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南:关于做好全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
2022-04-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市(州)教育考试院、湖南师范大学:

根据省教育厅安排,我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体育统考)定于4月26日-5月10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和稳妥有序,现就做好全省体育统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工作安排

(一)考试批次及时间

如因疫情等原因调整考试批次、时间,将另行通知。

(二)考试项目及分值

考试项目分为身体素质项目、专项技术项目、辅助技术项目三部分。专业考试成绩满分为300分。

1.身体素质项目(满分150分):100米跑(90分)、5米三向折回跑(60分)。

2.专项技术项目(满分100分):考生可在田径(100米除外)、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跆拳道中任选一项。

3.辅助技术项目(满分50分):篮球往返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排球传球垫球、足球运球绕杆射门、游泳。

考生只能在上述辅助技术项目中选择一项参加考试。且不得选择与其所报专项技术项目中相近的项目,即篮球专项的考生不得选篮球往返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排球专项的考生不得选排球传球垫球,足球专项的考生不得选足球运球绕杆射门,游泳专项的考生不得选游泳辅项。

(三)考试实施

1.全省体育统考执行《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细则和评分标准》(2016年版)(见湘教考普字〔2016〕11号)。其中,部分项目考试细则进行了调整,内容详见《关于修订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细则的通知》(湘教考普字〔2020〕14号)。

2.考生须在考试前2天开始登录“报名缴费指定系统”打印专业考试证,“报名缴费指定系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登录:(1)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综合信息平台(网址:https://ks.hneao.cn),(2)移动端APP:“潇湘招考”(APP请通过苹果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华为应用商店或“考生综合信息平台”首页下载)。考生凭专业考试证、身份证、电子健康卡(绿码)、行程码(绿码)、考点所在城市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考生安全考试承诺书》(见附件3,考生可在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网站自行下载)在规定的时间报到和参加考试。考试项目原则上按考生高考报名时填报的执行,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由考生写出书面申请,报所在报名点签署意见、经市县两级招考机构审核同意后,由市州招考机构于4月20日前报我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处(联系人:朱海波  联系电话:0731-88090219  邮箱:116887@qq.com,下同)。

3.市(州)招考机构须指定在职工作人员带队,统一组织参加体育统考的考生及中学领队老师按时到考点报到。根据防疫工作要求,今年体育统考期间不召开各市(州)带队人员和中学领队老师会议,由各市(州)带队人员负责建立中学领队老师微信群,有关考试要求和考生须知在各自微信群中发布。各市州于4月20日前向我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处上报带队人员名单及手机号码。

4.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单独招生专业测试的考生,如果其考试时间与体育统考的时间相冲突,考生可向当地市(州)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申请,调整考试批次。由各市(州)招考机构负责登记汇总,于4月20日前将汇总名单报我院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处,并安排专人组织考生参考。

5.凡参加体育统考的考生严禁服用违禁药物和使用违禁方法,违者将严肃处理。

6.考虑到体育考试的特殊性,因考生自身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建议考生考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组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和考点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切实把体育统考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各市(州)、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要向属地中学、考生深入宣传体育统考的政策规定和工作安排;要协调当地卫生健康、疾控、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指导帮助中学按有关要求做好考生考前和往返长沙(考点)途中疫情防控工作;要通过高考报名点对考生及其密切接触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要以高考报名点为单位统一负责组织考生往返考点。

考点学校要成立体育统考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组考工作方案,明确疫情防控、考务组织、测试评分、监督管理、视频监控等关键岗位的职责;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考试工作人员选聘工作,要选聘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廉洁自律、身体健康的同志担任考官及工作人员;有直系亲属参考或自2021年7月以来参与相关专业考试辅导班工作、担任辅导课教师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与组考相关的工作;要加强考试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被聘任上岗;要加强考试过程和评分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每个考试环节按照规定执行到位;要加强考点装备建设,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对考生考试过程实行实时、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全程记录考生考试情况(包括考官、工作人员工作情况),严防考生替考;要采取有力措施清理体育统考培训活动,严禁工作人员、教职工尤其是专业教师单独、联合或委托举办高考体育类应试培训、推广活动;考官、工作人员要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凡与考生之间有亲属关系、指导关系及其他利害关系的考官、工作人员,须在考前主动报告并申请回避;严格执行违规考官、工作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于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或违规违纪的考官、工作人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参与高校考试招生工作。考点领导干部若其子女或其他亲属报考本考点组织实施的体育类专业省统考的,须向学校报备,并全程实行回避;严禁考点高校为体育类应试培训机构提供场所或设施以及参与高考体育类应试培训活动和教学指导活动。对上述行为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并对相关领导予以责任追究。

