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内蒙古:网报志愿模拟演练7月24日进行
2020-07-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近年来,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在高考公布成绩后、录取开始前都组织考生进行网报志愿的模拟演练,方便考生提前熟悉网报流程和网报操作。

撕下神秘面纱

网报志愿很重要,人尽皆知,更有人称之为“第二次”高考。有人把网报志愿吹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测 ;也有家长和考生找中介机构报志愿,“花钱买心安”不在少数。其实网报志愿并不神秘,一是浏览招生计划、选择报考学校,二是阅读招生章程、知晓录取规则,三是熟悉网报系统、知晓录取流程,三个方面工作全做好了,网报就OK了。

熟悉网报系统

熟悉网报系统的重要性,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一个刚接触电脑的人,输入法的转换都搞不清楚按下什么键,要想快速打印一篇文章,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考生参加网报模拟演练,熟悉的内容包括:网报平台网址是什么、系统怎么登录、菜单如何选择、界面什么位置提示什么信息、学校志愿有几个、专业志愿有多少、提供几种排名、排名怎么看以及是否有服从志愿等等。

知晓网报流程

❂   全程提供动态排名

填报志愿过程中,从网报开始到网报结束,考生可以实时查看所报学校和第一专业的排名位次。

❂   查看阶段性统计结果

阶段性统计结果每隔一小时发布一次,公布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2020高考填报志愿专栏”。

❂   根据排名调整志愿

考生根据动态排名和阶段性统计结果以及本人的报考意愿,可以不断调整修改志愿直到满意为止。

温馨提示

❂   网报模拟演练时间

网报模拟演练约在7月24日进行,具体时间请密切关注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门户网站“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官方微信平台“内蒙古招生考试”发布的演练时间。

❂   网报模拟演练计划数

网报模拟演练使用的计划数为虚拟计划数,只为考生熟悉网报流程和网报操作。

❂   网报模拟演练结果

网报模拟演练作用,一是给考生提供一次学习机会,二是对网报系统进行整体测试,三是方便考生熟悉网报流程和网报操作,着眼点仅仅在于“演练”,其网报结果和阶段性统计结果等均与正式网报志愿没有任何关联,也不能当做数据参考。

