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38.29万名考生报名高考 考试前考生应重点关注五大事项
2018-05-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5月28日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全省共有38.29万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1.82万人,增长5.01%,是近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

报考普通高考的考生37.43万人,比去年增加1.67万人;报考“三校生”对口招生的考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0.86万人,比去年增加0.13万人。普通考生中,文史类考生16.61万人,占44.38%;理工类考生20.82万人,占55.62%。兼报艺术类3.64万人,比去年增加0.62万人;兼报体育类1.33万人,比去年增加0.13万人。目前,已通过高职单招正式录取28974人。

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考生高考前应该重点关注五个方面的事项。一是提前熟悉考点,适应考试环境。考生应根据准考证上标明的考点、考场,于6月6日下午预选赴考点的交通线路并估算时间,提前熟悉考场、试听语音等,并自觉接受考点统一组织的考场规则和考风考纪警示教育。二是自备考试文具,确保产品质量。根据网上评卷对答题卡的要求,自带2B涂卡铅笔、HB绘图铅笔、0.5mm中性黑色水笔(可配替换笔芯)、考试套尺(含量角器、三角板),以及圆规、橡皮擦、透明垫板等考试文具;考试文具应为正规品牌文具,严防“三无”产品,注重产品质量,在考前细致检查,务必试用。三是牢记必带用品,禁带违禁物品。临出门前,特别要注意携带齐准考证、身份证和符合规定的考试文具;严禁携带各种无线通讯工具(移动电话、无线耳机、平板电脑、计算器、电子手表等)、电子存储记忆录播设备或蓝牙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不透明的水杯(含饮料)等进入考场。四是留足入场时间,应对突发情况。由于高考要对考生进行违禁物品检查和身份验证,因此考生每科考试都要提前到达考场,不要临近开考才进场;要争取提早入场安坐,缓解紧张情绪,保持清醒头脑;如遇突发情况,如准考证、身份证丢失、被盗等,在非考试日可与当地招考办或公安部门联系补办,在考试当日要立即到考点考务办求助。五是关注天气变化,确保顺利赴考。 高考期间,正值我省汛期,考生及家长要关注天气预报,防止因交通、天气等原因“赶考”迟到,耽误考试。(记者 骆辉)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人文深厚、风景秀丽的江西省九江市,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试点学校之一。1999年,学校由原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升格更名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西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8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成为江西省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继承船舶军工优良传统,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强力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走出了一条服务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重大建设项目成果丰硕。“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一批重要成果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认定,成为全省获批项目最多的高职院校。国家“双高”院校建设强力推进,已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200余项、省级标志性成果700余项。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专业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对接船舶行业和江西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了专业动态调整和组群建设机制,整合形成10大专业群,专业设置更趋优化。推进国、省、校三级重点专业(群)建设,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立项省级特色优势专业5个,教育部认定国家骨干专业7个,3个专业获批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三教”改革成果丰硕,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建设4个,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入选国家级“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工信部“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省级精品在线课程61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获奖国家级5项、省级35项。开展33个1+X证书试点,牵头省级证书联盟20项,参编证书标准14项。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招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校企双元育人持续深化,联合华中数控等知名企业成立3个产业学院,共建订单班234个,高质量完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3项、省级试点7项。国防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拓展实践扎实有效,“天工坊”等项目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先后涌现“全国自强之星”“全国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大学生年度人物”“江西最美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大赛获奖1108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类赛特等奖一等奖36项。毕业生职业证书获取率81%以上,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居95%以上。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教师队伍建设提档升级。研究制定《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制度22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见效。建立新入职教师师德宣誓、全体教师师德承诺制度,与白鹿洞书院等单位共建师德教育基地3个,选树校级师德标兵27人,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引育结合、校企共育,引进高层次人才237人,选送攻读博士学位10人,培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增至54.51%。获批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个和“江西省人才工作示范点”,入选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新增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青年井冈学者,省级技能大师、省级教学名师等14人,教师荣获省级以上各类荣誉45人次。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科技社会服务增值赋能。科研和技术创新水平明显提升,获批教育部“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完成省级以上纵向课题200余项(其中教育部课题5项)、横向课题150余项,累计取得专利208项。“育训并举”职责落地见效,各类社会培训年均1万人次以上,社区教育连续4年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帮扶修水县溪口镇义坑村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政行企校联盟建设成效明显,江西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入驻园区共建的九江产教融合发展基地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牵头建立的全国机械行业智能检测技术职教集团影响广泛,牵头成立的江西省职业院校G10联盟已成示范效应。科研和社会服务收入年均到款额1500万元,荣获“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航空产业产教融合育人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等荣誉称号。国际合作交流取得突破。“平台构筑”多维立体,深化与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双边合作,加强与东盟、金砖国家多边合作,加入中外联盟机构16个,建成国际中心3个。“引进提升”多措并举,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引进数字化教育资源1269个,引聘专兼职外籍专家10余人,开展EMI双语教师培训3期。“外延拓展”多元育人,成立泰国“天工学院”、海外员工培训基地7个,培养留学生276人,输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30个,开展国(境)外职业技能培训15870人日,在校学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4224人日。学生参加国(境)外技能大赛累计获特等奖、一等奖等14项。