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提前批本科缺额院校情况公告
2010-07-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江西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提前批本科缺额院校情况公告

热门院校

  • 宜春学院宜春市奉新县
    学校简介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17938人。现有教职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3.05%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1.93%以上;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7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院士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声誉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宜春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校连续5年获得省、市综治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节能、计划生育、信访等方面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19个教学院,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有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6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从合并建校之初的以专科专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本科专业为主,2018年停止专科专业招生。现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近5年来,我校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新农科、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7门思政微课入选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多项;出版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际奖项2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0多项,省级一等奖240多项。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强校,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近5年来,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6万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15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2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0余部;在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赣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求,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赣西区域60%的中小学校长、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干部都是宜春学院毕业生;学校培养造就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辛洪波、“全国优秀教师”刘军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会各界精英,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办学实力和较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86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25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6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推进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项目的实施,为师生共享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广阔平台。2018年,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与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级汉语教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填补了学校孔子学院建设的空白。2020年,与俄罗斯萨马拉社会与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实现了学校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目前,学校在校留学生人数有322人,主要在我校接受临床医学、动物医学等专业教育。 进入新时代,宜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四个回归”,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着力打造事业发展的“升级版”,开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新征程。
  • 学校简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江西省第五医士学校,1953年改名为上饶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上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医学院,197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2013年设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占地814.9亩,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102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8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8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了综合数据库,实现了书刊文献资源的自动化检索和管理;学校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籍学生7808人。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18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还开展了全科、影像、美容、病理等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为江西省高职高专25个获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优势专业并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专业;医学影像、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与法国洛林大学经常性开展教学科研交流,并合作举办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学校与北京汉氏集团共建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并以此项目为开放办学的核心平台,引进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江西分中心落户我校。2018年3月西湖大学WBBC项目江西研究中心落户在江西医专,学校以此为契机建立了“泊月科学中心”,引进了西湖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厚峰教授团队;东南大学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所所长孟继鸿教授团队;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荣誉主任、博士生导师董谢平教授医学3D打印团队,完成了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的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环境与健康研究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三大等校级公共科研平台。学校目前有直属附属医院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眼科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综合医院1所。在47家大中型企业和全国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设有临床实习基地。与千千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复兴城共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物信息产学研基地(海南)”、与江西恩群科技公司共建航空医疗救援研究中心、与江西省肿瘤医院合办放射治疗技术专业,与广州德典集团共建“德典全科医学班”、与浙江和康集团共建“和康班”,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已经实现规范化、深入化、常态化。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员工960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62人(博士14人,硕士239人,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131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上饶市饶城英才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1人,检验和英语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全国职业院校影像技术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检验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技能大赛和全国高等院校医疗美容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二等奖、全国医学生解剖学绘图大赛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全省高校辅导员技能竞赛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入选全国200强等优异成绩。在近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一大批经继续深造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更多的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曾担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竺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军者、法国医学科学院和技术科学院“两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教授更是我校众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近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党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建成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发展目标,谱写学校新的历史篇章!
  • 学校简介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以影视传播类专业为主、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大学专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于2015年 。 学院位于环境优美的赣江之畔,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区,距离南昌市区10分钟车程。学院设有产教融合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多个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驻、合作育人、协同创新”的模式,打造集创新创业、实习实训、项目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已经成为了目前影视传播专门人才的主要输出基地之一,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学院现设有“四系一部两院两中心”,“四系”即音乐舞蹈系、影视传媒系、艺术设计系、文化管理系;“一部”即思政与基础教学部;“两院”即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两中心”即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学院紧贴影视传媒及艺术传播产业特点实施专业布局,现已开设舞蹈表演、影视编导、戏剧影视表演、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技术、网络新闻与传播、数字媒体技术、人物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等24个专业,建设打造了音乐舞蹈、影视传媒、艺术设计、文化管理等四大专业群。学院立足江西,服务全国,积极发挥专业特色优势,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持续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努力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省内知名、行业有名的影视传媒学院。
  • 学校简介南昌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民族教育特点突出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中共七大代表、江西省委原书记傅雨田等一批老同志创办于1988年的民办赣江大学。1998年,学校更名为赣江专修学院。200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教育部选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2011年4月,经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南昌工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占地面积1183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6万平方米,校园山水相依,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学校设有新能源车辆学院、商务贸易学院、财富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居环境学院、传媒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有55个本科专业和33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7个学科。学校现有在校生2.4万人,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6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2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6人,二级教授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1万册,电子图书113万种。共有江西省汽车零部件数字化制造工程实验室、江西省智能楼宇网络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南昌市DME光电工程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等19个平台。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升本以来,完成省部级纵向项目(课题)300余项,发表论文(出版专著)3000余篇(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学校毕业生以爱岗敬业、基础扎实和技能突出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2011年以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500余项。学校连续6年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和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民族教育和人才培养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 学校简介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素有“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美誉的景德镇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1月,2010年被确立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被确立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7年被确立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确立为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408亩,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设有6个教学学院(部);有32个全日制大专专业和5个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专业;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备选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牵头的陶瓷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博士1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另有柔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24人,聘请行业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10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轻工系统“大国工匠”2人、二级教授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省模范教师2人、省先进工作者1人、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以及省级其他各类人才20余人,省教学团队3个。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4个,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3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专利5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全国中小学陶艺培训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江西省新材料产业产教融合育人基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学校十分重视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成立了陶瓷职业教育集团,聚集全国陶瓷主产区企业和产业关联企业联合开展职业人才培养。先后与江西井冈山等8个市县开展校地合作,与北汽集团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5个规模企业共建校企特色学院,与6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常态化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聘请50余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大师、20余名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和非遗教学。学生在校的德技并修,在专升本、事业单位等招考中考取率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率多年保持良好水平,多次获评江西省毕业生就业评估“优秀”等级。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成果展、社团文化艺术节、陶瓷文化周、动漫艺术节、心理健康月活动、大学生思想文化活动日等。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近三年在德国IF设计大奖、德国红点奖、意大利A-设计金奖、法国国际海报设计金奖、美国IDA国际设计金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职业院校陶瓷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先后荣获集体和个人奖项多达200余项,充分展示了学校师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独特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特色,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经常有来自国外专家学者和陶瓷艺术爱好者到学校进行陶瓷研学、陶艺体验、学术交流、创作设计等。学校常态化选派教师到国外开展讲学及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为增进中外艺术家的联谊与中外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桥梁。目前,学校已获得外国留学生招录资格,国际化办学正在加速推进。当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厚德树人,强技立身”的校训,抓住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重大机遇期,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服务区域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行业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转变为学院“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