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北: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普通体育类专业测试安排
2017-02-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7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普通体育类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下同)测试工作定于4月份在邢台学院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测试时间及缴费办法

1.测试时间安排

测试工作于4月份进行。根据考生实际缴费情况安排考生的具体测试时间,届时详见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网址:)。

2.缴费办法

凡2017年按普通体育类报名的考生须在2017年3月6日-3月12日到河北省内中国建设银行任意储蓄网点缴纳专业测试费120元,并领取银行代收费凭证(测试报到时交给邢台学院)。缴费代号统一为7100441,缴费时,考生应向银行提供本人考生号。逾期未缴费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专业测试。

3.下载打印《报到证》

邢台学院招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和“紫金书院”公众微信平台为我省普通体育类专业测试官方信息发布网站。已缴费考生须在2017年3月20日-3月25日进入邢台学院招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下载专区”下载并打印《报到证》。

二、相关规定

1.测试场地实行封闭管理、全程监控,采用电子计时、电子测距等设备进行测试。考试过程中,除工作人员、临考的考生外,任何人员不准进入考场或以各种方式干扰考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2.裁判员全部从省外聘任,由国家二级及以上裁判员担任各组组长,并实行封闭式集中管理。

3.测试成绩采取当场公布的方式。考生每完成一个测试项目,裁判员现场公布该项目成绩,并由本人签字确认。如对测试成绩或判罚存有异议,考生须当场提出书面申诉,过期不再受理申诉。测试复核专家组于当日将复核结果反馈考生本人。如考生拒不签字确认,需由裁判员和现场工作人员书写说明材料。

4.测试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极端天气等)需要中断测试,导致考生未能完成全部四项测试的,需对全部四项进行重考,测试成绩以重考成绩为准。凡因犯规、缺考等原因造成测试项目无成绩者不得重考该项目。重考时间一般为正常全部测试结束后的第一天,具体时间见邢台学院招生就业服务信息网或“紫金书院”公众微信平台,重考考生不再缴费。中断测试须经专家组集体研究确定,并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

三、注意事项

1.考生需持《报到证》、《报考证》和《身份证》,按《报到证》规定的时间按时报到,每天报到时间截至到当天17时。考生须按报到后规定的时间参加测试,逾期不予补考。报到及测试地点:邢台市桥东区泉北东大街88号邢台学院体育场。

2.每天的测试成绩将在邢台学院招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和“紫金书院”公众微信平台进行发布,测试现场不再张贴纸质成绩单。

3.因考生自身身体等因素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必须于补考前一天到考点现场填写补考申请表,并现场缴纳测试费,按照规定时间参加补考,过时不再补办。具体时间见邢台学院招生就业服务网或“紫金书院”公众微信平台。参加补考的考生,第一次测试成绩置为零,补考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4.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参加河北省普通体育类专业测试的考生,报到时须签订《2017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普通体育类专业测试考生同意接受兴奋剂检查和不使用兴奋剂的承诺书》,拒不签订承诺书或拒绝接受兴奋剂检查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测试资格。

5.参加体育专业测试的考生应充分评估自己身体状况,根据自己身体条件情况参加考试,有心脏疾病隐患的考生需慎重赴考,建议考生赴考前到二级甲等医院进行心电图及脑电图检查,并根据心电图和脑电图检测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赴考,以防考试时发生意外,危及身体健康。为确保考生利益,防止考生在测试过程中受到意外伤害,根据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文件精神,建议考生在参加测试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含往返交通),对在测试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责任由考生自负。

6.普通体育类专业测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对在测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及工作人员,将严格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在测试中组织作弊、替考等作弊以及帮助作弊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处理。

