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高职(专科)开始录取 计划招生107766名
2010-08-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省三本录取工作基本结束,共录取新生29915人,比原计划超录7489人。

  高职(专科)8月10日开始录取,全国共有748所院校计划在陕招生107766名,其中文史类35442名,理工类72324名。

  高职(专科)是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受地域、办学条件及就业等因素影响,考生对这一批次的院校和专业选择性更强,录取过程中矛盾会更多。省招办将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招委会的各项政策规定,进一步实施好“阳光工程”,确保录取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根据教育部规定,对于被民办高职(专科)院校录取的考生,省招办将提供统一打印、套印有“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普通高校录取新生专用章”印模的“2010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由招生院校随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发考生。

  省招办特别提醒考生,我省三本和高职(专科)批次没有安排“预科”、“委培”计划,录取现场之外任何以帮忙录取“预科生”、“委培生”蛊惑考生和家长的行为,毫无疑问属于非法诈骗活动,请考生和家长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谨防上当。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业务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后正式成立。学院由校本部、农学院、林学院、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5个校区组成,校本部位于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学院交通便利,环境宜人,风景优美,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境地。校园建筑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公共教学楼、专业教学楼、实训楼、图书信息大楼、成教大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矗立在校园不同区域,能很好地满足教学和生活的需要。其中图书信息大楼、成教大楼建筑面积均居全省高校之首,现代化体育场是国家田联认定的国家级二类体育场,美丽的人工湖、俊秀的假山,是师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世外桃源”,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积极引进博士、专家型人才,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训指导老师,组建了精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53人,专任教师486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占5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20%以上,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占15%以上。学院现设置4个二级学院和6个教学系,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会计、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护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特色专业。形成以能源类特色理工专业为主,财会、教育、农林牧专业为辅,文科理科全覆盖,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并行的专业体系,逐步建立涵盖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建筑工程、师范教育、农林畜牧等专业技术领域的7大类29个专业。学院面向陕甘宁蒙晋青川豫等八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多人。学院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致力于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2+1”模式,2年校内学习实训,1年校外企业实习,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保障实践教学,学院投资1.5亿元,建成高标准、高水平、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实验实训室6大类90种133个,生均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值1.5万多元,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基础实验、专业实训、模拟训练、真实场景实训场所,同时满足煤矿特种工、电工、钳工、焊工、车工、数控机床操作工、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要求。学院秉承“励志、躬行、崇德、尚能”的校训,遵循学校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办学原则,立足榆林,面向陕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院特别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常规管理,让每位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成为一个有健康人格,自信、自强、自立的青年,并通过三年或五年的学习提高,成为既懂理论、更擅实践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立起完善的 “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奖助学体系,充分发挥其在育人中的“杠杆”作用。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同时,还可享受学院奖助学金和慈善资助金等奖励资助,覆盖面达68%,年总规模超过500多万元,使每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已初步建成了以能源化工专业领域为主,教育、财会、农林牧为辅的专业结构体系,现开设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装备技术、工业分析技术、化工自动化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护理、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23个专业。学院充分利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的有利条件,紧密联系当地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华电榆林公司、榆天化、华奥盐田公司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并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实习实训、订单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校企之间技术互通、资源共享、利益互惠,为毕业生对口、稳定、高薪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几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200多个,总投资8000多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需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80000余名,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2017年,我院平均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6个,就业率达到97%。学院立足榆林,面向陕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精神,本着“让家长放心,对学生负责,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和“先成人、后成才”理念,注重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狠抓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让每位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既懂理论、更擅实践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院全面实施“校企合作战略、特色品牌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科研兴校战略、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省级示范创建工程、体制机制创新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学生素质教育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努力向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迈进。
  • 西安音乐学院西安市雁塔区
    学校简介西安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音乐艺术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音乐专业院校之一,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府,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49年10月,前身是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军政大学音乐部”;1950年改称“西北艺术学院”;1953年调整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学校音乐、美术两系分别建校,音乐系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1957年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南郊雁塔区长安中路现址;1960年正式定名为西安音乐学院,至改革开放前一度更名为“陕西艺术学院”;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恢复西安音乐学院建制。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艰苦奋斗、弦歌不辍,秉承“明德教化、乐音至善”校训,为西北、为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了3万余名高素质的音乐艺术工作者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涌现出赵季平、鲁日融、乔建中、和慧、阎惠昌、吕继宏等一大批活跃于国内外教育和艺术领域的著名作曲家、教育家、歌唱家和指挥家,为陕西和西北地区建立完整的高等音乐教育体系,为弘扬民族音乐艺术、普及世界优秀音乐、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大西北音乐人才的摇篮”、研究传播西北音乐文化的基地和全国影视音乐创作的重镇。学校坐落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占地总面积89548.2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8.9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636人,教职工571人。