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提前批本科录取执行三条控制分数线
2010-07-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提前批本科在录取中执行的控制分数线有三条:一是普通院校的一本文史、理工类分别执行521分、515分;二是军事院校一本文、理控制线分别为505分、500分;三是所有二本院校(包括军事院校)的文史、理工类分别执行479分、462分。

  江西省高招办负责人介绍,对军事院校一本控制分数线另行划定,主要是考虑到军校对考生的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并根据我省近几年实际录取的生源情况,为确保军事院校有充足的上线合格生源,顺利完成招生计划而确定的。

热门院校

  •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南昌市青山湖区
    学校简介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江西省水利厅。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硬件条件优越学院地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占地面积708亩,毗邻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省内名校。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充足、基础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26万册,体育活动场4万平方米,建有室内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14个球类运动场。建有1万余平方米的实训大楼1座,实习(训)场所及实验室73个,并在峡江、共青城等地建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平台。师资力量雄厚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过硬、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有特聘(客座)教授23人,建设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现有教职工357人,研究生学历及以上184人,其中,博士和在读博士11人。高级职称55人,“双师型”教师115人,拥有多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水利职业教育名师、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能工巧匠、江西省首席技师、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为教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专业特色鲜明学院坚持“明德精技,融合致新”的办学思想,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设有水利工程系、资源环境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公共教学部等7个系部,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6个高职专业。水文水资源专业为全国优质水利专业,建设工程监理等6个专业获批为江西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获批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7个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资格,将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服务江西水利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被誉为江西“水利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被人社部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水利部“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多次荣获江西省直文明单位、南昌市文明校园、职业院校就业先进单位。学院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聚焦职业教育、聚精服务水利,聚力质量提升,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而不懈奋斗。
  • 井冈山大学吉安市青原区
    学校简介井冈山大学位于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素有“江南望郡”之称、享有“文章节义之邦”美誉的吉安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经撤并和数易校名,2007年恢复更名为井冈山大学,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会商支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学校2011年开始举办研究生教育,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一所融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和成人教育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58.7亩,校舍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2余亿元,图书馆藏书214万余册;设15个教学学院(部)和3个管理型学院;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0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其中13个专业列入一本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万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12人(教授133人,副教授4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职工104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46人。现有二级教授10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井冈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青年井冈学者奖励计划3人、“双千计划”19(含柔性引进)人;先后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或荣誉教授。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坚持以本为本,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共4项、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5个。现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门、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各类教学实习基地446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学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井冈山精神 + 学、训、研、赛”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共获奖2100多项;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中,我校“百年好合——百合照亮乡村振兴路”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坚持学科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开启25个学位点建设工程,构筑了高峰学科、高原学科、成长学科三类四级“3+6+9+N”的学科架构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生物学获批江西省“十四五”期间一流学科;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工作、生物与医药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设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8个,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共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旅游局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实验室2个,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等,另有内设科研平台46个。2015年以来,学校获批四大类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53项,江西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3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6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80余部,获批知识产权成果200多项。 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坚持以井冈山精神铸魂育人,秉持“广学坚守、勤思敏行”的校训,形成了“红、绿、古、金”校园文化特色。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打造了“两场、三馆、六园”,搭建了“映山红”青年学院、国学院、“红医联盟”等多个文化育人平台,努力将井冈山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办学育人优势,力争在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上走在全国高校前列。2021年,我校专家主编的《红色文化》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将基础教育类一等奖;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连续演出16年260多场,并与“井冈山的红色传说”采风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连续九年受邀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活动,参与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演出,荣获“2019年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排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展现了“负得了重、扛得了冻”的井大学子风貌,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学校努力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传人,打造全国著名红色大学。 社会服务能力与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对外交流合作与开放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深化同济大学与我校对口支援合作,围绕“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对口支援四个显著提升”,至今已举办12届“同济学术周”活动;与厦门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6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或研修基地30余个,“映山红干部培训学院”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高校举办培训班近550余期,培训学员2.5万余名。