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松原高考试卷被抢考生获得总成绩566分
2009-06-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吉林省高考成绩21日公布,松原市高考期间试卷被抢考生宋朔的试卷顺利通过机器评阅,获得了总成绩566分的高分,其中被抢的理科综合试卷成绩为228分。

  今年高考期间,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中考生宋朔在理科综合考试临近结束2到3分钟时,试卷被同考场考生杨某扯拽,虽被监考教师制止,但宋朔的答题卡受损,答题卡右上角距边缘2至3厘米出现食指大小的洞。

   事件发生后,杨某被取消今年的高考成绩和2010年的高考资格,宋朔受损试卷未受影响,顺利通过计算机评阅,评卷正常。

  21日,吉林省公布高考成绩,结果显示,宋朔理科综合成绩为228分,卷面总成绩为561分,由于宋朔的民族为满族,还享受5分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因此,他的总成绩为566分。这一成绩远高于539分的吉林省2009年理工类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记者马扬)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座落于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环境优美、生态宜人,是名副其实的山水校园。校园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2021年10月,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1960年,学校由财贸部主导建立,名为吉林省财政金融学校,与新中国第一所金融院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同根同源,1969年停止招生。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此基础上恢复建立吉林省银行学校,1979年更名为吉林银行学校。1983年在校内创办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职工大学,1984年升格为长春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共管的金融院校。学校集金融人才培养、金融行业培训、金融科技创新、金融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一体,是吉林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服务基地和金融服务业人才供给的主渠道。 学校现有在校生9060人,设有金融学院、会计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化基础部和体育教研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金融服务与管理、国际金融、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大数据与会计、会计信息管理、资产评估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空中乘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等44个专业,是吉林省金融专业设置最早、专业覆盖面最广的院校之一。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个、吉林省高等学校高水平专业(群)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群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精品课5门、优秀课2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现有教职工402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83人,博士、在读博士34人,硕士24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金融行指委委员1人、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3人、吉林省社会科学学科规划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10余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69%,形成了一支学历较高、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以服务金融领域为特色,致力于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培养,与多家银行、企业合作,建立了百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了27个专业实验室,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电子商务等专业全覆盖的校内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创办创建了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吉林省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东北亚金融博物馆等国内首创和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正逐步成为吉林省金融业发展的智库。 学校在金融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办学治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先后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因在全国和我省金融教育领域影响广泛,被吸纳为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单位、教育部全国金融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教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金融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长单位、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长单位,是全国和吉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和吉林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院校、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获得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示创新型物流高技能人才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吉林省金融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高校社科期刊研究会秘书长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 学校生源质量优良,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招生工作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投档率和报到率连续保持吉林省同类院校之首。其中金融、会计专业均在二本线左右,普通专业录取均为三本线上,毕业生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超过9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为100%,在金融行业就业的学生比例超过50%;专升本录取率达到50%,名列全省前茅。 恢复建校以来,学校为全国培养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培训金融行业员工5万多人次。校友中任各级金融机构局长、行长以上职务的1500余人,金融高管5000余人,在我省县以上人民银行、银监局、各类金融机构任中层以上干部的占50%以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监事长陈跃军、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兼外汇管理局局长周振海、吉林省银监局原局长高飞、中国银行原吉林省分行行长张平、光大银行长春分行行长王守坤、中国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行长刘清军、盛京银行长春分行行长张学文、安华农业保险公司总裁张剑峰、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国如、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董事长田中君、吉林省阜康酒精集团公司董事长杨文柱等均为学校毕业生。学校被誉为吉林省“金融界黄埔、银行家摇篮”。 学校坚持“科学、民主、务实、求是”的办学精神,秉承“诚信、笃学、崇实、创新”的校训,全面提升内涵、拓展外延、凝聚力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金融特色鲜明,东北亚区域合作办学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强的职教本科。
  • 白城师范学院白城市洮北区
    学校简介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学校占地面积63.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6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17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2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48人。全日制在校生13076人。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50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高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2项。学校着力凝练科研特色,建有“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中心”等16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励21项;教师发表SCI、EI、CSSCI、CSCI等索引收录论文137篇;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专利162项。学校与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国(境)外30余所高校在师生互访、人文交流、合作办学及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开展了友好合作。为“中文联盟”“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等组织会员单位。与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黄冈师范学院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了公费师范生。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共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7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扎根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涵养青年学子基层情怀,坚持“立足做强教师教育、立足做特非师教育、立足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一勤二心三向四为”的文化价值理念,涵育学校特色文化,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师范性应用型大学,奋力书写以人才供给、思想启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助力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学校简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吉林省交通学校,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吉林省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批、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交通行业、面向区域经济、服务吉林发展”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了办学有企业互动、教师有高尚师德、教学有质量保障、育人有良好氛围的人才培养局面。学校始终秉承“崇实 尚善 弘毅 求精”的校训,作为吉林省交通类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为我省交通行业培养出大批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共培养出各层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6万余人,其中有15人次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及国家级设计大师称号,被誉为吉林交通事业的“黄埔”,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通过教育部的验收。同年10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评为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和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高质量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吉林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验收;同年,我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被遴选为教育部“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院校。