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省内高校音乐类、舞蹈类专业课联考成绩揭晓
2019-02-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省内高校音乐类、舞蹈类专业课联考各组别合格分数线已经确定,现公布如下:

一、音乐类

组别本科分数线专科分数线
A1(音乐学)352

 

A2(音乐表演)335305
A3(录音艺术)239

 

二、舞蹈类

组别本科分数线专科分数线
B1(舞蹈学)175150
B2(体育舞蹈)390 
B3(健美操、啦啦操、街舞)372365

考生可登录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门户网站(网址:http://sxsksglzx.jyt.shaanxi.gov.cn)或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凭本人身份证号和高考准考证号查询联考成绩。

联考成绩适用于省内高校音乐类、舞蹈类专业录取。如果考生拟报考省外高校相关专业,还须参加省外高校组织的校考。如果省外高校相关专业申请使用我省联考成绩录取,将在公布2019年各高校在陕分专业招生计划时予以注明。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从2005年起先后由延安10所大中专学校逐步合并而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延安创立的第一所师范学校——“鲁迅师范学校”。学校位于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西侧。校园占地830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内设石油与化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农林与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医学系、航运工程系、师范教育系(延安师范)、艺术系(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电子信息工程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继续教育学院(延安教育学院)、士官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等10系2院1部共13个教学机构;下设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延安技工学校)、中职教育中心(宝塔区职教中心)、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创新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等6个附属机构。现有教职工956人,其中,专任教师517人,“双师型”教师279人,正高34人,副高278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陕西省职教名师 5人。开设涵盖石油、化工、机电、经管、师范、艺术、农林、建筑、医学、旅游及航运11个领域、覆盖延安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42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航海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省级重点专业5个(石油化工技术、油田化学应用技术、油气地质勘探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油气智能开采技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石油化工技术、护理、工程造价),省级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2个。拥有十大实训中心、183个校内实训室、232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西部船员培训基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延安装备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石油工程、化工技术、经济管理、航海技术)。现有各类在籍学生1.8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累计输送毕业生4万多名,就业率连年保持90%以上,“圣地石化人”“圣地海员”“圣地幼师”“圣地士官”“圣地护士”等人才品牌被行业、企业广泛认可。近年来,延安职院秉持“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的办学使命,坚持“传承枣园灯火、培育能工巧匠”的延职精神,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任务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内涵建设进一步强化,专业设置更为合理,办学特色更加鲜亮,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当前,延安职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职教改革新机遇,全面实施“双高”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化为延职“大有作为”的具体行动,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术支撑。(2022年1月更新)办学荣誉◆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西部海员培养基地◆中国职教学会人文素质研究会革命传统教育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培训基地◆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BIM专业应用技能培训基地◆陕西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站◆石化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陕西省教育厅普通话测试站◆清华大学后勤员工培养输送基地◆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延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培育校●陕西省教育帮扶“双百工程”先进单位“五连冠”●陕西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集体“四连冠”●陕西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三连冠”●陕西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学校●全国思政工作创新案例50强●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 学校简介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的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约630亩,藏书75万余册。2018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通识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广播电视学、审计学、物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现已逐渐发展成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财政学和英语五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金融学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已建成金融学省级教学团队,金融学、保险学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还建有财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应用经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会计》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为省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旅游管理等专业为“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并获批会计学、财务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证书考点单位。学校积极构建教学与科研的互助平台,通过制度建设、科研培训、专业带头人传帮带、院级科研育苗工程,纵横向项目申报以及校内教学专项项目研究与开发等科研建设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优秀骨干教师,高等级课题立项率逐年提升。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乐于奉献、勇于创造、手脑相长、行知合一”的行知精神,坚持“行知合一、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进展。学校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建立了会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经济综合实践教学中心、ERP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验室、摄录像实验室、综合仿真实践教学中心等各类专业实验室25个,其中应用经济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91个,用于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我校创新创业学院于2015年开始筹建,2016年正式挂牌成立,是陕西省独立学院中最早一批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之一。成立距今,学院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以“四个一工程”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以校友创业基金为亮点的创新创业扶持体系。通过三大体系的协同运作,共同构筑起我校“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轴联动,“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融合,“校地、校企”同步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助力我校学子成长成才,实现创业梦想。双创学院在培国家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个,省级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32个,孵化创业项目8个。近年来,作为新华网“2019年度双创示范高校”、“2018年陕西省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西安市灞桥区“众创空间”,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赛事获奖5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荣获优秀组织奖多项。其中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马军兔业养殖基地”先后被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校企、校会、校政交流与合作。分别与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设置了CPA实验班,培养同市场需求紧密接轨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与长安银行、开源证券、西安市统计局等单位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学校积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与交流,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本科项目、本硕双学位项目、硕士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目前,与我校合作的国外大学有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林肯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学院”为契机,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中心,内涵建设为主线,结构优化为重点,创新发展为动力”的办学思路,全面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财经类大学。
  • 宝鸡三和职业学院宝鸡市陈仓区
    学校简介宝鸡三和职业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93年,校园占地面积312.6亩,校舍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374万元,图书馆藏书8.7万册,能容纳万名在校学生规模的教学、实训、生活和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办学26年来,学院累计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5万余名,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创业培训基地”、“陕西省明星学校”、“陕西文明校园”等称号。学院以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学院下设两个二级分院:护理学院和技术学院,目前开设三年制统招大专护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烹调工艺与营养、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六个专业。
