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对口高考方案公布 15日起报名
2013-01-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昨日,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了2013年我省对口高考的招生方案,想参加高考的中职考生可要注意了,今年网上报名的时间提前至1月15日,符合我省异地高考方案的学子同样可报名。除了按招生计划单独划线、择优录取外,有“一技之长”的考生最高可加20分。

  对口高考

  时间:报名仅三天,考生别错过

  记者了解到,2013年我省对口高考招生报名将从1月15日启动至1月18日结束,不仅报名时间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报名时限也压缩至3天,有意参考的中职学生可别错过了。

  和普通高考一样,今年我省对口高考的时间也在6月7日和8日,但体育与健身类、美术类、戏曲表演类、教育类专业综合课考试时间则安排在6月15日—16日进行。

  对象:符合条件的异地考生也可报考

  今年我省对口高考的招生对象,仍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中等技工学校)及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此外,非安徽省户籍的考生,符合我省异地高考方案的也可报名。该类考生也可参加我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具体要求及条件可参考各院校的自主招生简章,但被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对口招生考试及录取。

  与往年相同,今年我省的对口高考继续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考生在学校所在市教育局对口招生部门指定报名点报名,戏曲表演类的考生在安庆师范学院报名和考试。

  科目:均实行3+X形式总分750分

  报考类别分13大类,考试科目均实行“3+X”形式,其中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每科均按150分计算,专业综合课一门按300分计算,总分750分。

  考试科目涵盖农林牧渔类、机械类、财经商贸类、土木水利类、电子类、旅游服务类、信息技术类、服装类、医药卫生类、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美术类、体育与健身类、戏曲表演类。

  录取:按招生计划单独划线、择优录取

  据了解,今年的对口高考依然实行知分网上填报志愿,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7日-9日,本、专科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

  虽然与普通高考同期进行,但对口高考招生的分数线则单独划定。专业课达线后,将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总分和报考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加分:有一技之长的考生最高可加20分

  同每年的高考一样,我省的对口高考也有6类考生能享受到加分照顾。除此之外,对口高考还特别“青睐”有一技之长的考生。

  其中,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总分加20分,二、三等奖获得者,以及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总分加15分;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三等奖获得者,总分加10分。

  晨报记者刘梅梅

  名词解释:对口高考

  对口高考是指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和综合高中职高班的应历届毕业生,主要考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达到一定分数线后,由本省自行选录。有专科、本科两种选择。

