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新高考”7月开锣 招生政策较往年不同
2020-04-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驻青高校为考生“圈”出综招新变化

山东省2020夏季高考时间确定为7月7日-7月10日。今年是山东实施新高考的首年。与改革前相比,“新高考”有多处“变脸”,如高考不再分文理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数外和“6选3”,前三科与后三科计分方式不同;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设定选考科目要求,填报志愿数量最多不超过96个……在这种背景下,各高校的招生政策也将随之改变。日前,记者连线部分驻青高校招办负责人,邀请他们为考生及家长“圈”出招生变化重点。

海大

综招名额扩大,生物科学、药学招收“强基”计划

“2020年是山东省新高考录取元年,历年分文理模式下的录取分数和位次无法直接作为参考依据。从我校近三年在浙江省、上海市新高考录取情况看,学校各专业录取排位总体上比较稳定,并未出现排位大幅度提高或降低的情况。”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宇龙说。

王宇龙建议考生在初步叠加往年文理位次的基础上,前后拓展一定位次,进行选择决策。例如,2019年海大文理科录取最低位次相叠加后约在14000名左右,可以大体推测,在满足选考科目的前提下,考生新高考位次在12000名以内的,被海大绝大多数专业(类)录取的希望非常大;16000名以内的,多数专业(类)也有较大希望录取;20000名以内,仍有希望被录取。

据悉,2019年海大在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计划60人。今年,海大将继续开展综合评价招生试点,合理扩大招生专业范围及招生计划,努力招收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具有突出学科特长和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优秀学子。

海大是全国首批36所有资格申请实施强基计划试点的高校之一,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与自主招生有较大不同。海大目前申请招生的专业包括生物科学、药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对于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学校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教学方式,并积极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与培养的良性互动。方案确定后会第一时间通过学校本科招生信息网公布。

今年,海大采用大类与专业并存的招生模式。海大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在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等专业的基础上,拟增设“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生物科学类”“材料类”“土木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等若干个招生大类。

海大将在山东省按照选考科目要求开展专业录取,在学校拟招生的专业中,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约占40%;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特定科目的专业约占43%, 其中要求必选物理科目的专业约占总专业数的37%;要求2-3门科目选考其一的专业约占17%。

中石大

23300名左右可报考,本研一体化培养将扩招

今年自招退出,强基计划“接棒”,再加上今年考生参加综招的综合成绩核算和往年有所不同,对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综合评价招生有一定的影响。据了解,2019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三者按照6:3:1折算成总分,择优录取,而今年这一比例或将有一定变化。“但是综合评价招生大方向应该不会变。综合评价招生注重考察考生专业素养、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王备战说。

中石大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双一流”学科开展本研一体化培养,全程导师制,奖学金全覆盖,实行独立的本研贯通培养方案。按照资源勘探类、石油工程类、化学化工类、机械材料类和电气信息类等5个学科大类培养, 每年大约招生180人。今年,本研一体化培养将增加招生学科大类。

“今年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采用‘专业+院校’模式进行,与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浙江的模式相似,考生及家长可适度参考。”王备战说,另一方面,考生要重点关注目标高校与目标专业对于选科的要求,不同高校在同一专业的录取选科要求也不尽相同。

“实行新高考后,并不意味着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就没有价值了,考生还是要理性地参考。” 王备战说,今年是山东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以前的录取位次无法直接作为参考依据。考生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建议在以往文理位次叠加的基础上,前后进行一定的拓展作为参考。去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理叠加后的位次为23300左右,可以推测,在满足选科科目的条件下,考生新高考位次在21000以内,被中石大绝大多数专业(类)录取的希望非常大;25000名以内的,多数专业(类)也有较大的希望录取;27000名以内,也仍有希望被录取;27000名以后,对中石大非常感兴趣,可以尝试作为冲一冲的志愿,在志愿靠前位置填报一些竞争程度相对弱一些的专业。 具体可以再结合考试院公布给考生的详细信息,进一步分析。

青大

60000名有望录取,临床医学等专业“位次”要求高

综合素质评价招生一直备受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一般情况下,每年4月底或5月初,青岛大学会发布招生简章。 记者了解到,去年青大综合评价招生计划200人,今年或将增加招生名额。目前,青岛大学正在研究招生计划,还未最终确定。