荣获“教育部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泰国教育部中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等国际化奖项13项,国际化办学经验多次在世界职业教育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论坛)上交流推广。办学基础条件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更趋完善,育人环境更加优化。建有十里、濂溪两个校区,校园面积近150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总资产已达15亿元。数字校园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建成两个校区36芯光纤互联、有线无线全覆盖的一体化网络,出口带宽超过40Gbps。建成中高端智慧教室55间,完成校本大数据中心建设,新增业务系统20余个、微服务100余个,基本覆盖教学、管理和服务全流程。荣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中央电教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连续多年获得“江西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工作单位”等称号。内部治理水平提质增效。以修订和实施学校《章程》为引领,完善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学术治理、社会参与等现代大学制度90余项,多元参与的学校理事会、院校两级的学术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凸显,民主管理监督和政务公开持续深化,依法办学治校能力显著增强,荣获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单位。院校两级改革稳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逐步深入,人事分配制度更趋科学,基层部门和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成,首批通过全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复核,工作经验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连续多年荣获“江西省平安校园”“九江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特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发挥船舶军工办学特色优势,制定实施《船舶军工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2018-2020)》,“二团四队”“一院一品”建设形成品牌,运动会、艺术节、科技周、文化节特色鲜明,“教工之家”“大学生之家”和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受师生欢迎,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影响深远,船舶军工特色校园文化基本形成。工业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学校荣获“江西省文明单位”“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江西省文明美丽校园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特等奖2项等称号。党建和思政工作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扎实推进,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运行体系不断健全,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顶层设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全面铺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统战、群团、心理健康教育卓有成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成效更加彰显。连续五年荣获“九江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迈入职业教育的黄金时期,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江西工业强省、教育强省等重大战略,以江西“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有利契机,聚焦江西数字经济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现代服务等产业,以在全省“立标杆、作示范”、在全国“勇争先、走前列”为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奋力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致力升格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学校,实现“登高”“升级”两大目标。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整体实力跨入世界先进职业院校行列!
  • 学校简介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批准、备案,具有颁发我国承认的专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学院位于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新余市城区,始创于1986年。学院已经拥有固定资产近5亿元和难以计价的无形资产,规划用地2000多亩,在校生一万余人。学院拥有网络中心和校园宽带网,建有高标准计算机操作中心、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汽车实训基地、家用电器实验中心、服装设计操作中心、服装设计CAD室、模具设计CAD室、数控车床、铣床、线切割、模具实习车间、会计模拟操作室、多媒体语音室、画室、电教中心、多媒体阶梯教室等质优的教学设备。与数十家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实训基地。学院建有东西两个教学区、两个学生公寓区、教学大楼、科技实验大楼、学术交流中心、行政办公大楼、图书馆、公寓、学生礼堂等现代化建筑,以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拥有图书10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校园内食堂、商场、储蓄、电信、邮政、医疗所、公安警务室等服务设施齐全,生活便利。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改革,率先采用“订单”培养方式,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面试技巧、竞争意识等方面的辅导;学院积极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厦门建有毕业生就业办事处,已经和一汽大众、广州丰田、华为集团、雅戈尔、培罗蒙服饰、宏基电脑、江西赛维、富士康、上海达丰等数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委培关系,并与富士康、上海达丰、一汽大众等二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对口就业委培班,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院创办以来,以质量求生存,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永恒主题;以诚信求发展,把“恪守诚信”作为办学的座右铭;以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取信于学生,全力打造高就业率这一“民生工程”。办学迄今,学院为社会培养了8万多名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大贡献。学院先后为残联、敬老院、向省市赈灾部门、为家庭贫困学生、军烈属子女、下岗职工子女减免学费、培训下岗职工、残疾人、失地农民、捐赠课桌和电脑、领养孤儿和重残学生、为希望工程、汶川、玉树抗震救灾、参与省工商联“爱心助学”活动等,累计捐款、捐物达3000多万元。中央、省、市电视台和各级党政报刊等20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赣西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业绩进行了专题报道。2005年4月27日,民办职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我院召开,时任教育部部长、副部长率各省(市、区)主管教育副省长和教育厅副厅长及教育家共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对赣西学院的“校企合作、产学并举”的办学特色给予评价。2005年12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名校奇迹》专辑分三集专题报道了赣西学院的办学奇迹。学院的办学成果,先后被评为“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新余市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新余市德育先进学校等在内的各类荣誉称号和奖项达100多(次)项,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学院发展得到各级的大力支持,在学院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当中,计划投资12亿元在新余市仙女湖职教园区,按照本科院校标准建设占地面积1500多亩,容纳3万名学生集学习、生活、实习实训、科研为一体的立体式高职本科校区。