  与普通高考相比,两者命题单位不同、命题内容不同,但考试时间相同、考试形式相同,录取的渠道和方式也相同,升学后待遇相同。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行政上隶属于安徽省商务厅,业务上接受安徽省教育厅指导。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总面积520余亩,现有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办学40年来,坚持“立足商务、注重实务、精准服务”的办学定位,突出“外贸、外语、商务、服务”的办学特色,先后获评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教育部电子商务双师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国际商务实训基地、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安徽分院、中国长三角安徽省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省线上教学示范校、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省“双基”建设示范校、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省联合培养普通专升本学生试点院校、省高职发展标杆校、省技能大赛标杆校、省高职扩招标杆校、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省首批创业学院、省电子商务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省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电商直播创新中心、省直文明单位、安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商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省第二届平安校园建设优秀奖、合肥市花园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广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现已成为安徽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一、历史沿革1980年学校在安徽贵池建校,校名为安徽省对外贸易学校,学校当时隶属于外经贸部;1987年由贵池迁往合肥,校名改为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由李岚清题写校名,学校划入安徽省,隶属于当时的外经贸厅,2000年被评为安徽省重点中专;2004年6月9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的基础上升格为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二、办学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外贸、外语;商务、服务”为办学特色;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坚持高质量建设特色鲜明的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深化职教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立德树人工程、质量提升工程、专业建设工程、人才强校工程、美好校园工程、文化引领工程、开放办学工程和治理能力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院系建设学校现设有8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贸易学院、商贸流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学校共有国际商务、商务英语、会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等42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专科层次专业。目前学校拥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立项建设的骨干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招生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含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校级特色(示范)专业。四、师资力量学校目前在校生万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383人,专兼职教师近300人,其中教授13人,副高以上职称75人,讲师及其他系列中级12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90余人,国内访问学者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0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含退休1人),省级教坛新秀15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128人,省级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6个。在近年的有关评选中,我校教师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2人,省直机关“三八”红旗手1人,省直机关“优秀青年”1人,商务系统劳动模范1人,“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属单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五、教学设施学校拥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实验楼、实训基地,教学设备装备齐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200个,各类图书资料共642906册,体育场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8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和4个网球场,建有近5000平方米的师生活动中心,配备室内羽毛球馆、散打馆、健身房、形体房等。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目前拥有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0473万元。学校是合肥市人社局认定的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并获批“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学校与合肥滨湖集团校企共建的“AS·1980安商创客梦工场”,已成为安徽省内体量最大、最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基地。六、质量工程学校主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8个,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1本。获得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涉及40类380项:高水平高职专业4个,特色专业8个,高水平专业群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项,精品课程8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44门,智慧课堂10个,精品线下开放课程11门,教学名师16人(含退休1人),教坛新秀15人,名师工作室3个,高水平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6个,教学成果奖55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4个),示范实习实训中心7个,卓越人才计划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优秀教学管理单位1项,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2位,大学生创客实验室计划9个,教学研究项目71个,高校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1个,示范基层教研室1个,高水平高职教材23本,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3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4个,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3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2门,线上教学优秀课堂3个等。2017年至今,我校师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在全国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在安徽省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一等奖4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20项;在其它A类(国家级)、B类(省级)赛事中,我校取得一等奖119项,二等奖117项,三等奖9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7项;在其他B类(省级)赛事中取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七、社会服务作为商务厅的直属单位,学校积极服务于商务事业,与商务厅各处室、市县商务局开展合作项目。学校先后承担了全省商务行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和多种考试认证;负责全省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培训;承担了省商务厅举办的安徽省县市商务局长培训项目、中国-欧盟工业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及其他省商务厅重点项目。办学40年来,学校共培养出1.4万多名外贸人才,为安徽外向型企业提供多种业务培训1.8万人次,参训企业4000多家,培训外派劳务人员2万余人次。大部分毕业生分布在省、市级外贸公司、外资企业、生产型企业,并成为这些单位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繁荣安徽商务经济发展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八、招生就业学校通过全国统一招生和全省分类招生招收高中、中职毕业生,另外,通过全省统一招生招收少量的初中毕业生,分别举办三年制和五年制高职(专科)。学校始终面向市场设置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素质高,2015年后学校年招生计划突破3300人,录取率、报到率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近年来,我校就业呈现出“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省内就业比例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趋势。据统计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蚌埠及皖南、皖北城市,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浙江、上海、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三次被授予“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创新创业方面,2017年至今,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2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1个(国赛二等奖1个,省赛二等奖10个),三等奖23个(国赛三等奖2个,省赛三等奖21个)。九、国际交流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国家“鲁班工坊”建设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国外十余所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师资培训协议或者学分互认协议,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领域,定期开展教师境外研修、领导互访、学生交流学习等。先后与爱尔兰、美国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班学生总数达到235人。已获批招收国际学生项目、“鲁班工坊”建设项目和“中文+职业技能”等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学校是安徽省唯一的中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自2013年以来,共承办商务部38期(含1期境外班)援外培训项目,累计培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等84个国家的916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与高级技师。以“商海翻译社”“省级外语翻译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学校长期为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做好外语翻译与外事接待工作,累计翻译招商项目资料100万字以上,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校园文化学校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校长座谈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学校网站、微博、橱窗等宣传思想阵地,强化校园文化发展导向;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展示学校办学成果,人民网、安徽电视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商报、安徽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报道了学校成就。学校的“红五月大合唱”、“健美操比赛”、“创业大赛”、“中英文主持人风采大赛”、“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等已经成为学校的品牌文化活动。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等文件要求,在省商务厅党组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深化职教改革,坚持“稳规模、 促转型、提质量”,着力打造思想品德和技术技能兼备的人才培养摇篮,着力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和高素质双师队伍,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和国际化办学水平,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美好校园建设,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2021年9月17日更新)
