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音乐类专业招生简章
2013-09-2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有关规定,为加强对音乐类专业考试工作的管理,确保考试工作质量,我省普通高校音乐类招生专业考试将按照统一设置考点,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评卷计分的原则组织实施。凡报考省内外院校音乐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我省统一组织的艺术专业考试。

一、招生院校

2014年省内外招生院校、专业及代码、计划、收费标准、办学性质及其它要求等详见四川《招生考试报》2014年招生计划合订本。

二、报考对象和条件

符合普通高校年度报名资格和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三、报名时间和地点

考生报名分文化考试报名和专业考试报名两次进行,均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

1.文化考试报名

文化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网上缴费三个阶段。

(1)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凭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招考办发放的用户名和密码,于2013年10月11日8:00至14日18:00,自行登录各市州招考办指定网址,按报名网站上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输入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姓名、性别、族别、身份证号等以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为准。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校正网报个人信息。

(2)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于2013年10月14日至18日17:00进行网上报名的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考生本人持《身份证》、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的证明到县(市、区)招考办进行核实,考生需对本人的基础信息进行认真核实,一经本人签字确认后,不得更改。因输入、确认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未经确认,考生的报名无效。考生经过所在县(市、区)招考办报名资格和基础信息核实无误后,由县(市、区)招考办负责用电子数码摄像系统为考生采集图像信息,并签发《四川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体育类专业招生报考证》(以下简称《报考证》)。考生必须仔细核对《报考证》上打印的考生号、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是否准确,照片是否清晰。如果发现有误应立即要求县(市、区)招考办予以更改,否则将会影响专业考试。所有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由本人到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招考办进行报名确认,不能代为办理,过时不再补办。

(3)完成现场确认的考生,应于2013年10月22日8:00至24日18:00登录报名网址进行艺体类文化考试网上缴费,未办理艺体类文化考试报名及缴费手续的考生,不得参加音乐类专业报名考试及录取。遗留问题由考生负责。

2.专业考试报名

(1)时间:考生须于2013年11月1日8:00至6日18:00进行专业考试网上报名、缴费,逾期不再补报。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登录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sceea.cn,按网站上的提示和要求完成专业考试网上报名、缴费。未在网上办理专业考试报名和缴费手续的考生,不得参加专业考试。考生网上报名并缴费成功后,凭《报考证》、《身份证》于2014年1月8日到四川音乐学院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签订《专业考试诚信承诺书》,领取专业考试《准考证》。考生于1月9日下午熟悉笔试考场,1月10日至12日进行专业笔试科目考试(所有专业笔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地点等情况以专业《准考证》上的内容为准),1月13日至22日进行专业面试科目考试。

(2)地点: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新生路6号)。

(3)报考音乐类专业的考生凭与《报考证》上一致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姓名”等信息登录专业考试网上报名系统。

(4)考生在网上可选报一至四个专业。选报专业确认后,按网上提示完成报名费和考试费网上缴费操作。网上缴费过程中,须仔细核对缴费信息中的收款单位名称、支付金额、报考专业等内容是否正确,记下缴费订单号并确认缴费已经成功。选报专业须一次性完成,不得补报、改报。网报截止时仍未缴费的订单无效。

(5)现场确认分片区进行。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的考生在1月8日8:00至12:00期间到四川音乐学院考点进行现场确认;其他市州的考生在1月8日13:00至17:00到四川音乐学院考点进行现场确认。逾期不再办理。



     

