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重庆: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各类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15-06-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普通文、理类

1. 文史类

本科第一批 572分

本科第二批 532分

本科第三批 482分

高职专科一段 240分

高职专科二段 140分

2. 理工类

本科第一批 573分

本科第二批 527分

本科第三批 485分

高职专科一段 224分

高职专科二段 150分

二、艺术类

(一)本科批

1.美术类 367分

2.音乐学(师范) 360分

3.音乐理论 360分

4.音乐非师范(音乐学、声乐、钢琴、器乐、通俗流行音乐) 270分

5.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 424分

6.播音与主持 382分

7.表演(影视) 340分

8.舞蹈类(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200分

(二)高职专科批

1.美术类 120分

2.音乐学(师范) 226分

3.音乐非师范(音乐学、声乐、钢琴、器乐、通俗流行音乐) 150分

4.编导类(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  246分

5.播音与主持 221分

6.表演(影视) 210分

7.舞蹈类(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100分

8.对口高职艺术类 110分

三、体育类

1.本科第一批

文考成绩              427分

体考成绩                  94分

2.本科第二批

文考成绩               386分

体考成绩                    85分

3.高职专科批

文考成绩                207分

体考成绩                   81分

4.对口高职体育类

文考成绩                119分

体考成绩                   77分

四、对口高职类

(一)对口高职本科

1.园林类 文化347分 专业综合222分

2.机械加工类 文化375分 专业综合248分

3.电气技术类 文化330分 专业综合210分

4.计算机类 文化356分 专业综合210分

5.电子技术类 文化372分 专业综合231分

6.土建类 文化372分 专业综合221分

7.电子商务类 文化387分 专业综合225分

8.旅游类 文化356分 专业综合241分

9.会计类 文化322分 专业综合183分

10.服装设计与工艺类 文化274分 专业综合228分

11.教育类 文化382分 专业综合223分

(二)对口高职专科

1.园林类 文化130分 专业综合100分

2.机械加工类 文化123分 专业综合100分

3.电气技术类 文化113分 专业综合100分

4.汽车类 文化121分 专业综合100分

5.计算机类 文化121分 专业综合100分

6.电子技术类 文化121分 专业综合100分

7.土建类 文化120分 专业综合100分

8.护理类 文化207分 专业综合160分

9.药剂类 文化129分 专业综合100分

10.电子商务类 文化120分 专业综合100分

11.旅游类 文化120分 专业综合100分

12.会计类 文化125分 专业综合100分

13.服装设计与工艺类 文化120分 专业综合100分

14.教育类 文化183分 专业综合100分

15.畜牧兽医类 文化128分 专业综合100分

五、中职直升师范类、非师范类

专业合格,语文、数学两科总成绩不低于111分

备注:

1.普通类(含文史、理工、艺术、体育)本科以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四科计,满分750分;专科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计,满分450分;

2.对口高职类本科文化考试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计,满分550分,专业综合考试满分300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各150分);对口高职专科文化考试以语文、数学两科计,满分400分,专业综合满分300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各150分)。

