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辽宁:高考体检开始共检查7大项
2012-04-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从即日起,我省高三考生高考体检陆续开始,考生可在学校组织下到当地卫生部门进行体检。

  全省体检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中下旬左右,各校根据统一安排组织学生进行体检。

  今年考生体检包括7大项若干小项,七大项包括眼科、内科、外科、耳鼻喉、口腔、胸部透视、肝功能。

  眼科:包括视力、色觉、眼病;

  内科:包括血压、发育情况、心脏及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腹部脏器等;

  外科:包括身高、体重、皮肤、面部、颈部、脊柱、四肢、关节等;

  耳鼻喉科:包括听力、嗅觉、耳鼻咽喉等;

  口腔科:包括唇腭、口吃、牙齿等;

  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按规定,因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血液病、高血压病等无法完成学业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考生,高等学校不予录取。对患有其他疾病的考生,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录取时一般不受限制。不过,考生本人应如实填写既往病史。(记者 李明欣)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以国土资源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是我国唯一以地质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是辽宁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多年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特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办学理念,聚焦产教融合,牵头成立了辽宁地矿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 形成了 “ 面向国土资源行业岗位群,以资源类专业为主体,以 服务地方发展其他 专业为辅助 ” 的专业格局。学院占地面积3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高职在校生 7234 人。设有资源系、测绘工程系、机电系、建筑系、环境与生态系、动画影视学院、经贸系、基础部、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系部。开设矿产地质与勘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25个专业。其中宝玉石鉴定与加工、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3个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 矿产地质与勘察 为辽宁省 高水平特色专业群 。学院 教职工总数 245 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7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2% 。 辽宁省教学 名师3 人,丹东市百名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3人,丹东市科技评审专家28人,院级专业带头人2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6%。学院建有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 创新创业、 技术服务” 五 位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 14 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电工电子、动漫设计与制作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个,校内实习实训室156个,校外实训基地 80余 家。学院积极推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创新实施辽地院式导师制,实行“35+10”授课模式,不断完善“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现代学徒制” 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获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率达98%,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近年来 ,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 300余项, 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26% ,居省内前列 。学院坚持服务国土资源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学院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培训基地、 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人才培训基地、 丹东市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基地、 丹东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所、 丹东市珠宝检测中心 ,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 授予 职工 教育 培训 示范 基地。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院先后 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辽宁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辽宁省五一奖状、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等荣誉称号。学院秉承“厚德笃学,崇实求新”的校训,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凝炼特色,提升内涵,科学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 、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 国土资源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 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市和平区
    学校简介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院,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抗日战争胜利后,学院由延安迁至东北,1949年更名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3年在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 建校以来,学院始终以繁荣民族音乐文化、服务人民为己任,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音乐、舞蹈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我和我的祖国》等大批极富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和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沈音人的共同努力,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艺术实践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学院现有三好校区、长青校区、桃仙校区、大连校区4个校区。学院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同时设有附属中等音乐学校和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拥有艺术学门类中的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本科专业 17个,其中音乐表演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2016年,学院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音乐与舞蹈学”为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 2019年我院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13所重点支持高校之一。 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并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被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辽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实践创新中心” “辽宁省高等学校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与科研队伍,设有音乐舞蹈研究所等艺术研究机构,形成了教学、科研、创作和艺术实践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辽宁省领军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3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省优秀教师2人。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示范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优势特色专业14个。 学院先后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北方交响乐团、北方民族乐团、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北方青年合唱团、北方青年舞蹈团和北方流行乐团等多个艺术表演团体,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 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道路,同国外90余所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关系。与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等30余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并成立了沈阳音乐学院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专家教学中心。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弘扬鲁艺光荣传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创作排演精品,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 学校简介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始建于1999年7月。2004年3月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07年1月,由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金真源集团共同举办。学院位于大连市高新区爱贤街28号,占地面积712.38亩,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教学场所完备,配套设施先进,信息化建设完善。实验室129个,图书52万册,运动场3.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2亿元。学院面向辽宁、北京、天津、贵州、浙江、江苏、吉林、河南、河北、福建、安徽、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宁夏、新疆等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学院现有2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护理学专业获评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评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学院依托大连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54人,其中教授86人,副教授112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9人。学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并系统建设了临床技能、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计算机等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及教学基地。学院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建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素质拓展中心、体育馆、标准体育场。学院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提高工程项目共计636项。