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考生共可填报22所院校 报志愿把握五原则
2010-06-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高考一结束,分数和志愿填报便成为考生、家长最为关注的话题。今年的高考生可以填报22所院校,获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可填报23所院校。由于今年的平行志愿范围扩大,平行志愿的填报就显得尤为关键。省高招办专家介绍,在“三知”情况下填报平行志愿,要把握5个原则。

  考生可报22所院校

  据介绍,今年我省各批次志愿设置如下:提前批本科设1个一志愿、1个二志愿(含外省艺术、体育类志愿);一本设1个自主招生志愿(在提前本科填报),4个平行一志愿,1个定向志愿;二本设4个平行一志愿,1个定向志愿;三本设4个平行一志愿,1个定向志愿;三校生本科志愿填报在本科三本;高职(专科)设4个志愿,其中文理科1个志愿,3个平行二志愿,另设1个专科定向志愿。以上22个志愿中,每所院校志愿均设5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调剂该院校其他专业栏。另外,本省艺术类、体育类志愿填报在本科二批时进行。

  “三知”填报容易出现“撞车”

  从今年起,我省实现了除提前批次之外所有录取批次的“三知”填报志愿。省高招办专家介绍,在“三知”的情况下,所有考生在参照往年各院校投档分数线进行选报时,很容易产生判断和选择的趋同性,即出现分数相近的考生集中填报少数高校,因而导致“撞车”落选。

  比如,某大学理工类每年的投档分一般高出一本线30~40分,每年的招生计划数在80名左右,参照往年的情况,今年处在高出一本线30~50分这个分段的考生都有被录取的可能,但是如果大家都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和选择,全省这个分段的考生填报这所大学的可能远远超过80人,这样必然“撞车”。所以考生“三知”后填报志愿仍需避热就冷,相互错开。

  把握5个原则填报平行志愿

  由于今年的平行志愿扩大到了一本、二本、三本和体育类二本、三本批次以及美术类二本批次,平行志愿的填报就显得尤为关键。省高招办专家向考生和家长介绍,在“三知”情况下填报平行志愿,要把握5个原则:

  1.把握“有效落差”原则。平行志愿一个主要特点是增加了考生选择院校的空间,往往一次可以选择4所院校,但考生在填报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这4个选择,不能盲目追求知名院校、热门院校。

  2.把握“适度博弈”原则。在平行志愿的4所院校中,可以选1所往年录取线比自己高10~20分的院校进行适度博弈,追求一个大家可能在认识上出现的盲区。

  3.把握“选择适中”原则。4个平行志愿中应该选择2所和自己考分相适应的院校进行填报,以提高自己志愿的有效性。

  4.把握“保底录取”原则。在4个志愿填报中,一定要有1所确保能录取到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院校。