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富民强县工程建设,探索出“高校—科技园—企业”的科技服务地方模式,服务成效得到了赵乐际、胡春华、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肯定;2015年以来,先后派出6批工作队(组)15名干部赴4个省派、市派帮扶点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合作共建了省级井冈山大学科技园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陆续成立了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15个地方校友会,不断汇聚学校发展力量;学校与美英俄韩日德等17个国家(地区)39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印度曼格拉姆大学共建首个汉语教学中心,江西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了印度研究中心(筹)、井冈山大学印度研究所。 立足新起点,学校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坚持立足井冈、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秉承“振兴革命老区、服务地方发展”办学宗旨,贯彻“四敬五每”管理理念,明确“升层次、调结构、补短板、强特色、重治理、提质量”改革路径,坚持创新引领,坚持人才强校,坚持质量立校,坚持特色兴校,坚持开放融合,坚持文化铸魂,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推进应用转型,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建成“区域有贡献、省内有影响、全国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是培养新型陆军步兵初级指挥军官的高等教育院校。学院渊源于红军时期的红军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军政大学、华中军政大学,从战火中走来,在战争中成长,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先后有近千名优秀学员参加援越抗法和自卫反击作战,目前仍有4名具有参战经历的教授在教学岗位工作,先后9次参加国庆阅兵,是军队“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院校,2019年学院陆军步兵作战、政治工作学科专业被确定为军队“十三五”重点学科专业。学院院本部坐落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设校区。办学定位。学院是全军唯一培养步兵初级指挥军官的高等教育院校,主要为部队培养步兵排、连、营级指挥军官,同时承担参谋军官、军事学研究生、军队文职人员和士官等培训任务,面向6大洲100余个国家培养军事留学生。培训质量。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先后为全军部队培养了2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30万名军政指挥人才,毕业学员中150余人成长为共和国将军,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先后被评为全国军政训练先进军校、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全军科学发展观教学先进院校、全军政治理论教学先进院校等,办学经验多次在全军交流推广。师资队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员800余名,教授、副教授210余名。近年来,先后有60余人被评为全国全军优秀教师,400余人次获军队院校育人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或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拥有一大批全军知名、晓战善战的专家教授。办学条件。学院占地总面积19600余亩,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信息大楼、文体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各类教学场所,以及军事体育、军事技能、分队战术等40多个训练场地,配备我军先进的步兵战斗车辆和轻武器装备,形成了科文基础、工程专业、军事应用有机融合、衔接配套的教学保障体系。学院院本部东与江南名楼滕王阁相望,西与赣北风景区梅岭呼应,校园绿化覆盖率达89%,石家庄校区“千亩柏林”、“十二瀑生态园”等人文自然景观错落其间、美不胜收,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校园文化。学院每年围绕“英雄文化”主题,结合军事特色科目训练、军地同行竞赛交流、校园文化队伍建设,开设极限、刺杀格斗、定向越野、外语、数学建模、轻武器射击、军用机电创新、足球(裁判)、篮球(裁判)、红星(演唱与指挥)等28个学员俱乐部,积极开展军体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军校开放日等大型文体活动,培养学员文体特长,陶冶学员情操。
  • 学校简介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集工、农、商、医、艺术、师范教育为一体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4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为站在高职教育的制高点,吉安市政府于2014年4月1日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深度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资共享”“特区带老区、名校助普校”新模式。办学基础条件不断优化。学校按“山水校园、庐陵书院”规划定位建设,占地1098亩,建筑面积约40万㎡,投资总额近13亿元。学校现有在校生19000余人,内设13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旅游管理等25个专业,下辖吉安师范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市高级技工学校、吉安文艺学校4所中职学校。建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512个,拥有实训教学设备价值达1.24亿元,图书资源总量近110万册。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在编教职工710名,其中高级职称143名,硕士以上466名,博士3名,并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130余名。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609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2项。2017年,顺利通过江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2018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团体一等奖,实现了江西省职业院校在该赛项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2020年,创业项目《晨醉诚品——致力成为世界木叶盏领航者》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和最佳人气奖。2019届毕业生留赣就业率在全省99所高校中排名第三。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发展迅速。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立项132项,发表论文935篇,核心期刊论文49篇,拥有专利34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立项专业数7个;组织并完成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等12个“1+X”证书试点的申报工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2018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确定为“江西省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项目”;2021年,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井冈山大学开展本科生培养,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本科在校生300余人。近年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就我校木林森学院“厂中校”特色办学模式竞相报道。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品牌优势。每年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教育入社区、送服务进单位、送关怀进家庭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达150场以上,月均志愿服务12场以上,人均每年志愿服务时长40小时以上,受到江西教育、江西思政、江西教育电视台的广泛报道。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在对口支援永新县职业中专、泰和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公办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助推帮扶11所中专院校,促使全市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打造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吉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践高地,进一步助推吉安“1+3+N”职教体系建设发展。2020年,成功承办江西省高职院校办学能力专题研修班和江西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学校是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吉安基地、江西省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江西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文化传承效果显著。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始终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6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与兄弟院校联合创编的舞剧《井冈 井冈》获2018年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承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并被推选为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与全国23家职业院校共同成立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2020年,承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故事大赛。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乘着职业教育改革和提质培优的增值赋能的黄金期,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吉安、面向江西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做好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学院,到2023年,力争建成职业本科院校,挤入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全国知名”高职院校行列!