  •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南昌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9年创办的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和江西开放大学(原江西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开始举办的全日制普通专科。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省森林工业技工学校成建制并入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此基础上,200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学院秉承“厚德敏行、博雅精工”的校训,弘扬“自强、求知、有为”的校风,以有效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需要为原则,搭建多条“通本”通道,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有抚河校区、青云谱校区两个校区。抚河校区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安石路69号,东沿抚河公园、王府井购物中心,南临象湖公园,西靠洪城大市场,北望名楼滕王阁。青云谱校区位于迎宾北大道1356号,毗邻历史名胜“八大山人”纪念馆和象湖、梅湖公园景区。两个校区周边均具有丰富优质的社会资源,校园环境幽雅,设施完善,是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院致力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开放融合为手段,培养‘工、商融通’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与市场有机相融、证书与行业紧密对接、教学与生产有效结合。“工、商融通”就是充分发掘学院教育资源,以辅修专业、开通识课等形式培养“就业领域广、发展空间大、可持续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办学理念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全国著名高等教育评估专家胡显章等专家的充分肯定,并为学院题名题词。学院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建有全省最先进的现代化远程开放教学系统,拥有教育部、财政部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1个,教育厅、财政厅计算机技术实训中心1个,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1个,省职业教育技能实训基地4个(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建筑工程和物联网应用技术)。学院依托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建有20多个仿真实训室和集学生实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体验中心。学院拥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师傅)为骨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8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学院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三个专业学院。专业门类以工科类为主,兼有管理、财经、旅游、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类等专业共30余个。几年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重点建设专业1个,江西省省级特色专业1个,江西省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9门。就业渠道畅通。学院与全国60多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为学生提供优质、便利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就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稳居全省中上水平,就业质量名列全省前列。学院在互联网+、挑战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2018年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获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学院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赛项二等奖;获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赛项一等奖;2020年共获省级以上奖项37项,其中全国性竞赛三等奖以上6项,全省性竞赛三等奖以上31项。教师荣获省级奖项5项。学院打造了较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校企之间深度合作、专业之间有机融合,以专业为背景搭建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重点打造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工程造价三个专业群,着力打造信息、人工智能、建筑、健康产业类特色专业,精心打造了电子商务、软件技术、会计、建筑等多个创新创业工作室,成立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社团。近年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明显,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类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多项。学院正以优质的办学资源,优秀的教学质量,优良的毕业生就业,建设“综合性、特色化、高水平、开放融合式”现代高等职业学院。
  •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抚州市临川区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以“才子之乡”、“文化之邦”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抚州市中心城区,位于抚河西畔。学校前身是赣东大学医疗系,2000年成建制地并入原江西医学院,2005年随江西医学院并入南昌大学。2016年12月,学校改革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10月,学校整体移交抚州市管理。2020年5月,奥克斯集团取得抚州医学院(筹)举办权,将注入巨资,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并完善一流学科体系。学校招生仍列入南昌大学招生总计划内,录取的学生均纳入南昌大学的学籍管理,统一在南昌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育管理的模式下进行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取得教育部统一编号的南昌大学毕业证书(符合申请学士学位条件的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取得南昌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学校是培养医学专门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院校,现有校园土地面积789.95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6.71万㎡,全日制在校生7278人。学校内设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和药学院等院部,开设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含方向)9个。本科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康复治疗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8个专业;专科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口腔护理、护理、药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麻醉学方向)、临床医学(影像医学方向)、医学检验技术9个专业(专业方向),形成了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和康复治疗学专业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护理是华东六省一市开办最早、省内外影响较大的专业,临床医学是江西省首批示范专业,口腔医学是学院特色专业。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36万㎡,馆藏纸质图书58.76万册,生均图书80.73册;另有电子图书110万册,各类期刊报纸151种和文献数据库137个,配备了图书管理系统、自助借还系统、移动图书馆。学校有两栋现代化实验大楼,建筑面积共60000多平方米;设有“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美康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及有各类实验室260余个,布局合理、设备齐全。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在省内外有实习基地104家,其中以三级医院为主。学校基于自身力量并依托南昌大学和社会力量,建立了一支素质精良、严谨求实的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61人,生师比为15.79: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261人,占专任教师的56.62%,其中博士55人,占专任教师的11.93%;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数215人,占专任教师的46.64%;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69%,其中正高7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62%。