馆等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现设有服装设计学院、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媒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大数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事体育教学部等二级院部,开设27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服装教育为特色,艺、工、文、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五类金课38门,江西省优质思政课2门,江西省防疫期间线上教学优质课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实训基地各1个,江西省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2018年,郭晓强老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郭晓强老师获得“第六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赣鄱工匠)”荣誉称号;2021年,叶海滨老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陈龙老师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荣誉称号;2020年,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2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西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厅自科基金1项。2021年12月,获批“十四五”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为实现学校“强内涵、上层次、入一流”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近一万五千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9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22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金牌教授1人,中国“十佳服装制版师”8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内著名专家和来自美国、日本、乌克兰、韩国、法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学校现有中华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江西省现代服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立了服装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一批校级研究机构。与国内多家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进行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多位著名设计师在校设立的设计创意工作室,成为师生立足前沿、紧贴市场、服务社会的窗口和平台。校内建有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服装工程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创意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服装性能检测、3D首饰打印、服装智能制造、VR虚拟仿真、虚拟演播厅、跨境贸易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等238个实验实训室。建有“红衣坊”校内实训模拟工厂,以及大、中型专业服装表演T台。校外分别与福建石狮市政府和江西共青城市政府在当地共同设立了江西服装学院服装研究院。同时与“中国针织服装基地南昌青山湖区”“中国箱包基地广州狮岭镇”“全国服装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虎门镇”“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山东汶上县”等地方政府,与海澜集团、波司登、利郎、七匹狼、东蒙、阿仕顿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23个、实践教学基地237个,满足各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实训、产教融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需要。学校建有中华服饰博物馆,展厅面积4500余平方米,对内服务于师生教学科研,对外服务于社会科学普及,馆藏历代传统服饰、少数民族服饰、当代著名设计师经典作品等计万余件(套),先后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及教育部“礼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特色项目。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赛事文化独具特色。连续举办达25届的“润华奖”服装设计暨模特大赛,是学校师生演绎时尚、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现已成为国内业界有较大影响的专业赛事。学校师生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上摘金夺银,成果丰硕,特别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我校学生连续七年夺得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其中五年名列“新人奖”第1名,两年名列第2名。学校毕业生年年供不应求,“高层次、高薪酬、高质量”就业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建校30多年来,8万余名江服校友扎根行业,自强不息,涌现出一批如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刘江宏、万明亮、刘小飞、陈坤、魏新坤、朱理臻、陈龙,企业高管何茂生、刘光亮、何艳丽、钟世琼、高伟……以及创业新锐贺鑫、皋小春、虞泽东、郭志强等知名校友,被国内服装界誉为“江服现象”。《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半月谈》《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江西日报》等众多家媒体对江服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均做了专门报道。 近年来,学院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肯定,先后获得“全国十大专业特色学校”“中国十大就业质量示范学校”和江西省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西省安全稳定先进单位、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院校”;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