  • 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师范学院(原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公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现有昌北、青山湖两个校区,是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办公室,是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是江西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江西省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校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节水型高校、江西省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筹办)等一批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历史悠久。作为江西省最早创办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南昌师范学院从南昌市豫章中学小礼堂出发,六易校名、十迁校址、几更体制,走过了艰难坎坷而卓有成效的办学历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江西省中等师资进修学校,1956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教育学院,新中国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69年与江西师范学院、江西大学文科合并,先后成为井冈山大学、江西师范学院的组成部分。1979年恢复江西教育学院,1981年教育部在我校召开全国教育学院会议,会后颁布《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30号)。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制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奠定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首次成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重点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事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师资水平高。建校以来,在逻辑史、书院史、学校管理心理学、古籍整理、训诂学、拓扑学、语文教学论等学科领域涌现了周文英、李才栋、李旷、吕小薇、邓志瑗、吴东兴、袁牧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学校现有教职工808人,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0.3%、硕士博士占比68.9%。一大批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聘请欧阳自远院士等著名专家学者近100人担任荣誉(客座、兼职)教授。大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理论文章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用,承担《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意见》和每年《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蓝皮书)的起草等任务。特色鲜明。学校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以师资培养培训“起家”,以教师教育“兴业”,承担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中小学合格教师的社会责任,肩负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教师学历补偿教育的历史重任,勇担新时代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校训,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全校本科专业中师范类专业占比56%,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做优做强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群,进一步强化课程育人,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全省一流专业。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策应江西教育强省、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等战略,打造文旅融合类专业群,现有一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并形成了“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育人质量好。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种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建食育基地、共建中国食育研究院,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有江西省卫健委、江西省教育厅授牌成立的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与江西省文旅厅合作共建江西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与江西省文旅厅、南昌市政府、资溪、金溪、南昌经开区、泰和、南丰、萍乡、赣县区等地方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正邦集团、江西电信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建有江西省地方鸡种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中心、江西民间舞蹈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产教融合育人示范项目。学生屡获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冠军等奖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11名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地方彩车最高奖项“华美奖”。师生获2019年教育部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红色走读”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奖数量两年蝉联全省高校第一。学生受邀赴巴基斯坦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庆典演出、受邀赴印度尼西亚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巡演,“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代表江西省高校参加2019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金奖。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刘奇莅校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专题调研时充分肯定学校育人成效。培训优势显。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18个省、覆盖江西11个设区市的100个县(市、区),培训效果年年获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员、专家的好评。自建校以来,学校集中培训中小幼教师、校(园)长13万余人次,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中小学校长和教师400余万人次。学校培训过江西90%的中小学校长和80%的骨干教师,连续承担6期江西名校长培训工程。江西2400余名省级特级教师、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800余人在学校参加过集中培训,100%参加过学校远程培训。为江西中小幼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作出重要贡献。社会影响大。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学生14.5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在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工作的知名校友,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80余人,教授、博导、硕导,高级、特级等名优教师万余人,成为江西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心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进一步树牢人才培养中心定位,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坚持特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条件建设,促进我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继续努力奋斗,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