热门院校

  •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巴南区
    学校简介抗战烽火淬炼,兵工血脉浸润。重庆理工大学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学校溯源于1940年创办的国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1950年后,学校先后更名为21兵工厂工业职业学校、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工业部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工业学校、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南第一工业学校、重庆工业学校、重庆机械制造工业学校、重庆第一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7年,昆明仪器制造工业学校金属切削专业并入。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 undefined学校坐落于中国直辖市重庆,共有花溪、两江、杨家坪等3个校区,其中,花溪校区位于巴南区,地处长江之滨,毗邻南山山脉,花溪河环校而过,蝴蝶山蜿蜒于内,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两江校区位于渝北区,东临长江支流御林河,背依铁山山脉石壁山,坐落在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带;杨家坪校区位于九龙坡区,地处商圈腹地,绿瓦楼古朴典雅、闹中取静,科技楼巍然挺立、领航创新。学校总占地面积2152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由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团队设计的花溪主校区建筑群婉约典雅,景观山水交融,获得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被评为“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面向和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了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专业体系,是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拥有 “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4个,市级“人工智能+学科群” 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目前,设有本科专业67个,其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特色专业4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5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6个、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4个、应用转型试点专业3个、“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1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国家级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1个、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虚拟教研室试点2个、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2个、示范性未来技术学院立项1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约3万人,累计为社会输送10余万人才。学校曾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重庆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等荣誉。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有重庆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重庆市海智工作站等4个省部级人才平台。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重庆英才、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聚集计划人选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93人次。拥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重庆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1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6个、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2个。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海外留学人员先进工作集体”“全市人才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学校始终注重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端装备技术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控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及服务平台。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等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主导建设了我市首批五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之一的“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与检测产业技术研究院”,策划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新能源汽车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院等3个项目入驻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共建24个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40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4000余篇,Nature系列、Science系列、ESI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上升;出版教材、著作400余部;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开专利100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55项。学校办有6种中英文期刊,现已发展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EI收录期刊、ESCI收录期刊、SCIE收录期刊。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协同办学。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合作办学、科学研究、平台共建、教师研修、学生访学与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学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与中芬应用科技大学校长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学校接收来自世界20余个国家的短期学习及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校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务实推进川渝高等教育领域合作。与江苏、浙江、河北、重庆所辖多个市(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通用、长安、华为、中兴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 八十余载风雨,八十余载辉煌。经过历代“重理工人”续力拼搏,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被誉为“重庆近年来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引人瞩目的高校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访谈录》一书中评价学校“抓住了强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放眼未来,玉汝于成。赓续首任校长李承干先生“值得吾人尽力而为者,唯有教育”的办学情怀、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作词的校歌中“工以建国、技以利工”的殷切期翼,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大学精神。目前,“重理工人”正秉承“明德笃行,自强日新”的校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将学校全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 学校简介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肇始于1951年,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职业高校。学院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渝南大道1001号,占地6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备,功能先进齐全,各类设备总值1.2亿元。培养的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已累计获得2金4银4优胜奖,位居全国前列。业设置对接市场。学院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按照 “专业对产业”、“智能+技能”办学思路,以服务高质量气工程、现代服务4个教学学院,基本形成以二产类专业为主,三产类专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353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教师5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1 人,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6人。建有国家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2个。参加全国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与长安汽车、美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140余家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每个专业至少有2–3个合作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的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打造智能舒适家居项目体验中心、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整车改装技术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40个。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搭建技能合作、增进友谊桥梁。近年来,先与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学院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200余名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访问。从2014年开始实施“优秀在校生出国留学项目”,累计送培学生赴英、澳等国家公费留学58人。 社会服务取得实效。举办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班,培养2年制企业工匠近万人;服务企业人才职业技能提升,定制化培训10万余人;承担大学生创业培训2万余人;组织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受益群众近万人;助脱贫攻坚,帮助家庭困难学生9800余人,面向失业人员、农民工、库区移民开展技能培训7万余人;选派骨干教师援藏支教、中层干部担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以实际行动彰显学院社会责任与担当。
  • 学校简介◆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航天工业部“甲级优秀学校”◆新中国成立60年“重庆教育功勋著名高职院校”◆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中央财政支持“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酒店管理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重庆市财政支持“园林工程技术实训基地”★重庆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计算机类)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点”★重庆市“数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 学院现有江北校区、渝北校区、江津校区及在建中的两江新校区,共占地近1000亩,在校学生11000余人。学校下设航空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工程学院、航空与旅游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士官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空中乘务、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等38个专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技术为主,适应航天航空事业、国防事业和重庆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建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2个、重庆市高职教育特色专业2个、重庆市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1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等30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学校按照航天企业现代班组管理方法探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9人,其中全国职教先进个人1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贡献奖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国企贡献奖先进个人4人,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建成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7个,航天七院优秀班组6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专门为学校成立了包为民院士领先的学校发展建设咨询委员会。学校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聘请3名两院院士担任特聘教授,从航天军工企业和重庆地方企业聘请百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参与教学。