❂   网报模拟演练平台

网报模拟演练平台为“考生服务暨网上填报志愿平台”,其网址与正式网报志愿网址相同,考生可查看本人的准考证获知具体网址。

❂  网报模拟演练密码

网报模拟演练使用的密码为高考报名时设置的密码,若已遗忘或担心密码泄露,可以通过网报志愿平台修改密码或通过报名系统绑定的手机号码发送手机短信重置密码。如果重置密码无法操作,考生应持本人身份证到旗县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妥善办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本科院校,内蒙古自治区创办最早的一所民族院校。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成立于1955年的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学校现已成为自治区重点建设院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学科专业】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有数学、教育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现有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新闻学、翻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水质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为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师范类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科学教育等特色鲜明的师范类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有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7个教学实验室、157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73个校外教育见习基地、1个劳动教育基地、8个校企合作基地。【师资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62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03人,硕士学位以上学历教师占75.38%,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42.33%,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9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3个,自治区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培育团队1个。入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321人才工程”人选8人次,“四个一批”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1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8人、教坛新秀7人,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3人、骨干人才2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委员1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225人,其中本科生9099人、专科生1126人。在校生中,蒙古族、回族、藏族等16个少数民族学生占67.2%,师范类学生占42.9%。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养人文与科学素养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专业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考研人数和考研录取率逐年增加。建校68年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名,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教育科技振兴、民族地区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科学研究】学校现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中心蒙古语文研究基地等部委平台7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民委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内蒙古社会科学科普基地等自治区级平台6个,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建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十三五”期间,学校立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6项。学报《蒙古学研究》是国家A级学术期刊,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学术期刊。【社会服务】学校主动服务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民族学等人文学科优势,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先后获批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成立了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主办“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等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完成了国家民委重点委托项目“内蒙古牧区精准脱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和教育部民族教育中心“促进少数民族毕业生异地就业创业,实现‘三区三州’扶贫攻坚达小康”等项目。提交多篇自治区“北疆智库”智库报告和咨询报告。制定《信息处理传统蒙古文排序》国家标准和《蒙古族传统布鲁》地方标准。【校园文化】学校秉承“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先后9次被国家和自治区评为“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学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品牌活动。校园足球等是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学生男子足球队5次获得自治区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蝉联两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组季军。校园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开展多场演出,传递党的声音。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自治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首批平安校园”“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合作交流】学校与蒙古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马来西亚、匈牙利、泰国、英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中央民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区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和交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智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青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协同育人项目,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与苏尼特左旗、乌拉特后旗、新巴尔虎右旗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推进全方位合作。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民族院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集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专业大类于一体的综合性院校,是呼伦贝尔市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坐落在被誉为“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草原明珠”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 (海拉尔) 新区,占地面积60.4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学院现有在校生7300名,教职工723人,其中,专任教师536人,拥有副高级以上职称231人。下设12个教学系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开设44个高职专业、26个五年制高职(3+2)专业和41个中职专业,7个职业本科专业。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整合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采用职业素质培养、专业能力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1+X”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实施“本土化”人才培养战略,立足呼伦贝尔、服务呼伦贝尔,着力建设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供给。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每年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2000余人,每年承担社会培训鉴定考试5000人以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提高。  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已与区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呼伦贝尔市能源、化工、电力、生物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践实习、科研培训与学生就业的合作机制。先后与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拉尔区民族幼儿园、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宾馆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敏实集团、满洲里口岸集团、内蒙古大厦(北京)、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知名企业和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建有内蒙古自治区安全技术培训基地、蒙医药人才培养基地、能源化工实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创业培训基地等多个教科研基地。已成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满洲里产业园区、中俄互贸区等工业园区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质量立校、服务地方、德技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弘扬“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创优争先”的办学精神,切实践行“求真、求实、求新、求勤”的校训,团结一心、奋勇拼搏,共同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
  • 学校简介 内蒙古科技职业学院成立于1991年,是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办学单位”、“就业先进单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示范性实训基地”,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普通话水平测试站、数字视频DV策划师命题考试机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内蒙古考试培训中心、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 学院目前设有医学技术系、教育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传媒系、继续教育部、培训中心、附属内蒙古轻工职业技术学校等教学机构,配备有与专业对应的医学基础实训室、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科护理实训室、急救及妇儿护理实训室、社会老年康复实训室、幼教模拟教室、声乐演唱教室、数码钢琴教室、机械琴房、舞蹈排练厅、汽车及机电实训车间、汽车营销模拟实训室、数字媒体演播厅、采编室、数字媒体编辑机房、会计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先进的教学实训场所。  学院坚持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高职教育为主,涵盖中职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在校生三千余名,设置高职及中职热门专业24个。
  •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
    学校简介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一体共建、共享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学院占地200万平方米,拥有莫斯科大学风格教学楼、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标准的公寓式宿舍等设施,配备新闻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同声传译室、金融实验室、汽修实训基地等现代化教学科研设施。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家向北开放战略需要的俄语专业人才和俄语+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院现有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旅游学系、艺术系、经济学系、机械工程系和信息工程系等6个系部。开设应用俄语、金融管理、旅游管理、西餐工艺、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跨境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美术(油画)、环境艺术设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学院在秉承内蒙古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遵循“高起点、高质量、有特色和国际化”的办学方向和理念。积极培养“懂专业、重实践、精技能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坚持本专科学生统一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专科学生与本科学生共享相同的生活和教学资源。学院坐落在满洲里市,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是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魅力城市”等称号,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满洲里市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文化氛围,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为学生俄语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办学特色:发挥地缘优势,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全院学生实行“双外语”教学,必修英语和俄语两门公共外语课,突出“俄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定期组织学生赴俄罗斯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以全面提高俄语水平。我院先后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赤塔国立大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贝加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陀思妥耶夫斯基鄂木斯克国立大学、东西伯利亚国立工艺管理大学等10余所俄罗斯高校签订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协议,进行校长互访、教师互派、师生交流等。师资力量:学院与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内蒙古大学一流的本科教育资源,并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自有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7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博士24人。聘请俄罗斯籍外教4人,拥有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的客座教授师资库。学术研究:重视学术研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建立了俄罗斯研究中心、蒙古国研究中心及东北亚研究所。学院教师多人次申请获得自治区重点课题,学院多次主办或承办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并邀请知名学者到学院做专题讲座,已有多名教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并参与各种学术团体活动。学生升学渠道:我院学生可以选择与学院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办学协议的俄罗斯高校留学、续本读研等交流活动,留学费用较低。同时,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也可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自2012年开始,学院向俄罗斯合作院校输送200余名学生进行本科教育,30余名学生在俄罗斯高校读取硕士学位。在国内学院先后与黑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合作,为学生升本提供便利条件和畅通途径。
  • 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市
    学校简介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自治区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学校。1951年11月2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于1952年在乌兰浩特市建设内蒙古师范学院并招生。1954年8月,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市,与1953年8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内蒙古师范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被列为自治区重点高校。2000年,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学校。2006年,学校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实践探索,现已成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是自治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学校有赛罕校区和盛乐校区,占地总面积22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4.8亿余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亿余元。馆藏图书276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233万余册。学校下设20个党政管理机构,26个教学机构,3个合作办学学院,4所附属学校(含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学校)。现有教职工2166人(不含合作办学),其中专任教师1355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6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3%,具有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2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6.8%,具有副高级职称专任教师4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8%;有博士生导师70人、硕士生导师1202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3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2002年至今,入选及引进国家“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66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68人(次)、团队12个。学校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29548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719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67人,各类留学生593人,形成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开设97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师范专业24个,职业教育师范专业20个,2021年招生专业71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32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有自治区精品课程78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有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本科人才培养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18个。建有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11种;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入学资格。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其中,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7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内蒙古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自治区众创空间1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14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5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个,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1个。建校70年来,学校秉承“献身、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8万余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几个国家及80余个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被批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学校先后聘请包括7位两院院士和5位学部委员在内的近500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学校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正以“兴国必先强师”的使命担当,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而不懈努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