此前, 青大按“高考成绩占60%、学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的比例,进行综合成绩的核算,按照“综合成绩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录取。青岛大学教务处处长、招办主任戴更新说:“由于新高考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取消了,综招成绩构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青大正在积极探讨对新高考改革下报名标准、综合成绩构成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今年是新高考改革在山东省落地的第一年。在新的录取模式下,由于受选考科目要求、专业冷热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专业( 类)、不同专业(类)间分数及位次的差值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大。戴更新说:“我们建议考生在初步叠加往年文理位次的基础上,根据选考科目的要求,再进行选择决策。例如,2019年我校文科录取位次7700名左右,理科录取最低位次45000左右,叠加后的名次大约在53000名左右,那么在满足选考科目的前提下,考生新高考位次在53000名以内的,被我校录取的希望较大,如果填报我校的强势专业比如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位次排名越高越好;位次在6万名左右也有希望录取到我校,可尝试填报一些非热门专业(类)。”

热门院校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市胶州市
    学校简介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简称“青工职院”,2019年在整合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资源基础上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是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实行省市两级管理、以青岛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位于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目前占地509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工229人,在校生3737人。学院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4个二级学院,依托区域发展开设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新能源汽车技术、移动通信技术(5G方向)、软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28个专业,拥有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数控、模具、机电、机械、汽修、焊接、海洋生物等九大现代化标准实训中心。各实训中心均按照企业生产车间标准建造,设备总价值近1.5亿元。学院定位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和青岛市“十五个”攻势、十三条产业链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现代制造业,着力打造能够支撑青岛市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专业体系,与青岛市工业发展同步同频。依托青岛市产业规划和布局,以培养海洋生物及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高端服务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学院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深化产教融合,多种途径开展校企合作,与华为集团、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软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学院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目前为1+X证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管理中心和试点院校。学院以“先进、独特、速度、活力”的思想为引领,以“先进性、先锋性”为发展理念,践行“知行有度、刻意求工”校训,突出工科职教特色,协同推进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明确以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为育人目标,打造“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导师、创业导师”为一体的“四师型教师”。初步规划2023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0人。到2025年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于一体多元办学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成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摇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品牌。
  • 泰山科技学院泰安市岱岳区
    学校简介成立于200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管、经、法、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座落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泰安,位于天下第一山的泰山脚下,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网状分布四通八达。学校建有古书院围合式的现代书院、高规格图书馆、一流的实验设施、先进的淬炼领导力训练基地等,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2020年度创业就业典范高校- 2020年度思政建设典范高校- 新浪微博中国最美校园- 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 山东省红旗团委强校战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逐步建立起一支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全国煤炭系统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11名教师在省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微课比赛中获奖。学校还开设“泰山大讲堂”,实施群星璀璨计划,聘请两院院士等顶尖级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高水平艺术教师、作家教师、知名经济学家等到校全职任教,邀请名人、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开阔师生视野。成果荣誉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探索建立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倡导应用技术研究。学校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共330项,其中一等奖34项,获得省级奖项共计279项,其中一等奖48项。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考研率平均在11%左右,居于全国同类型高校前列。国际视野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开展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与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优秀学生进行短期留学项目,除交通费用以外一切费全部用由学校买单,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弘扬“乐学、乐教、创业、创造”的校训,遵循以学生充分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实施全员书院制改革,建立了成长导师、发展导师、生活导师三支导师队伍,构建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体系,通过“四位一体双院制”培养模式,培育信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受尊崇的特色本科大学。
  • 学校简介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兴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文化育人等办学特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历下和章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4.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0.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5万余册。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现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已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专家10人;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干事创业好团队等省级以上团队7个。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发表论文19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90多部;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济南市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立世界领先的玉米基因诱变突变体库,联合培育高蛋白玉米品种(系)6个,推广面积超过217万亩。学校在服务山东基础教育方面优势突出,是教育部国家名校长领航工程基地、“国培计划”精品项目基地;建有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承担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任务,每年培训80余万人。学校强化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深化。
  • 学校简介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66年青岛医学院在沂水设立的分院。学校设临沂、济南两个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667.13亩,建筑总面积528549.98平方米,固定资产9.2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亿元,图书馆藏书118.36万册,电子图书17200GB。建有高标准实验实训中心16个、省级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1个、贺林院士个性化医疗与转化医学院士工作站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余家,分布在山东省内及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新疆等地。隶属附属医院2所,非隶属附属医院9所。牵头组建的山东卫生职教集团有成员单位100家、校院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152家、医养健康产教融合联盟成员单位20余家。校企合作建设二级学院4所,包括鲁南公共卫生学院、鲁南眼视光学院、新华医疗技术学院、阳光健康学院。学校现有临床医学、护理、药学、中医药、医学技术、健康管理与促进6大类专业群,现招生专业2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群立项建设专业3个、“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2个。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是山东省医药卫生与健康服务类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031人。校内专任教师848人,其中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65.14%,高级职称49.24%,双师素质教师79.18%。省级教教学团队5个、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2个。