热门院校

  •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武侯区
    学校简介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1959年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学校有武侯、新都、临空经济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500亩,设有24个教学部门、10个研究机构。办学层次涵盖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成人教育和中等艺术教育,在校生规模15000余人,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学校秉承“办好艺术教育、培养一流人才、促进文艺繁荣”的办学理念,恪守“尚美创新”的校训,坚持立足现在、弘扬传统、面向未来的办学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形成高水平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建设专业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立足四川、面向全国的创新型、开放型、特色型、精品型艺术院校。学校以音乐与舞蹈学科为主体,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与设计学等学科综合协调发展,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学科布局持续优化。省级重点学科为:作曲、键盘乐器、绘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音乐学、舞蹈学、绘画、产品设计。学校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MFA)、教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现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01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部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8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6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2人。学校还有多个由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常苏民、羊路由、邹鲁、刘文晋、郎毓秀、黄虎威等一大批专家、学者在海内外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 1 项,省教学成果奖25 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26 项,“中国音乐金钟奖”35项,各项专利40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近40项。近五年来,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比赛和评奖中共获得奖项260余项。其中2021年,我校青年教师孙麒麟,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总决赛第一名;青年教师张宇,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声乐比赛总决赛第四名。学校拥有“中国——中东欧青年艺术人才培训与实践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四川音乐艺术普及基地”“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等一批省级重点学术研究平台,与国外学术机构建设有“中美视觉艺术表演中心”“法国格拉姆电子音乐创研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负责“中国音乐剧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和“四川省数字媒体艺术协会”等学术团体的日常工作。学报《音乐探索》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重视国际学术和人文交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举办各级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参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涉外活动。学校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先后选送上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国(境)外参加各类研修学习和学位攻读,每年有超过200名在校本科生参加各类海外交流项目。学校从2003年开始招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学校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发展,与多个城市、知名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联合全国十所专业音乐学院成立“中国专业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发展联盟”,推进中国原创音乐发展。学校积极响应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牵头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共有72所高校参与,为成渝双城文化艺术、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与成都市共建的“成都城市音乐厅”已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学校与地方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为学校艺术实践提供了高水平展演场地,也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打造“音乐之都”和“西部文创中心”。经过八十多年的办学发展和几代川音人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艺术人才。涌现了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歌唱家范竞马、霍勇,表演艺术家刘晓庆,音乐教育家黄万品,钢琴教育家但昭义,钢琴演奏家陈萨,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文薇等一批杰出校友,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近年来,学校还培养了李宇春、谭维维、何洁、王铮亮、魏晨等一批流行音乐歌手,活跃在各类舞台上,为学校争得了荣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定位,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振兴、内涵发展、改革创新、追赶跨越、开放合作”五大战略和“创新驱动、人才强基、学科攀升、教学提升、科研提升、外向拓展、基建提升、党建引领”八大工程,努力把川音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高等艺术院校!
  • 学校简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简称:成都航院)始建于1965年,由原第三机械工业部针对我国航空工业建设需要创设,原名“德胜中级技术学校”。1966年9月,学校更名“长征航空工业学校”。1969年6月,学校改为成都航空配电照明设备厂。1980年1月1日,学校更名为“成都航空工业学校”,是教育部公布的120所重点中专之一。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1998年3月31日,教育部同意学校在原成都航空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全国18所划转高校之一,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2006年12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确定学校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9年11月26日,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完成建设任务,通过教育部、财政部评审验收,被确定为“优秀级”。2010年学校整体搬迁至龙泉驿校区。2012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1所“直招士官试点学校”之一。2017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确立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成为国家“双高计划”首批建设单位。2020年,学校与成都市新都区签署航空产教园区共建合作协议,为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航空全产业链提供人才支持。学校是四川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高职院校、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首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首批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学校,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唯一战略合作高职院校,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世界职教院校联盟高等技术技能项目卓越奖”等荣誉称号,连续14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人杰地灵,名师荟萃。学校地处四川省省会、四川天府新区核心区(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和世界级汽车产业城的成都市龙泉驿区,占地近9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逾3亿元(生均2.5万余元),在校生1.2万余人。拥有一支“爱岗敬业、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名、国家教学名师3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名、航空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特级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名、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师”1名、“天府工匠”1名。同时,还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 专业繁荣,硕果累累。学校始终秉承“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下设航空维修工程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民航运输学院、士官管理学院、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30余个招生专业。其中,建有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航空特色专业6个和国防军工特色专业7个。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学校建成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1门。