附件: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63年,曾先后使用过“石家庄专员公署商业职业学校”“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石家庄地区商业学校”等名称。1985年恢复“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名称。1993年,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市财经学校”。1999年,原石家庄市财经学校、第一商业学校、第二商业学校和财贸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财经学校。2002年升格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04年石家庄市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学院。学院为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河北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高校首家绿色学校、河北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会石家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藁城新校区占地面积1932.8亩,目前在校生18000余人,设9系4部1学院,分别为:传媒艺术系、软件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网络与通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管理系、会计系、农林牧医系、基础部、体育部、外语教育培训部、继续教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开设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等42个专业。2个专业、1个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重点支持,4个专业获得省财政重点支持,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各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169门。现有“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建设项目4个;有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5G移动网络运维、虚拟现实应用开发4个教育部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9 中国高职高专专业排行榜”中,电子信息专业大类排名全省第一,财经商贸专业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排名全省第二。学院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截至2020年9月,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2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五年来,完成函授和远程教育招生7429人,组织培训、考试58万余人次,雅思、托福、GRE、ACCA考试3万余人次,艺术类专业校考248万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 防灾科技学院廊坊市永清县
    学校简介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 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1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凝练整合12个支撑学科及34个科研平台,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学科体系和支撑科研平台体系,包括2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及90余个各类实验室,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仪器设备总值2.98亿元,生均3.30万元。建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先后成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工程结构减震隔震、防灾减灾技术与装备等24个校属科研机构。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培养方向。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承担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项目。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68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02亿元,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近20项。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7万元,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定不移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标迈进,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沧州师范学院沧州市运河区
    学校简介沧州师范学院坐落于河北省东部渤海之滨、运河之畔的沧州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更名为沧州师范学校,1970年并入泊头师范学校,1976年复建沧州师范学校,1984年升建为沧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沧州地区教育学院合并,2001年与沧州师范学校、沧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沧州农机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10年3月升建为沧州师范学院。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砥砺前行。沧州师院在困难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一代又一代师院人锲而不舍地追求、思索并实践着,在建设和发展中凝炼成“明德 博学 知行 日新”的校训和“孜孜以求、团结奉献、精益求精、敢于胜利”的师院精神。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十大学科门类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规划用地1028亩,现已完成713亩的规划建设,建筑面积36.82万平方米。有各类实验(实训)室248个,校外实习基地180个。固定资产4.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973.49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2万余册,纸质期刊1200余种,可查阅的电子图书300万余册,有19个数字资源数据库。校园网全面覆盖教学和办公区。学校现有教职工1011名,其中专任教师77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4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663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教师。外聘教师116人,并聘请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校现有17个二级教学单位,本科专业52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3个。形成以师范专业为基础,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2个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10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校级一流专业,21个科学研究平台。化学专业是教育厅首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与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拥有《仪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多门省级精品课,《大学语文》《英语口语》等多门河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成立了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承建了沧州产业发展研究院,沧州师范学院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批首批国家基地。通过实施“产学研合作专项行动计划”,跨学科组建优质团队,着力打造国家级科研教育平台3个;建设省市级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博士工作站共26个。作为“国家重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试点工作实施单位”“河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为政府制定鸟类保护政策、国际间候鸟保护合作及鸟类传染疾病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学术支撑。目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4000多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541篇,被SCI、EI等重要检索期刊收录论文15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39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42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60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成果获得沧州市科技进步奖。我校共有实践基地246个,其中师范类实践基地106个,非师范类140个。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9月,我校开展实习生赴新疆援疆实习工作,在新疆轮台建立实习基地,截至目前,已派出的124名实习学生,受到轮台中小学、幼儿园和当地教育局一致好评。学校坚持引进优质留学资源,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与英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40余所知名高校结为友好学校,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书及备忘录;同时,积极开拓教育对外开放渠道,为学历提升、文化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拓宽途径、提供便利。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利用齐越教育馆、野生动物标本馆、文字博物馆、洪昌美术馆、校史馆、图书馆和体育训练馆,打造“赤橙金绿青蓝紫”七色育人文化,围绕“三全育人”形成了“十大育人”体系的工作格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被团中央授予“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优秀组织奖;先后获得“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基地”、首批“河北省青年普法志愿者培训基地”“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河北省献血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被团省委、省司法厅、省教育厅和省预防办联合命名为“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培训基地”;齐越大讲堂被评为河北省第一批高校文化讲坛;《沧州师范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办学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的办学成就。