学校历年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均在98%以上,远远领先于省内同类院校。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享受硕士研究生推免政策,推免比例达5%。近年来,学校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逐年提升。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有312人顺利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33.05%(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考取271人,占同届临床医学专业总人数的38.93%)。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重医学专业知识、轻人文素养的倾向,学校建立了“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模式,即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理论指导,以校园志愿服务和素质拓展活动为实践检验,完善学生人格和心智。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校园志愿服务和素质拓展活动已成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文化传统,每一名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陶冶情操、学会沟通、培养职业精神、感受人格养成和精神成人的过程,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做好积极准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全体师生员工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抚医精神,同心同德,合力共为,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医学类本科院校!
  • 南昌交通学院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2020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办学条件:学校现拥有南昌黄家湖校区、靖安墨轩湖校区和靖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占地2800余亩。配备有大型电子阅览室、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以及物理、机械、汽车、检测、力学、建筑、电工、电子、通信、单片机、网络、3D打印、物流、摄影、演播等17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15万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28万余册,电子文献125万余册。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法学院、体育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九院一部。目前开设了44个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及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有33个,占全部本科专业的75%,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在全省第一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共有25个专业参与全省专业综合评价,其中5个排名第一,9个排名第二,总体排名靠前。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3个专业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控机床与编程》《中级财务会计学》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中西文化对比》为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中级财务会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A)》5门课程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教学: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达40%左右。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大唐移动、省建科院、江西中核测绘院、南昌铁路局、江西运通汽车、中铁二十四局等几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了“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屡创新高,三年来共获国家级奖项720项,省级奖项628项。科研创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组建了“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水平教研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用”探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立项五十余项,签订横向课题14项;发表高质量论文93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38篇;出版专著17部;自编教材30本;专利授权15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8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获登记92项。目前1项科技成果获奖正在转化培育;移动通信实验室、5G无线网络优化重点实验室获批南昌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结构实验室获批赣江新区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功能材料团队获批赣江新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开展已略显成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7份,涉及26家企业。师资队伍:目前,师资力量充足,生师比为17.18:1。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32.99%;研究生学历占比59.16%。开放办学: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历经机构变更,现为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积极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先后与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组织出国留学宣讲会,迄今为止已有数百名学生出国深造。2020年学校获批来华留学生招收与培养资质。党建思政: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把党的建设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彻教育事业,切实以“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为核心,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保证政治方向、领导思政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汪吉珍入选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青年教师林晶晶喜获2021年江西省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论文《重大疫情促进大学生自立行为发展的方式研究》荣获2020年度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一等奖;《独立学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与实践》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生党建中心》获全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入党公开答辩机制》获江西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三等奖;获评江西省高校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一个;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个。社会声誉:学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开拓办学思路,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转设前位于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方阵,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独立学院20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5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转设后,又荣登“2021年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榜”第八名。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之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彰显交通特色,积极传播南昌交院新品牌,为加快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