近三年累计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68项,获授权专利927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5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项。 产教融合,多元发展。学校广泛开展订单定制式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格局,探索形成了独具成航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瑞士GF加工方案和瑞典海克斯康等国际国内的产业优势和技术领先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航空工业成飞等39家企业组建“航空职业教育集团”,联合一汽-大众成都公司等130家企业成立“成都经开区汽车产教联盟”,联合中航无人机系统公司等30余家企业发起成立“四川省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3年,学校开展了以现代学徒制为主要形式的订单(定制)班96个,联合培养学生4000余人。 技术创新,实践育人。学校建有2个院士工作站,校企共建国际先进水平航空与精密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基地、数字化几何测量公用服务平台、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创新基地等9个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获批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中国民航CCAR-147维修培训机构。学校建有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在航空工业成飞、一汽-大众公司等企业建有1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波音737、翼龙无人机、轰5等大型航空装备70余台(套)和大量先进设备,建成科研场地6000平方米,实验实训室62个。近5年,学生在国内外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际竞赛奖13项,国家级竞赛奖400余项,省级竞赛奖近300项,连续5年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国际超轻复合材料竞赛(SAMPE),4次夺得全球总冠军、1次获得亚军。 薪火相传,人才济济。多年来,学校为航空工业、国防科技工业、部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6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国防工业十佳杰出青年、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航空工业科技进步奖、中航工业十大风云人物、天府工匠等荣誉获得者,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原校长邓小刚少将、中航工业数字化制造技术特级专家汤立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探月工程优秀个人”孟庆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教练邵志永、“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吴诗翼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面向全球,开放共融。学校努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与18个国家(地区)的51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搭建13个师生海外交流合作基地,加入4个国际教育协会、职业教育联盟组织。“引智”项目引进航空维修国际标准,制定援助加蓬共和国航空服务、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承接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已为47个“一带一路”沿线及非洲国家培训293名学员,“一带一路”沿线翼龙无人机技术人员中85%为我校毕业生,输送大批国际化人才。 云空高远启征程,星光璀璨映华章。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秉承“航空报国 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不懈奋斗。 云空高远启征程,星光璀璨映华章。迈入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将秉承“航空报国 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气魄、百倍的努力,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航空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不懈奋斗。
  • 吉利学院成都市简阳市
    学校简介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建,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首都北京,提出了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吉利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讲话精神,努力践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战略,主动向有关部门提请搬迁至成都市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3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整体搬迁至成都市办学,更名为吉利学院。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按照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充分发挥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桥头堡-成都东部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成简快速路、第二绕城高速、厦蓉高速和渝蓉高速;距离天府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规划建设中的成都地铁13号线在学校南门设站,直达成都市中心。学校办学用地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按照百年高校的建设目标,秉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规划建设中国智造的创梦校园、五元平衡的温馨校园、共享互通的智慧校园、山水交融的生态校园的先进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智美校园。学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数字化为引领,聚焦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建设与成渝经济圈和吉利集团产业发展密切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人文艺术专业集群。学校现设有汽车工程学院、智能科技学院、商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航空航天学院8个二级学院和博雅学院(通识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设有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学、产品设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金融科技、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运动康复、飞行器制造等40个本科专业。学校创新构建了“六双”“六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秉承“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构建了“520”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围绕学生理想信念、可持续发展能力、精英特质、人文素养、身心健康的5大核心素养,20项关键能力,形成100门特色通识课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初步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科学、业务精湛、勤勉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不断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全球范围吸引优秀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专家教授到校任教和开展科研工作。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打造一流的教学软硬件环境和实践性教学平台。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需求和成长过程,形成了工程认知、工程实践、现代汽车技术、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数字化制造工程中心”和“超算中心”等高精尖实验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度的实习实训及生产应用场所。学校现有1个国家紧缺人才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四川省人社厅公务员、建造师等职业资格社会化考试考点,获批新能源(电动)汽车诊断维修技师认证中心,国家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认证中心”,拥有57个校外实训基地、109个实验实训室、17500平米的汽车工程试验实训中心、3000平米创新创业学院和181间智慧教室。学校与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百度、京东、铭泰集团、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融创中国、科大讯飞、万豪国际、金蝶、通威、丹麦盛宝银行、Smart、北京字节跳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办学23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获得企业和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授予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荣誉;两次荣获北京市民政局授予的“5A级社会组织”荣誉称号;荣获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服务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先进集体”、《基于汽车产业链“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艾瑞深2022校友会排名“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等30余项荣誉;学校获批国家紧缺汽车人才培养基地、车辆工程专业入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新能源(电动)汽车诊断维修技师培训认证中心和国家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认证中心”。展望未来,学校依托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资源优势和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优势,以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先导,瞄准全球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沿,做好学科和专业群的战略布局,持续提升吉利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造公办和民办高校融通发展、创新发展的典范,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将吉利学院建设成为数字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新贡献。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郫都区