专任教师38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科、艺术学理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目前,学校设有作曲系、人文学院、钢琴系、管弦系、民族器乐系、声乐系、现代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舞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设有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一带一路”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图书馆、艺术中心、艺术博物馆、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等单位,另设有交响乐团、交响管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西安鼓乐艺术团、秦筝艺术团等多个艺术实践团体。“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现拥有艺术学理论和音乐与舞蹈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音乐、舞蹈两个领域,覆盖学校全部研究方向,均为省级优势学科,其中“音乐与舞蹈学”所辖“长安乐派研究”为省级特色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获得B+等级。学校开设的12个本科专业中,有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6个省级一流课程。创刊于1982年的学报《交响》,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音乐学术期刊。学校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金奖;意大利中提琴比赛特等奖;国际双簧管乐器协会比赛一等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合唱金奖;中国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音乐金唱片奖;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组金奖,电视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金奖、合唱银奖,电视舞蹈大奖赛铜奖;文化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一、二等奖等。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先进单位”、“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文明校园”。学校秉承立足陕西、服务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服务和发展路径,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传承和弘扬周秦汉唐音乐文化、陕甘宁红色音乐文化、西北区域音乐文化和秦派风格音乐文化,积淀形成了“和而不同、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面向未来,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和文艺方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为己任,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向着建设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高水平音乐学院目标不断奋进! 地址: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电话:029- 88667100陕ICP备05001584号-1
  •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市雁塔区
    学校简介 西安外事学院是一所联通世界的大学,与海内外知名学府、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地处十三朝古都西安,国家级高新区腹地,被上千家高新企业环抱。这所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并同海内外知名大学联办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经、管、文、医、工、艺、农、教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加以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德育教育三大办学特色,发展个性,注重养成,守护你独一无二的未来。
  • 学校简介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关南书院,诞生在原安康师范学校的兴安支部是安康第一个红色革命组织。学院于2004年由安康师范学校、安康卫生学校、安康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康卫生学校创建于1960年,安康第二师范创办于1985年。2016年,一次实质性整合安康技师学院、安康市技工学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安康分校、安康工业学校、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安康市军转培训中心、安康市供销培训学校、安康市农广校等市直8所职业教育院校,实现集中统一办学。百余年薪火相传,发展成为一所高等与中等职业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互补、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兼顾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环境优良。学院地处汉江之滨的安康市国家级高新区。占地面积630亩,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省级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建筑美观、错落有致,体育场、体育馆规范标准,功能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800余万元,有校内、外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践基地各1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1500余台,馆藏图书50余万册。智慧校园、文化交流中心、图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专业体系完备。学院全日制五年制、三年制高职教育共开设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等九大类40多个专业,形成了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经贸管理、现代服务等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护理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护理、临床医学、学前教育3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有1+X证书试点项目6个。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3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开设30多个本、专科专业,在册学生8000余人。社会培训项目、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工种各30多个,年培训和鉴定近万人次。学院是省教育厅批准的省级成人教育、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机构,是省人社厅批准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教育每年近万人次。学院是安康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设安康市职业教育中心,在引领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师资队伍精良。现有教职工676人,专任教师458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114人;硕士学位130人,“双师型”教师188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教学名师6人,荣获全省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教师4个,市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十三五”期间,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和科研奖励50多项,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管理规范科学。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内设党政办公室等13个管理机构,设技师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师范学院、工程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等4个教学、教辅机构,有附属小学1所,安康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安康市综合培训中心各1个,附属医院3个。近年来,学院秉持“学生第一、教师优先”的办学理念,突出“练一技之长、修一身厚德”的培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高质量通过省级复核,建立完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体系,推动内涵发展不断深化,追赶超越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四五”时期,是学院追赶超越创建区域一流职业院校的关键时期。学院高举习近平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职业教育改革等重大机遇,以服务地方为办学定位,以类型教育为改革方向,以深化内涵为发展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打造秦巴一流、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职教名校,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 学校简介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和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拥有以姚穆院士、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专家学者领衔,省级专家学者、团队为核心的一批优秀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5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专家学者百余人。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5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790余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37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3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1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648篇。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9所海外高校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4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陕西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0余项。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继续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步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