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西:2013年高考 本专科分类考
2011-06-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1年我省高考的报考人数为28.8616万名,创近7年来新低,比最高峰的2008年减少近10万人,今年的高考录取率也因为人数的减少将比去年再提升,突破80%。据了解,高考人数减少主要是高考方案有变,复读生明显减少;2013年我省高考方案将再次发生变化,实行本科与专科分类考试。省教育考试院预计,我省考试人数在2013年开始回升。

  【大势分析】

  今年复读生比去年大减

  据了解,全国的高考生源自2008年突破千万之后开始全面下降,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2010年高考考生报名人数锐减至957万,2011年这一数字继续下滑至933万,仅有12个省区高考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且大多数分布在西部地区。省教育考试院负责高校普通招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在2011年首次用新课改方案进行高考,去年毕业的高三生即使考得不理想也放弃了复读,而复读生减少是考生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2013年起本专科分类考试

  省教育厅基教处工作人员介绍,我省小学“五改六”从2002年前后相继展开,在全省分批分阶段进行改革,受此因素影响,我省高考人数在2009年出现拐点,当年的高考人数比2008年减少了3.5万人。据介绍,小学“五改六”于2008年基本完成,但这一政策对高考人数的影响还将延续。同时,在2013年我省的高考方案将再次发生变化,自2013年开始实行本科与专科分类考试。这些政策变化都将成为未来我省高考人数变化的影响因素。

  高考人数预计2013年回升

  此前,有媒体分析我国高考人数总体减少与学生出国留学有关,放弃报名、放弃考试、放弃入学的“三放弃”现象是考生总人数减少的次因。不过,记者从我省部分留学机构以及中学了解到,高中生弃考留学者在我省并不多见,对我省高考人数减少的影响微乎其微。省教育厅出国留学中心的丁老师介绍,我省中学生出国留学主要选择的是美、英等国的大学,这几年的人数虽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明显,在总体考生中占的比例极小。“成绩好的学生都还是希望就读国内的大学,学习不好的学生出国还要看家境。”

  高考生减少的态势是否会一直持续?省教育考试院表示,预计到2013年我省高考生人数将开始回升。

  【今年录取】

  单招高职院校未满计划

  今年我省首次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试点工作,5所院校单招计划为1850名,实际已录取1114名,完成计划的60%。据介绍,被这5所院校单招录取的考生不再需要参加今年的高考。

  全省253人获保送

  全省今年取得保送生拟录取资格的考生共有253人,其中24人保送到北京大学(含医学部),19人保送到清华大学。被保送到北大的考生中有7名为南昌考生,保送到清华的有11名南昌考生。另外,全省还有590人次取得自主招生资格;79人次取得艺术特长生资格;96人次取得高水平运动员资格;92人通过了体育优惠加分专业复试。

  9所高校调整招生计划

  调整部分涉及省内外9所高校,如省华东交通大学理工类二本批次,“D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费为4025元。在艺术类提前批本科,井冈山大学第80、81、82、83、84、85、86、87专业为师范类专业,第90舞蹈学专业为非师范类专业。文史类第二批本科,湖南工学院“07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停招;理工类第二批本科,湖南工学院“1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停招。同时,增加湖南工学院专科层次招生,招生计划5名,其中,文史类计划2名,专业名称为“计算机信息管理”;理工类计划3名,专业名称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上海大学停止“经济学类(金融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这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

  其他几所高校(沈阳医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计划调整,考生可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的网站查询。