    学校简介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 学校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学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誉中外,素有“东方康奈尔”之美誉,毛泽东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学校先后经历了两次院系调整,一大批在全国卓有声誉的系组调整支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1964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大三线”的号召内迁四川,1972年更名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迁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现有九里、犀浦、峨眉三个校区,共占地5000余亩。 在12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见证和参与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断奋进的光辉历史,形成了“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4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邓小平同志给予学校高度评价:“这所学校出了不少人才。” 学校以工见长,设有27个学院(书院、中心),拥有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学校建有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建立起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学校围绕高速铁路、重载铁路、磁浮交通、新型城轨、真空管道超高速等领域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构建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学校还在国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以及物理科学、人文社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8名双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含15名双聘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100余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此外,还聘请了近50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兼职(名誉)教授。 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8914人、硕士研究生15053人、博士研究生2630人、留学生536人。学校有44个专业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6个;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有5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0年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同59个国家和地区的211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成立“西南交大-利兹学院”,“2+2”“本硕4+1”“中法4+4”等留学、游学、访学项目涵盖全部年级。有6个国家外专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办有3个国际学术期刊。 学校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以及产业研究院,建立了“科技—孵化—产业”全链条成果转化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 竢实扬华,交通天下。西南交通大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教育强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深入推进“双一流”加快建设、特色建设、高质量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学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语院校,学校继承和发扬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以塑造学生的美好未来为使命,用无私的灵魂点燃青春的灵魂,践行用心血筑就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宗旨,崇尚学生的成才是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以培养市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中国顶尖民办应用型特色大学。学校创建于2000年,建有成都和宜宾二个校区,学校成都校区坐落于著名的世界风景文化名胜区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校内园林景点纷呈,湖光水色相映。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宜宾市“大学城”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外语学科为主,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以应用型和国际化为主要特色,主动服务、无缝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提质增效,对外拓展,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化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先后与23个国家的近80所高校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了适应各语种、不同层次的国际班、本升硕、双学位、双文凭、交流生、专升本、专升硕等留学项目近百项,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深造发展空间。学校还先后招有来自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法国、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学生前来留学和交流。学校开设有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朝鲜语(韩语)、俄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马来语等16个外语专业和翻译、商务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日语、休闲体育、播音与主持艺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等与外语相关的本专科专业48个,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学校拥有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和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英语、法语、商务英语、日语)、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重点专业4个(俄语、翻译、法语、朝鲜语),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四川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等16门、省级大学生文科实践基地2个,建有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等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教学优异的专任教师队伍,并常年聘有16个外语语种的外籍教师。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专业化、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覆盖所有教室,建有四个新文科实验室组群——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室组群、综合语言实验室组群、新闻录播实验室组群、计算机云教室等86间实验室。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成就斐然,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根据《艾瑞深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登榜“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连续多年名列全国语言类独立学院第一;在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位列文学类独立学院全国第一,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列全国第二,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位列全国第二;在上海软科发布的“全国独立学院本科生深造率排名百强”中,学校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二;在国际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发布的高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三。近五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客观分析校情、深挖比较优势,创新发展路径,将重点工作分为四个模块:党建工作、日常运行、提质增效、对外拓展,发展模式定为“抓引领、强根基、展两翼”的守正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新文科引领特色专业建设,以新成效完善四大教育体系,以新动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新机遇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以新赛道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坚定不移沿着建设中国顶尖民办应用型特色大学之路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