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40余项,市级奖项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对口率在80%以上。同时学校借助国防背景,向国防部队订单培养定向士官生,已与火箭军、海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开展合作,每年向部队输送600余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学校充分发挥“行业办学,校企一体”的技术和人力优势,与航天航空军工企业、重庆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国防部队深入合作。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有1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0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市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学校积极承担企业和社会培训。学校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管理干部培训基地、重庆市党政干部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培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培训基地,累计为航天企业和重庆企事业单位培训一线职工和管理干部20万余人次。学校还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坚持为海外客户提供优质培训服务。近四十年的办学历程,谱写了学校灿烂的篇章:2015年还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验收;2016年学院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2017年,学院被中国宇航学会评选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2018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还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甲级优秀学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神文明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重庆市“精神文明先进集体”、重庆市“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先进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学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面对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航天航空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学校乘势而上,制定了“一个目标、双区、双高、六大工程”的“1226”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将高质量推进新校区建设,着力打造人才特区,精准实施“强基、固本、造血、壮骨、塑形、增效”六大工程。到2030年,学校将全面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完善、培养质量优越、服务能力强劲、航天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全体师生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奋力走好职业教育的长征路,为实现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
  •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由两所1951年开始办学并保持良好声誉的原中央部委属学校——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示范性高工专重点建设学校)合并组建,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学校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是重庆市重点支持的高水平新工科高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近3500亩,已建成校舍建筑总面积约68.7万平方米,在建校舍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主校区位于重庆市高新区大学城,地处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腹地、重庆建设科学城的智核所在。东邻歌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有缙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学习、生活和文化体育运动设施齐全配套。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4万多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96万余册,电子图书200万余种,并拥有大批数字化信息资源。学校是重庆市园林式单位、第一批重庆市文明校园。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博士550余人。有各级各类人才100多人,柔性引进院士5人,重庆英才•名家名师3人,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2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领军人才)7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专业技术人才)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6人、巴渝学者•讲座教授9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重庆市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有重庆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34个。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留学生160余人。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应急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数理与大数据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体育部、智能技术与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等16个学院(部)。有化学、资源与环境、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公共管理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艺术设计等67个本科专业。其中,石油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是国家级一流专业,油气储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4个专业是重庆市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育教学平台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3门。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体育竞技舞蹈等竞赛中获得了400余项国家级奖励。2015年、2019年两次获得第9届、第14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2016年包揽第十届世界网络炼钢大赛中国大陆赛区前5名,连续获第44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银牌。学校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理、工、经、管、法、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有省部共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协同创新中心1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工业发酵微生物、能源工程力学与防灾减灾、纳微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稠油开采、油气生产安全与风险控制等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田开发、工业过程在线分析与控制、复杂金属矿产资源增值处理与清洁提取等3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个,社科研究中心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2014年以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130余项国家级课题,获授权专利1000余件。“十三五”期间,年科研经费均超过亿元。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00余项。其中,参与完成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机械炉排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关键技术及应用”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积极开展海内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与美国伯特利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芬兰哈格赫利尔应用科技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墨西哥维拉克鲁斯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等60余所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学校依托行业办学,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武钢铁、西南铝、重钢、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美国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等4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组织签订了产学研合作的战略协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遵循规律、依法治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和研究环境,先后为社会输送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精心打造文化艺术节、创新创业节、体育文化节和民族传统文化系列、现代大学文化系列的“三节两系列”品牌活动,组织开展新生入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公寓社区文化系列活动、“红五月”主题系列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各类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元旦晚会等传统活动,积极举办英语配音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各类专业竞赛,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校是重庆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坚持以“立德立人、求是求新、载文载道、为国为民”为办学宗旨,大力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的学校精神,紧扣“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深入实施“特色立校、文化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确立了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奋力谱写改革发展新篇章,为早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特色科技大学而不懈奋斗!
  • 陆军勤务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是军队高等工程技术院校。创办于196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全军重点建设院校之一。1999年在全军率先荣获“教学优秀单位”称号。2006年,学院成为军队”2110工程“整体条件重点建设院校。  学院创建于1961年,座落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建有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现有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岩土工程、应用化学、油气储运工程、后方专业勤务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土木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应用化学等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建筑学、环境工程、土木上程、油料储运工程等22个本、专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学院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市重点学科、4个学科专业领域进入军队“2110”工程,8个实验中心,1个军队重点建设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配套。学院有8个专业科研所,1个国家甲级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1个国家级工程检测中心,1个国家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是国家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单位,污染治理专项设计乙级单位,水上保持方案设计甲级单位,重庆市污染治理工程甲级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副教授252名、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107名,有5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被中央军委授子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被讦为总后勤部“一代名师”、4人获“伯乐奖”、12人进入“三星工程”。  40年来,学院共培养输送各类后勤专业技术人才近4万人,共取得科研成果l500余项,其中400余项获国家、军队和省市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学院大力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力学、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名次居全国高校和军队院校前列。1998年,学院顺利通过军队工科院校优秀本科教学评估。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军“三重”(重点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检查验收。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