  • 学校简介学院设有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电子信息系、资源环境系、文法系、护理系等7个系。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院的战略性、先导性工作,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7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23人,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十九年来,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教育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展望未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成一所拥有18000余名全日制本科生规模,适应经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较高办学水平、现代化办学设施和鲜明办学特色的一流综合性高等学校。学院重视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在85%以上。学院重视产教深度融合,先后与石家庄道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航天使教育科技集团、北京慧科教育科技集团、北京新迈尔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对七个专业采用“订单式”培养,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前即可高质量就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省高校中走在前列,其中,2019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项目授权数量位居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学院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办学体系,与韩国又石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3.5+0.5+2”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及研究生教育。学院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助项目。学院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智育为本,大力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活跃学生第二课堂。2012级环境工程专业唐建哲同学被评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中国教育报》曾对我院开展的“寸草春晖,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原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教育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类型为独立学院。学院依托河北地质大学教育教学的优势资源,以“勤奋、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现有在校本科生10604人。学院位于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毗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及机场高铁站、石家庄综合保税区、京港澳高速公路。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35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院采用欧式建筑风格,校园环境优雅,配备国内领先的教学、公寓等设施,办学条件齐备,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院始终坚持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以人为本,紧贴市场,突出特色、强化就业”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冬奥会三大战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现有会计学、互联网金融、工程造价、英语、法学、护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等26个专业。设有邢台临城、石家庄黄壁庄、秦皇岛石门寨、井陉县张河湾等30余个专业野外实训基地;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等三甲以上实习医院以及会计手工、基础护理、ERP沙盘模拟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等40余个实验实习中心、专业实验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2018年会计系学生参加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启课程杯”大陆地区选拔赛,两支参赛队均获全国一等奖。其中一支队伍进军香港,在总决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 张家口学院张家口市崇礼区
    学校简介 张家口学院坐落于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素有“塞外山城”美誉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学校秉承“自强、拼搏、求实、创新”的校训,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以教育学、医学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现为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河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首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培训基地。学校始建于1978年。1994年更名为张家口教育学院,2004年并入张家口卫生学校、张家口财经学校、张家口市卫生职工中专,2005年并入张家口艺术学校。2013年4月改制升格为张家口学院,实行省市(张家口市)共建、以市为主的体制;2017年6月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占地面积95.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14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7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1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6亿元。纸质藏书137.3万册,纸质期刊761种,电子图书337.9万册,建有文津阁《四库全书》珍本库和奥运文献、张家口历史文化、中小学教材等特色馆藏。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现有教职工813人,其中专任教师58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4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70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获得张家口市拔尖人才、“名家名师”、优秀教师、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等荣誉54人。外聘教师146人,直属附属医院教师402人。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目前招生本科专业35个,专科专业2个,形成了教师教育、护理医技、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三大专业集群。学校主要面向河北省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422人,其中本科生12185人。国际教育与对外合作的局面初步开创,2020年9月取得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分别与韩国全州大学、印度德吾拉斯科技管理学院等签订了多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日本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代表团、芬兰卡萨凯里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代表团进行了冬奥志愿者培训、冰雪人才培养、国际冰雪学院筹建等方面的交流。自2013年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学校秉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张家口市主导产业和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冬奥会筹办打造冰雪特色,建有区域经济研究所等21个研究平台,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获得张家口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42项,其中论文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7项,著作类二等奖2项。2017年以来,教职工主持科研项目84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8项,市厅级课题501项,校级课题246项。教师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847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及三大索引论文103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7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50项。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现有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近三年,已建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教改项目49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及专业比赛中获得各级奖励194项。2018-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5.11%。学校秉承历史传统,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办举办2022年冬奥会、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三大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朝着建设独具特色的区域知名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