其中,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0项;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立项112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7项;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102项。其中在辽宁省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辽宁省首届本科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总分第二名、大学生“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全国二等奖(辽宁赛区特等奖)。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日本.一般社团法人国际医疗福祉人材育成机构开展了护理学专业学生赴日留学就业项目,为提高办学声誉和拓宽办学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二十年来,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 学校简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东北交通学校,是为新中国交通建设而设立的第一所专门学校。学校现为国家“双高计划”项目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教学管理50强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服务贡献50强院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黄炎培优秀学校。目前,学校占地900亩,建筑面积31.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固定资产总值8.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64万册。校园网主干万兆、桌面千兆,无线网络全覆盖。截至2022年3月全校教职工总数676人,其中专任教师492人,正高级职称90人、副高级职称162人,博士40人,其中博士后4人、硕士458人。学校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育先进集体2个、省级教育先进集体3个;全国教学名师、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兴辽英才”教学名师2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16人、黄炎培杰出教师3人、黄炎培杰出校长奖1人、黄炎培优秀学校奖1个、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3人、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9名、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最美教师1人、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人、中国交通教育优秀中青年教师2人、辽宁五一劳动奖章1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辽宁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1个、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学校专业布局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主干专业覆盖公路建设与管理、汽车后市场、道路运输与物流、轨道交通等交通行业和工程机械、机电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地方支柱产业。现有专业44个,建成国家重点(示范)专业6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12个、省级优质专业10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5个。设置9系2部1院,分别为道路桥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物流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测绘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轨道交通工程系、思政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学校牵头建设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参与6个,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省级精品课33门。承担了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代表的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5项、省级改革项目130项。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83项,省级奖项102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了“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技术过硬、身心健康”的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德技并修、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1+X证书制度。与华为、沈飞共建了华为ICT学院和沈飞产业学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宝马沈阳培训基地”、“沃尔沃工程机械东北区能力发展基地”和“长风物流学院”,校企共建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桥梁安全工程技术等7个研究中心。与沈飞、沈阳机床、华晨宝马、沈阳地铁等多家企业和武警辽宁总队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特色化订单班、武警士官班等多种形式的协同育人,年均培养学生1000余人。与加拿大百年文理与应用技术学院合作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办学项目。牵头组建全国路桥职教集团、辽宁省交通运输业校企联盟和辽宁省汽车服务职教集团。拥有国家综合甲级资质的公路试验检测中心、国家甲级资质的监理公司和省级桥梁安全工程技术中心、道桥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汽车检测维修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继续教育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实训培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5%以上。学校以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为目标,弘扬“厚德、笃学、实践、创新”的校训,秉承“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方位振兴和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技术与技能人才支撑。
  •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市浑南区
    学校简介沈阳建筑大学地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沈阳,位于风光壮美的浑河南岸。 学校是一所以建筑、土木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管、理、文、农、艺术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原隶属于国家建设部,2000年在国家办学管理体制调整中划归辽宁省管理,2010年成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一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不断成长和发展的高校。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建设行业发展,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2万余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国家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摇篮。 学校现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建筑学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5个博士一级学科及学校总体排名均位列辽宁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名。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5个学科入选省一流特色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工程造价等12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动画、环境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等9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6000人,现有本科生113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0人,外国留学生800余名。 学校设有15个学院(教学部),19个直属科研机构和直属科研平台,现有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导师716人,教授211人,副教授428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中国博士后“香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及辽宁省创新团队10个,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 学校本科教育包括7个门类下25个专业类,共53种专业。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我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科技平台,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省级实验中心及实践基地28个,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2个。辽宁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落户我校。学校本科招生实现了国内一批次省区全覆盖。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行业就业特色显著,国企就业和世界500强就业状况良好,考研升学率连年新高,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态势稳定。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15.65亿元,累计科研立项5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20余项。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2300余篇,其中多篇学术论文在《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校在中国高校产学研实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3名。我校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 ,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立项320余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30余项,2次被评为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连续6次被评为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或科研、合作办学关系,是国家教育部选定的招收国内访问学者单位,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可以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博士奖学金生招收院校,是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辽宁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是基地的示范项目。学校与罗马尼亚特来西瓦尼亚大学共同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马赫西国际大学开展了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校园底蕴深厚、优美宜人。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校区规划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筑形式现代、质朴、简练,功能设施齐全。教学区为网格式、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庭院组合,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一座长达756米的亚洲第一文化长廊将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校校园获得国家“2008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善建、厚德大成”的校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建筑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