  • 学校简介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创建于1956年,由隶属于原铁道部的西安铁路运输学校和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有港务校区(本部)、自强校区、临潼校区、龙首校区等4个校区,总占地700余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亿元。学校秉承“尚德、守则、强能、笃行”的校训和“办学不脱轨、育人不离道”的办学理念,紧紧依托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发挥60年的轨道交通行业办学积淀,形成了以铁道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两大行业涵盖的专业与专业群为重点,以电力技术类、土木建筑类、装备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为辅的专业群。学校于2009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4年成为陕西省优秀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目前设置交通运输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牵引动力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以及基础部、思政教科部、国际交通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一世皇帝交通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院部,共开设37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6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1个。现有教职工68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202人,教授、副教授170余人、双师型教师270余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突出贡献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4名、全国行指委副主任委员或委员11名。另外,还有从西安铁路局等企业聘请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担任兼职教师。学校紧贴轨道交通行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2+1”(2年基础理论学习+1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城市轨道、机车车辆等校内实训基地105个,在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等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98个。学院是全国最早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院校之一,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80%以上。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学校积极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设,是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西安市职业教育电子技术类公共实训基地、铁道部机车司机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人才培训基地和西安市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与数十家轨道交通企业联合,牵头组建了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校积极发挥以上“一个集团、五个基地”的作用,为社会、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培训各级各类员工年均4000余人次。与全国70多家铁路单位及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是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公司共建单位、西安地铁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畅通的就业渠道。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订单培养已成为就业常态,连续10年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85%以上对口就业于铁路、地铁等国有企业,是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教育报》曾两次专题报道学院就业工作。近年来,学校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契机,推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形成了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学校独立研发的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电动车辆减速器”,获得了国家科技部等5部委颁发的新产品证书,在新乡南站、唐山北站等铁路编组站广泛使用;与企业合作的《黄陵矿业集团铁路专用线运输组织优化研究》、《道床路基翻浆冒泥治理技术》等技术攻关项目,通过企业鉴定并投入使用;铁道部《车站值班员》等题库开发通过铁道部专家审定,作为国家题库,供全国铁路运输系统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使用,并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先后荣获国家五部委授予的“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铁道部授予的“全国铁路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以及“陕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优秀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近三年来,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4项、全国第七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陕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铁路职工高等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单位。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院将以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为指引,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省内示范、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高职院校目标奋进。地址:西安国际港务区港务大道396号(校本部,邮编:710026)西安市自强西路133号(自强校区,邮编:710014)西安市临潼区西关铁一处院内(临潼校区,邮编:710600)西安市新城区拾翠路副189号(龙首校区,邮编:710016)电话:029-82150043(学校办公室)029-82150253,029-82150309(招生咨询)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市杨陵区
    学校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李兴旺、校长吴普特。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肩负着建设西北、兴学兴农、培育英才的历史重任。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科教体制统筹改革,将同处杨凌的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成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行部省院共建机制,赋予学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省院局联合出台意见继续深化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力支持学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建校80余年来,一代代西农人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恪守“诚朴勇毅”的校训,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形成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和“团结、求真、坚韧、自信”的西农科学文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办学之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8个学院(部、所),共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4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地球科学等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早在1934年建校之初,学校即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三农”情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农学专业通过农科专业(第三级)认证,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入选国家级“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52种,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种。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有综合素质教育学院。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撑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多次获全国“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学术课外竞赛等顶级赛事国家第一级别奖,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5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812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贴近“三农”、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合校以来,学校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服务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建设,探索实践“三团一队”帮扶工作模式,相关工作案例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十大典型项目,连续四年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建有农民发展学院,为服务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先后与全球36个国家112余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的植物保护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陕西省合作办学专家组评估。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各类留学生281人。学校国际化办学实现了由“以外促内”向“走出去作为”的转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已逐步成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高地。主导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影响广泛。牵头在丝路沿线国家建立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杨凌示范区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牵头现代农业方向)。学校巴拉诺维奇国立大学孔子课堂于2021年2月正式挂牌成立运行。新时代新阶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两个努力方向,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信息化三大战略,积极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健康、服务乡村振兴等四大学科使命,努力争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等“五个标杆”,扎实履行强农兴农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