(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要畅通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要严密防范和查处各类考试违规行为,特别要严防考生替考行为,要充分利用身份核验仪、指纹录入设备等对考生进行身份核验,并做好相关证件比对工作。对发现的考试违规行为,要按规定如实做好记录,并向违规考生开具《湖南省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告知书》(见附件1)。每场考试结束后,考点要立即张榜公布违规考生的违规事实(公布栏样式见附件2),有关违规考生的记录表、证据材料必须在当天报送我院纪检与督查处。对于考生、工作人员及考点学校的违规行为,我院将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湖南省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行为处理操作规定》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全力做好考生服务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有关中学要切实关心体育考生,及时处理考生提出的问题,指导考生安全参考。考点学校要认真做好考试全过程的服务工作,为考生提供良好的考试环境。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处置;体育考试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器械类考试项目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考试期间要派专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确保考试过程不发生任何安全问题。

三、考试防疫工作要求

(一)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考前不能离开湖南,要避免与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接触。考前关注湖南省居民健康卡公众号,申领电子健康卡(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行程码)。考生须在本人参加考试报到或参加考务工作前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所有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均须按要求在报到前进行核酸检测,入场时需提供考点所在地本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时间按电子健康码或相关纸质凭证的核酸“检测时间”推算)。考前14天内有省外旅居史、考前 28天内有境外旅居史、有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湖南省居民健康码为红码或黄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显示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近21天内被判定为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或次密切接触者的考生暂缓参加考试,这部分考生待符合参考条件后调整考试批次,各市州通过报名点汇总上述考生情况后于开考前报我院普通高校招生处。有上述情况或未按要求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员,不得作为考务工作人员参与考试工作。因防疫形势变化,考点会适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考生及工作人员须随时关注疫情防控最新要求,提前按要求做好考前相关准备工作。

(二)做好考前、考中和考后自我防护。各市(州)带队人员和中学领队老师要切实履行责任,要统一组织考生采用安全的交通工具往返考点,应根据考试时间提前预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宾馆入住、选择卫生条件符合标准的就餐地点,提醒考生增强疫情防控意识,认真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餐、不聚会、不去人群密集场所,确保考试期间的住宿、饮食和交通安全。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在考试期间要做到始终佩戴口罩(核验身份和考试过程除外),考生须配合考点做好体温监测等防疫工作,严格遵守考试秩序,排队候考时保持安全距离,考生之间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考生在长沙期间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中学领队老师报告,中学领队老师应立即向各市(州)领队和考点疫情防控组报告,及时妥善处理。

(三)考点学校要多举措做好考试期间疫情防控工作。要主动与当地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或卫生疾控部门沟通汇报,配合做好考点周边疫情防控专项工作,在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做好考试各个环节和考点所有设施设备的消毒工作。考点要指定专人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设备进行清洁消毒,明确张贴完成标识。应当保持考试场所、楼道、厕所等场所卫生整洁。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要在考场入口设立体育统考专用通道,设立体温检测点,安排专门人员查验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身份,做好体温检测,同时设置体温异常者复检室等。考点须设立临时隔离室,一旦发现人员出现身体异常情况,按照应急流程安排到临时隔离室隔离,同时第一时间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附件:1.《湖南省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告知书》

2.考生违规事实公布栏(样式)