学校两次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省政府授予“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为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主任委员单位。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935万元。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81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43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474人,教职员工453人,专任教师274人。目前,有教授42名,副教授105名, 博士、硕士225名,引进高技能人才4名,“双师型”教师245名;全国交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带头人2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突出贡献人员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9人;省级优秀团队8个。2人获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获吴福—振华交通教育奖。学校下设10个学院、2个部和2个校企合作分院共14个教学部门。开设33个专业,建有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5个、特色专业群6个,吉刚学院“前厂后校”办学模式评为吉林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机械工程学院的“冠名订单”模式被评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物流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着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装备、交通管理、交通服务四大领域构建对接交通产业的大交通专业群格局。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职业技术素质教育。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技能大赛获各级奖励200余项,参加各类文体比赛获金牌18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加强教学科研工作,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优秀课程40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3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寒冷环境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寒区新能源汽车运用工程实验室”被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科研机构。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英国、韩国、德国等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往来与合作关系。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充分发挥我校人才优势,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吉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平台,建成了面向社会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实验室”。大力开展面向寒区的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培训22000人/天;积极参与通梅高速、鹤大高速、长春市“两横三纵”快速路等工程质量检测评价80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不断强化内涵和外延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规模、质量、效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和教职工满意的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目标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吉林医药学院1952年建校,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2004年8月,学校由军队整体移交吉林省,成为省属公办高等学校,现为吉林省惟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学校现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23个机关职能部门、3个群团组织、14个教学单位、4个直属单位、2个教辅单位、1个科研单位;3所附属医院和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63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57(含留学生数)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341人。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校本部教职工686人,专任教师497人,其中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60人,高级职称215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现有吉林省人大代表1人、吉林省政协委员2人,吉林省人民政府长白山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1人、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型教授1人、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奖2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学新秀3人、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优秀教师2人。现开设2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分布于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高水平特色专业A类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省转型发展示范单位3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项、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科研学科基础扎实。学校立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其中与南京大学合作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1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30项,其中二等奖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5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发明专利40项。临床医学、药学获批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 A类、B类。与延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共计156人。2015年,学校成为省属首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试点单位,与延边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1人,共有省级科研平台23个,其中省科技创新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吉林市应用产业研究院4个、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开展。现有客座教授29人,外籍教师1人。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荷兰、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同香港Maryknoll医院合作开展1+N境外育才项目,与美国圣约翰大学、韩国大邱保健大学、加图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现有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与韩国建阳大学联合开办生物制药本科专业。现有留学生341人,来自8个国家。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出国交流学习,2014年以来,共54人次相继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学习。学校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首批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11个国家基地之一、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吉林省基地、全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省全科医生培养典型单位、省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单位、省村级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吉林市卫生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临床技能中心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吉林地区考点、社区医生培训基地。学校是中国药理学会合理用药科普吉林示范基地,是省解剖学会、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省全科医学学会理事长单位,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单位,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附属四六五医院占地面积4.43万平方米,资产总额4.9亿元,医院编制床位数500张,大中型医疗设备1000余台(件),现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吉林市区域医疗中心和多地定点医疗单位。附属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编制床位数1000张,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获评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县级医院百强、中部省份十强”、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劳动模范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诚信单位等众多殊荣。附属松原吉林油田医院占地面积15.89万平方米,核定床位826张,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认证的“高血压教育与管理规范化示范基地”,是“中国卒中协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首批授牌认证的“卒中中心及卒中防治联盟成员单位;目前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职业卫生和社区卫生于一体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 学校简介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石油和化工为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职业技术学院,1950年10月创建于长春,时名为吉林省工业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教育厅主管,是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一、办学历史学校自1950年创办以来,1953年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4年1月迁至当时的省会吉林市。1956年8月由于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吉林食品工业学校。1958年8月,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对化工人才的需要,改名为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学校。1959年5月,为适应吉林省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设大专部,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3年7月由于人员、专业调整,更名为吉林省化学工业学校。1973年2月,学校为适应吉林油田开发建设需要,改称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学校。1978年8月学校被化工部列为全国重点化工学校,易名为吉林化工学校。此前学校主管上级单位一直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局。2002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高等学校,确定现校名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地理位置学校位于丰满区,总校区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恒山西路15号,另设三个教学点,分别位于吉林市丰满区宜山路70号,吉林市高新区吉丰东路66号,吉林市丰满区深圳街86号。学校占地492600.11平方米,建筑面积182605 平方米。新校区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三、基本条件(一)设备投入学校高度重视硬件设施投入,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5 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27万元。