  5.把握“专业梯度”原则。实行了平行志愿之后,所有录取院校的分数级差都出现“扁平”现象,专业“撞车”就成了考生是否能录取的一个很大的风险。专业已满,不服从专业调剂已成为院校退档的一个最主要理由,所以在考虑到自己兴趣和意愿最低要求的情况下,一定要掌握专业梯度,服从专业调剂。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生物、工程、信息、财经、管理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2019年获批国家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学院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面积14.65万㎡,绿化用地面积23.5万㎡。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图书馆藏书50万册。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工514人,其中在编教职工195人,离退休154人(含离休干部2人),外聘165人。教授30人,副教授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在校生12000余人。学院设有生物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创业学院、基础部、思政部、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和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开设高职专业40个,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为国控专业、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省“双高”建设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中医养生保健、宠物医疗与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学院创业试点专业。现已建成“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等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市场营销”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控编程与操作”“现代礼仪”“宠物美容与护理”“中药调剂技术”“宠物外产科病”“中药鉴定技术”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院级精品课程38门。学院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前者包括远程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学校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宜春学院、江西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汽车驾驶员培训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与鉴定站(批准鉴定初、中、高级25个工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等考点。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文体素质的提高,成立了20余个学生专业技术和文化类社团、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厅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文艺、体育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三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为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和安全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坚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教学办学模式向“教学—科研—培训—推广”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建有国家级园林实训示范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农机维修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获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拥有8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基地,128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药品生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和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项目。自2009年以来,我院承担省农业农村厅阳光工程培训以来,先后开展了各类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致富带头人、创业女农民、农业经理人以及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为我省培训农业技术人才及农村基层干部近2万余人,围绕乡村振兴,建设秀美乡村为内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地区、贫困户培训大量技术人才。2019年开始我院又开展了高素质农民扩招教育,共招收学员3581人,其中高素质农民2082人,为我省服务“三农”工作作出很大的贡献。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院以“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情系“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学子已成为农村科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者达20余人。学院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奖”,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殊荣,多次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专科院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改进奖、国家专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奖和省高校科技成果奖、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当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中国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单位,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首批成员单位。 
  •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九江市濂溪区
    学校简介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在南昌理工学院共青校区举办8年本科教育的基础上,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全国闻名的“青年创业之城”“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共青城市。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工科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以航运类专业为特色,紧贴江西省水上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注重培育航运特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办学“聚焦航运,服务需求,协调发展”,坚持“用航运特色专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航运等业界的高度认可,享有较高知名度。 学校是中央团校培训基地、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单位、第四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职业院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训双百工程“示范培训机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是江西省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被长江海事局评为“五星级船员培训学校”“优秀课程论证学校”“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2016-2018年度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2020年度全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优秀学校、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省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2人。学校是赣江新区“新区级众创空间”“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首家华为1+X书证融通试点基地、中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共青城市“人才教育培养示范基地”等。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殊荣;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被长江海事局评为“五星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学校在长江海事局辖区考证通过率第一,全国第三。连续两届长江海事局辖区技能大比武学校均获得团体第一和多项第一的好成绩。长江海事局曾致函江西省教育厅,称赞学校“近年航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长江片区航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6年学校被列入江西省“十三五”期间本科高校设置规划。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模式,以“共青精神”育人,遵循职教规律,坚持“国家放心,行业满意、企业好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思想好、技术硬、身体棒、上岗快”的人才培养标准,坚持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坚持“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依托长江海事局和九江市政府,通过“书证融通、教考分离”“学用结合、赛训一体”“教培合一、工学衔接”,为社会和航运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急需、企业急用、行业好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为建设航运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64年,坐落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高校园区,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一所集文、理、经、工、管、艺术和体育等学科门类齐全的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单位。学院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高校园区,占地总面积534亩,建筑面积17.82万平方米,建设投资4亿多元,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9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6.63万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在校生1.3万人,教职工500余人,18个职能部门。学院设有粮油食品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旅游商务系、社会体育系、思政课教学部和公共课教学部等;重点打造粮食工程类专业群、智能制造类专业群、物联网应用类专业群、建筑工程类专业群、营销类专业群、管理类专业群等六大专业群,以专业群的发展带动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共开设粮食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社会体育等55个高职专业。近年来涌现一批全国、全省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先后组织多名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培训。近3年,教师参加校外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9人次,省级奖项92人次。学院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能工巧匠3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1人,江西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教师1人,洪城工匠1人,全国粮食行业师德标兵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粮食院校明星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专业带头人10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省级高职教育教学专家库10人,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教师百余人。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型”教师为主体,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学院于2003年6月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5年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应用技术型本科试点院校”,开设本科土木工程专业;2017年获评“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2018年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成为江西省首批招收全日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2020年获批国家粮食产业(集装型散粮运输载具)技术创新中心及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2021年获评“2020年度江西省平安校园”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学院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大力实施“五粮文化育人”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育人、实践育人和环境育人全过程,2018年,该成果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学院高招录取线持续走高,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积极搭建就业合作平台,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第一方阵。建校五十八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十余万计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企业家和政界、经济界、金融界高级管理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新时代,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全省前列、培养“赣鄱工匠”的高质量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称学院)是隶属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以培养现代农业技术和乡村振兴所需人才为特色的一所涉农高职院校。以深化专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教育信息化、专业(群)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办学规模与水平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较高。