3.《考生安全考试承诺书》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2022年4月15日

----
  

热门院校

  • 湘潭大学湘潭市
    学校简介湘潭大学简称“湘大”,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4年,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湘潭大学复校。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复校以来,华国锋、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2018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湘潭大学扎根伟人故里,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jianjie1.jpg 建校以来,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进入THE、USNEWS等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教学部,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艺等9大门类,数学学科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0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10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拥有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湖南省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是首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首批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单位。jianjie3.jpg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45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6%;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25%。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5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万人计划”人选4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1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等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和科研队伍。学校近年来国家级项目立项成绩突出,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26名左右;社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3%;7个智库入选中国智库索引名单(CTTI)。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高层次产学研基地,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600余项,授权专利2351件。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3433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886人。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近31万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30多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入选高校和“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入选高校,分别与西班牙莱昂大学和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韶峰高,湘水长,人文胜地科教殿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湘潭大学重要批示精神,弘扬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扎根伟人故里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于1984年由民政部创办,2000年部委学校改革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民政部共建、省教育厅直属高校。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认定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成功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与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民政民生为特色,面向湖南现代服务业,面向湖南智能制造业,提供人才供给和应用技术支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拓展留学生教育和国际交流,着力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校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全国模范教工之家”全国“敬老文明号”等国家级荣誉和成果。2018年全国高职三大标志性成果(国家级教学成果、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综合排名,名列全国第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14年与2018年两届获奖数排名,名列全国第七;2015-2019年中国高教学会公布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名列全国第五。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教学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实习管理50强”。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8万余人。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14年位居湖南省高职第一,多省份超过本科线,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同类院校前列。在全国率先开办社会工作、社区管理、家政、养老、殡仪等专业,涵盖“生老病养葬”全生命周期,是全国民政民生领域学历教育开办最早、规模最大、专业最全的高职院校。专业总计44个,涉及公共管理与服务、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等10个专业大类。建有6个专业群,其中有老年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另外4个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形成了以民政民生类专业为特色,现代服务业和智能制造业专业为支撑的综合性院校专业架构。学校拥有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专业技能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校企协同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总数1055人(校外兼课教师340人按2:1折算),硕士及以上学位864人,占比81.9%,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1人,占比30.4%。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0.9%。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各1名,1人获评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获评民政部技能大师工作室1人,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级(芙蓉)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各2名,芙蓉学者讲座教授1名,1人入选省121创新人才工程。近五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国家级奖项6项,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团队立项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形成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率先探索学分制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累计与36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71期,培养2688人。首批开展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联盟、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院。开展18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与15个国家或地区的42所院校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创湖南高职院校学历留学生教育先河,开办中国-马来西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中外合作项目。与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ICBU)共建产业学院。组建了中国殡葬职教集团、中国残疾人康复职教集团、湖南省健康养老职教集团。牵头建设社区管理与服务、社会工作、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3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研制双元教材141本,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0本,数量排名全国第7。在近两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面向新征程,学校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视察学校的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服务现代民政事业的能力,打造“现代民政、智慧民生”的职教名片,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积极创新、勇于担当。为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强、引领职教改革突出,建设“国内示范、国际窗口”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大学的愿景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2018年批准为湖南省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 2021年教育部设立专项计划支持我校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承担单位。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设有13个教学科研学院、3个现代产业学院、2所附属小学。图书馆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余万册,电子图书220余万册。学校红色文化积淀深厚,教师教育特色鲜明。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此外,还培养了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等280余名革命烈士。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涌现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 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赵乐际等来校视察。学校传承百年师范传统,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坚持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积极拓展非师范教育;坚持小学教师教育优势,积极拓展其他教师教育,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电子信息类学科为支撑,多学科交叉融合,教、文、理、工、经、管、法、艺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教育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4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成“智慧教育关键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儿童心理发展与脑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26个。近五年,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项目近100项;获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18项,系列有代表性的智库成果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学校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基础教育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现有34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等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科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等教师教育类专业聚焦教育强省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基础教育领军骨干人才;电子、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信息智能类专业聚焦智造强省和数字湖南,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美术学、音乐学、舞蹈学、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创意类专业聚焦文化强省建设,助力长沙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助力“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为长沙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培养高素质商科管理人才。先后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7项。学校坚持开展产学研合作,区域服务优势明显,与长沙市、长沙高新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益阳市、韶山市等地方政府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新华联集团、三一重工、汉唐置业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2万余名优秀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成为全省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构建“引、育、留、用”高层次人才建设机制,按照“靶向引强、存量提能、短板补齐”的思路,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98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4人,博士352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47人,1个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19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院校开展合作共建。新时代,新师范,新使命。2021年5月,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对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进行了谋划,提出了“一四”发展战略:力争通过十到十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全面推进“红色一师、品质一师、活力一师、幸福一师”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作出更大贡献!
  • 湖南都市职业学院长沙市长沙县
    学校简介湖南都市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262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万元;馆藏图书100万册;资产总额19.67亿元。学院设有航空服务与城轨管理系、印刷与包装技术系、建筑工程系、机电与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科学系、师范教育系、医护系、外语系及思政课部、五年制大专部等9系2部,开设有包装工程技术、印刷媒体技术、空中乘务、城轨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数控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幼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49个专业。现有全日制高职大专学生17251余人,教职工832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188人。拥有66个专业实训室,建有印刷包装、数控模具、航空服务、城轨管理、建筑工程、汽车电子、学前教育、医疗护理等8大校内实训基地,105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航空服务、建筑工程、印刷包装等三大特色专业群,其中印刷包装专业群获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特色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88%以上,重点专业就业率近90%。学院秉承“勤奋、求知、创新、实用”的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多项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成果,为湖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累计培养了46000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是湖南省高校设置(教育部批准)规划申入本科院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A类院校,国家级长沙经开区“最美职院”,湖南省超万人大学,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 学校简介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内装备制造专业最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高职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一五”期间的湖南工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湘籍教育家陈润霖先生1909年创办的楚怡工业学校。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学校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科技产业园,占地1031亩,建筑面积45.0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57亿元,有各类先进实训设备2000多台套,设备原值1.59亿元,馆藏图书159.17万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4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220余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7人,国内访问学者15人。学校建有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6个,全国示范专业点3个,1+X证书试点专业26个,省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省示范(特色)专业5个,校内实训场所129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4个,校中厂2个,校外实训基地98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机械行业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各类专利授权和知识产权527项。学校设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务贸易学院、工业设计与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43个,现有在校学生15500余人。秉承“立德、敬业、精技、创新”的校训,坚定“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办学定位,在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增强了办学实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学校先后被授予第三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直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机械行业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等称号。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定点机构、湖南省汽车制造业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具有精湛的职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高技能人才品牌得到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可。学生获巴黎国际发明展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际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40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78项。2017-2018连续两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数居全国前十。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5%以上。众多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涌现一批机械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能手。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