  文/记者邱佩君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学院小蓝校区地处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紧邻风光秀丽的南昌象湖景区,与“八大山人纪念馆”遥相呼应,红谷滩校区位于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学院总占地面积40735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9760平方米,固定资产51053.83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919.48万元,图书馆藏书44万册。学院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校园内生活设施齐全,有步行街、书店、超市、银行24小时自助终端、电信网点、医务室、洗衣房等服务机构。学生宿舍全部为4人间标准公寓,有空调、热水器,并配有互联网网络接口。办学历史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我省唯一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2017年学院获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办学条件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管理工程系、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实训部等教学部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工程造价等普通高职专业27个,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1个,特色专业 2个,院级重点专业6个。学院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专业水平提升工程、名师工程、双师工程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逐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师51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3人,硕士学位人员224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等职业资格双师素质教师200余人。我院院长朱繁、副院长李汉华、副院长刘小庆分别被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聘为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设备类、市政工程类、工程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实践教学条件良好,学院建有实验实训楼、绿色科技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拥有4类65个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与109家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学院拥有江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为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学生实验、实习、技能培训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办学特色 我院坚持以特色办学,历年一直坚持以建设类专业作为主干专业,学院从建院初的5个专业,发展到现在共有27个专业,紧紧抓住建筑行业发展中出现的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根据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就业教育这一定位,积极开发新兴专业,调整优化传统专业,在巩固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建设类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对接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进程,形成了以土建施工、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设备、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布局。学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与建设行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合作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实现学院科学发展增添了活力。学院立足于行业,主动适应我省建设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结合学院自身发展实际,确立了 “服务江西经济建设,依托建设行业优势,保持建设类专业特色,根据社会需求适度扩大专业覆盖面,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安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服务”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我省建设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在巩固传统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建设类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快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对接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进程,形成了以土建施工、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等为主要特色,兼有建筑设备、城市轨道运输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群布局。同时,学院近年在硬件建设上大力投入,校园面积、教学行政用房、校舍面积、建设仪器设备、馆藏图书等达到了万人在校规模的标准。学院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省内一流,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平。办学成果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先后获得建设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江西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学院教学成果显著,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13项 、省级精品课程9门、新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个。毕业生就业我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通过多年的就业市场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就业信息资源库。目前就业资源信息库中有单位3000多家,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信息。今年我院为毕业生共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一场,专场招聘会60余场,引进校园招聘的用人单位36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我院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都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声誉。2012年开始,我院与南昌市轨道交通公司签订了协议,为南昌市地铁建设培养人才。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有三届订单班毕业生通过验收,走上了工作岗位。办学六十余年来,学院已为省内外培养了数万名高、中级建设类专业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建设行业各岗位业务和技术骨干,深受社会特别是建设行业的欢迎和称赞,被誉为“建设行业的黄埔军校”。“样式雷”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史留传着这么一句话“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 “样式雷”建筑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将“样式雷”建筑文化富于生命力的人文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2014年6月,江西省“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会,落户我院。同年7月,成立了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各项建设内容,同时也为教师学习、研究“样式雷”建筑文化、开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一个平台。同年9月,成立了学生群体学习性组织--院“样式雷”建筑文化研究协会,意在通过开展“样式雷”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对“样式雷”建筑文化的认识,感悟巨匠世家的人文精神,有力地推进“样式雷”人文精神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也叫普通本科高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是江西省教育厅为契合江西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高职、本科衔接通道的重要举措。试点项目将进一步推进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带动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搭建新型的职业教育体系。从2014年开始,省教育厅选择部分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职教本科合作实验班录取批次为二本批次,招生计划限江西生源,试点专业属本科层次,学制四年,学生为普通本科高校学籍。成绩合格者,由普通本科高校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 2016年6月,我院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申报的土木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项目获批,从2016年开始,按本科第二批次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全日制本科生。该班招收江西生源,学生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籍,在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学习期满,各科成绩合格,由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颁发与本校本科学生一致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 新余学院新余市
    学校简介新余学院坐落于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新余市。新余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余罗坊留下光辉著作《兴国调查》。新余学院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33公顷(据教育部权威发布,学校在全国2900多所高校中占地面积排名列363位,绿化面积排名285位),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建有172个校内实验(训)室,16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163万册,电子图书137万册。网络出口总带宽24G,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首批试点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联合基金项目实施高校、教育部卓越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单位、江西省高校首届十大文明校园、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我校位列506名,列2010年全国同年升本的22所高校第8名。学校现设13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八大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等18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确立为省级一流专业。学校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70项,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编写出版教材、专著200余部。学校拥有江西省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建设学科,建有江西省太阳电池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交邮融合农村电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学校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教师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0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38项、科研成果奖80项。学校现有教职工838人,其中专任教师619人。聘请了以业界专家为主的外聘教师103人。学校有正高级职称教师6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39人,“双师型”教师271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56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共获奖2128项,其中国家级344项。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立项628项,其中国家级74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以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批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真人图书馆”、“沐浴经典”、“周末文化广场”、“周末时光音乐汇”和“一院一品”特色文化,成立了新余学院爱乐乐团和洞村“小溪流”留守儿童合唱团。新时代,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实、求善”的校训,积极开展“打造忠诚高校、锤炼忠诚品格”活动;实施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计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1.办学历史:南昌航空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  2.办学特色: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航空、国防类及相关专业28个,占学校所有专业的40%,拥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飞行器适航技术等航空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工科优势明显、航空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3.办学条件:学校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上海路、共青城等3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拥有教学、科研设备4.7万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5.9亿元。图书馆纸质馆藏资料220.97万册,中外文期刊367种,电子期刊近48.91万种,电子图书568.54万册,中外文数字资源数据库48个,阅览位4570座。体育活动场地面积15.5万平方米。  4.机构设置:学校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飞行器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航空服务与音乐学院、软件学院、通航学院(民航学院)等17个专业学院,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3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学校拥有“江西省测试技术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基地。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学科专业:学校具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江西省一流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现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1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步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6.人才培养: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省级教学成果奖91项、省级本科教学团队10个、省(部)级优秀教材40部。