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与重大突破,收获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学校发展沿革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最早溯源于1952年江西农学院中技部。1956年以中技部为基础成立南昌畜牧兽医学校。1958年南昌畜牧兽医学校与江西省农业干部学校、江西省农经学校、江西省农业机械学校四校合并成立江西农校,1968年江西农校停办,1980年设立江西省畜牧水产学校。2000年4月,学校被确立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大专并更名为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学院于2010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设有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014 年4 月成为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2020年4月被认定为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是江西省高职“双高”建设立项单位、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西省高等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农业农村部“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江西省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院。二、学校发展现状(一)在校生规模与结构目前,学院在校生共有14333人,其中:全日制大专在校生10010人(不含扩招),高职扩招(社会人员)2743人,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1336人,五年一贯制(中职阶段)244人。(二)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818600平方米(1228亩),其中: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面积291333平方米(437亩)(含一个388亩的农业生产性综合实训基地);教学行政用房16.54万平方米,其中:非学校产权独立使用面积15.79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6.13平方米(不含扩招生);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091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7890.58元(不含扩招生),图书馆藏书75万册。校内实践基地6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个,其中国家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专业能力建设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中心4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国家骨干专业3个、国家生产性实训中心4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三)师资队伍截止2021年11月30日,学院具有校内专任教师44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0人,具备研究生学位教师244人,具备“双师”素质的125人。外请老师108人,现有省级高校教学团队2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有20余名教师兼任行业学会、协会的副理事长、主委、常务理事等职务。教师获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一项,获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两项,获2020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获奖数位列全省第一,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学科专业设置学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服务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建设的要求,以培养社会紧缺的现代农业领域和江西省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人才为方向调整专业设置,设有7系2部1学院、45个招生专业。其中,农林牧渔大类专业14个,基本覆盖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所需的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建有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的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创新教学团队、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高优势与特色建设专业2个。学校实施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达标及混合式教学改革,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和模块化教学,形成了鲜明的人才融合培养特色。教师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省级1等奖3项。2021年我院共有3项成果荣获第十七批江西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近3年,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职业技能比赛、“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奖320多项。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创业指导“全程化”体系,将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思想教育、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秉持以赛促教的理念,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得到较好培养。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2019年获得全国比赛铜奖1项和省级1金1银1铜的奖励;2020年,共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申报4533项,参赛学生数达14052人次,参赛人员基本覆盖全院学生,荣获省级1金1银4铜以及优秀组织奖,并正在准备冲击国家比赛银奖;2021年在省赛中收获2金2银7铜的好成绩,其中职教赛道1金2银4铜,红旅赛道1金2铜,产业赛道1铜。学院与南昌县就业局合作,在毕业生中开办了SYB创业培训班,近3年,共为600多名毕业生提供了创业相关内容培训。以创新创业社团工作为抓手,通过与其他高校“双创”工作交流与优质资源共享,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生态圈,参加2020年全国“十佳百优”创新创业社团评选活动获评“百优社团”。加大对“双困”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完善“双困生”就业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困难生档案,实施就业联系人制度,本着“三多一优先”(即多提供就业信息、多提供生活帮助、多进行心理辅导,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工作)的原则解决困难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通过“双困生”就业座谈会、加强“一对一”指导帮扶等方式,为他们争取免费人事代理、各类补助和企业助学金,帮助实现就业。学院制定了《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方案》,建立帮扶台账,学院领导带头与中层干部一起主动对“建档立卡”贫困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我院2020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共计133人,每人发放1000元就业帮扶资金,共计13.3万元。学院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为2899人,其中:女生人数1100人,男生人数为1799人。各系毕业生人数比例如下:动物科学系724人,占总比例的24.97%;经济贸易系720人,占总人数的24.84%;信息工程系615人,占总人数的21.21%;生物工程系313人,占总比例的10.80%;机电工程系276人,占总人数的9.52%;园林工程系251人,占总人数的8.66%。2021年8月31日统计初次就业率为89.89%。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居职业院校全省第一方阵。
  • 宜春学院宜春市奉新县
    学校简介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宜春风光旖旎,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杭长高铁、浙赣铁路穿城而过,明月山民用机场四通八达。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17938人。现有教职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05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3.05%以上,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81.93%以上;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双千计划”项目人选等省级以上人才70余人次。学校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仙辉院士等100多名高级专家为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声誉稳步提升。2007年,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5年,获批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评价宜春学院是“一所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极具发展潜力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学校连续5年获得省、市综治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得节能、计划生育、信访等方面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现有19个教学院,有教育学、医学、农学、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11大学科门类,有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有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重点基地)6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从合并建校之初的以专科专业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本科专业为主,2018年停止专科专业招生。现有本科专业69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特色专业8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2个。201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批江西省唯一的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学校;2019年,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建设学校”。近5年来,我校获批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教育部新农科、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7门思政微课入选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获批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项目1项;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多项;出版教材4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指导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际奖项20多项,国家级一等奖100多项,省级一等奖240多项。 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强校,注重科研反哺教学。近5年来,教师年均科研经费超6万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它各类项目1500余项;获省级以上成果奖2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00余部;在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赣西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宜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厚德、尚能、博学、笃行”的校训,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要求,践行“地方性、应用性、开放性”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五有”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赣西区域60%的中小学校长、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干部都是宜春学院毕业生;学校培养造就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辛洪波、“全国优秀教师”刘军等为代表的众多社会各界精英,充分展示了良好的办学实力和较深厚的办学底蕴。 学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建有86个学生社团;建有尚能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天工创客空间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建设了25个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示范园,64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17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获批“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办学,推进了交换生、教师研修等项目的实施,为师生共享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广阔平台。2018年,经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批准,与印度拉夫里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级汉语教学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填补了学校孔子学院建设的空白。2020年,与俄罗斯萨马拉社会与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音乐学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实现了学校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的突破。目前,学校在校留学生人数有322人,主要在我校接受临床医学、动物医学等专业教育。 进入新时代,宜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四个回归”,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创新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着力打造事业发展的“升级版”,开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新征程。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