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省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技能名师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自然基金课题4项,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项目7项,省高校思政工作十大重点项目1项。开发省级和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12个。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规划课程等24门。建设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2个。主编、副主编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60余部。学校牵头组建山东省卫生职教集团、医药卫生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省医养健康产教融合联盟,搭建起了校院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区域合作及国际合作的卫生职业教育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医教协同,实现了项目驱动下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在专业建设、订单培养、产教研基地建设、应用技术研发、学生实习就业、师资培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2019年12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单位”。学校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10余所学校及有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对接国际标准开发课程、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学术及文化交流,在师资培养、学生出国留学、学历提升及培训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彰显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学校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助理全科医师项目试点高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骨干教师和山东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国家语言文字示范校、中华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和省级花园式单位、文明单位、平安校园、高等学校文明校园、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以创建优质校为契机,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改革活校、科研强校,全面启动内涵提升工程,努力开创医学教育与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为我省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卫生人才。学校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聚才六路 邮编: 276000招生专用QQ号:1980981229 QQ群号:263382180招生专用微博地址:http://t.qq.com/sdmc1980981229电子邮箱:sdyzzb@sdmc.edu.cn咨询电话:0539-8016931 6177119 6177120 6177121 6177122 8212665传真:0539-8212665 8211552济南校区:山东省济南市二环南路5460号 邮编: 250002招生专用QQ号:937010898 QQ群号:242138441招生专用微博地址:http://t.qq.com/shandongyizhuanjinan招生专用微群地址:http://qun.t.qq.com/19794018招生咨询电话:0531-86305777,86305666,86305778传真(自动):0531-86305668,82983245电子邮箱:sd6305777@163.com
  • 学校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经过六十余年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总占地2039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近4800人。图书馆馆藏图书208.9万册、电子图书78.1余万册、古籍善本近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置17个教学机构、5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1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教学医院。现有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7家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厚重基础、注重特色,努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其中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山东省“高峰学科”,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中医学位列第6,中西医结合位列第5,临床医学持续保持在ESI全球前1%。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第二届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总决赛总冠军,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大学生中西医临床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先后涌现出一批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称号的优秀学生。学校坚持师德为先、人才引领,打造实力雄厚人才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36人,其中兼职导师87人,硕士生导师1011人,其中兼职导师518名。荣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4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5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0人,“泰山学者”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3人,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建校以来,连续两届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2项。学校坚持科技驱动、协同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3个国家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全国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27个。“十三五”以来,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2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7项 ,2018、2019年连续两年首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30项。学校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主动融入国家地方重大战略。与济南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大楼。与济南市、澳门科技大学、南粤集团共建鲁澳中医药产业研究院,打造中药质量研究、中药新药及其系列产品研发领域国际合作中心。面向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与济南市共建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科教融合实践基地。与青岛市共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青岛海洋中药研究院、附属青岛医院,打造中医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先进的医疗服务基地。与鲁南制药和浪潮集团合作的基地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与临清市、惠民县等地方政府,与省药监局、省药学科学院等部门单位,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院校,与鲁南制药、福瑞达等企业签署了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将教育教学优势、科学研究优势、中医药文化优势、医疗服务优势转化为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优势。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打造特色鲜明文化品牌。充分发挥“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三张名片”优势,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通过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中国(长清)扁鹊中医药文化节、扁鹊文化与中医经典传承发展国际论坛、第六届中医科学大会、第七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首届济南扁鹊论坛,叫响“扁鹊故里”文化品牌。通过承办全国性“泰山论灸”学术会议,广泛推广灸疗适宜技术。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并成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内首家中医药智库,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本校。注重中医药文化传播,广泛开展“万名中小学生进校园”活动,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不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与世界上近200所高等教育、医疗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相关交流合作,其中活跃密切的国际伙伴有40余家。学校是世界针联对外交往工作委员会以及世界中联中医外治、脉象、内经、抗病毒等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承担“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国—波兰中医药中心”“中国—尼泊尔中医药中心”“中医外治国际合作基地”“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等国家高层次对外交流平台建设任务。与美国俄勒冈太平洋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是国内眼视光领域和中医药院校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落地的首个国际合作项目。学校坚持大医精诚、厚德怀仁,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附属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首批全国中医规培基地。第二附属医院是山东省首家省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被确定为全省中医治未病质量控制中心,牵头成立山东省中医治未病联盟;推进中西医康复联盟建设,立项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综合楼建设项目;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附属眼科医院先后获批山东省首家三级甲等专科眼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国际合作基地、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山东省眼视光质量控制中心。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征程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新篇章。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