拥有3个校企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7项。拥有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54个,其中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我校学生共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金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moMaster机甲大师赛全国赛总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特等奖、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509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056项;“履带双驱光伏智能越障椅”项目首次成功入选大创年会并夺得最高荣誉“最佳创意项目”;“天宫开悟”项目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新锐创意奖;戴维被评为江西高校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兵”;朱丁亮获评“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荣誉;王璐明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周涛挺进六十强并荣获“洪城创业故事汇榜样人物”称号。在首次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中,我校排名全国第103位,位居省内高校第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批江西省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确定为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  7.科学研究:学校近年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政府奖励20余项,其中一等奖10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航空学会等科技奖励50余项以及省部级社科成果奖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0多篇,出版论著190余部,受理专利2120余件、授权1230余件,教材642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其他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等26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社科项目近20项。承担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行业科技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00多项。入选首批“领航江西”智库成员单位。  8.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2%;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共计340人。  9.招生就业工作: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除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外大多在一本批次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留学生200余人。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17万余名。学校与航空、航发、商飞、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业单位和30余个地方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商飞公司。学校连续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  10.国际合作: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20个国家的70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与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高校共同举办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中外项目生突破1600人。大力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开设了航空工程(含航空维修)、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4个本科全英文授课专业和多个研究生中英文授课专业。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留学生培养结构,提升留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了留学生从本科教育、硕士培养和博士联合培养发展,助推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先后荣获江西省和全国来华留学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我校积极开展学生出国(境)交流工作,先后获批国家公派《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赴俄白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与俄白乌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匈牙利互换奖学金项目》等出国留学资助项目。受资助人数和规模居全省前列。  11.民生工作:学校注重民生工作,推行教职工“健康工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资助育人理念,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学生教育资助救助制度。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学校开展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的资助工作。除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等形式外,学校还有“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岗、临时困难补助、困难学生走访慰问、专业技能提升资助等其他资助项目。此外,学校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创新创业实践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助学金近二十项。形成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12.社会声誉:学校2021年获全国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等荣誉。历年获评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和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获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江西省平安校园”。“天宫开悟”航空航天科普精准教育扶贫项目荣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 南昌交通学院南昌市东湖区
    学校简介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当开展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2020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办学条件:学校现拥有南昌黄家湖校区、靖安墨轩湖校区和靖安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占地2800余亩。配备有大型电子阅览室、智慧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中心,以及物理、机械、汽车、检测、力学、建筑、电工、电子、通信、单片机、网络、3D打印、物流、摄影、演播等17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615万元,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28万余册,电子文献125万余册。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法学院、体育学院以及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九院一部。目前开设了44个本科专业、15个高职专业,涵盖工、理、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及管理学类本科专业有33个,占全部本科专业的75%,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在全省第一轮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共有25个专业参与全省专业综合评价,其中5个排名第一,9个排名第二,总体排名靠前。通信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3个专业被列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控机床与编程》《中级财务会计学》3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中西文化对比》为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中级财务会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A)》5门课程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教学: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学校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重达40%左右。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先后与大唐移动、省建科院、江西中核测绘院、南昌铁路局、江西运通汽车、中铁二十四局等几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专业覆盖率达100%,进一步健全了“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人数逐年增加。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屡创新高,三年来共获国家级奖项720项,省级奖项628项。科研创新: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组建了“能源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所”“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智慧城市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高水平教研机构,积极开展“产学研用”探索,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三年来,学校获批省级科研立项五十余项,签订横向课题14项;发表高质量论文93篇,其中SCI/EI论文15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38篇;出版专著17部;自编教材30本;专利授权15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8项,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获登记92项。目前1项科技成果获奖正在转化培育;移动通信实验室、5G无线网络优化重点实验室获批南昌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结构实验室获批赣江新区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功能材料团队获批赣江新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开展已略显成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7份,涉及26家企业。师资队伍:目前,师资力量充足,生师比为17.18:1。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32.99%;研究生学历占比59.16%。开放办学: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历经机构变更,现为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积极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先后与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组织出国留学宣讲会,迄今为止已有数百名学生出国深造。2020年学校获批来华留学生招收与培养资质。党建思政: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建设,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初心和使命,把党的建设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彻教育事业,切实以“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为核心,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保证政治方向、领导思政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学院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汪吉珍入选江西省百名优秀思想政治教师;青年教师林晶晶喜获2021年江西省高校思政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论文《重大疫情促进大学生自立行为发展的方式研究》荣获2020年度江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征集活动一等奖;《独立学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研究与实践》荣获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学生党建中心》获全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实践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入党公开答辩机制》获江西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三等奖;获评江西省高校标准化党员活动室一个;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一个。社会声誉:学校严格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凝练办学特色、开拓办学思路,办学水平日益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转设前位于全国独立学院前列,省内独立学院第一方阵,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教育总评榜综合实力独立学院20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等5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转设后,又荣登“2021年中国民办大学百强榜”第八名。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重要之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彰显交通特色,积极传播南昌交院新品牌,为加快建设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以培养涉外型人才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永修组团境内,距离南昌市中心城区40分钟车程。校内各项学习、生活设施齐全,教学行政用房达7.6万余平方米。学院以服务一带一路企业为宗旨,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为办学目标,突出涉外办学特色,先后与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日本、泰国、马来西亚、韩国、格鲁吉亚、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保加利亚、菲律宾等12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育交流关系。学院秉承古代书院的教育模式,推崇修身养性的教育理念,践行远离尘嚣,褪去浮华,潜心修学,成就自我的校训,全面提倡博雅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努力实现强其骨,明其心,实其能之实用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以来,学院积极探索和推行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技能与个人能力。通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已逐渐形成了以企业高级技师、海归学者为主的中外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5人,兼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3人,中级职称教师3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2人。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发展中的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