  • 学校简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阜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办于1956年,1984年教育部首批教育学院,1998年始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改制更名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对接地方特色产业,确定了“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以教育、医学为两翼,适应地方社会需求,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学校目前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十四五”高校职业本科培育单位,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示范校、高职教育发展标杆校、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唯一一所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七渔河畔,临近阜阳高铁站、飞机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有占地面积1115亩,校舍面积38万㎡;设有工程科技学院、医学护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系、生化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等8个教学单位;教职工476人,专任教师40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14人,高职“双师型”教师209人;在校学生19000余人。学校常年招生专业45个,覆盖电子信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专业大类,建设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建筑、财经贸易、医药卫生、农业食品5个专业群;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骨干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共发表各类论文约1092篇,出版及参与出版教材、论著215部,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4项,省级科研项目93项,校级科研项目57项,规划教材建设项目11项,获批发明9项,实用新型专利等10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学生先后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8个,省级一等奖31个、二等奖97个、三等奖204个。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合作,建立了园艺技术服务中心、数控机床服务中心、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建筑行业培训中心、阜阳市酿酒工业研究会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平台;主动为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四五”时期,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大会精神,按照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定位,主动适应我省“三地一区”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双基”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抓手,对标“双高”建设和职教本科设置标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实现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新突破。
  • 学校简介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区南部,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宣城校区规划占地面积3135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宣城校区建筑设计融合徽派建筑元素,通过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目前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达到比较优越的办学条件,教学楼、实验楼群、计算中心、工程素质教育中心、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区医院及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完备。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宣城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宣城校区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宣城校区专业建设,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以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起点,逐渐形成与合肥两个校区互为依托的专业布局。学校负责规划筹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精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落地宣城,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中坚力量。宣城校区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共有23个本科专业,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与合肥校区差异化发展。目前,宣城校区有在校本科生9797名。宣城校区办学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已任,坚持标准、坚持质量、坚持特色,已取得显著成效。宣城校区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努力为大学生的“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宣城校区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创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宣城校区积极组织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近3年来,宣城校区学子在50多个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及以上证书280余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78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37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16项。此外,还获得600多个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办学近十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宣城校区办学平稳有序,学生质量可靠,社会影响扩大,2019届、2020届、2021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和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情况良好,2019届和202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5%,2020届毕业生就业虽受疫情影响,毕业去向落实率仍保持在90%以上,其中继续深造率超过32%。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党委、管委会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在宣城市政府与宣城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学管理、用人机制、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在合肥工业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环境优美、办学模式创新的宣城校区已经崭露头角,正朝着特色、和谐、文明、美丽的一流大学校区奋进,必将为学校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增添新动力,为国家、区域及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于2002年,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和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六所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同年立项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建设单位。2020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检查中获A档。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升本学生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高职扩招标杆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高职专业。全日制高职学生12108人,社会扩招学生2203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9998人。专任教师485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13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09人,“双师型”教师265人,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坛新秀19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有中央财政扶持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类项目63门。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17项。学生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147项。我校体育健儿在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2人3次打破2项省记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半年创业率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近三年大学生孵化项目存活率超过60%以上,省教育厅两次推荐我校参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连续合作23年,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013年7月,学校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职教集团获首批“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建设单位,并入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15项,签署各类横向课题115项,签约经费近1000万元。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均超过20000人次。横向课题、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综合到款额累计3290万元。出版著作21部。获专利授权 858 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据“高职发展智库”(专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威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统计显示,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第55位,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发表三类以上核心论文200余篇。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论文数据显示,2018年学校发表论文数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20位,省内同类高校第1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6S文化、志愿者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和创业文化,形成了以“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为“三全育人”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修能致用 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校秉承“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和“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植根滁州、服务滁州、贡献滁州,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合作式、数字化办学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学校现为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暨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60余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40人、副教授360人,硕士生导师909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55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62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聘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29名担任特聘教授。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多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4所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40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任务,服务范围辐射苏、鲁、豫、皖等区域。学校坚持“以医为本、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质为本”办学理念,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289名,硕士研究生2247名(含留学生);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特色专科,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合作单位”,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数106项,发表SCI、EI、Medline检索收录论文2800余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均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8%;2021年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连续7年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获全国首届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全国首届护理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和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理学、工学等学科人才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在数学建模、软件设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等大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国家级奖项160余个、省部级奖项190余个。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63年办学历程中,一代代蚌医人薪火相传、励精图治,铸就了“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凝练出“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培养出十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中既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等五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科学领军人物,也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救死扶伤、深受群众信赖的临床业务骨干和医药卫生管理干部,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7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在校党委带领下,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为实现“全国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正不懈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