(二)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工362人,专业技术岗位313人,其中正高级28人,副高级82人,具有硕博学位教职工276人,有147名教师获得吉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被吉林省教育厅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学校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4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7个。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7人、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 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青年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长白山技能名师2人、吉林省首席技师3人、吉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获得者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2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吉林省首批教育世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人、吉林省技术能手1人、吉林省青年技术能手2人、吉林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吉林市第十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在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行中,学院位列全国第163名,东北区第13名,省内第3名,其中,在一般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行中,学院位列全国第20名,省内第1名。四、教学建设(一)机构设置学校教学单位设置为:化工与材料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技术学院、机电与智能技术学院、电气与信息技术学院、制药与环境技术学院、经管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二)专业建设学院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4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认定的国家骨干专业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1门。拥有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试点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群3个、省立项建设高水平专业(群)9个、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1+X证书试点专业2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制药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安全、现代服务为延伸的专业布局,专业对接吉林省支柱产业匹配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第六研制组生物化工组组长单位和工作秘书单位,主持教育部职业教育生物化工类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立项单位,主持“化工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的载体与方法创新研究”。(三)课程建设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育部认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精品课13门,省优秀课23门,吉林省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制定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1个;参与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获评“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4部。(四)基地建设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150个,校外实训基地282个;拥有吉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教育部认定“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五、人才培养(一)学生规模学校现有在籍学生11464人。中高职衔接校达到56所。(二)就业情况人才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07%。(三)产教融合情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学校与松原石化、四环制药开展现代学徒制育人试点;聘请技能大师担任客座教授,成立大师工作室6个。成立联想IT学院、众诚石化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和“丰满区社区学院”。积极实施合作办专业,开展冠名班、定制班;吉林化工职教集团获批为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并入选国家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四)以赛促学情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学校是第 46 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吉林省集训基地,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承办校,连续承办行业协会各类赛事。学校鼓励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近五年来,学生累获近五年,学生获各级各类竞赛获国际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5项;获省一等奖31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95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高职)中,学院位列全国第199名,省内第3名。(五)国际合作情况坚持开放办学,高质量开展国际合作,学校与韩国大真大学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专科教育项目,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韩国庆南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国外海外院校开展了多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项目,申报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经世国际学院”项目获得批准。六、社会声誉(一)获得荣誉学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并成为吉林省首批重点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1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2012年,学校被评为2010-2012年度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学校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5年再次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并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17年学校获得吉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2018年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院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校园示范学校。201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度全省现代职业教育示范校立项建设单位,获评了首届吉林省创新人才100强品牌服务单位。2020年被公示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获评国家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改革创新实验校。(二)社会认可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声誉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建设有国家紧缺人才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国家第一所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校企合作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第一批石油和化工示范性实训基地、吉林省首批高等教育研究基地和省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与吉林省总工会签约成立吉林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学校成功入围国家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化工技术2个专业被认定为骨干专业项目,东北炼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实训基地、吉林省石油和化工专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电仪实训基地、中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分析实训基地、东北炼化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化工装备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实训基地被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2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三)社会影响学校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合作,努力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在行业内享有一定地位,目前学校是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东北区协作组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成员,中德联盟吉林省示范基地,吉林省化工职业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吉林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高分子材料(橡胶)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吉林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副主任单位。化工职教集团获批建设省示范性职教集团。近年来,学校教师持续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创新实用新型职务专利;为中化吉林长山化工股份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培训员工和退转军人,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为吉林昊融集团有限公司等办继续教育本科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社会服务1.培训服务能力(1)一体推进培训学院、培训基地、培训队伍、培训机制建设,发挥跨企业培训中心功能,面向企业员工、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大中小学生、行业教师等多种群体开展培训。获评两个国家培训基地和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学生实习示范基地。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吉林石化学习中心落户我校。(2)夯实平台建设,打造优质服务资源。开展竞赛服务,被省总工会确定为省职业技能竞赛集训示范基地,多次承办行业、省市级竞赛。强化鉴定服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2个;建成安全管理资格培训考试中心,成立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估考试站。中小学研学基地和大学生共享性实训基地建设取得成效,不断扩大影响。2.协同创新能力校政企融合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协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共同建立协同创新中心3个、校企合作工作站4个,成立了“丰满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研究所科研工作逐步启动。3.文化服务能力校外建设13个志愿服务基地,参与市创城系列活动和大型赛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超百次、超千人次、超万小时。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职教活动月、传统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实现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同步。图书馆向社区开放,利用率同比上升;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开放。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